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石窟一日游
2017年去的 洛陽 , 龍門石窟 ,拍的相片不多。發出來紀念一下。 龍門 是 洛陽 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是香山和 龍門 山對立,中間夾著伊河 龍門潛溪寺。是 龍門 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大約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 菩薩 (觀世音 菩薩 與大勢至 菩薩 )共稱為西方三聖,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聖人。 而站在主佛阿彌陀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難。 石牆都是刻滿大大小小的雕像!可惜你看到的,儘是被摧毀的石雕,很多頭部都被砍掉。有很多很好的雕像都被破壞或風化侵蝕了! 這是 賓陽 中洞,是三所洞窟( 賓陽 中洞、南洞、北洞)中最早建成的,因為在北魏時期建造中,發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僅先完成了 賓陽 中洞 賓陽 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由於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 當時雕刻手法採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 洛陽 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以寬袍大袖袈裟款式。 這座是南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石窟里的佛像擺位是:中間釋迦牟尼,身後侍立二弟子、二 菩薩外面的牆上刻滿大大小小的佛像,這就是石窟的文化特色 這個 賓陽 南洞,是唐太宗之子李泰為亡母祈福而建的,於貞觀15年建成的。 賓陽 北洞於北魏 永平 年間,宦官劉騰上奏為宣武帝追加建造的洞窟。裡面的佛像在唐高宗時期完工,而北魏留下的雕刻有:尖拱形火焰紋門楣,門檻雕刻,地面蓮花圖案和十神王雕刻。石窟的雕刻藝經過不同朝代去完成。 釋迦牟尼佛雙手施說法印,座須禰下麵是三個托重力士像。 穹頂上的花紋非常精彩,這裡每個窟都有它的特色 因南北併列兩座石窟共用一個窟,故名雙窯。這個是北窯亦稱北洞。刻以三世佛為主題。 萬佛洞承接 河南 傳統圖像淵源,沿襲 龍門 舊風格,發展出唐代成熟的風格。 後室造一佛二弟子二 菩薩 二天王,是 龍門石窟 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