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高地!
前情提要坑爹的 倫敦 眼上,議會大樓和大本鐘的標準明信片照
↑倫敦眼 跟著議會導覽走過長達幾個世紀的君主立憲之路;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旁聽一場議會辯論
↑議會大廈 倫敦 的菜籃子之Borough Market——坐擁那麼多優質原材料還能做出舉世聞名的黑料也是一種種族天賦
↑Borough地鐵站 歐洲 第一高, 倫敦 新地標
↑碎片大廈 鵝!鵝!鵝!
↑海德公園 高地風光大片從髮型酷炫眼神迷離的高地牛開始
↑蘇格蘭 世界上有些著名景點就是怎麼拍都是一張明信片, 比如 說金閣寺, 比如 說 聖托里尼 ,再 比如 說Eilean Donan城堡
↑愛蓮•朵娜城堡 雨後初霽的那一刻貓相信高地擁有 歐洲 最美的風光這句話不是瞎吹的
↑愛蓮•朵娜城堡 背叛、流亡、屠殺,哪裡還有比高地更合適的舞臺
↑蘇格蘭 “只要給我個立足點我就能爬上去”
by 懸崖上的咩咩
↑蘇格蘭 天空島上,遠處的老人峰
↑老人峰 以 蘇格蘭 裙命名的岩石,“然而 蘇格蘭 裙卻並不是來自 蘇格蘭 ,就像 蘇格蘭 風笛、 蘇格蘭 紋、哈吉斯、以及威士忌”
by 穿著 蘇格蘭 裙的導游大叔
↑柯爾特岩 蘇格蘭高地 的古蓋爾文化傳承止於 卡洛 登一役
↑卡洛登古戰場 “人老了,再也住不動青年旅社了”by 貓
↑倫敦聖潘克拉斯青年旅舍 周日空無一人的Leadenhall,仿佛千與千尋中的另一個世界
偽·乾貨如果是第一次去 英國 玩,請看貓15年夏天的游記,乾貨和笑點都比較充足: http://www.mafengwo.cn/i/3474008.html ;就算不是第一次去玩,也最好先看前一篇,不然你會不知道貓在說什麼......
這次去 英國 過聖誕新年初衷只是為了補 上高 地這一塊,順便把 倫敦 再深度挖掘一下,所以整體安排很是零散。加上冬天的 英國 真不是一個出行好選擇,去南邊海岸看白崖的計劃完全因為天氣原因失敗了。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在 倫敦 住了一周過了凄凄慘慘戚戚的聖誕plus 愛丁堡 參團玩了一圈精華版的高地和天空島。全程兩周除了在 倫敦 的第三天和高地的第二天其餘天天陰雨綿綿妖風大作,加上聖誕期間 倫敦 全城交通停運商家關門,在 巴黎 和男朋友過聖誕的室友微信“ 貴陽 還比 歐洲 更有一點聖誕氣氛”......
行程安排上,在 倫敦 貓把上一次沒有去過的地方基本都補上了——高地回來之後的幾天天天在查令十字街和考文特花園那塊晃悠簡直開發成了新據點;有一些比較遠的地方像是Pimrose Hill和 倫敦 動物園之類的因為時間和交通原因沒有去成。從Tottenham Court到考文特花園這一路的二手書店、 萊斯特 廣場附近的唐人街和西區一大波劇院,雖說標誌性的景點不算多但的確是有不少好吃好玩的。本次唯一可以推薦的很觀光客性質的景點只有 維多利亞 與阿爾伯特美術館(簡稱V&A)和議會大樓tour——觀光客的意思是,在排行程的時候給個兩三個小時逛一圈可以看個大概。像是考文特花園和Borough Market也是貓的大推,但是逛這兩個地方就不太適合趕時間的人了;如果可以的話,貓 會安 排個至少一個上午在Borough Market逛吃逛吃&買買買。另外吃飯是貓做功課的時候一個大頭。“可以住30胖子一晚的青旅,但是必須吃100胖子一頓的大餐——簡直精分”說的就是貓。貓約了一家米其林一星午餐Petrus、一家一星下午茶Sketch、一家臨時起意的一星晚餐L'Ateiler de Joel Robuchon(簡稱侯布雄),和一家 倫敦 最貴下午茶Claridge's。如果要貓排個名的話,那便是:侯布雄>Sketch>Petrus>Claridge's。在甜點方面,貓也終於集齊了 巴黎 馬卡龍界兩巨頭Laduree和Pierre Herme,加上最近因為 臺灣 部落格推薦變得很火的號稱 倫敦 最古老的法式甜品店Maison Bertaux;因為聖誕關門遺憾沒有吃到Patisserie des Reves。讓貓排個序的話自然是Laduree>PH>Maison Bertaux——不過其實三家就口味而言都還蠻不錯的啦。
PS:貓沒有去看 倫敦 新年煙火。猶豫要不要訂位子時問了自己三個問題:喜歡人擠人咩?願意看完步行一個小時回旅館咩?是單身狗咩?想通之後果斷決定老老實實待在青旅。
為了讓乾貨看起來更有條理(其實並沒有),貓還是分衣食住行四個部分好了。
I. 衣:說到穿衣服其實基本就是說天氣了。這回來 倫敦 貓終於知道為什麼傳統印象中 英國 人那麼愛聊天氣了——那簡直是瞬息萬變。暑假的時候貓覺得很準的iPhone自帶天氣app,到了冬天已經喪失了預報功能基本是跟著天氣隨時調整。來之前貓很擔心緯度那麼高的 倫敦 會不會凍成狗,加上微信平臺上” 英國 近幾十年來最冷冬天“假消息亂飛;然而,在 倫敦 的幾天基本都在5-10攝氏度左右,根本是連圍巾都不太想戴。就算是快接近 北極 圈的高地也就是一件外套加一條圍巾就OK(我們的導游還光腿穿著 蘇格蘭 裙),穿羽絨服什麼的都是觀光客。比起關註衣服的厚度還不如考慮一下帶件防雨外套比較實際點。因為 英國 雖說一直下雨但是雨勢通常不大,問題是風很大所以撐傘也是然並卵。這個時候如果衣服帶個帽子就解決了很多問題,而防雨外套很適合貓這種用單反卻不想背個大包的游客——下雨了可以用外套給相機擋一下。
PS:貓後來逛女王授權專門賣防雨外套的Barbour時發現他們家最經典的款式其實很薄也不帶帽子;傳統穿法是一件防雨外套一件保暖背心再加一頂看起來很復古的帽子......
