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一個神秘的國度——伊朗
相信大家對瑣羅亞斯德教十分陌生,大概只有說到拜火教還會有耳聞,但也十分陌生。瑣羅亞斯德教即世界上著名的拜火神教,是伊斯蘭教之前 伊朗 高原上的主要宗教,拜火教是最早推崇萬能的、無形的上帝的宗教之一,也是波斯文明最重要的遺產。拜火教有著濃厚的倫理色彩,教徒不能說謊,否則要受到懲罰。拜火教的聖經《阿 維斯 塔》包含了諸多 伊朗 語落最古老的文學創作,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根據拜火教的教義,教徒們死亡後要舉行天葬儀式。拜火教認為,人死後屍體很快會被“惡神”腐蝕而變得“不凈”,土葬會污染善良的大地,火葬會污染潔凈的空氣。因此,教徒們會在遠離村莊的山 上高 高的寂靜塔上天葬。1978 年以前, 伊朗 的拜火教徒們仍然保留著天葬的傳統,現在已經被禁止。
現存的寂靜塔Yazd Tower of Silence(Zoroastrian's Dakhmeh)位於雅茲德南部郊區孤零零的山上。山腳下還有幾座廢棄的瑣羅亞斯德教建築。寂靜塔的建築形式很簡單,就是圓柱形的無頂塔柱,塔上方砌成的平 臺中 間有一個圓坑。人們將屍體擺放在石板上,等待禿鷲把肉吃掉後,骨頭再扔進圓坑裡,這就是拜火教的天葬。等到圓坑內堆滿了骨頭,教徒們會另覓他處,再建造一座新的寂靜塔。寂靜塔上的門都對著東方,意為追隨太陽的光明。以前在舉行天葬的時候,死者家屬會在寂靜塔下舉行三天三夜的祈禱儀式,以安慰死者的靈魂。自從天葬被禁止以來,這些建築也不再使用,逐漸荒廢坍塌了。
梅博德清晨就前往梅 博德 ,它是一座巨大的土磚結構的城鎮。雖然現在已經是一個沒落的古城,但站在古城附近的高處,可以環視整座城市,感受古波斯文明的沒落與蒼涼。
最坑爹的景點要數冰窟,就一個烏漆抹黑的窟窿,冰屋實際上是 伊朗 人儲水的地方。梅 博德 古堡Narin在古城中央,雖然已經在逐漸的坍塌,卻是城市的制高點,在城牆上整座城市的風光盡覽無疑。如果沒有指示牌的介紹,渾然不知腳下的古堡已然1800年曆史,歷史可追溯到薩桑時期,可謂見證滄海桑田。比 亞茲德 老城更壯觀的景象就在眼前,圓頂的清真寺格外顯眼,俯瞰整個梅 博德 城市的屋頂和周圍的卡維爾鹽漠,景色煞為壯觀。
鴿子塔比較有意思,密佈的巢穴當時可以容納2.5萬隻鴿子,它們的糞便被用來當作農業用肥,而且還特意設計出旋梯等內部結構讓人參觀。為防止數萬隻鴿子同時起飛時產生的共振效應威脅到塔身安全,設計師還專門用拱頂將塔內外部圍牆連接起來。鴿子屋有6 層樓高,外面是厚厚的土坯牆。塔的西面有一處很小的入口。進門之後,左右各有一條樓梯可以分別通向塔頂。
梅 博德 的商隊驛站現在已經演變成一個紀念品市場,進門口往左前方走有一家傳統餐廳,還是那些隨處能點的烤羊肉,烤雞肉配藏紅花米飯,居然還可以嘗到炸魚排。
伊斯法罕伊斯法罕 半天下,擁有 伊斯法罕 就擁有了一半的天下。作為 伊朗 的頭號旅游目的地,始建於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在薩珊王朝時期成為波斯的主要城市之一,曾經是波斯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薩法維王朝(Safavid)的首都。數目眾多的林蔭大道、波斯花園、重要的伊斯蘭建築,使得它比 伊朗 其它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伊斯法罕 是 伊朗 第二 大城 市,在波斯語中意為“軍隊駐扎地”。
這裡有宏偉的伊馬姆廣場(Emam Square),無與倫比的伊瑪目清真寺(Imam Mosque)、典雅至極的謝赫• 勞夫清真寺(Sheikh Lotfollah Mosque)、富麗堂皇的 阿裡卡 普宮(Ali Qapu Pal ace )、四十柱宮(Chehel Sotun Pal ace ),優雅迷人的古橋,還有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搖晃塔,無一不讓人流連忘返。而對於我而言,來到這裡的理由一個是三十三孔橋,另一個就是迷失在伊瑪目廣場中。。。。。。
