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的日子
夜景與典禮
離開Morro城堡,烈日下徒步2公里到達Carlos城堡,規模比現存的Morro大了很多,建築貌似保留著更多的原貌。到這裡的目的是等待日落時分拍攝 哈瓦那 壯美的夜景以及等待9點鐘的已經延續了300年的禮炮儀式,當年是在海盜頻頻襲擊之際,告知全城百姓城門關閉可以安心休息的信號。換言之,聽不到這一聲炮響,不要輕易睡覺。
出於輕便的考慮,此行只帶了一支35毫米鏡頭和mini便攜的“馬小路”三腳架(桌面那種),這樣照片時常需要大規模的裁切,對清晰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幾幅夜景照片都是用22最小光圈最低ISO拍攝,裁切後在電腦上還勉強過得去。由於是最小的光圈,星芒看上去還是蠻耀眼的。 期待了數個小時的禮炮儀式終於開始,由於禮炮的位置在城牆旁的 高臺 上,人們更多的站在了 高臺 圍欄的外面更近距離的觀看,放置在正面下部的帶有頂棚和座位的觀禮區反倒空空如也。想拍照記錄這個時刻上述位置顯然都不合適,另外花了1元錢登上了儀式對面的房頂,在房頂圍牆上架好我的“馬小路”。儀式開始,一列身著白衣的儀仗隊在一個手持火把的白衣士兵帶領下走向 高臺 。因燈光昏暗,加上領頭士兵口中念念有詞揮動火把,讓這個儀式更像一場充滿宗教氛圍的祭祀。當儀仗隊登上 高臺 正步走向禮炮時,宗教感消失,一場莊嚴肅穆的軍事儀式開始。在儀仗隊 高臺 正步走時,我按下了快門,數秒的長曝光得到這張鬼魅的照片。儀仗隊成了白色的魅影凝固在散髮著星芒的燈下。
一套繁複的儀式後,禮炮的引信被點燃,此倒計時的一刻全場進入高潮,觀眾自發地有節奏地喊著“嘿,嘿”直到那一聲震耳且餘音繚繞的巨響,全場掌聲,典禮結束。最後一張照片記錄了炮聲的餘音中裊裊的一股炮火餘煙。 晚餐
隨著人群緩緩走出城堡才意識到除了兩升水,早點後還未吃過東西,強烈的饑餓感襲來。打車來到那家海邊排檔,因為這已經是第三次光顧,顯然很可能也是他們唯一的 中國 客人,幾位伙計熱情和我揮手拍手,女服務員更是默契地問我”one beer first?“,我開心地連忙點頭,並告訴她我今天很餓,要吃三塊炸魚。半杯啤酒下肚後,炸魚上來,沒用刀叉,風捲殘雲迅速吃掉。當身體虧到一定程度時,真的懂得了張賢亮在《綠化樹》中的描述—感覺身體每個細胞都渴求著食物,三大塊炸魚吃下去並沒有什麼飽腹感,而是似乎立刻被消化吸收到全身細胞中,肚子還是平的。當時已是夜裡十點,沒敢再多吃。急於回去處理照片,無心享受涼爽的海風,起身買單回旅舍。 第四天
早餐時又遇到了同住在這個旅舍的 德國 姑娘,剛剛研究生畢業,給了自己一個半個月的假期,游走 古巴 全境。吃飯時她對在電腦中究竟如何輸入中文產生極大的好奇,她說始終難以想象這樣的方塊字如何通過鍵盤輸入到電腦里,解釋這個問題對我顯然有些挑戰,索性拿來電腦演示“早餐”兩個字的輸入,滿足了她的好奇心。還饒有興趣地學會了這句中文的發音。被問及今天的行程時,我告訴她昨天實在太累了,今天不想再徒步。她提議一起乘坐城市觀光Bus,事實證明這其實是對絕大多數游客最好的方式。有不同路線供選擇,一票通用,隨時上下車,20多分鐘一趟車。整個行程中的數個革命景點興趣不大,值得一提的是 哈瓦那 巨大的公墓。
哈瓦那 公墓
著實沒想到公墓會成為一個收費的景點,之前也確實沒有見過規模如此巨大,墓穴裝飾如此華麗的公墓。但雖說是景點,但游客只有我們兩位。一位老者主動介紹並引領參觀,諸多名人對我而言實在生疏,但從墓穴的考究可以推測亡人生前的輝煌。還有很多普通人以家庭為單位的墓穴,有意思的是為了節省空間,會將已故亡人的屍骨取出來放進旁邊另外一個石匣,然後放進新亡人的屍體。可以想像,若干年後,一個大家庭將在一個空間內再次團聚。
德國 姑娘對這肅穆之地有著超乎想象的興趣,久久不肯離去,想看完所有的墓穴類型。更另人吃驚的是:請我為她在這裡拍照留念。我告訴她,在 中國 ,多數人是忌諱與墓穴合影的,可能對死亡的理解東西方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吧。另外,她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其實我並沒有答案。她問我整個公墓可以看到絕大多數墓穴有天主教標記,說明多數 古巴 人是信仰天主教的。但 古巴 又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應該信仰的是共產主義,這不衝突嗎?我隨口說也許一個是信仰一個是奮鬥目標吧。
