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腳古村·石頭記|青豆的足跡泉州篇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青豆的足跡”
去過兩次 樟腳村 ,一次撐著雨傘,一次沐著陽光。雨中的樟腳,詩意朦朧;晴天的樟腳,看得見明朗的天空。
—— 題記
↑泉州 青豆的行程
坐上搖搖晃晃的鄉村客運,所有關於鄉村的記憶都回來了。
↑泉州
泥濘的馬路,翠綠的田野,褐色的牛背,悠閑的行人,藍絲綢一樣的天空……對於從小瘋跑在農村的我來說,這一切久違又親切。
↑泉州
這輛開往 樟腳村 的鄉村客運,人很多,卻抖擻著精神在彎彎曲曲的鄉村小路上左搖右擺,灑脫得像一個江湖俠客。車上大多是 樟腳村 的村民,男女老少,衣著並不時尚,但朴實的臉上盛滿了愉悅的笑容,純粹得就像車窗外掠過的爛漫的山花,在某一天清晨,就那樣隨心開放了。
↑泉州
幾個人擠在狹小的后座上,手挨著手,肩並著肩,沒有 禮讓 客氣,沒有尷尬生疏,那熱絡的模樣是都市遺失的過往。車裡沒有中英結合的動聽的報站聲,也沒有警惕扒手的溫馨提示,只有村民憨厚的一聲“師傅,前面拐彎處下!”師傅豪爽地應一聲:“好!”不一會兒就來了個結結實實的剎車。
↑泉州 ↑泉州
在這輛客車上,我就走進了 樟腳村 ,一個像這群村民一樣質朴隨和的古村。
↑泉州
逛樟腳古村,一場微雨,恰好。
↑泉州
雨中的樟腳,藏起了拙樸的棱角, 斯文秀氣地隱沒在薄霧裡。撐著傘,走在這些石頭厝間,看細密的雨點打濕黑色的瓦片,搖晃牆上的野草,滲透進石頭厝的每一寸肌理。
↑泉州
瓦片濕了,路面滑了,青苔綠了,整個世界 都安 靜下來,似乎能聽到這些石頭貪婪地吮吸雨水的聲音。於是,陽光下帶著點枯黃的石頭,就像稻田裡久旱後的禾苗,迎著雨水,安撫著焦躁的根。這裡的村民告訴我, 樟腳村 的石頭會變色。被雨水濡濕的石頭不再是乾癟的模樣,或紅或青,或橙或黑,圓潤飽滿,泛著洗禮後聖潔的光。雨水寥寥數筆,就在這裡繪了一幅油畫,或者說,是一個童話。
↑泉州
在這個陌生的村落,在“昔時陋室”—— 一家經過主人精心裝飾的小店、一座別緻的石頭厝,我用被雨水凍涼的雙手,接過主人家的一杯暖茶。“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裡的插花、擺設、植物……或粗獷或雅緻,有心的擺放卻給人一種隨性而為的自在感,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鄉野的氣息和石頭厝的氣質。店家是個年輕的姐姐,長相清秀,見我們對她的品位贊不絕口,仿佛找到知己,邀我們坐下喝茶。
↑泉州 ↑泉州
雨仍下著,一股股小溪流,潺潺流淌在瓦片之間。焚香,烹茶,輕柔的樂曲,雨天偶遇的我們……縷縷輕煙從香上飄逸而起,又消散在空中。我們捧著溫熱的茶杯,聽著門外的雨聲,看雨水在屋檐下串成長長短短的詩行……也許,當時間過去很久,我仍會懷念這個在雨中撐著傘、執拗地尋訪古村落的自己,懷念這個用石頭表達的古村,懷念那股雨中的茶香。
↑泉州 ↑泉州
據說 樟腳村 建於清嘉慶年間,這些石頭厝,在這個寧靜的鄉村,伴著清風與茶香,月色和晨星,度過了將近兩個世紀的光陰。而陪伴這些石頭厝一起老去的,是村裡的那棵老 樟樹 。
↑泉州
有人說,這棵 樟樹 七百多歲了。有人說,它好像沒那麼老。有人說,記不清它的年歲了,就知道它一直都立在那裡,和 樟腳村 的石窗、石屋、石徑、石巷一起,在四季更替里輪迴。 樟腳村 ,在 樟樹 腳下的村子,仿佛這棵 樟樹 就是整個村子的神靈,俯瞰腳下的村民耕田採茶、鋤草曬谷,看面沾紅泥的蓬頭稚子變成和藹可親的白髮老者,含飴弄孫。
