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貓本”到悉尼,澳洲雙城的初記
↑丹德農火車站
好玩兒的地方是這裡有個鸚鵡投喂區,不過園中似乎只有一種白色的風頭鸚鵡,據說是因為這種鸚鵡是鸚鵡界的“胖虎”,個大脾氣暴,把其他鸚鵡都打跑了,自己獨霸好奇游客們的投喂。它的口味還挺刁,游客們在服務中心領到的乾果盤,這個家伙只挑裡面的瓜子吃。
↑丹德農火車站 ↑丹德農火車站 威廉基特保護區(William Rickets Sanctuary)在丹德農山Dandenong里,林木蒼翠,雖然離 墨爾本 市區並不太遠,卻還保持著 澳大利亞 這片大陸的原始風貌。這裡最有名的是藝術家師William Ricketts的雕塑作品,均是澳洲土著文化的題材,與叢林里的樹木、藤蔓、岩石融為一體,一共有92個。據說設計師的理念是“我們都是自然之子,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整體”。
↑墨爾本 ↑墨爾本 保護區是免費參觀的,裡面還有幾個小房子展覽有澳洲當地的土著文化和一些特色風格的小禮品,而所得的款項也將用於當地土著文化的保護。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黃昏時分,我們終於到達了丹德農山最高點的Skyhigh,本抱著俯瞰遙望 墨爾本 全貌的想法,卻有些大失所望——西下的太陽正好晃眼,而這裡距離市區也過於遙遠,即使用長焦拍攝,也拍不出什麼能用的照片。
↑墨爾本 ↑墨爾本 不過山頂花園卻是一個愜意的地方,一處小小的“夢幻樂園”孩子們在魔術師扮相的大叔帶領下玩得正high,許願樹下是排隊合影的情侶,雖已是秋天,但花圃里依然花團錦簇。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漫行墨爾本
在 墨爾本 待了3天,我們終於遇上了傳說中貓本陰晴不定的天氣——去庫克船長小屋的路上,陰沉的天空下起雨來,漫步在 墨爾本 市中心的菲茨若伊公園裡,古樹參天,大道蜿蜒,游人寥寥,空氣濕潤,確實難得的清靜。
↑墨爾本 ↑墨爾本 庫克船長之於澳洲的意義就如同 哥倫布 之於美洲,這個家伙堪稱縱橫太平洋的狂人,他是澳洲大陸的發現者並且將其歸屬於 大英 帝國,南太平洋那一系列如星星點燈的島國多多少少也和這位船長有或多或少的關係,而庫克最後,也是在 夏威夷 與島民械鬥時掛掉的。
菲茨若伊公園裡的庫克船長小屋看起來平淡無奇,兩層小樓,石牆斜瓦——這並非是庫克船長在澳洲的故居,而是庫克船長父母在 英國 的住所,有歷史學家認為,庫克船長應該沒有在這座小屋裡居住,不過他應該在探望父母時到過這裡(好吧,似乎應該叫“庫克船長的爸爸和媽媽的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船長父母家的屋子從 英國 千里迢迢搬遷到貓本是在1934年, 墨爾本 建市100周年之時,當時的澳洲土豪 拉塞爾 爵士出資800英鎊,將這座小屋買下,並拆卸和移築到澳洲 墨爾本 作永久保留,算是整體搬遷。進入到小屋內部需要花費6澳元的門票,在澳洲,這算是不多的需要門票才能參觀的地方。小屋的內部其實挺逼仄的,看來18世紀 英國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般啊。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在有著波浪一樣蜷曲屋頂的南十字星車站,我在玻璃門外一隻海鷗虎視眈眈的註視下吃完了一整盒壽司。
↑墨爾本
墨爾本 火車總站南十字星車站(Southern Cross Station)的名聲應該都來自於它是第一個獲得萊伯金建築獎的 澳大利亞 建築。 英國 皇家建築學會曾不吝贊許地稱南十字星車站“完美地交融統一了新與舊、人與車、建築與光線之間的關係”。
這個由金屬骨架撐起的巨大建築充滿著現代派的氣息,甚至還有幾分科幻感。澳洲並不充裕的人流量讓這座火車站看起來空空蕩盪,衛生狀況其實頗為糟糕,但這似乎是世界所有交通樞紐的通病。隨意丟棄在餐桌上的總會吸引那些蠢蠢欲動的麻雀和海鷗。而波浪一樣的屋檐下,還有捧著紙杯的流浪者,不知在望向遠方的何處。 ↑墨爾本 ↑墨爾本
廣場舞這種東西,並不是 中國 大媽的專享,在 墨爾本 最大的公眾廣場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
上,歡快的音樂下,白人、黑人、亞裔、 印度 裔都跳得不亦樂乎,姑娘們大多白裙白衫,而男人們則是五花八門,如此混搭之下,卻也舞得樂在其中。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想問什麼, 中國 的紗巾大媽們確實也占領過聯邦廣場在《小蘋果》和鳳凰傳奇穿透力極強的樂聲中翩翩起舞,誰也不能阻止 中國 的大媽們……
↑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這裡算是 墨爾本 CBD的中心地帶了吧!除了似乎永遠有活動之外,這裡的藝術館、餐廳和咖啡館也非常眾多,逛吃逛吃,足以打發掉一個下午的時間。