革命者在公墓中位置顯赫,除高大宏偉的部分高級將領墓穴外還有多個單獨的區域埋葬各種戰役中犧牲的戰士。有意思的是,在各種 西班牙 文的碑文中,竟然看到了日文,很遺憾和西文一樣,不知所云。
第五天
五分錢酒館
海明威最愛的“五分錢酒館”就在主教堂旁邊,參加完周日的彌撒轉身就到了它的門口。地道的一個“小酒館”,進門右邊有三四人組成的一支樂隊在歡快的唱著歌,吧台周圍僅能容納7-8個人。調酒師在海明威的註視下專註地調著那著名的Mojito,由3年的Havana Club和檸檬汁調製而成。出發前便在攻略中知道此酒館,海明威創作《老人與海》期間便經常光顧此處,相比在此也獲得了很多靈感。還很文藝地下載了Kindle版本的《老人與海》計劃邊品嘗Mojito便閱讀,很顯然是很不現實的計劃,因為能等到一個座位喝上一杯已經實屬不易了,坐下來看書顯然會被驅逐的,更何況小小的空間有樂隊吹拉彈唱和熙熙攘攘的人流。這裡的調酒師相當於一部印鈔機,從開門到關店片刻不停。
主教堂
這座由 意大利 人設計歷時40年完工的教堂是一件難得的建築藝術珍品。全部由石材雕琢而成。外牆的斑駁記錄著歲月的侵蝕。正如一本書中提到的:“流淌著音樂的石頭”。留在今天前往是因為10:30的彌撒。非常遺憾的是全部西語,無法理解內容。對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瞭解不是很多,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最簡單的區分方法:教堂高大豪華的必是天主教,原因很簡單,天主教是一個龐大的世界性組織,有雄厚的資產和收入渠道,因此有實力為上帝建造豪華的住所,不管上帝是否需要。 左圖中身著正裝的老人曾經出現在多種 古巴 旅游指南中,酷暑中西裝禮帽手持雪茄和拐杖邀請游客合影留念,也算是教堂廣場一景了,當然是收費的。 壁畫
哈瓦那 在冊的殖民建築據說多達5000多座,在這些斑駁的老建築牆上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壁畫和詭異的塗鴉,也算是另類文化吧。
離開Morro城堡,烈日下徒步2公里到達Carlos城堡,規模比現存的Morro大了很多,建築貌似保留著更多的原貌。到這裡的目的是等待日落時分拍攝 哈瓦那 壯美的夜景以及等待9點鐘的已經延續了300年的禮炮儀式,當年是在海盜頻頻襲擊之際,告知全城百姓城門關閉可以安心休息的信號。換言之,聽不到這一聲炮響,不要輕易睡覺。
出於輕便的考慮,此行只帶了一支35毫米鏡頭和mini便攜的“馬小路”三腳架(桌面那種),這樣照片時常需要大規模的裁切,對清晰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幾幅夜景照片都是用22最小光圈最低ISO拍攝,裁切後在電腦上還勉強過得去。由於是最小的光圈,星芒看上去還是蠻耀眼的。 期待了數個小時的禮炮儀式終於開始,由於禮炮的位置在城牆旁的 高臺 上,人們更多的站在了 高臺 圍欄的外面更近距離的觀看,放置在正面下部的帶有頂棚和座位的觀禮區反倒空空如也。想拍照記錄這個時刻上述位置顯然都不合適,另外花了1元錢登上了儀式對面的房頂,在房頂圍牆上架好我的“馬小路”。儀式開始,一列身著白衣的儀仗隊在一個手持火把的白衣士兵帶領下走向 高臺 。因燈光昏暗,加上領頭士兵口中念念有詞揮動火把,讓這個儀式更像一場充滿宗教氛圍的祭祀。當儀仗隊登上 高臺 正步走向禮炮時,宗教感消失,一場莊嚴肅穆的軍事儀式開始。在儀仗隊 高臺 正步走時,我按下了快門,數秒的長曝光得到這張鬼魅的照片。儀仗隊成了白色的魅影凝固在散髮著星芒的燈下。
一套繁複的儀式後,禮炮的引信被點燃,此倒計時的一刻全場進入高潮,觀眾自發地有節奏地喊著“嘿,嘿”直到那一聲震耳且餘音繚繞的巨響,全場掌聲,典禮結束。最後一張照片記錄了炮聲的餘音中裊裊的一股炮火餘煙。 晚餐
隨著人群緩緩走出城堡才意識到除了兩升水,早點後還未吃過東西,強烈的饑餓感襲來。打車來到那家海邊排檔,因為這已經是第三次光顧,顯然很可能也是他們唯一的 中國 客人,幾位伙計熱情和我揮手拍手,女服務員更是默契地問我”one beer first?“,我開心地連忙點頭,並告訴她我今天很餓,要吃三塊炸魚。半杯啤酒下肚後,炸魚上來,沒用刀叉,風捲殘雲迅速吃掉。當身體虧到一定程度時,真的懂得了張賢亮在《綠化樹》中的描述—感覺身體每個細胞都渴求著食物,三大塊炸魚吃下去並沒有什麼飽腹感,而是似乎立刻被消化吸收到全身細胞中,肚子還是平的。當時已是夜裡十點,沒敢再多吃。急於回去處理照片,無心享受涼爽的海風,起身買單回旅舍。 第四天
