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 MY GOD”~走,跟著我去看上帝——11天25座教堂13個博物館和數不清的男神+全攻略
↑羅馬 顯然不止是 威尼斯 廣場,連帶總統府奎里納爾宮附近都被封鎖了,我們一直被迫繞到了展覽宮,再向東一個路口就到 共和 國廣場了,已經走大半 羅馬 ,真令人沮喪,大半天大好時光都浪費在繞路上,可又有什麼辦法呢? ↑羅馬 終於有了可以向北去的 通道 ,我們穿過一個很長很長的隧道,頭頂上就應該是奎里納爾宮的花園,穿出來發現來到了奎里納爾宮的北側。
BOBO也已經到了萬神殿,於是我們決定變更計劃,放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直接進入教堂參觀的路線,由於 羅馬 的教堂中午都有午休時間,多數是12:00-15:00,而且周一多數教堂都休息了,所以今天必須抓緊時間,否則根本看不完那麼多的教堂了。 ↑羅馬 感覺老公因為長時間的暴走有點焦燥了,於是放鬆一下,引著他看看路上的街景,還是很有 意大利 的感覺的。 ↑羅馬 ↑羅馬 給迷弟和自己買了冰淇淋,來 意大利 不吃冰淇淋可是重大損失,太好吃了,4歐三個球,紅色的是樹莓口味的,淺棕是咖啡口味的,而那個白色的檸檬口味出乎意料的清爽好吃啊。 特萊維噴泉-許願池 ↑許願池 我們加快腳步從東側往西側走,正走著發現應該接近特 萊維 噴泉了,果然,向南走了一個路口就是了,真是意外的收穫,本來它在明天的計劃中。
這就是國人熟知的“許願池”,本身名叫特 萊維 噴泉。其實“特 萊維 ”是三岔路口的意思,最早這個位置正好是個三岔口。(噗,仿佛聽到心中小浪漫破滅的聲音)
這是組非常精美的雕塑作品,非常大,人又多,相機拍不下來。雕像的主題是“海神歸來”,整體建築共花費了30年時間雕刻完成。
正中的是海貝形戰車,駕車的是海神尼普頓,兩個特裡同(海中人魚)牽引著兩匹帶翼駿馬奔騰出水,左邊的咆哮右邊的安靜,分別象徵大海的洶涌 和平 靜。海神左右各有一位女神,分別代表豐裕和健康。背景牆柱子頂端有四位女神持不同神器,象徵四季。頂端是天使護佑的牧徽。 ↑許願池 大家都熟知許願池的傳說啦:背對許願池,準備三枚硬幣,通過心臟從左肩向後拋出,可以實現三個願望,但這三個願望中必須有一個“重回 羅馬 ”,否則就不靈了 姐不確定是不是還要回來,就沒有拋硬幣。 聖依納爵堂 ↑聖依納爵教堂 從特 萊維 向東南走不遠,就是聖依納爵堂,記住這個名字,並加入你們的行程單,這是 羅馬 最值得看的教堂前三甲。
依納爵·羅耀拉(1491~1556)天主教耶穌會創始人。 西班牙 貴族。1540年在教宗保羅三世的支持下創立耶穌會,並任總會長。制定“會規”,強調會士必須絕對服從會長,無條件地執行教會委派的一切任務,使耶穌會成為教廷反對宗教改革、擴張天主教勢力的重要工具。曾創辦 羅馬 學院和 德國 學院。羅耀拉號召每一個耶穌會會員,為了主的榮耀,要準備到世界各個地方去生活。因此耶穌會員前往東方傳教的人數很多。明末清初來我國傳教的利瑪竇、南 懷仁 等人都是耶穌會的成員。新任教宗方濟各是首位出身耶穌會的教宗。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所有進入教堂的人,無一例外的都會發出一聲驚嘆,這幅舉世無雙的天頂畫震驚了所有人。必須告訴大家,這個教堂的天頂並非是穹頂,而只是淺弧型的,這個直達蒼穹的效果完全是靠透視技法畫出來的。
畫的內容是聖人升天,眾神環繞迎接,最上方是扛著十字架的耶穌和聖母 瑪利亞 。全畫人物眾多,立體感非常強,人在下麵向上看的時候,仿佛凝望天堂,眾神飛舞。當你屏神凝氣欣賞時,仿佛自己也受到了吸引飄飄欲升~真乃神作啊,這可是500年前的建築啊。
創作這個天頂畫的神人叫 安德里亞 ·佐波。 ↑聖依納爵教堂 地下這個圓點,是畫家 安德里亞 ·佐波自己設定的最佳觀賞點,據說站在這個圓點處向上觀看是最美的。 ↑聖依納爵教堂 教堂在下方安置了一面鏡子,游客可以從鏡子中觀看並拍照,省得一直仰著頭看,沒一會兒脖子就受不了了。話說在 意大利 看教堂能治療頸椎病 ↑聖依納爵教堂 這也是 安德里亞 ·佐波畫的,他在給這個教堂作畫時,先畫了這個假穹頂——在一個平的天花板處畫出了一個穹頂效果,正是因為這個假穹頂,讓教會看到了佐波過人的才華與技藝,放心將天頂畫交給了他,而完成了舉世無雙的聖依納爵天頂畫。 ↑羅馬 精美的小穹頂,但因為有天頂畫的大刺激,這都只是小品了。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聖母領報》浮雕,非常精美,上部是上帝與表現聖靈的鴿子,報喜的大天使加百利,溫柔而喜悅的 瑪利亞 。 ↑聖依納爵教堂 祭壇非常精美,耶穌會是巴 洛克 風格的粉絲,所以耶穌會教堂無不是金光燦爛閃瞎眼的節奏。
