慢游膠東半島:青島篇 二、揚帆五四風 八大關處雨矇矇
↑蝴蝶樓 ↑蝴蝶樓 ↑蝴蝶樓 ↑蝴蝶樓 某人也就是走馬觀花,不一會就出來了,喃喃道:“還是花 石樓 最好!”
估計沒蹭聽到導游的講解,不了了之。
此刻,密集的細雨已變成大雨,本來預設好的觀賞完三棟名樓後,無目的去海邊走走、在八 大關 內逛逛的想法盡被雨打風吹去,沒了心情。
停了腳步,在 山海關 路與匯泉路V型急轉彎處的 大樹 下躲雨,“八 大關 ,八 大關 ,看來是來闖關的呀,一會兒丟票,一會兒淋雨!算不算兩關了?”某人又在自嘲。
一陣雨小,馬上開路。匯泉路這一段另外修了木質的步行道,平時該是休閑的好地方。回望看到的長形海岬就是匯泉角,匯泉角可東望太平角,西窺團島。高樓下藍色外牆的 東海 飯店建於1936年,初名四海飯店,曾被稱為“東亞一景”。 ↑第一海水浴場 奇怪的是離開了八 大關 ,雨就由小漸止。 ↑第一海水浴場 第一海水浴場游人如織,也下去玩會兒! ↑第一海水浴場 ↑第一海水浴場 浴場馬路對面這幢紅瓦坡頂“E”形的建築特吸人眼球啊! 這棟現為 青島 城市建設集團的辦公樓原來也有來頭。海濱旅館舊址,建於1903年至1904年,當時業主為 青島 旅店業股份公司。曾被稱為匯泉大酒店、新大陸旅館,與亨利王子飯店同屬一家經營,是 青島 最早的假日旅館。1912年9月28日孫 中山 在 青島 停留兩天,曾入住於此。 百年島城雲漫漫雨停,時間尚早。某人建議去 德國 膠澳總督府舊址瞧瞧。也行!繼續發揮“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大無畏精神,40分鐘,步行近3公里。
德國 膠澳總督府舊址位於觀海 山南 麓的 沂水 路11號。整個建築為4層樓房,呈“凹”字形。該樓建成後為 德國 總督辦公之地,故名“總督府”。 ↑膠澳總督府舊址 說到 青島 ,繞不開一個 德國 人,那就是 德國 著名的地理學家李希 霍芬 ,“ 絲綢之路 ”概念的首次提出者。魯迅曾在其地理著作《 中國 地質概論》中說:“自李氏游歷以來, 膠州 早非我有矣。”李希 霍芬 曾在 中國 實地考察數年,之後便極力向 德國 政府提議占領 青島 :“此地可以建設一個伸展到華北的鐵路網······欲圖遠東勢力之發達,非占 膠州 灣不可。”
1897年11月14日,德意志帝國海軍出兵占領 青島 ,無能的清軍未做任何抵抗、完全拱手相讓。當時的 青島 就像一張白紙,它擁有極佳的地理條件,同時又不像 上海 那樣需要和其他列強共享,也不像 天津 那樣已經有太多的城市基礎。 青島 顯然就是“樣板殖民地”的最佳選擇,可以任由 德國 人規劃藍圖。
然而, 德國 殖民者並沒有急於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而是首先開展土地勘察測量,在完成 青島 史上第一份城市規劃之後,建設才全面展開。做事絕對的 德國 特色!