另外還有很有意思的一點是,貓發現 中國 游客特別愛穿運動鞋——這裡貓說的運動鞋是那種Nike阿迪之類的一眼就很運動、歐美人只會穿去健身房的運動鞋。在高地跟團的時候一車二十幾個人,一大家子來自 伊利 諾伊,一對 紐約州 的酷炫couple,一家子來自南加 薩克拉門托 ,剩下的也是背景各異,然後真的只有貓穿了一雙Nike的白色運動鞋(還有三個在 英國 念書的 中國 人中兩個女生穿了中跟小皮靴貓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大多數女生都選擇了平底長靴,最 英國 的穿法是加州阿姨穿的Hunter 惠靈頓 靴,簡直就是為了雨天戶外爬上爬下而造而且英倫氣息滿滿。一路上貓的白色運動鞋在泥漿里翻爬滾打回來已經變成了棕色,然後還被導游司機大叔一直吐槽”Where's the girl with white trainers???~~~",這個時候笑點超低的 新加坡 大姐就會來一句"brown trainers!!!"——貓感覺受到了傷害......言歸正傳,好像 中國 人都會覺得出去玩就是要方便,而運動鞋最適合到處走動。但就貓的感受而言,貓還是喜歡夏天帶一雙平底鞋冬天一雙靴子;一般的戶外場合下,只要不是涼鞋夾腳拖,一般鞋子和運動鞋真的差別沒那麼大;更何況在歐美這種裝逼的地方,很多需要提前預約的餐廳把運動鞋和夾腳拖歸類為太過休閑。而鞋子這種東西簡直是旅行箱里最占地方的行李,屬於能少帶一雙就少帶一雙。
II. 食:吃還蠻簡單的。有心水的一定要吃到的那就提前預訂,如果恰巧是米其林星級餐廳或者很受歡迎的下午茶提前兩個月都不為過。更為極端的例子是,貓提前兩個月想訂炒雞受歡迎、據說吃了沒人說不好的一星Ledbury和福特南梅森的鑽禧茶室下午茶已經沒有位子了; 倫敦 市內僅有的幾家米 三星 像是Restaurant of Gordon Ramsay、Alain Ducasse at the Dorchester什麼的也都滿了;就算是替代的Claridge's也是位列 倫敦 最難訂下午茶榜首——雖說因為太貴了觀光客特別少。全世界遍地開花的侯布雄貓是臨時起意搜了一下發現“啊原來 倫敦 也有一家而且就在查令十字“,提前兩個小時依然有位子,算是本次最大驚喜。如果你是個對吃沒什麼執念的人,那就......蟹蟹再見ヾ( ̄▽ ̄)~
這樣貓算是喝過了 倫敦 三家很有代表性的下午茶:慄子、Sketch和Claridge's。如果你只有機會選一家而且對正統英式很有執念的話那絕壁是慄子。從口味來說貓最喜歡Sketch略微偏法式的改良 三明 治,以及他們的司康是貓心目中無法超越的No. 1。反正無論如何Claridge's都是性價比最低,但是他家本來就是以稀有茶葉出名的所以點心不出彩算是情理之中嗎???......