巴 洛克 這個詞最早來源於 葡萄牙 語(BARROCO),意為“不圓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狀怪異的珍珠。而在 意大利 語(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變形”等解釋。在法語中,“Baroque”成為形容詞,有“俗麗凌亂”之意。
巴 洛克 藝術最早產生於 意大利 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 北歐 和 中歐 地區外,它逐漸衰落。巴 洛克 藝術有如下的一些特點:
首先是它有豪華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它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
三是它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可以說是巴 洛克 藝術的靈魂;
四是它很關註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
五是它的綜合性,遍佈建築、繪畫、雕塑等,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
巴 洛克 最初與反宗教改革有關,興起在天主教逐漸勢微的時候,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回到教堂,教會利用了巴 洛克 風格的藝術表現手法,將教堂打造的極盡完美。教會成了最大的金主和最強有力的支柱。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羅耀拉•依納爵的塑像,在 梵蒂岡 聖彼得 大教堂有一個一模一樣的,雕像上的書上寫著“為了上帝的無上榮光”。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手持棘冠的天使,預示著耶穌的苦難。 ↑聖依納爵教堂 手持百合花的天使表示聖母的純潔。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某位教宗之墓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在教堂里有個神奇的模型,在一個大型的穹頂外圍,圍繞的是全世界著名的教堂,簡直是天主教的世界 大同 啊。 ↑聖依納爵教堂 神廟遺址聖母堂 ↑神廟遺址聖母堂 從聖依納爵堂向西走就是神廟遺址教堂,傳說這個教堂的原址是一個供奉古 羅馬 智慧女神彌涅爾瓦(就是 希腊 神話中的 雅典 娜,古 羅馬 神話和 希腊 神話是一套班子兩種命名)的神殿,教堂就是在神殿遺址上建造的。是“多明我會”重要的教堂。
BOBO也已經到了萬神殿,於是我們決定變更計劃,放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直接進入教堂參觀的路線,由於 羅馬 的教堂中午都有午休時間,多數是12:00-15:00,而且周一多數教堂都休息了,所以今天必須抓緊時間,否則根本看不完那麼多的教堂了。 ↑羅馬 感覺老公因為長時間的暴走有點焦燥了,於是放鬆一下,引著他看看路上的街景,還是很有 意大利 的感覺的。 ↑羅馬 ↑羅馬 給迷弟和自己買了冰淇淋,來 意大利 不吃冰淇淋可是重大損失,太好吃了,4歐三個球,紅色的是樹莓口味的,淺棕是咖啡口味的,而那個白色的檸檬口味出乎意料的清爽好吃啊。 特萊維噴泉-許願池 ↑許願池 我們加快腳步從東側往西側走,正走著發現應該接近特 萊維 噴泉了,果然,向南走了一個路口就是了,真是意外的收穫,本來它在明天的計劃中。
這就是國人熟知的“許願池”,本身名叫特 萊維 噴泉。其實“特 萊維 ”是三岔路口的意思,最早這個位置正好是個三岔口。(噗,仿佛聽到心中小浪漫破滅的聲音)
這是組非常精美的雕塑作品,非常大,人又多,相機拍不下來。雕像的主題是“海神歸來”,整體建築共花費了30年時間雕刻完成。
正中的是海貝形戰車,駕車的是海神尼普頓,兩個特裡同(海中人魚)牽引著兩匹帶翼駿馬奔騰出水,左邊的咆哮右邊的安靜,分別象徵大海的洶涌 和平 靜。海神左右各有一位女神,分別代表豐裕和健康。背景牆柱子頂端有四位女神持不同神器,象徵四季。頂端是天使護佑的牧徽。 ↑許願池 大家都熟知許願池的傳說啦:背對許願池,準備三枚硬幣,通過心臟從左肩向後拋出,可以實現三個願望,但這三個願望中必須有一個“重回 羅馬 ”,否則就不靈了 姐不確定是不是還要回來,就沒有拋硬幣。 聖依納爵堂 ↑聖依納爵教堂 從特 萊維 向東南走不遠,就是聖依納爵堂,記住這個名字,並加入你們的行程單,這是 羅馬 最值得看的教堂前三甲。