三十三孔橋The Bridge of 33 Arches,Si-O-She Bridge的夜景讓人著迷,建議旅行者可以選擇橋附近的酒店,晚上來這裡晃蕩就是全部的夜生活啊。整橋修建於1599年到1602年間,是 伊朗 伊斯法罕 11座橋梁之一。它是雙層結構,共有33個拱,故名33孔橋,既是橋又是水壩,如今仍用來蓄水,是典型的薩法維時期建築。
當然還有鳩鳴大橋和POL-E Shahrestan古橋,鳩鳴是 伊斯法罕 最好的橋梁,橫跨在扎因達魯德河上的兩層結構磚石古橋,600年來依然顯得絢麗而實用,是 伊斯法罕 最精緻的橋。POL-E Shahrestan古橋則是 伊斯法罕 最最古老的橋梁,大部分建於12世紀。
第二天養足精神出發前往聚禮清真寺賈瑪清真寺 Jameh Mosque,是忙碌的信徒禮拜場所。多數景點都非常近,完全可以選擇步行前往。在聚禮清真寺賈瑪清真寺,你可以花最短的時間,參觀並對比800年間的伊斯蘭設計,每棟建築幾乎都是當時巔峰之作的典範,涵蓋了從塞爾柱時期優雅的幾何風格,到 蒙古 時期甚至是偏向巴 洛克 風格的薩法維時期建築。賈瑪清真寺占地2 萬多平方米,是 伊朗 最大的清真寺。
讓我們來親眼目睹下各個清真寺不同的穹頂
重頭戲來了,伊瑪目廣場Naqsh-E Jahan Square,又稱為 伊斯法罕 皇家廣場,它的意思是“世界典範”,廣場上彙集了薩法維帝國最美的建築真品,包括了無與倫比的沙阿清真寺、及其優雅的謝克洛佛拉清真寺、奢華的 阿裡卡 普里 皇宮,是世界上第二大廣場,第一的話肯定是天朝的天安門廣場啦。伊瑪目廣場位於市中心。16 世紀, 法國 詩人雷尼爾(Renier)來到 伊斯法罕 ,被宏偉的Naqsh-E Jahan 廣場所折服,認為這座巨大的露天廣場是一大世界奇跡,由此贊譽“ 伊斯法罕 半天下”。
沙阿清真寺Imam Mosque,又稱伊瑪目清真寺,大量運用了藍色的鑲嵌工藝圖案,再加上比例勻稱的薩法維時期的建築,行程了一個完美的視覺奇觀,彰顯了阿 巴斯 一世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建築天賦。被稱為是世界上最美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的七彩 馬賽 克和漂亮至極的題字是最吸引游客的亮點。連LP的首頁也用了它家穹頂的照片,色澤,光亮讓我感嘆伊斯蘭藝術的想象力。 清真寺禮拜廳正殿及兩邊的兩個宣禮塔都朝著聖地 麥加 的方向,正殿與清真寺正門恰好成45°角。為了不影響整個廣場的整體效果,清真寺正門依舊面向廣場。正殿穹頂中央對應的地面上有一塊黑色回音石,在石頭上用力跺一腳,可以聽見長長的回音。
現存的寂靜塔Yazd Tower of Silence(Zoroastrian's Dakhmeh)位於雅茲德南部郊區孤零零的山上。山腳下還有幾座廢棄的瑣羅亞斯德教建築。寂靜塔的建築形式很簡單,就是圓柱形的無頂塔柱,塔上方砌成的平 臺中 間有一個圓坑。人們將屍體擺放在石板上,等待禿鷲把肉吃掉後,骨頭再扔進圓坑裡,這就是拜火教的天葬。等到圓坑內堆滿了骨頭,教徒們會另覓他處,再建造一座新的寂靜塔。寂靜塔上的門都對著東方,意為追隨太陽的光明。以前在舉行天葬的時候,死者家屬會在寂靜塔下舉行三天三夜的祈禱儀式,以安慰死者的靈魂。自從天葬被禁止以來,這些建築也不再使用,逐漸荒廢坍塌了。
梅博德清晨就前往梅 博德 ,它是一座巨大的土磚結構的城鎮。雖然現在已經是一個沒落的古城,但站在古城附近的高處,可以環視整座城市,感受古波斯文明的沒落與蒼涼。
最坑爹的景點要數冰窟,就一個烏漆抹黑的窟窿,冰屋實際上是 伊朗 人儲水的地方。梅 博德 古堡Narin在古城中央,雖然已經在逐漸的坍塌,卻是城市的制高點,在城牆上整座城市的風光盡覽無疑。如果沒有指示牌的介紹,渾然不知腳下的古堡已然1800年曆史,歷史可追溯到薩桑時期,可謂見證滄海桑田。比 亞茲德 老城更壯觀的景象就在眼前,圓頂的清真寺格外顯眼,俯瞰整個梅 博德 城市的屋頂和周圍的卡維爾鹽漠,景色煞為壯觀。
鴿子塔比較有意思,密佈的巢穴當時可以容納2.5萬隻鴿子,它們的糞便被用來當作農業用肥,而且還特意設計出旋梯等內部結構讓人參觀。為防止數萬隻鴿子同時起飛時產生的共振效應威脅到塔身安全,設計師還專門用拱頂將塔內外部圍牆連接起來。鴿子屋有6 層樓高,外面是厚厚的土坯牆。塔的西面有一處很小的入口。進門之後,左右各有一條樓梯可以分別通向塔頂。