經過本次一個人寂寞如狗的旅行,貓也是練出了一身一個人吃飯的秘技——從一個人の米其林大餐到一個人の麻辣香鍋再到一個人の下午茶,離巔峰就差一個人の火鍋/烤肉了。別以為一個人吃飯不算什麼。一個人吃碗拉麵吃個 漢堡 吃個 沙縣 小吃很正常,但是一個人坐在米其林餐廳從頭盤到餐後咖啡一整套兩個小時很有儀式感地吃下來還是需要點臉皮來鎮場子的,沒有練過的話很容易因為沒事做而尷尬。貓一般等上菜的時候都是刷手機,其實這樣感覺不太好;如果能像Claridge's那樣給單獨用餐的客人提供報紙雜誌什麼的就很貼心。就氣氛而言,侯布雄是最輕鬆的,有可能因為是貓坐了吧台位置。Petrus雖說是一星服務卻直逼 三星 ,氛圍對貓來說太過正式了點。Sketch的下午茶室完全是free style,人聲鼎沸還有外場歌手助興貓拿著個單反對著茶點一陣拍拍拍都沒人看一眼。
III. 住:因為是一個人住而預算都拿去吃吃吃了(......),貓住得很是隨便;加上從高地回 倫敦 之後住宿訂得太晚以至於幾乎每天都要換個地方。頭一周在 倫敦 貓訂了離肯辛頓公園不遠的London House Hotel的單人間,撇開地理位置以及被坑經歷不說的話這家家庭運營的小旅館設施服務都很不錯。貓check in的時候又被分到那種半地下的房間心裡還不爽了一下(上一篇游記里有寫住王子花園地下那晚不僅信號極爛還遇到了見過的最大的蜘蛛(╯‵□′)╯︵┻━┻),但是住的一周時間內房間里都沒有出現任何不愉快的東西——也有可能是貓一進房就把推窗緊緊合上了......每天的客房服務都很周到,毛巾洗發水什麼的換得很勤而且衛生間設計也是緊湊合理。要扣分的是周邊環境不能算好。位置上這裡夾在肯辛頓公園和諾丁山之間,出行交通有兩個地鐵站一個是Queensway另一個是Bayswater所以還算方便。但是從地鐵站鑽出來沿路都是什麼清真館子水煙排擋、 伊朗 菜 黎巴嫩 菜以及各種賣粗製濫造山寨紀念品的阿拉伯人商店,加上第二天晚上在附近一個規模算是頗大的商場被一個猶太人騙了65胖子(貓會在游記里細說,因為後來上網查了下發現非法雇佣 以色列 人兜售化妝品是一個蠻嚴重的現象)——總而言之不算是一個好地方。
在 愛丁堡 住了Haymarket的一家 Apex ,不僅位置不好房間的角落裡也都是灰塵,熱水壺髒得根本不敢用;幸好貓只是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六點多就去集合報到了。高地跟團期間是旅行社訂的兩家民宿,貓選擇的都是最便宜的guesthouse單人間;條件都好得難以言喻,土豪 新加坡 大姐自己訂了Hotel一直被導游吐槽有錢任性。 尼斯 湖邊的Loch Ness Lodge不僅房間大衛生間還有加熱毛巾架,貓累積了好久天天洗天天干不了的小內褲終於可以幹了。天空島住的是Kyleakin的一家B&B,雖然是公共浴室但是因為住戶只有貓和另一對 紐約 couple所以完全不影響使用。唯一缺點是這些地方附近都是荒郊野外寸草不生,夜生活是沒指望了。
高地回來之後連住四晚青旅,錢是省下了但是體驗不得不說有點差——看來貓完全不是適合住集體宿舍的人。公共衛浴也沒有指望能好到哪裡去(但是YHA聖潘 卡拉 斯那家太差了要點名批評);主要是貓每次開箱子拿東西都躡手躡腳怕吵到別人,換了外國妹子倒是完全不在意。 愛丁堡 的Argyle Backpackers洗澡洗到一半外面個傻逼把燈給貓關了,貓只好摸黑麻利地洗刷刷沖乾凈;YHA Earl's Court沒有電梯還給了貓一個四樓的房間,真不知道前臺那個小哥怎麼想的——貓把大箱子抬上去之後感覺又長了一塊肌肉。幸好最後一晚住的 倫敦 城Gr ace church街的Club Quarter很給力,貓終於回到了箱子隨便開洗完澡大字型趴床上吹頭髮的日子。
總結就是:如果不是土豪不差錢, 倫敦 住宿要早訂!!!訂晚了就等著每天拖著個箱子換住處。此外,註重體驗的人們,不要住青旅。
IV. 行: 倫敦 正常情況下牡蠣卡就OK。從機場出來貓任性了一把坐了Heathrow Express,刷刷刷地還沒緩過神來就到了帕丁頓站;比起跟一大堆游客和箱子一起擠 皮卡 迪利線感覺是好很多,不過價格也是辣手的20+胖子,就看你是想要爽還是要便宜。糟心的是聖誕節 倫敦 全城交通停運,而且前後兩天很多線路的部分路段要麼關了要麼提前結束運營。除夕為了應付全城出動看煙火很多路線也有大變動——住一個房間的兩個姑娘說是看完煙火步行了一個多小時走到一區邊緣的Earl's Court。