↑泉州 ↑泉州 ↑泉州
樟腳村 的這棵老 樟樹 ,陪著石頭厝一起老去,也見證著這個古村悄悄冒出了小洋房。鄉村文化總是舉步維艱,他們既要抵制著繁華都市的誘惑和喧囂,又要在城市化的步伐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於是,人的堅守就顯得尤其重要。
↑泉州
樟腳村 是這樣,其他古村落也是這樣,歷史沒有為任何一個古村停下腳步。這裡的村民不會一直與這些石頭為伴,有人搬出石頭厝,住進小洋樓,留下那些寂寞的石頭,跪倒在叢生的荒草里。我為村民的愜意生活感到開心,更希冀,每一個村民對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心存一份善意。希望他們在細雨矇矇的時節,也擁有一份邀人喝茶的心情,和素不相識的人聊一聊這個古村的故事。
↑泉州
樟腳村 的村民會老去,這些石頭厝也終將會老去。我知道,他們捨不得這些比他們還老的房子……
↑泉州 青豆的出行建議
在 泉州 客運中心站買票乘坐到煉油廠的中巴車( 泉州 華僑大學的學生可直接在學校對面等候),在塗嶺下車,轉乘到 樟腳村 的中巴車,在車上要瞭解好公交發車間隔時間,以免耽誤回程。兩趟車單程車費總計大約20左右,全程40左右。 樟腳村 一天就可以逛完,可以不考慮住宿。去 樟腳村 最好在雨天,雨天的石頭很有 光澤 ,令人痴迷。聽說 樟腳村 的春天是金燦燦的油菜花,想在春天再去探訪這座古村……
青豆的足跡(ID:qddzj0701)Hi~我是青豆,只寫最有溫度的游記.。如果喜歡,歡迎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青豆的足跡”(ID:qddzj0701),這裡有青豆走過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旅行、攝影、美食,分享青豆最真的感悟。
去過兩次 樟腳村 ,一次撐著雨傘,一次沐著陽光。雨中的樟腳,詩意朦朧;晴天的樟腳,看得見明朗的天空。
—— 題記
↑泉州 青豆的行程
坐上搖搖晃晃的鄉村客運,所有關於鄉村的記憶都回來了。
↑泉州
泥濘的馬路,翠綠的田野,褐色的牛背,悠閑的行人,藍絲綢一樣的天空……對於從小瘋跑在農村的我來說,這一切久違又親切。
↑泉州
這輛開往 樟腳村 的鄉村客運,人很多,卻抖擻著精神在彎彎曲曲的鄉村小路上左搖右擺,灑脫得像一個江湖俠客。車上大多是 樟腳村 的村民,男女老少,衣著並不時尚,但朴實的臉上盛滿了愉悅的笑容,純粹得就像車窗外掠過的爛漫的山花,在某一天清晨,就那樣隨心開放了。
↑泉州
幾個人擠在狹小的后座上,手挨著手,肩並著肩,沒有 禮讓 客氣,沒有尷尬生疏,那熱絡的模樣是都市遺失的過往。車裡沒有中英結合的動聽的報站聲,也沒有警惕扒手的溫馨提示,只有村民憨厚的一聲“師傅,前面拐彎處下!”師傅豪爽地應一聲:“好!”不一會兒就來了個結結實實的剎車。
↑泉州 ↑泉州
在這輛客車上,我就走進了 樟腳村 ,一個像這群村民一樣質朴隨和的古村。
↑泉州
逛樟腳古村,一場微雨,恰好。
↑泉州
雨中的樟腳,藏起了拙樸的棱角, 斯文秀氣地隱沒在薄霧裡。撐著傘,走在這些石頭厝間,看細密的雨點打濕黑色的瓦片,搖晃牆上的野草,滲透進石頭厝的每一寸肌理。
↑泉州
瓦片濕了,路面滑了,青苔綠了,整個世界 都安 靜下來,似乎能聽到這些石頭貪婪地吮吸雨水的聲音。於是,陽光下帶著點枯黃的石頭,就像稻田裡久旱後的禾苗,迎著雨水,安撫著焦躁的根。這裡的村民告訴我, 樟腳村 的石頭會變色。被雨水濡濕的石頭不再是乾癟的模樣,或紅或青,或橙或黑,圓潤飽滿,泛著洗禮後聖潔的光。雨水寥寥數筆,就在這裡繪了一幅油畫,或者說,是一個童話。
