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12天7國掃盲之旅上篇(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

也叫王橋,建於路易十四時代,17世紀後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錢建了這座橋,以後成為 巴黎 人舉辦慶典的地方。歷史上 法國 伊麗莎白公主和 西班牙 菲利普王子的結婚慶典以這座橋為中心,當時吸引了50萬人前往觀賞。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爾泰工作過的樓,他1778年5月30日在這個小樓辭世。旁邊還有作家阿那多爾法 蘭西 寫作10年的地方。橋墩上的“N”是奧斯曼男爵親手所刻的拿破侖三世皇家標誌。


該橋僅長40米,是塞納河上最短的橋。9世紀時曾經有一座相應的“大橋”存在過,後被兌換商橋所代替。現在的小橋是1853年重修的,左邊就是 巴黎 聖母院。橋上正好駛過觀光瀏覽車。




阿舍為舍橋又叫大主教橋,是塞納河上最窄的橋。

1515年,人們請求弗蘭索瓦一世在塞納河靠近的較窄處修建一座小橋,以便於在附近安置一些病人。1626年該橋建成,因為這座橋最初是為 巴黎 主宮醫院所建造,附近居民過橋時就不能影響到病人和照料病人的嬤嬤們,於是規定橋寬的三分之一供行人行走,禁行的橋寬恰恰是它的兩倍,橋名由此而來。如今禁行的規定不在,而步行橋的傳統一直保留至今。

建造於1924到1928年之間。都爾奈勒橋在左岸連接聖路易島和德維爾酒店大街,是維繫聖路易島與 巴黎 塞納河左岸之間的交通的三座橋梁之一。


這也是 巴黎 現存的為數不多的鑄鐵結構橋之一。 19世紀時該橋由兩部分組成,連接左岸的稱為君士坦丁橋,連接右岸的稱為達彌耶特橋,前者1872年因洪水被毀,後者1848年革命期間被毀。現在的橋建成於1877年8月25日,是Haussmann男爵系列大型工程的一部分,將左岸、右岸和島嶼連接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