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日光 - 初夏的寺廟、小雨和大湖


到了 日光 東照宮入口,感覺游人們都集中在這裡了,一下子變得很熱鬧。 日光 東照宮要單獨買票的。

東照宮位於 日光 山(又稱為 日光 連山,由男體山、女峰山以及太郎山組成)山麓。建築樣式採“權現造”與“八幡造”式樣,也就是以大量的石材作為地基再配合木製結構;八幡造則是以前後二進建築的結構,也就是說整個東照宮除了以石材作為地基之外,還有前殿與後(內)殿的分別。東照宮的社格為別格官幣社,例行祭典日期為每年5月17日與5月18日。東照宮旁還有輪王寺以及 日光 二荒山神社,並稱為“二社一寺”。
由於三代將軍家光的緣故,使得它重新變成現在所見到的絢爛豪華之廟殿。


講真,東照宮的建築風格跟其他地方見過 日本 寺廟相比實在是太豪華了,金燦燦亮晃晃的,用金碧輝煌來形容是很恰當的。裡裡外外透著‘’闊氣‘’二字,不愧是德川家的靈廟。


被稱為“日落之門”的陽明門和 中國 風格的唐門是 日光 東照宮的代表建築。陽明門被視為 日本 江戶時代建築成就的頂峰、國力的宣耀和承平的象徵,被指定為 日本 國家級文物。而陽明門的起名來自德川家康最為崇拜的明朝大哲王陽明。

中國 風格唐門。



皇家馬廄的屋檐下刻有三猴,諧音於日文的不聽、不言、不看。






通過眠貓那扇門,繼續向山上爬,越往上游人越少,逐漸遠離了喧鬧。
超喜歡途中的這些杉樹,遺世獨立的姿態,人看起來那麼渺小,就像我們原本在自然中的位置。


東照宮附近還有一個德川家康展,裡面有他生前用過的器物,寫的字,還有用過的武士刀等。幾把刀保存的非常好,做工非常精美。但我對一幅書法印象最深,只有兩個字:“戒忍”。看一下他的生平再看這兩個字,會覺得非常貼切。展覽不大,但是佈置的很好,需要收門票,記得要1000日元,喜歡歷史的同學還是推薦一看的。
日光 - 二荒山神社沿著這條擺滿石燈籠的步道,就到了二荒山神社。
766年,勝道上人開啟 日光 諸山。將象徵的二荒山(男體山)作為御神體祭祀,自古便是該地區首屈一指的神社,深受信仰的山嶽信仰中心即是 日光 二荒山神社的 日光 氏神。

該神社創建於神護景雲元年(767年),神社建築構造的樣式為以石材為地基木製結構的“權現造”樣式。其主要祭拜的神明為 日光 的三個山神:大己貴命、田心姬命、味耜高彥根命,合稱二荒山大神(836年被賜予“正五位下”的神階,869年又被賜予“正二位”的神階)。由於神社與與 日光 東照宮相鄰,並同樣坐落於 日光 連山山麓,依據 日本 神道教與佛教融合所衍生出的“本地垂跡說”指出, 日光 連山中的男體山的山神為“大己貴命”,也代表“千手觀音”;女峰山的山神為“田心姬命”,也代表“阿彌陀如來”;至於太郎山的山神則是“味耜高彥根命”,也代表“馬頭觀音”。例行大典日為每年4月17日,也是德川家康的忌日。

跟東照宮的摩肩接踵相比,這裡真是人煙稀少了。終於可以鬆快的走路和看建築了。


希望它們可以平安的再過百年。面對神社左後方為“二荒靈泉”,泉水清澈,當地傳說飲用後可庇祐平安。




德川家光是德川家康的孫子,德川幕府一共有十五代將軍。德川幕府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徵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德川家光非常尊敬家康,是他將 日光 東照宮打造成今日的絢麗豪華氣派,家光留下遺言“死後亦要侍奉家康”,為了不逾越東照宮,將大猷院建造在面朝東照宮的位置。本殿、相之間、拜殿為國寶,壯麗的二 天門 、皇嘉門亦都是重要看點。與東照宮不同,其不顯眼的部分中凝聚了諸多技巧。


參觀大殿的時候,殿內的一工作人員小哥很熱情的招呼游客們在殿內落座,然後開始講解殿內的各種典故裝飾,當然全程都是日語,我們當然完全是聽不懂的,就跟大家一起左看右看看,時不時還可以表現出一副 ”哦原來是這樣子的啊!“的表情。小哥認真講解的樣子還是很萌的,講到最後,只見他從面前的木盒裡掏出一隻一尺來長盤龍金箭,開始給大家講箭頭衝上是什麼情況,衝下是什麼意思,說的我們這些歪國人都能感受到這箭的厲害。最後的最後,感謝大家收聽,神箭可在旁邊紀念品櫃臺購買。哈哈哈哈哈。。。。這個廣告夠硬,就說你很萌嘛!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