↑泉州
在這個陌生的村落,在“昔時陋室”—— 一家經過主人精心裝飾的小店、一座別緻的石頭厝,我用被雨水凍涼的雙手,接過主人家的一杯暖茶。“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裡的插花、擺設、植物……或粗獷或雅緻,有心的擺放卻給人一種隨性而為的自在感,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鄉野的氣息和石頭厝的氣質。店家是個年輕的姐姐,長相清秀,見我們對她的品位贊不絕口,仿佛找到知己,邀我們坐下喝茶。
↑泉州 ↑泉州
雨仍下著,一股股小溪流,潺潺流淌在瓦片之間。焚香,烹茶,輕柔的樂曲,雨天偶遇的我們……縷縷輕煙從香上飄逸而起,又消散在空中。我們捧著溫熱的茶杯,聽著門外的雨聲,看雨水在屋檐下串成長長短短的詩行……也許,當時間過去很久,我仍會懷念這個在雨中撐著傘、執拗地尋訪古村落的自己,懷念這個用石頭表達的古村,懷念那股雨中的茶香。
↑泉州 ↑泉州
據說 樟腳村 建於清嘉慶年間,這些石頭厝,在這個寧靜的鄉村,伴著清風與茶香,月色和晨星,度過了將近兩個世紀的光陰。而陪伴這些石頭厝一起老去的,是村裡的那棵老 樟樹 。
↑泉州
有人說,這棵 樟樹 七百多歲了。有人說,它好像沒那麼老。有人說,記不清它的年歲了,就知道它一直都立在那裡,和 樟腳村 的石窗、石屋、石徑、石巷一起,在四季更替里輪迴。 樟腳村 ,在 樟樹 腳下的村子,仿佛這棵 樟樹 就是整個村子的神靈,俯瞰腳下的村民耕田採茶、鋤草曬谷,看面沾紅泥的蓬頭稚子變成和藹可親的白髮老者,含飴弄孫。
↑泉州 ↑泉州 ↑泉州
樟腳村 的這棵老 樟樹 ,陪著石頭厝一起老去,也見證著這個古村悄悄冒出了小洋房。鄉村文化總是舉步維艱,他們既要抵制著繁華都市的誘惑和喧囂,又要在城市化的步伐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於是,人的堅守就顯得尤其重要。
↑泉州
樟腳村 是這樣,其他古村落也是這樣,歷史沒有為任何一個古村停下腳步。這裡的村民不會一直與這些石頭為伴,有人搬出石頭厝,住進小洋樓,留下那些寂寞的石頭,跪倒在叢生的荒草里。我為村民的愜意生活感到開心,更希冀,每一個村民對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心存一份善意。希望他們在細雨矇矇的時節,也擁有一份邀人喝茶的心情,和素不相識的人聊一聊這個古村的故事。
↑泉州
樟腳村 的村民會老去,這些石頭厝也終將會老去。我知道,他們捨不得這些比他們還老的房子……
↑泉州 青豆的出行建議
在 泉州 客運中心站買票乘坐到煉油廠的中巴車( 泉州 華僑大學的學生可直接在學校對面等候),在塗嶺下車,轉乘到 樟腳村 的中巴車,在車上要瞭解好公交發車間隔時間,以免耽誤回程。兩趟車單程車費總計大約20左右,全程40左右。 樟腳村 一天就可以逛完,可以不考慮住宿。去 樟腳村 最好在雨天,雨天的石頭很有 光澤 ,令人痴迷。聽說 樟腳村 的春天是金燦燦的油菜花,想在春天再去探訪這座古村……
青豆的足跡(ID:qddzj0701)Hi~我是青豆,只寫最有溫度的游記.。如果喜歡,歡迎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青豆的足跡”(ID:qddzj0701),這裡有青豆走過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旅行、攝影、美食,分享青豆最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