依納爵·羅耀拉(1491~1556)天主教耶穌會創始人。 西班牙 貴族。1540年在教宗保羅三世的支持下創立耶穌會,並任總會長。制定“會規”,強調會士必須絕對服從會長,無條件地執行教會委派的一切任務,使耶穌會成為教廷反對宗教改革、擴張天主教勢力的重要工具。曾創辦 羅馬 學院和 德國 學院。羅耀拉號召每一個耶穌會會員,為了主的榮耀,要準備到世界各個地方去生活。因此耶穌會員前往東方傳教的人數很多。明末清初來我國傳教的利瑪竇、南 懷仁 等人都是耶穌會的成員。新任教宗方濟各是首位出身耶穌會的教宗。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所有進入教堂的人,無一例外的都會發出一聲驚嘆,這幅舉世無雙的天頂畫震驚了所有人。必須告訴大家,這個教堂的天頂並非是穹頂,而只是淺弧型的,這個直達蒼穹的效果完全是靠透視技法畫出來的。
畫的內容是聖人升天,眾神環繞迎接,最上方是扛著十字架的耶穌和聖母 瑪利亞 。全畫人物眾多,立體感非常強,人在下麵向上看的時候,仿佛凝望天堂,眾神飛舞。當你屏神凝氣欣賞時,仿佛自己也受到了吸引飄飄欲升~真乃神作啊,這可是500年前的建築啊。
創作這個天頂畫的神人叫 安德里亞 ·佐波。 ↑聖依納爵教堂 地下這個圓點,是畫家 安德里亞 ·佐波自己設定的最佳觀賞點,據說站在這個圓點處向上觀看是最美的。 ↑聖依納爵教堂 教堂在下方安置了一面鏡子,游客可以從鏡子中觀看並拍照,省得一直仰著頭看,沒一會兒脖子就受不了了。話說在 意大利 看教堂能治療頸椎病 ↑聖依納爵教堂 這也是 安德里亞 ·佐波畫的,他在給這個教堂作畫時,先畫了這個假穹頂——在一個平的天花板處畫出了一個穹頂效果,正是因為這個假穹頂,讓教會看到了佐波過人的才華與技藝,放心將天頂畫交給了他,而完成了舉世無雙的聖依納爵天頂畫。 ↑羅馬 精美的小穹頂,但因為有天頂畫的大刺激,這都只是小品了。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聖母領報》浮雕,非常精美,上部是上帝與表現聖靈的鴿子,報喜的大天使加百利,溫柔而喜悅的 瑪利亞 。 ↑聖依納爵教堂 祭壇非常精美,耶穌會是巴 洛克 風格的粉絲,所以耶穌會教堂無不是金光燦爛閃瞎眼的節奏。
巴 洛克 這個詞最早來源於 葡萄牙 語(BARROCO),意為“不圓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狀怪異的珍珠。而在 意大利 語(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變形”等解釋。在法語中,“Baroque”成為形容詞,有“俗麗凌亂”之意。
巴 洛克 藝術最早產生於 意大利 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 北歐 和 中歐 地區外,它逐漸衰落。巴 洛克 藝術有如下的一些特點:
首先是它有豪華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它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
三是它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可以說是巴 洛克 藝術的靈魂;
四是它很關註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
五是它的綜合性,遍佈建築、繪畫、雕塑等,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
巴 洛克 最初與反宗教改革有關,興起在天主教逐漸勢微的時候,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回到教堂,教會利用了巴 洛克 風格的藝術表現手法,將教堂打造的極盡完美。教會成了最大的金主和最強有力的支柱。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羅耀拉•依納爵的塑像,在 梵蒂岡 聖彼得 大教堂有一個一模一樣的,雕像上的書上寫著“為了上帝的無上榮光”。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手持棘冠的天使,預示著耶穌的苦難。 ↑聖依納爵教堂 手持百合花的天使表示聖母的純潔。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某位教宗之墓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聖依納爵教堂 在教堂里有個神奇的模型,在一個大型的穹頂外圍,圍繞的是全世界著名的教堂,簡直是天主教的世界 大同 啊。 ↑聖依納爵教堂 神廟遺址聖母堂 ↑神廟遺址聖母堂 從聖依納爵堂向西走就是神廟遺址教堂,傳說這個教堂的原址是一個供奉古 羅馬 智慧女神彌涅爾瓦(就是 希腊 神話中的 雅典 娜,古 羅馬 神話和 希腊 神話是一套班子兩種命名)的神殿,教堂就是在神殿遺址上建造的。是“多明我會”重要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