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是托斯卡納的茹毛飲血!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烏菲茲美術館】
穹頂下來後直奔烏菲茲美術館,預約的時間是一點半,我們遲到了將近一個小時,然而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到外頭長長的隊伍,再次覺得這四歐的預約費真心值得。因為沒有中文的講解器,於是掏錢買了本12歐的中文參觀指南,加上事先打印好的資料,勉強夠用。
烏菲茲美術館藏品數量太多,如果想要一件一件認真看的話估計一整天的時間都不夠。人哥的策略是貴精而不貴多,是只看重點的畫作,並投入足夠多的時間認真欣賞,而其他的作品一律略過。可即便是這樣,也花了將近三個小時。
百度上能夠搜到一份烏菲茲美術館的重點藏品介紹,其內容大多是網上的資料拼湊而成,感覺錯漏較多,而那本中文的參觀指南則介紹得過於死板,尤其是缺少了對作品藝術價值的分析,所以人哥還是決定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整理了一個全新的版本,希望能夠寫得有趣一些。(媽蛋,這一寫就是一個星期啊!!!!)人哥見識有限,還希望各位前輩大牛們多多包涵,謹慎拍磚。
PS:烏菲茲美術館居然給拍照了,不過後來發現拍了也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上Google Art上面看高清大圖來的痛快。
【一小段引言】
出發之前曾經請教過藤樹妹紙一些文藝復興藝術方面的事情,問到在現場看畫和在網上看畫有沒有什麼區別。她回答說區別很大,因為繪畫是立體的。
她對此的進一步解釋是:人眼對於圖像細節的分辨能力要遠比相機鏡頭厲害,雖然我們自己可能感受不到。那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圖像其實是眼睛所觀察到的數以萬計的信息經過大腦的模糊處理之後所得到的感官效果。而如果通過圖片去欣賞畫作,大部分的細節其實已經在相機拍攝或者是印刷的過程中損失掉了,肉眼從這些低分辨率的圖片上所能夠獲取到的信息相當有限,自然很難還原原作那種令人震撼的感官刺激,尤其是畫作的質感以及空間層次感。
當時的人哥對於這個說法一直持著懷疑的態度,這個態度一直持續到了在現場親眼看到這些畫作的那一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如果大家有機會能夠親眼欣賞這些名家的畫作,請千萬珍惜這樣的機會。
(寫了十幾幅畫作的介紹,也不知道大家愛不愛看這些太羅嗦的東西,加上篇幅有限,挑兩幅人哥最喜歡的發上來看看反應先。)
【-14號展廳】波提切利的作品
波提切利年輕時曾向里皮學習繪畫,後來又拜韋羅基奧為師,與達 芬奇 成為同學。25歲時,波提切利出師開設了個人的畫室,很快便得到了當權的美第奇家族的賞識,併為其創作了大量的繪畫,其中包括了那幅著名的《春》。
波提切利十分註重線條的運用手法,繪畫中的人物輪廓均以十分清晰的線條進行勾勒,從而刻畫出非常突出鮮明的形象。相比之下,波提切利對於光影效果的應用並不十分在意,人物的造型也並不嚴格符合人體解剖學的比例,這也使得他的畫作缺乏足夠的立體感。這種更為平面化的哥特式畫風格在那個註重寫實的透視畫法備受推崇的時期顯得相當的另類。然而相比於中世紀哥特式繪畫的刻板和獃滯,波提切利的筆法更為輕盈靈動,也正因為其不拘泥於寫實的造型,誇張的曲線反而更能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的美感。
【春】
這是一幅異教題材的作品,取材於古 希腊 神話中的人物。由於不像其它傳統宗教題材的作品那樣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這幅繪畫完完全全是屬於波提切利個人的創作。畫面主體中的八個人物從左到右呈“一”字型排列,並沒有呈現出透視構圖的縱深感,反而使得畫作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能夠得到清楚的展現。
↑烏菲茲美術館 ——《春》 波提切利 畫面最左邊的身著紅袍佩戴短劍的年輕男子是神的使者墨丘利,在畫作之中有著報春的寓意。墨丘利的身後是象徵著歡樂、光輝和盛宴的惠美三女神,她們手牽著手圍繞成一個圓圈翩翩起舞。畫面正中的是愛神維納斯,右手輕輕舉起,寓意著祝福,神態安詳。位於維納斯頭頂手持弓箭的小天使是她的兒子丘比特。其實以上這些角色都是打醬油的,真正的主角在於畫面右側的三個人物:弗洛拉,克洛裡斯以及澤菲 羅斯 。 ↑烏菲茲美術館 ——惠美三女神 ↑烏菲茲美術館 ——懷孕的維納斯 對於西方神話稍有瞭解的同學不難發現,弗洛拉和克洛裡斯其實是同一個角色——春天和鮮花之神,只不過分別是 羅馬 神話(拉丁文)以及 希腊 神話中不同的叫法而已。所以這幅畫作所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藍色皮膚的西風之神澤菲 羅斯 追逐著克洛裡斯要強擄其為妻子,而身著白色輕紗的克洛裡斯正神色倉惶地想要逃走。克洛裡斯的口中正不斷地吐出蔓藤和鮮花,這其實是被澤菲 羅斯 OOXX後所獲得的全新技能——使花草發芽生長。