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看世界2018】人生海海 花落花開——古城跨年,泉州5日深度游

第一次到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沒有趕上西風殘照的景象,心有不甘,於是第二天又掐著時間再次造訪。
洛陽 江邊,已不見當年“水闊五里,波濤滾滾”的景象,海水退潮,露出了深褐色的灘塗。大風起兮雲飛揚(一不小心撞了牆,叮叮語),淡藍的天空中開始風起雲涌,在日落西斜的映照下,長長的 洛陽 橋像一條金帶一樣,飄蕩在浮光躍金的水面上。大片的紅樹林在海水中搖曳著,時不時地有白鷺從頭頂掠過。
小人兒一蹦一跳地走在古橋上,時不時地低頭瞅瞅石板間的縫隙,然後對著我們說:“爸爸媽媽看啊,有縫隙!”小朋友的興趣點常常讓我們不明所以,而他自己則樂在其中。只見他低著頭,認真地看著,嗯,縫隙里看到什麼了呢?有石頭、有江水、或者其他什麼只有這個小人兒才看得到的東西……












“叮叮,快看,古代人在橋下養海蠣,這樣可以堅固橋基。”
“叮叮,你看,這裡有好多水鳥。”
“叮叮,你看,那裡有船。”
……
每一對帶娃旅行的父母一定會對這樣的對話感到自然親切吧。

西街,是 泉州 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據說自唐朝已經“列屋成街”,成街至今已經超過1300年。當我們第一次站在鐘樓向西望去,只覺眼前茫茫然一片古舊之氣。在陰沉的天空下,這一片由古大厝、木樓群、騎樓洋樓群組成的街區,黯然地佇立在那裡,氤氳著一種近乎衰敗、荒冷、破碎的氣息。
這就是被大家 交口 贊譽的西街嗎?老實說,西街的第一眼,並不美麗。
西街的美,不是看出來的。







粗糙的老建築,凌亂的電線水管,窄窄的道路,頭頂的每一扇窗戶似乎都藏在冷冷的防盜網裡,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感覺有點寒意。電動車的喇叭聲時不時地撕裂著靜謐的小巷時空,然後,孩子們嘰嘰喳喳嬉鳥叫一般的鬧聲從巷子深處傳來,那裡是個幼兒園,幼兒園的對面,是個小學。學校邊上,自然是很多“黑暗料理”的小攤子,一到放學,每個攤子邊上都圍繞著一堆爭先恐後的小腦袋。巷子口,有一個賣花的簡陋攤子,白髮蒼蒼的攤主正坐在小板凳上疊紙錢,叮叮走過,冷不丁地問了聲:“這個奶奶是不是在疊紙飛機呀?”我們路過一個彈棉花的作坊,大大的桌子上,鋪著厚厚的、雪白的棉花,叮叮又冷不丁來一句:“桌子上的是棉花糖嗎?”







在即將離開 泉州 的那一天,我們牽著小朋友肥嘟嘟的小手,在老城裡繼續漫無目的地游走。花巷、 孝感 巷、莊府巷、甘棠巷……似乎每個古意盎然的名字背後都有一長串的故事,其實,我們所見到也只是生活的日常而已——有人在 大樹 底下閑聊,有人在門口看人來人往,孩子們去上學、年輕人去上班、老人們拎著裝滿菜的塑料袋慢悠悠地往家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