倫敦 去 愛丁堡 貓為了省錢坐的是 National Express大巴,結果因為東部發大水一路堵啊堵原本開九個小時的路程硬是爬了十二個小時才爬完。貓一共坐了三回火車,從 愛丁堡 回 倫敦 ,和 倫敦 — 布萊頓 & 伊斯特本 — 倫敦 。去過 英國 的人都知道,他們那兒什麼東西都是在修修修修修修修,於是南面某個小鎮因為維修工程導致鐵路中的某一段需要換乘巴士,原本去 布萊頓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硬是變成了三個小時——這真是一段傷心的故事。
當然這一切都比不上傻逼的 美國 航空乾的蠢事,不過鑒於這是貓自己的故事就不放在乾貨裡面講了。 五個月之後......距離上回貓和豬和豬爸踏上腐國土地正好是五個月,貓花了七百多刀從 費城 又飛到了希斯羅。雖然牡蠣卡裡還有上回剩下的不少錢,貓依舊不想擠 皮卡 迪利線,於是裝了回土豪從高冷的售票奶奶手上買了張Heathrow Express的票。Heathrow Express只有頭尾兩站,從希斯羅到 倫敦 帕丁頓只要二十分鐘不到,有專門的行李架和非常空的座位,貓還沒來得及感慨一下居然就到了(~ ̄▽ ̄)~
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洗了把臉才剛中午十二點。因為想趁著這半天時間抓緊逛一下上次沒有來得及去的 特拉 法加廣場和國家美術館,午餐就準備去考文特花園的Laduree外帶兩個甜點去國家美術館的咖啡館解決。在 紐約 已經吃過兩回他家的馬卡龍,這次貓瞄準了招牌產品 伊斯法罕 ——就是下圖那個無比少女心的巨型馬卡龍;在 紐約 吃過的Vendome(覆盆子果醬巧克力慕斯)這裡沒有賣,於是貓就隨便挑了個Chocolat Carre。
考文特花園正在辦二手工藝品市場,跟後來貓去逛過一圈的諾丁山二手古董市場相比這裡的東西明顯質量更上乘一點。如果不是貓有精神潔癖不喜歡別人用過的餐具的話,有幾個攤位賣的下午茶瓷器相當不錯。喜歡逛街的女生會愛上考文特花園,這裡既有爛大街大牌也有一些攝政街和 牛津 街沒有的小眾精品店。像是貓去的時候正值Boxing Day前夕, 劍橋 包專賣店全場六折。
從這裡走到 特拉 法加廣場只要十來分鐘。國家美術館和 大英 一樣不用門票,但是現在 倫敦 的大景點安保都加強了——進門都要先過一道開包安檢,然而在貓看來這完全是防君子不防小人。Anyway,貓一溜找到了地下室的咖啡館,買了杯拿鐵然後鄭重其事地捧出兩隻甜點。不得不說Laduree的質量是不錯,這麼被貓一路顛著顛著拎過來蛋糕完全沒有半點破碎散架,唯一挪了位置的只有那片玫瑰花瓣——於是貓又把它粘了回去方便在朋友圈po照。如圖所示, 伊斯法罕 是兩片巨大的玫瑰味馬卡龍夾著玫瑰奶油、一大圈覆盆子和荔枝肉。鑒於貓的少女心老早就被吃了,這個粉嫩造型還沒異域風情滿滿的名字對貓胃口。口味上來說,馬卡龍一如既往地甜(這裡是褒義),但是完全可以被不那麼甜的奶油和酸酸的覆盆子平衡掉,加上貓幾年沒吃到的真愛荔枝,可以打個90分——後來第二次吃就80分吧,可見這個東西還是吃個新鮮。右邊的Chocolat Carre口味和名字一樣沒什麼創意,很朴實很實在的巧克力核桃方塊慕斯,75分最多了;btw上面的金箔一點也沒有加分。
↑Laduree 國家美術館彌補了 大英 唯一缺失的繪畫部分。話說回來西洋畫一直是貓逛博物館最沒興趣的,因為看!不!懂!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前,什麼中世紀的還有拜占庭的宗教畫張張看起來都差不多啊......不懂歸不懂,梵高莫奈還是認得的;加上個人風格明顯的倫勃朗、凡艾克、魯本斯,國家美術館很多作品辨識度頗高。
人最多的顯然是梵高的嚮日葵了。貓一時沒擠進人群只好現在旁邊看同樣是梵高的大螃蟹......突然想起來也有五年多沒吃到大閘蟹了TAT
