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歐畫了半個圈——歐洲十國記(中)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的展覽品偏現代和抽象的居多,展覽品的年代也比較近,有些還是當代的一些藝術家的作品。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可能是我藝術造詣太低,對一些作品想要表達的東西沒辦法完全理解, 比如 這兩幅作品,一幅是破舊的女式束胸衣,另一幅是一堆防毒面具。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凱旋門下的日落風光歐洲 夏日的長時間 日照 給了我充足的時間游覽 巴黎 ,在外面逛了一天的博物館,還看了那麼久的游行,這才下午六點多,離日落還有三個多小時,打算去凱旋門頂上看個日落。 ↑藝術橋 ↑藝術橋 ↑藝術橋 沿著塞納河岸走還能看看沿途的風光,靜靜地湖水在藝術橋下流過,橋上也換了新貌,以前掛在橋兩邊的愛情鎖都已經被拆除,藝術橋原來的面貌也顯露了出來,看慣了照片里掛滿同心鎖的藝術橋,現在這樣反而有點不習慣了。 ↑塞納河 巴黎 市區80%的著名景點都集中在塞納河沿岸,埃菲爾鐵塔、盧浮宮、 巴黎 聖母院、 巴黎 古監獄、市政廳、奧賽博物館、夏樂宮……還有橫跨兩岸的一座座精美橋梁。而乘坐游船游覽是最好的方式,想象一下,夜幕降臨,坐在船上一邊享受精緻的 法國 大餐,一邊看著兩邊搖曳的燈光,該是多麼奢侈的享受。 ↑塞納河 ↑塞納河 ↑塞納河 ↑塞納河 去凱旋門的路上又路過了盧浮宮,按照我的習慣我還是會進去再拍兩張,因為光線不同每次拍都能有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我回來之後整理照片時會很頭疼,同一個地方每天都會有幾張,因為強迫症而不知道怎麼排列。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閉館後的盧浮宮人少了很多,只有一些游客坐在廣場的水池邊嬉戲,貝津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回頭想想當年90%的 巴黎 人都反對建造的金字塔,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八百年曆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盧浮宮又毀了金字塔,現在卻成了游客們最喜歡拍進畫面里的東西。要是沒有密特朗總統的堅持,恐怕現在還看不到這一建築奇跡。 ↑杜樂麗花園 在盧浮宮旁邊的是杜樂麗花園,這原本是皇后麥迪奇的花園,也是以前皇帝舉行宴會的地方,後來因為 凡爾賽 宮的落成,杜樂麗皇宮和花園一度被閑置。路易十六時期保皇派和倒皇派的鬥爭在這裡發生,再加上1871年的五月人民公社的戰爭,讓昔日優美的杜樂麗皇宮毀於一旦。它見證了繁華和皇權的隕落。 ↑杜樂麗花園 現在的杜樂麗花園充滿活力的展現在人們面前,花園裡有很多雕像,又被稱為露天博物館,花園的北側有一座巨大的摩天輪,乘坐摩天輪可以看到花園的全貌。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水池,坐在花園的大池塘邊,或在露天咖啡座喝杯咖啡,是感受 巴黎 式悠閑的最佳體驗,無怪乎被認為是 巴黎 最令人著迷的花園之一。 ↑協和廣場 從杜樂麗花園門口望出去,有一座方尖碑,這座方尖碑的歷史已經超過了三千多年,這是1831年由 埃及 總督穆罕默德· 阿裡 贈送給 法國 的,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古 埃及 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跡。據說以前的人們在晴天的時候可以根據太陽照在方尖碑上留下的陰影來判斷時間。 ↑協和廣場 這座方尖碑所在的廣場就是協和廣場,18世紀由國王路易十五下令營建。建造之初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無上的皇權,取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它被稱為“革命廣場”,被 法國 人民當作展示王權毀滅的舞臺。1795年改稱“協和廣場”,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這樣的規模。 ↑協和廣場 游行的人群已經散去,廣場也露出了它原來的面貌。在方尖碑的南北兩側各有一座噴泉,北面的是河神噴泉,南面的是海神噴泉,著意體現當時 法國 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站在協和廣場能看到凱旋門,而這兩點也是香榭麗舍大街的兩端。 ↑協和廣場 全長1.8公里的香榭麗舍大街又被稱為 巴黎 最美麗的街道,東段是條約700米長的林蔭大道,以自然風光為主,道路是平坦的英式草坪,人們會在這裡跑步和乘涼。西段是長約1200米的高級商業區,世界一流品牌、服裝店、香水店都集中在這裡。 ↑巴黎凱旋門 從協和廣場慢慢悠悠的晃到了凱旋門花了我一個小時。之前看過太多各種各樣的凱旋門,如今心目中真正意義的凱旋門出現在眼前了。在地圖上看上去,凱旋門所在的位置也是霸氣無比,以凱旋門為圓心,有12條道路呈放射狀的延伸出去,像一顆耀眼的星星,所以凱旋門所在的廣場又被稱為“戴高樂星形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