↑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
好玩兒的地方是這裡有個鸚鵡投喂區,不過園中似乎只有一種白色的風頭鸚鵡,據說是因為這種鸚鵡是鸚鵡界的“胖虎”,個大脾氣暴,把其他鸚鵡都打跑了,自己獨霸好奇游客們的投喂。它的口味還挺刁,游客們在服務中心領到的乾果盤,這個家伙只挑裡面的瓜子吃。
↑丹德農火車站 ↑丹德農火車站 威廉基特保護區(William Rickets Sanctuary)在丹德農山Dandenong里,林木蒼翠,雖然離 墨爾本 市區並不太遠,卻還保持著 澳大利亞 這片大陸的原始風貌。這裡最有名的是藝術家師William Ricketts的雕塑作品,均是澳洲土著文化的題材,與叢林里的樹木、藤蔓、岩石融為一體,一共有92個。據說設計師的理念是“我們都是自然之子,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整體”。
↑墨爾本 ↑墨爾本 保護區是免費參觀的,裡面還有幾個小房子展覽有澳洲當地的土著文化和一些特色風格的小禮品,而所得的款項也將用於當地土著文化的保護。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黃昏時分,我們終於到達了丹德農山最高點的Skyhigh,本抱著俯瞰遙望 墨爾本 全貌的想法,卻有些大失所望——西下的太陽正好晃眼,而這裡距離市區也過於遙遠,即使用長焦拍攝,也拍不出什麼能用的照片。
↑墨爾本 ↑墨爾本 不過山頂花園卻是一個愜意的地方,一處小小的“夢幻樂園”孩子們在魔術師扮相的大叔帶領下玩得正high,許願樹下是排隊合影的情侶,雖已是秋天,但花圃里依然花團錦簇。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漫行墨爾本
在 墨爾本 待了3天,我們終於遇上了傳說中貓本陰晴不定的天氣——去庫克船長小屋的路上,陰沉的天空下起雨來,漫步在 墨爾本 市中心的菲茨若伊公園裡,古樹參天,大道蜿蜒,游人寥寥,空氣濕潤,確實難得的清靜。
↑墨爾本 ↑墨爾本 庫克船長之於澳洲的意義就如同 哥倫布 之於美洲,這個家伙堪稱縱橫太平洋的狂人,他是澳洲大陸的發現者並且將其歸屬於 大英 帝國,南太平洋那一系列如星星點燈的島國多多少少也和這位船長有或多或少的關係,而庫克最後,也是在 夏威夷 與島民械鬥時掛掉的。
菲茨若伊公園裡的庫克船長小屋看起來平淡無奇,兩層小樓,石牆斜瓦——這並非是庫克船長在澳洲的故居,而是庫克船長父母在 英國 的住所,有歷史學家認為,庫克船長應該沒有在這座小屋裡居住,不過他應該在探望父母時到過這裡(好吧,似乎應該叫“庫克船長的爸爸和媽媽的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船長父母家的屋子從 英國 千里迢迢搬遷到貓本是在1934年, 墨爾本 建市100周年之時,當時的澳洲土豪 拉塞爾 爵士出資800英鎊,將這座小屋買下,並拆卸和移築到澳洲 墨爾本 作永久保留,算是整體搬遷。進入到小屋內部需要花費6澳元的門票,在澳洲,這算是不多的需要門票才能參觀的地方。小屋的內部其實挺逼仄的,看來18世紀 英國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般啊。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庫克船長小屋
在有著波浪一樣蜷曲屋頂的南十字星車站,我在玻璃門外一隻海鷗虎視眈眈的註視下吃完了一整盒壽司。
↑墨爾本
墨爾本 火車總站南十字星車站(Southern Cross Station)的名聲應該都來自於它是第一個獲得萊伯金建築獎的 澳大利亞 建築。 英國 皇家建築學會曾不吝贊許地稱南十字星車站“完美地交融統一了新與舊、人與車、建築與光線之間的關係”。
這個由金屬骨架撐起的巨大建築充滿著現代派的氣息,甚至還有幾分科幻感。澳洲並不充裕的人流量讓這座火車站看起來空空蕩盪,衛生狀況其實頗為糟糕,但這似乎是世界所有交通樞紐的通病。隨意丟棄在餐桌上的總會吸引那些蠢蠢欲動的麻雀和海鷗。而波浪一樣的屋檐下,還有捧著紙杯的流浪者,不知在望向遠方的何處。 ↑墨爾本 ↑墨爾本
廣場舞這種東西,並不是 中國 大媽的專享,在 墨爾本 最大的公眾廣場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
上,歡快的音樂下,白人、黑人、亞裔、 印度 裔都跳得不亦樂乎,姑娘們大多白裙白衫,而男人們則是五花八門,如此混搭之下,卻也舞得樂在其中。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想問什麼, 中國 的紗巾大媽們確實也占領過聯邦廣場在《小蘋果》和鳳凰傳奇穿透力極強的樂聲中翩翩起舞,誰也不能阻止 中國 的大媽們……
↑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這裡算是 墨爾本 CBD的中心地帶了吧!除了似乎永遠有活動之外,這裡的藝術館、餐廳和咖啡館也非常眾多,逛吃逛吃,足以打發掉一個下午的時間。
↑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