↑英國國家美術館 就算再俗,貓也得來po一張嚮日葵,就像到了 巴黎 不po埃菲爾鐵塔簡直像是沒去過一樣。
↑英國國家美術館 梵高對面有幾張從別的美術館請來的莫奈,不過似乎不是睡蓮大家也都沒興趣了(莫奈哭暈在廁所)。
↑英國國家美術館 倫勃朗畫的少女不管是筆觸還是色彩都溫柔得出水╰(*°▽°*)╯
↑英國國家美術館 莫奈的日式花園也是門可羅雀= =
↑英國國家美術館 這張是貓唯一看到殘缺的畫作,畫的是槍決 墨西哥 皇帝、 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的馬克西米連一世。有意思的是這張畫的主角馬克西米連只出現了一隻手,就是最左邊被白襯衫男握著的那隻。
↑英國國家美術館 貓在知乎日報上經常刷一個趣(ba)味(gua)解讀西洋畫的號,其中一期就有講解這幅畫。從手法和內容上來說這幅畫都沒什麼出彩的,畫中兩位是 法國 駐外大使 和政 府官員什麼的,但是有意思的是下麵那塊乍看什麼鬼的東西。這是第一次有畫家在西洋畫中利用視覺角度來升華中心思想。
↑英國國家美術館 跟著提示從畫的左邊側過去看可以看到這其實是一個骷髏。配合隱藏在畫作中的各種宗教隱喻,這張作品想要表達的是世俗的榮華富貴終會化作塵土,唯有上帝才是永恆。
這是一幅貓很想親自看一下原作的畫,居然就在國家美術館找到了。
↑英國國家美術館 波斯的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向 亞歷山大 求情,沒想到卻錯把他的好基友赫菲斯托斯認作 亞歷山大 ; 亞歷山大 很開森地拿這事吐槽基友——這種信息量滿滿的畫真的太有意思了。
↑英國國家美術館 重頭戲來啦!!!因為“達 芬奇 密碼”而大紅的“岩間聖母”藏在一大堆宗教畫中顯得冷冷清清,而且這個畫框真是浮誇的可以^_^
↑英國國家美術館 轉角看到了一大堆露肉露得很放肆的畫就知道裸女大師魯本斯的地盤到了。這張畫的主題帕裡斯和金蘋果可是大師的心頭好——一次可以名正言順地畫三個裸體女神真是不要太開心。畫里阿佛洛狄忒從帕裡斯手裡拿過金蘋果,天后赫拉一臉不爽(*  ̄︿ ̄)還想拉住他理論憑什麼最美的不是我,人家 雅典 娜已經拍拍屁股走人了。
別看西洋畫和雕塑裡面男的女的都沒羞沒臊,原來在魯大師那個年代裸女也不是想畫就能畫的呀......
↑英國國家美術館 照鏡子的維納斯——貓記得點評說這張的妙處在於誰也不知道美神到底美成什麼樣,那畫家乾脆就不給正面就畫個朦朧的feel讓看的人自己遐想連篇去好了。
↑英國國家美術館 這張畫的人物是我們後面行程中屢次出現的關鍵角色—— 英國 歷史上唯一當國王被砍頭的查理一世。史料說他本來體格就不夠高大魁梧,這張圖還偏偏畫了頭壯得跟牛似的高頭大馬來陪襯,相形之下查理一世看起來真的好像細得要斷掉一樣——這個給領導P圖P得很失敗......
↑英國國家美術館 比陰雨綿綿更悲傷的是,冬天的腐國早上八點天亮下午四點太陽就下山了......
從國家美術館入口臺階上望出去的 特拉 法加廣場,後來在女王一年一度的聖誕演講中知道,那棵聖誕樹是 挪威 人民送給 英國 人以感謝他們在二戰中的貢獻。裝點聖誕樹的習俗源自女王的高祖父母 維多利亞 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而樹頂那顆星星也是大有來頭——這是 伯利恆 之星,引領東方三博士找到剛出生不久的耶穌。









by 懸崖上的咩咩


by 穿著 蘇格蘭 裙的導游大叔




這次去 英國 過聖誕新年初衷只是為了補 上高 地這一塊,順便把 倫敦 再深度挖掘一下,所以整體安排很是零散。加上冬天的 英國 真不是一個出行好選擇,去南邊海岸看白崖的計劃完全因為天氣原因失敗了。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在 倫敦 住了一周過了凄凄慘慘戚戚的聖誕plus 愛丁堡 參團玩了一圈精華版的高地和天空島。全程兩周除了在 倫敦 的第三天和高地的第二天其餘天天陰雨綿綿妖風大作,加上聖誕期間 倫敦 全城交通停運商家關門,在 巴黎 和男朋友過聖誕的室友微信“ 貴陽 還比 歐洲 更有一點聖誕氣氛”......