1903年,軍事要塞、港口、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接近完成, 德國 殖民者開始對 青島 城市街區進行重點建設,相繼建成了總督府、總督官邸、警察廳、基督教堂、帝國法院等重要建築,其中尤以膠澳總督府大樓最為顯要,成為 德國 在 中國 的建築中的經典之作。
1903年始建其總督府,1906年竣工。而整個城市行政中心圍繞著總督府展開,正前方是開敞的廣場,六條放射形道路在廣場交匯,烘托出總督府的中心地位。
下圖摘自網絡:中央方形建築南半部為總督府舊址,北半部為新 中國 成立後以同樣風格 新建 的建築。從航拍圖中可以清楚看到前方廣場周圍的六條道路。攝影師@盧暉。 ↑膠澳總督府舊址 總督府大樓背靠觀海山,面對 青島 灣,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居高臨下。舊址現為 青島 市人大常委會和 青島 市政協所在地。 ↑膠澳總督府舊址 在 青島 的 德國 老建築中,總督府舊址毫無疑問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壯觀、最宏偉的! ↑膠澳總督府舊址 ↑膠澳總督府舊址 ↑膠澳總督府舊址
德國 膠澳總督府舊址前廣場右側,這座紅頂的古堡式建築是 膠州 帝國法院舊址。 膠州 帝國法院這棟德意志精神色彩濃郁的建築和其所承載的司法制度,以一種不文明的方式開端,就註定不會把司法文明史寫成。 建築建成不久, 德國 人就連同其秉承的法律一起,回家了。 膠州 帝國法院舊址現為 青島 市市南區人民檢察院所在地,依然行使著最初的職能。 周邊還有海軍營部大樓舊址、 英國 領事館舊址等。
安徽 路與 廣西 路口的 青島 郵電博物館,是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 ↑青島郵政博物館 一樓為接待大廳和免費展覽區,二三樓為主展覽區。 ↑青島郵政博物館 ↑青島郵政博物館 ↑青島郵政博物館 高高的窗柵欄、古樸的木質桌椅,充斥著歷史的味道。別出心裁的膠澳慢遞,可以寫一張明信片,郵遞給未來的自己。 ↑青島郵政博物館 還可以自已蓋郵戳。就在這張失而復得的票面上蓋幾個,以備留念。 良友書坊在膠澳郵局舊址的塔樓1901廳,這是 青島 目前唯一開放的百年木質塔樓。 ↑青島郵政博物館 過馬路看到的全景。的確是老城區文化地帶的一道亮麗風景,基本保留了1901年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的歷史原貌。 ↑青島郵政博物館 過 青島 日報社,又見棧橋,也算故地重游。 “海天萬頃清光照,沙堤千尺沿低樹,斯須軒足登棧橋,直到滄波漸深處,士女如雲不知數……”(勞乃宣) 青島 火車站始建於1899年,是一座飽經滄桑的百年老站。1898年3月, 德國 迫清廷簽訂的《膠澳租借條約》中寫有:“ 中國 國家允許 德國 在 山東 營造鐵路二道。”其中之一就是膠濟鐵路,其名稱取膠澳與 濟南 之首字。
估計沒蹭聽到導游的講解,不了了之。
此刻,密集的細雨已變成大雨,本來預設好的觀賞完三棟名樓後,無目的去海邊走走、在八 大關 內逛逛的想法盡被雨打風吹去,沒了心情。
停了腳步,在 山海關 路與匯泉路V型急轉彎處的 大樹 下躲雨,“八 大關 ,八 大關 ,看來是來闖關的呀,一會兒丟票,一會兒淋雨!算不算兩關了?”某人又在自嘲。
一陣雨小,馬上開路。匯泉路這一段另外修了木質的步行道,平時該是休閑的好地方。回望看到的長形海岬就是匯泉角,匯泉角可東望太平角,西窺團島。高樓下藍色外牆的 東海 飯店建於1936年,初名四海飯店,曾被稱為“東亞一景”。 ↑第一海水浴場 奇怪的是離開了八 大關 ,雨就由小漸止。 ↑第一海水浴場 第一海水浴場游人如織,也下去玩會兒! ↑第一海水浴場 ↑第一海水浴場 浴場馬路對面這幢紅瓦坡頂“E”形的建築特吸人眼球啊! 這棟現為 青島 城市建設集團的辦公樓原來也有來頭。海濱旅館舊址,建於1903年至1904年,當時業主為 青島 旅店業股份公司。曾被稱為匯泉大酒店、新大陸旅館,與亨利王子飯店同屬一家經營,是 青島 最早的假日旅館。1912年9月28日孫 中山 在 青島 停留兩天,曾入住於此。 百年島城雲漫漫雨停,時間尚早。某人建議去 德國 膠澳總督府舊址瞧瞧。也行!繼續發揮“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大無畏精神,40分鐘,步行近3公里。
德國 膠澳總督府舊址位於觀海 山南 麓的 沂水 路11號。整個建築為4層樓房,呈“凹”字形。該樓建成後為 德國 總督辦公之地,故名“總督府”。 ↑膠澳總督府舊址 說到 青島 ,繞不開一個 德國 人,那就是 德國 著名的地理學家李希 霍芬 ,“ 絲綢之路 ”概念的首次提出者。魯迅曾在其地理著作《 中國 地質概論》中說:“自李氏游歷以來, 膠州 早非我有矣。”李希 霍芬 曾在 中國 實地考察數年,之後便極力向 德國 政府提議占領 青島 :“此地可以建設一個伸展到華北的鐵路網······欲圖遠東勢力之發達,非占 膠州 灣不可。”
1897年11月14日,德意志帝國海軍出兵占領 青島 ,無能的清軍未做任何抵抗、完全拱手相讓。當時的 青島 就像一張白紙,它擁有極佳的地理條件,同時又不像 上海 那樣需要和其他列強共享,也不像 天津 那樣已經有太多的城市基礎。 青島 顯然就是“樣板殖民地”的最佳選擇,可以任由 德國 人規劃藍圖。
然而, 德國 殖民者並沒有急於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而是首先開展土地勘察測量,在完成 青島 史上第一份城市規劃之後,建設才全面展開。做事絕對的 德國 特色!