早餐時又遇到了同住在這個旅舍的 德國 姑娘,剛剛研究生畢業,給了自己一個半個月的假期,游走 古巴 全境。吃飯時她對在電腦中究竟如何輸入中文產生極大的好奇,她說始終難以想象這樣的方塊字如何通過鍵盤輸入到電腦里,解釋這個問題對我顯然有些挑戰,索性拿來電腦演示“早餐”兩個字的輸入,滿足了她的好奇心。還饒有興趣地學會了這句中文的發音。被問及今天的行程時,我告訴她昨天實在太累了,今天不想再徒步。她提議一起乘坐城市觀光Bus,事實證明這其實是對絕大多數游客最好的方式。有不同路線供選擇,一票通用,隨時上下車,20多分鐘一趟車。整個行程中的數個革命景點興趣不大,值得一提的是 哈瓦那 巨大的公墓。
哈瓦那 公墓
著實沒想到公墓會成為一個收費的景點,之前也確實沒有見過規模如此巨大,墓穴裝飾如此華麗的公墓。但雖說是景點,但游客只有我們兩位。一位老者主動介紹並引領參觀,諸多名人對我而言實在生疏,但從墓穴的考究可以推測亡人生前的輝煌。還有很多普通人以家庭為單位的墓穴,有意思的是為了節省空間,會將已故亡人的屍骨取出來放進旁邊另外一個石匣,然後放進新亡人的屍體。可以想像,若干年後,一個大家庭將在一個空間內再次團聚。
德國 姑娘對這肅穆之地有著超乎想象的興趣,久久不肯離去,想看完所有的墓穴類型。更另人吃驚的是:請我為她在這裡拍照留念。我告訴她,在 中國 ,多數人是忌諱與墓穴合影的,可能對死亡的理解東西方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吧。另外,她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其實我並沒有答案。她問我整個公墓可以看到絕大多數墓穴有天主教標記,說明多數 古巴 人是信仰天主教的。但 古巴 又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應該信仰的是共產主義,這不衝突嗎?我隨口說也許一個是信仰一個是奮鬥目標吧。
革命者在公墓中位置顯赫,除高大宏偉的部分高級將領墓穴外還有多個單獨的區域埋葬各種戰役中犧牲的戰士。有意思的是,在各種 西班牙 文的碑文中,竟然看到了日文,很遺憾和西文一樣,不知所云。
第五天
五分錢酒館
海明威最愛的“五分錢酒館”就在主教堂旁邊,參加完周日的彌撒轉身就到了它的門口。地道的一個“小酒館”,進門右邊有三四人組成的一支樂隊在歡快的唱著歌,吧台周圍僅能容納7-8個人。調酒師在海明威的註視下專註地調著那著名的Mojito,由3年的Havana Club和檸檬汁調製而成。出發前便在攻略中知道此酒館,海明威創作《老人與海》期間便經常光顧此處,相比在此也獲得了很多靈感。還很文藝地下載了Kindle版本的《老人與海》計劃邊品嘗Mojito便閱讀,很顯然是很不現實的計劃,因為能等到一個座位喝上一杯已經實屬不易了,坐下來看書顯然會被驅逐的,更何況小小的空間有樂隊吹拉彈唱和熙熙攘攘的人流。這裡的調酒師相當於一部印鈔機,從開門到關店片刻不停。
主教堂
這座由 意大利 人設計歷時40年完工的教堂是一件難得的建築藝術珍品。全部由石材雕琢而成。外牆的斑駁記錄著歲月的侵蝕。正如一本書中提到的:“流淌著音樂的石頭”。留在今天前往是因為10:30的彌撒。非常遺憾的是全部西語,無法理解內容。對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瞭解不是很多,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最簡單的區分方法:教堂高大豪華的必是天主教,原因很簡單,天主教是一個龐大的世界性組織,有雄厚的資產和收入渠道,因此有實力為上帝建造豪華的住所,不管上帝是否需要。 左圖中身著正裝的老人曾經出現在多種 古巴 旅游指南中,酷暑中西裝禮帽手持雪茄和拐杖邀請游客合影留念,也算是教堂廣場一景了,當然是收費的。 壁畫
哈瓦那 在冊的殖民建築據說多達5000多座,在這些斑駁的老建築牆上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壁畫和詭異的塗鴉,也算是另類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