行程安排上,在 倫敦 貓把上一次沒有去過的地方基本都補上了——高地回來之後的幾天天天在查令十字街和考文特花園那塊晃悠簡直開發成了新據點;有一些比較遠的地方像是Pimrose Hill和 倫敦 動物園之類的因為時間和交通原因沒有去成。從Tottenham Court到考文特花園這一路的二手書店、 萊斯特 廣場附近的唐人街和西區一大波劇院,雖說標誌性的景點不算多但的確是有不少好吃好玩的。本次唯一可以推薦的很觀光客性質的景點只有 維多利亞 與阿爾伯特美術館(簡稱V&A)和議會大樓tour——觀光客的意思是,在排行程的時候給個兩三個小時逛一圈可以看個大概。像是考文特花園和Borough Market也是貓的大推,但是逛這兩個地方就不太適合趕時間的人了;如果可以的話,貓 會安 排個至少一個上午在Borough Market逛吃逛吃&買買買。另外吃飯是貓做功課的時候一個大頭。“可以住30胖子一晚的青旅,但是必須吃100胖子一頓的大餐——簡直精分”說的就是貓。貓約了一家米其林一星午餐Petrus、一家一星下午茶Sketch、一家臨時起意的一星晚餐L'Ateiler de Joel Robuchon(簡稱侯布雄),和一家 倫敦 最貴下午茶Claridge's。如果要貓排個名的話,那便是:侯布雄>Sketch>Petrus>Claridge's。在甜點方面,貓也終於集齊了 巴黎 馬卡龍界兩巨頭Laduree和Pierre Herme,加上最近因為 臺灣 部落格推薦變得很火的號稱 倫敦 最古老的法式甜品店Maison Bertaux;因為聖誕關門遺憾沒有吃到Patisserie des Reves。讓貓排個序的話自然是Laduree>PH>Maison Bertaux——不過其實三家就口味而言都還蠻不錯的啦。
PS:貓沒有去看 倫敦 新年煙火。猶豫要不要訂位子時問了自己三個問題:喜歡人擠人咩?願意看完步行一個小時回旅館咩?是單身狗咩?想通之後果斷決定老老實實待在青旅。
為了讓乾貨看起來更有條理(其實並沒有),貓還是分衣食住行四個部分好了。
I. 衣:說到穿衣服其實基本就是說天氣了。這回來 倫敦 貓終於知道為什麼傳統印象中 英國 人那麼愛聊天氣了——那簡直是瞬息萬變。暑假的時候貓覺得很準的iPhone自帶天氣app,到了冬天已經喪失了預報功能基本是跟著天氣隨時調整。來之前貓很擔心緯度那麼高的 倫敦 會不會凍成狗,加上微信平臺上” 英國 近幾十年來最冷冬天“假消息亂飛;然而,在 倫敦 的幾天基本都在5-10攝氏度左右,根本是連圍巾都不太想戴。就算是快接近 北極 圈的高地也就是一件外套加一條圍巾就OK(我們的導游還光腿穿著 蘇格蘭 裙),穿羽絨服什麼的都是觀光客。比起關註衣服的厚度還不如考慮一下帶件防雨外套比較實際點。因為 英國 雖說一直下雨但是雨勢通常不大,問題是風很大所以撐傘也是然並卵。這個時候如果衣服帶個帽子就解決了很多問題,而防雨外套很適合貓這種用單反卻不想背個大包的游客——下雨了可以用外套給相機擋一下。
PS:貓後來逛女王授權專門賣防雨外套的Barbour時發現他們家最經典的款式其實很薄也不帶帽子;傳統穿法是一件防雨外套一件保暖背心再加一頂看起來很復古的帽子......
另外還有很有意思的一點是,貓發現 中國 游客特別愛穿運動鞋——這裡貓說的運動鞋是那種Nike阿迪之類的一眼就很運動、歐美人只會穿去健身房的運動鞋。在高地跟團的時候一車二十幾個人,一大家子來自 伊利 諾伊,一對 紐約州 的酷炫couple,一家子來自南加 薩克拉門托 ,剩下的也是背景各異,然後真的只有貓穿了一雙Nike的白色運動鞋(還有三個在 英國 念書的 中國 人中兩個女生穿了中跟小皮靴貓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大多數女生都選擇了平底長靴,最 英國 的穿法是加州阿姨穿的Hunter 惠靈頓 靴,簡直就是為了雨天戶外爬上爬下而造而且英倫氣息滿滿。一路上貓的白色運動鞋在泥漿里翻爬滾打回來已經變成了棕色,然後還被導游司機大叔一直吐槽”Where's the girl with white trainers???~~~",這個時候笑點超低的 新加坡 大姐就會來一句"brown trainers!!!"——貓感覺受到了傷害......言歸正傳,好像 中國 人都會覺得出去玩就是要方便,而運動鞋最適合到處走動。但就貓的感受而言,貓還是喜歡夏天帶一雙平底鞋冬天一雙靴子;一般的戶外場合下,只要不是涼鞋夾腳拖,一般鞋子和運動鞋真的差別沒那麼大;更何況在歐美這種裝逼的地方,很多需要提前預約的餐廳把運動鞋和夾腳拖歸類為太過休閑。而鞋子這種東西簡直是旅行箱里最占地方的行李,屬於能少帶一雙就少帶一雙。
II. 食:吃還蠻簡單的。有心水的一定要吃到的那就提前預訂,如果恰巧是米其林星級餐廳或者很受歡迎的下午茶提前兩個月都不為過。更為極端的例子是,貓提前兩個月想訂炒雞受歡迎、據說吃了沒人說不好的一星Ledbury和福特南梅森的鑽禧茶室下午茶已經沒有位子了; 倫敦 市內僅有的幾家米 三星 像是Restaurant of Gordon Ramsay、Alain Ducasse at the Dorchester什麼的也都滿了;就算是替代的Claridge's也是位列 倫敦 最難訂下午茶榜首——雖說因為太貴了觀光客特別少。全世界遍地開花的侯布雄貓是臨時起意搜了一下發現“啊原來 倫敦 也有一家而且就在查令十字“,提前兩個小時依然有位子,算是本次最大驚喜。如果你是個對吃沒什麼執念的人,那就......蟹蟹再見ヾ( ̄▽ ̄)~
這樣貓算是喝過了 倫敦 三家很有代表性的下午茶:慄子、Sketch和Claridge's。如果你只有機會選一家而且對正統英式很有執念的話那絕壁是慄子。從口味來說貓最喜歡Sketch略微偏法式的改良 三明 治,以及他們的司康是貓心目中無法超越的No. 1。反正無論如何Claridge's都是性價比最低,但是他家本來就是以稀有茶葉出名的所以點心不出彩算是情理之中嗎???......