1903年,軍事要塞、港口、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接近完成, 德國 殖民者開始對 青島 城市街區進行重點建設,相繼建成了總督府、總督官邸、警察廳、基督教堂、帝國法院等重要建築,其中尤以膠澳總督府大樓最為顯要,成為 德國 在 中國 的建築中的經典之作。
1903年始建其總督府,1906年竣工。而整個城市行政中心圍繞著總督府展開,正前方是開敞的廣場,六條放射形道路在廣場交匯,烘托出總督府的中心地位。
下圖摘自網絡:中央方形建築南半部為總督府舊址,北半部為新 中國 成立後以同樣風格 新建 的建築。從航拍圖中可以清楚看到前方廣場周圍的六條道路。攝影師@盧暉。 ↑膠澳總督府舊址 總督府大樓背靠觀海山,面對 青島 灣,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居高臨下。舊址現為 青島 市人大常委會和 青島 市政協所在地。 ↑膠澳總督府舊址 在 青島 的 德國 老建築中,總督府舊址毫無疑問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壯觀、最宏偉的! ↑膠澳總督府舊址 ↑膠澳總督府舊址 ↑膠澳總督府舊址
德國 膠澳總督府舊址前廣場右側,這座紅頂的古堡式建築是 膠州 帝國法院舊址。 膠州 帝國法院這棟德意志精神色彩濃郁的建築和其所承載的司法制度,以一種不文明的方式開端,就註定不會把司法文明史寫成。 建築建成不久, 德國 人就連同其秉承的法律一起,回家了。 膠州 帝國法院舊址現為 青島 市市南區人民檢察院所在地,依然行使著最初的職能。 周邊還有海軍營部大樓舊址、 英國 領事館舊址等。
安徽 路與 廣西 路口的 青島 郵電博物館,是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 ↑青島郵政博物館 一樓為接待大廳和免費展覽區,二三樓為主展覽區。 ↑青島郵政博物館 ↑青島郵政博物館 ↑青島郵政博物館 高高的窗柵欄、古樸的木質桌椅,充斥著歷史的味道。別出心裁的膠澳慢遞,可以寫一張明信片,郵遞給未來的自己。 ↑青島郵政博物館 還可以自已蓋郵戳。就在這張失而復得的票面上蓋幾個,以備留念。 良友書坊在膠澳郵局舊址的塔樓1901廳,這是 青島 目前唯一開放的百年木質塔樓。 ↑青島郵政博物館 過馬路看到的全景。的確是老城區文化地帶的一道亮麗風景,基本保留了1901年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的歷史原貌。 ↑青島郵政博物館 過 青島 日報社,又見棧橋,也算故地重游。 “海天萬頃清光照,沙堤千尺沿低樹,斯須軒足登棧橋,直到滄波漸深處,士女如雲不知數……”(勞乃宣) 青島 火車站始建於1899年,是一座飽經滄桑的百年老站。1898年3月, 德國 迫清廷簽訂的《膠澳租借條約》中寫有:“ 中國 國家允許 德國 在 山東 營造鐵路二道。”其中之一就是膠濟鐵路,其名稱取膠澳與 濟南 之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