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高加索游記--波斯王國,擁有燦爛文化的古都----伊斯法罕










赫居古橋是一個具有多重功能的大橋,它同時能發揮三項功能,即水流 通道 、攔河壩及休閑場所。大橋橫跨宰因達河(Zayandeh River),擁有23個孔,長105米,寬14米,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它是一座大壩,當橋洞封閉時,橋兩側的水位便會產生變化。赫居古橋有兩層拱隆,採用不同顏色的地磚區分開,在橋中央,還有兩個很大的亭子,叫做國王會客廳。除了讓人瞠目的石基之外,色彩鮮明的瓦片及17世紀的獨創繪畫,也讓這座橋惹人註目。
赫居古橋不僅是交通工具,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一件 伊朗 歷史文明的藝術品,成為眾多游客最喜歡的觀賞對象。











宮內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有鏡子、彩色玻璃和壁畫, 有的展現波斯人同烏茲別克人、 印度 人、 土耳其 人交戰的歷史場景, 有的反映國王接見外國使臣的隆重場面,有的描繪男伴女舞的社會圖景,還有的是動物 和植物 的裝飾圖案。大多數壁畫都採用 伊朗 獨特的工筆細畫技法,線條清晰柔美。 這種外設廊柱、內有壁畫的宮殿,其實早在公元前6世紀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有。那時的王都波斯 波利斯 ,曾建有國王接見賓客使用的“七十二柱宮”和舉行重大典儀的“百柱大廳”。只不過,那些宮殿中的柱子都是實實在在的石製品,不像“四十柱宮”那樣,一半是木製的,而另一半則是虛幻的水中倒影。這一實一虛,人間水底,兩重世界,催人遐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