經過本次一個人寂寞如狗的旅行,貓也是練出了一身一個人吃飯的秘技——從一個人の米其林大餐到一個人の麻辣香鍋再到一個人の下午茶,離巔峰就差一個人の火鍋/烤肉了。別以為一個人吃飯不算什麼。一個人吃碗拉麵吃個 漢堡 吃個 沙縣 小吃很正常,但是一個人坐在米其林餐廳從頭盤到餐後咖啡一整套兩個小時很有儀式感地吃下來還是需要點臉皮來鎮場子的,沒有練過的話很容易因為沒事做而尷尬。貓一般等上菜的時候都是刷手機,其實這樣感覺不太好;如果能像Claridge's那樣給單獨用餐的客人提供報紙雜誌什麼的就很貼心。就氣氛而言,侯布雄是最輕鬆的,有可能因為是貓坐了吧台位置。Petrus雖說是一星服務卻直逼 三星 ,氛圍對貓來說太過正式了點。Sketch的下午茶室完全是free style,人聲鼎沸還有外場歌手助興貓拿著個單反對著茶點一陣拍拍拍都沒人看一眼。
III. 住:因為是一個人住而預算都拿去吃吃吃了(......),貓住得很是隨便;加上從高地回 倫敦 之後住宿訂得太晚以至於幾乎每天都要換個地方。頭一周在 倫敦 貓訂了離肯辛頓公園不遠的London House Hotel的單人間,撇開地理位置以及被坑經歷不說的話這家家庭運營的小旅館設施服務都很不錯。貓check in的時候又被分到那種半地下的房間心裡還不爽了一下(上一篇游記里有寫住王子花園地下那晚不僅信號極爛還遇到了見過的最大的蜘蛛(╯‵□′)╯︵┻━┻),但是住的一周時間內房間里都沒有出現任何不愉快的東西——也有可能是貓一進房就把推窗緊緊合上了......每天的客房服務都很周到,毛巾洗發水什麼的換得很勤而且衛生間設計也是緊湊合理。要扣分的是周邊環境不能算好。位置上這裡夾在肯辛頓公園和諾丁山之間,出行交通有兩個地鐵站一個是Queensway另一個是Bayswater所以還算方便。但是從地鐵站鑽出來沿路都是什麼清真館子水煙排擋、 伊朗 菜 黎巴嫩 菜以及各種賣粗製濫造山寨紀念品的阿拉伯人商店,加上第二天晚上在附近一個規模算是頗大的商場被一個猶太人騙了65胖子(貓會在游記里細說,因為後來上網查了下發現非法雇佣 以色列 人兜售化妝品是一個蠻嚴重的現象)——總而言之不算是一個好地方。
在 愛丁堡 住了Haymarket的一家 Apex ,不僅位置不好房間的角落裡也都是灰塵,熱水壺髒得根本不敢用;幸好貓只是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六點多就去集合報到了。高地跟團期間是旅行社訂的兩家民宿,貓選擇的都是最便宜的guesthouse單人間;條件都好得難以言喻,土豪 新加坡 大姐自己訂了Hotel一直被導游吐槽有錢任性。 尼斯 湖邊的Loch Ness Lodge不僅房間大衛生間還有加熱毛巾架,貓累積了好久天天洗天天干不了的小內褲終於可以幹了。天空島住的是Kyleakin的一家B&B,雖然是公共浴室但是因為住戶只有貓和另一對 紐約 couple所以完全不影響使用。唯一缺點是這些地方附近都是荒郊野外寸草不生,夜生活是沒指望了。
高地回來之後連住四晚青旅,錢是省下了但是體驗不得不說有點差——看來貓完全不是適合住集體宿舍的人。公共衛浴也沒有指望能好到哪裡去(但是YHA聖潘 卡拉 斯那家太差了要點名批評);主要是貓每次開箱子拿東西都躡手躡腳怕吵到別人,換了外國妹子倒是完全不在意。 愛丁堡 的Argyle Backpackers洗澡洗到一半外面個傻逼把燈給貓關了,貓只好摸黑麻利地洗刷刷沖乾凈;YHA Earl's Court沒有電梯還給了貓一個四樓的房間,真不知道前臺那個小哥怎麼想的——貓把大箱子抬上去之後感覺又長了一塊肌肉。幸好最後一晚住的 倫敦 城Gr ace church街的Club Quarter很給力,貓終於回到了箱子隨便開洗完澡大字型趴床上吹頭髮的日子。
總結就是:如果不是土豪不差錢, 倫敦 住宿要早訂!!!訂晚了就等著每天拖著個箱子換住處。此外,註重體驗的人們,不要住青旅。
IV. 行: 倫敦 正常情況下牡蠣卡就OK。從機場出來貓任性了一把坐了Heathrow Express,刷刷刷地還沒緩過神來就到了帕丁頓站;比起跟一大堆游客和箱子一起擠 皮卡 迪利線感覺是好很多,不過價格也是辣手的20+胖子,就看你是想要爽還是要便宜。糟心的是聖誕節 倫敦 全城交通停運,而且前後兩天很多線路的部分路段要麼關了要麼提前結束運營。除夕為了應付全城出動看煙火很多路線也有大變動——住一個房間的兩個姑娘說是看完煙火步行了一個多小時走到一區邊緣的Earl's Court。
