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都江堰之十八——經典橋梁薈萃
會元橋和興隆橋
在 都江堰 市郊的浦陽鎮,有兩座橋也很有名,一座是會元橋,一座是 興隆 橋
會元橋(蒲陽鎮大橋)——據1982年《蒲陽鎮志》載“蒲陽鎮大橋(古稱會元橋),在黃水河街和會元街相交的蒲陽河上。該橋原為木結構,橋上房架板鰲築脊,蓋古時青瓦,下鋪設木板,上橫掛木匾,書有“會元橋”三字。平時常有人在此橋擺攤設擔。……1967年,該橋改建為墩式三孔混 合水 泥橋,橋寬7.3米,橋長29.6米,橋邊沿為1米高的磚砌橋欄。是通往胥家、駕虹等地的重要橋梁。”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會元橋,應該是 汶川 地震後所修建的仿古廊橋。如果說觀鳳橋就是一座放大的南橋,那麼,蒲陽會元橋是一座縮小了的南橋 。兩端橋亭飛檐翹角,廊橋內如同南橋一樣裝飾了書畫、詩詞、楹聯。
興隆 橋—— 興隆 橋橫跨蒲陽鎮花子河(俗稱乾河子),是蒲陽 鎮平 壩地區通往金鳳、虹口山區的交通要道,始建於清代,現存的建築為1923年洪水沖毀後重建。其橋墩為青條石砌築,全長31.59米,寬5.03米,橋面由7根圓木枕作承重,上橫鋪木板,中間順鋪硬木走板;橋廊架為穿鬥式木結構、重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通高4.25米;橋頭兩端置 龍門 牌坊,坊間飾精工雕刻的掛落、花芽、撐拱、弔瓜;橋南北兩端各有7級石階。2012年7月,蒲陽 興隆 橋納入 四川 省第八批 文物保護單位。
楊柳河上的橋
楊 柳河 街南起幸福路中段,北至建設路,全長395米。楊 柳河 水從三泊洞引出,由南向北橫穿城區。史料記載,灌縣初具城市規模後,楊 柳河 為護城河。宋元祐年間, 永康 軍判官劉隨主灌縣,環植楊柳數十萬株,使相連屬,以為界線,成為縣城的天然綠色屏障,今僅存楊 柳河 街一段。古時楊 柳河 上曾建有多座橋,解放初期楊 柳河 上尚有 廣安 橋、本良橋、五桂橋三座橋。現在楊 柳河 上建有三泊洞橋、柳泊橋、將軍橋、 柳城 橋、 觀音橋、 廣安 橋、大官橋、朝天橋八座橋,這些橋形式各異,均有有浮雕欄桿,成為楊 柳河 街亮麗的風景點綴。
在 都江堰 市郊的浦陽鎮,有兩座橋也很有名,一座是會元橋,一座是 興隆 橋
會元橋(蒲陽鎮大橋)——據1982年《蒲陽鎮志》載“蒲陽鎮大橋(古稱會元橋),在黃水河街和會元街相交的蒲陽河上。該橋原為木結構,橋上房架板鰲築脊,蓋古時青瓦,下鋪設木板,上橫掛木匾,書有“會元橋”三字。平時常有人在此橋擺攤設擔。……1967年,該橋改建為墩式三孔混 合水 泥橋,橋寬7.3米,橋長29.6米,橋邊沿為1米高的磚砌橋欄。是通往胥家、駕虹等地的重要橋梁。”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會元橋,應該是 汶川 地震後所修建的仿古廊橋。如果說觀鳳橋就是一座放大的南橋,那麼,蒲陽會元橋是一座縮小了的南橋 。兩端橋亭飛檐翹角,廊橋內如同南橋一樣裝飾了書畫、詩詞、楹聯。
興隆 橋—— 興隆 橋橫跨蒲陽鎮花子河(俗稱乾河子),是蒲陽 鎮平 壩地區通往金鳳、虹口山區的交通要道,始建於清代,現存的建築為1923年洪水沖毀後重建。其橋墩為青條石砌築,全長31.59米,寬5.03米,橋面由7根圓木枕作承重,上橫鋪木板,中間順鋪硬木走板;橋廊架為穿鬥式木結構、重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通高4.25米;橋頭兩端置 龍門 牌坊,坊間飾精工雕刻的掛落、花芽、撐拱、弔瓜;橋南北兩端各有7級石階。2012年7月,蒲陽 興隆 橋納入 四川 省第八批 文物保護單位。
楊柳河上的橋
楊 柳河 街南起幸福路中段,北至建設路,全長395米。楊 柳河 水從三泊洞引出,由南向北橫穿城區。史料記載,灌縣初具城市規模後,楊 柳河 為護城河。宋元祐年間, 永康 軍判官劉隨主灌縣,環植楊柳數十萬株,使相連屬,以為界線,成為縣城的天然綠色屏障,今僅存楊 柳河 街一段。古時楊 柳河 上曾建有多座橋,解放初期楊 柳河 上尚有 廣安 橋、本良橋、五桂橋三座橋。現在楊 柳河 上建有三泊洞橋、柳泊橋、將軍橋、 柳城 橋、 觀音橋、 廣安 橋、大官橋、朝天橋八座橋,這些橋形式各異,均有有浮雕欄桿,成為楊 柳河 街亮麗的風景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