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一日游




上了岸,便看到另一景點“飛沙堰”。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由於控制 內江 進水的咽喉,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

伏龍觀就修建在離堆山上。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 內江 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 內江 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自動泄洪,使多餘的 內江 的水排入江正流使 內江 不受洪災。





繼續往前走便是盡頭,盡頭處便是“魚嘴”景觀。










安瀾索橋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一,建立在岷江上,全長320米岷江滔滔惡浪,沒有修建索橋前,民謠有“走遍天下路,難過岷江渡”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