梅 博德 的商隊驛站現在已經演變成一個紀念品市場,進門口往左前方走有一家傳統餐廳,還是那些隨處能點的烤羊肉,烤雞肉配藏紅花米飯,居然還可以嘗到炸魚排。
伊斯法罕伊斯法罕 半天下,擁有 伊斯法罕 就擁有了一半的天下。作為 伊朗 的頭號旅游目的地,始建於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在薩珊王朝時期成為波斯的主要城市之一,曾經是波斯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薩法維王朝(Safavid)的首都。數目眾多的林蔭大道、波斯花園、重要的伊斯蘭建築,使得它比 伊朗 其它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伊斯法罕 是 伊朗 第二 大城 市,在波斯語中意為“軍隊駐扎地”。
這裡有宏偉的伊馬姆廣場(Emam Square),無與倫比的伊瑪目清真寺(Imam Mosque)、典雅至極的謝赫• 勞夫清真寺(Sheikh Lotfollah Mosque)、富麗堂皇的 阿裡卡 普宮(Ali Qapu Pal ace )、四十柱宮(Chehel Sotun Pal ace ),優雅迷人的古橋,還有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搖晃塔,無一不讓人流連忘返。而對於我而言,來到這裡的理由一個是三十三孔橋,另一個就是迷失在伊瑪目廣場中。。。。。。
三十三孔橋The Bridge of 33 Arches,Si-O-She Bridge的夜景讓人著迷,建議旅行者可以選擇橋附近的酒店,晚上來這裡晃蕩就是全部的夜生活啊。整橋修建於1599年到1602年間,是 伊朗 伊斯法罕 11座橋梁之一。它是雙層結構,共有33個拱,故名33孔橋,既是橋又是水壩,如今仍用來蓄水,是典型的薩法維時期建築。
當然還有鳩鳴大橋和POL-E Shahrestan古橋,鳩鳴是 伊斯法罕 最好的橋梁,橫跨在扎因達魯德河上的兩層結構磚石古橋,600年來依然顯得絢麗而實用,是 伊斯法罕 最精緻的橋。POL-E Shahrestan古橋則是 伊斯法罕 最最古老的橋梁,大部分建於12世紀。
第二天養足精神出發前往聚禮清真寺賈瑪清真寺 Jameh Mosque,是忙碌的信徒禮拜場所。多數景點都非常近,完全可以選擇步行前往。在聚禮清真寺賈瑪清真寺,你可以花最短的時間,參觀並對比800年間的伊斯蘭設計,每棟建築幾乎都是當時巔峰之作的典範,涵蓋了從塞爾柱時期優雅的幾何風格,到 蒙古 時期甚至是偏向巴 洛克 風格的薩法維時期建築。賈瑪清真寺占地2 萬多平方米,是 伊朗 最大的清真寺。
讓我們來親眼目睹下各個清真寺不同的穹頂
重頭戲來了,伊瑪目廣場Naqsh-E Jahan Square,又稱為 伊斯法罕 皇家廣場,它的意思是“世界典範”,廣場上彙集了薩法維帝國最美的建築真品,包括了無與倫比的沙阿清真寺、及其優雅的謝克洛佛拉清真寺、奢華的 阿裡卡 普里 皇宮,是世界上第二大廣場,第一的話肯定是天朝的天安門廣場啦。伊瑪目廣場位於市中心。16 世紀, 法國 詩人雷尼爾(Renier)來到 伊斯法罕 ,被宏偉的Naqsh-E Jahan 廣場所折服,認為這座巨大的露天廣場是一大世界奇跡,由此贊譽“ 伊斯法罕 半天下”。
沙阿清真寺Imam Mosque,又稱伊瑪目清真寺,大量運用了藍色的鑲嵌工藝圖案,再加上比例勻稱的薩法維時期的建築,行程了一個完美的視覺奇觀,彰顯了阿 巴斯 一世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建築天賦。被稱為是世界上最美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的七彩 馬賽 克和漂亮至極的題字是最吸引游客的亮點。連LP的首頁也用了它家穹頂的照片,色澤,光亮讓我感嘆伊斯蘭藝術的想象力。 清真寺禮拜廳正殿及兩邊的兩個宣禮塔都朝著聖地 麥加 的方向,正殿與清真寺正門恰好成45°角。為了不影響整個廣場的整體效果,清真寺正門依舊面向廣場。正殿穹頂中央對應的地面上有一塊黑色回音石,在石頭上用力跺一腳,可以聽見長長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