倫敦 去 愛丁堡 貓為了省錢坐的是 National Express大巴,結果因為東部發大水一路堵啊堵原本開九個小時的路程硬是爬了十二個小時才爬完。貓一共坐了三回火車,從 愛丁堡 回 倫敦 ,和 倫敦 — 布萊頓 & 伊斯特本 — 倫敦 。去過 英國 的人都知道,他們那兒什麼東西都是在修修修修修修修,於是南面某個小鎮因為維修工程導致鐵路中的某一段需要換乘巴士,原本去 布萊頓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硬是變成了三個小時——這真是一段傷心的故事。
當然這一切都比不上傻逼的 美國 航空乾的蠢事,不過鑒於這是貓自己的故事就不放在乾貨裡面講了。 五個月之後......距離上回貓和豬和豬爸踏上腐國土地正好是五個月,貓花了七百多刀從 費城 又飛到了希斯羅。雖然牡蠣卡裡還有上回剩下的不少錢,貓依舊不想擠 皮卡 迪利線,於是裝了回土豪從高冷的售票奶奶手上買了張Heathrow Express的票。Heathrow Express只有頭尾兩站,從希斯羅到 倫敦 帕丁頓只要二十分鐘不到,有專門的行李架和非常空的座位,貓還沒來得及感慨一下居然就到了(~ ̄▽ ̄)~
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洗了把臉才剛中午十二點。因為想趁著這半天時間抓緊逛一下上次沒有來得及去的 特拉 法加廣場和國家美術館,午餐就準備去考文特花園的Laduree外帶兩個甜點去國家美術館的咖啡館解決。在 紐約 已經吃過兩回他家的馬卡龍,這次貓瞄準了招牌產品 伊斯法罕 ——就是下圖那個無比少女心的巨型馬卡龍;在 紐約 吃過的Vendome(覆盆子果醬巧克力慕斯)這裡沒有賣,於是貓就隨便挑了個Chocolat Carre。
考文特花園正在辦二手工藝品市場,跟後來貓去逛過一圈的諾丁山二手古董市場相比這裡的東西明顯質量更上乘一點。如果不是貓有精神潔癖不喜歡別人用過的餐具的話,有幾個攤位賣的下午茶瓷器相當不錯。喜歡逛街的女生會愛上考文特花園,這裡既有爛大街大牌也有一些攝政街和 牛津 街沒有的小眾精品店。像是貓去的時候正值Boxing Day前夕, 劍橋 包專賣店全場六折。
從這裡走到 特拉 法加廣場只要十來分鐘。國家美術館和 大英 一樣不用門票,但是現在 倫敦 的大景點安保都加強了——進門都要先過一道開包安檢,然而在貓看來這完全是防君子不防小人。Anyway,貓一溜找到了地下室的咖啡館,買了杯拿鐵然後鄭重其事地捧出兩隻甜點。不得不說Laduree的質量是不錯,這麼被貓一路顛著顛著拎過來蛋糕完全沒有半點破碎散架,唯一挪了位置的只有那片玫瑰花瓣——於是貓又把它粘了回去方便在朋友圈po照。如圖所示, 伊斯法罕 是兩片巨大的玫瑰味馬卡龍夾著玫瑰奶油、一大圈覆盆子和荔枝肉。鑒於貓的少女心老早就被吃了,這個粉嫩造型還沒異域風情滿滿的名字對貓胃口。口味上來說,馬卡龍一如既往地甜(這裡是褒義),但是完全可以被不那麼甜的奶油和酸酸的覆盆子平衡掉,加上貓幾年沒吃到的真愛荔枝,可以打個90分——後來第二次吃就80分吧,可見這個東西還是吃個新鮮。右邊的Chocolat Carre口味和名字一樣沒什麼創意,很朴實很實在的巧克力核桃方塊慕斯,75分最多了;btw上面的金箔一點也沒有加分。

人最多的顯然是梵高的嚮日葵了。貓一時沒擠進人群只好現在旁邊看同樣是梵高的大螃蟹......突然想起來也有五年多沒吃到大閘蟹了TAT







這是一幅貓很想親自看一下原作的畫,居然就在國家美術館找到了。



別看西洋畫和雕塑裡面男的女的都沒羞沒臊,原來在魯大師那個年代裸女也不是想畫就能畫的呀......



從國家美術館入口臺階上望出去的 特拉 法加廣場,後來在女王一年一度的聖誕演講中知道,那棵聖誕樹是 挪威 人民送給 英國 人以感謝他們在二戰中的貢獻。裝點聖誕樹的習俗源自女王的高祖父母 維多利亞 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而樹頂那顆星星也是大有來頭——這是 伯利恆 之星,引領東方三博士找到剛出生不久的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