而靠左側的弗洛拉正慢步向前走來,雙手輕輕撫摸著高高隆起的腹部,這是非常明顯的懷孕的象徵。弗洛拉的嘴角輕輕上揚,透露出一絲幸福的喜悅,和右邊克洛裡斯的慌張與不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細節,金色的頭髮以及白色的紗裙(弗洛拉利用鮮花對紗裙進行了裝飾)都暗示著兩者其實是同一個人。從構圖上看,若把畫面想象成一個動態的過程,兩者從動作的變化到位置的切換都非常的流暢自然。這正是這幅畫作所要表達的主題:與澤菲 羅斯 結合後的弗洛拉正享受著婚姻和新的生命所帶來的喜悅,並運用著她獲得的新技能把春天的氣息帶給人間。 如果我們再結合一下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便能發現隱藏在背後的深層含義。這幅《春》是波提切利受美第奇家族的洛倫佐所托,為他侄子的婚禮而創作的。在那個時期的貴族間的婚姻通常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新婚的夫婦之間往往並不熟識,因而這樣的婚禮正如澤菲 羅斯 與克洛裡斯的結合一樣帶有強迫的性質。然而波提切利透過弗洛拉那從不安到幸福的轉變過程,給這對新婚的夫婦送上了最美滿的祝福。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幅畫作的細節。若單從圖片上看,畫面的背景是一片深沉的黑色,乏善可陳。但如果有機會親臨現場的話千萬不要忘記走進這幅畫認真地欣賞,你會發這一片漆黑背後竟還隱藏著令人震驚的細節。各種形態各異的花朵密密麻麻地交織在一起,墨綠色的細膩的紋理構成了極富有層次感的背景,將春天那百花綻放的勃 勃生 機體現得淋漓盡致。PS:據說這幅畫作裡面包含了多達200多種在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鮮花,其中還有不少是 佛羅倫薩 春天的郊外獨有的品種。 ↑烏菲茲美術館 【維納斯的誕生】
如果要在烏菲茲美術館的眾多藏品之中挑選出一幅人哥最喜歡的畫作,那麼非這幅《維納斯的誕生》莫屬。這是唯一一幅在這緊張的行程之中吸引人哥駐足超過20分鐘的畫。似乎以前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真正的美是不需要過多的知識或者文化背景也能夠感受到的。
↑烏菲茲美術館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 這幅畫作的委托人至今仍未確定,但應該是美第奇家族中的某位人物。創作的靈感來源於波利齊阿諾的一首長詩《吉奧斯 特納 》,詩中描述了維納斯從 愛琴海 中誕生時的情景。赤身裸體的維納斯立於一個巨大的貝殼之上位於畫面正中央。維納斯右手護在胸前,左手遮住私處的動作是按照美第奇家族所收藏的一尊維納斯雕像(美第奇的維納斯The Venus de'Medici,公元前1世紀的 大理 石製品)繪製的。畫面左側相互纏繞的男女是西風之神澤菲魯斯和微風女神奧拉(Aura),他們口中吐出的微風將維納斯送至岸邊。而站立於畫面右側岸上的則是時序和季節女神霍拉(Horae)正準備為維納斯披上一件點綴著鮮花的長袍。(關於畫中兩個女子的身份存在較大爭議,此處採用的是官方說法。)
↑烏菲茲美術館 ——《美第奇的維納斯》雕像,藏於烏菲茲美術館 《維納斯的誕生》的創作時間比《春》晚了8年,這一時期的波提切利對於線條的運用已經到達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和其它畫家所極力營造的真實不同,波提切利的落筆似乎更為寫意。海面上翻滾的波浪只用了幾道白色的線條輕輕帶過,人物衣服的紋理也極為簡潔利落。然而維納斯那一頭金色的長髮,他卻不遺餘力地一筆一筆地進行勾勒。走近觀察,可以看見在微風吹拂下揚起的頭髮竟是絲絲分明,充滿了動感。為實現更為完美的人物造型,波提切利毫無顧忌地拉長了維納斯的脖子以及四肢,使得構成人物輪廓的線條更為流暢。維納斯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郁和惆悵,似乎暗示著她對這個世間的苦難充滿了悲觀的情緒。據說這反映了波提切利在這一時期對於動蕩生活的不安以及未來的迷茫。
許多評論認為這幅畫作的創作受到當時在 佛羅倫薩 非常流行的新柏拉圖主義美學的影響。新柏拉圖主義美學的一個代表性的觀點認為美是絕對且永恆的,而不存在一個逐漸完善或者是從非美到美的變化過程。而在 希腊 神話中維納斯一生下來便是一個完美的少女形象,不會成長也不會衰老,恰好符合了新柏拉圖主義的美學定義。在畫面當中,漂浮於空中的風神,立於岸邊的時序女神,翻滾的海浪,還有隨風飄舞的花瓣以及維納斯的長髮,都充滿了動態和變化。而只有維納斯靜靜地站立在畫面的中央紋絲不動,宛如一尊雕像。這也似乎更容易讓人相信,維納斯的美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正如新柏拉圖主義美學所認為的那樣“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存在”。
↑烏菲茲美術館 ——喬托的《萬聖之聖母》,就是修喬托鐘樓的那個喬托 ↑烏菲茲美術館 ——《巴迪亞系列肖像》 喬托 ↑烏菲茲美術館 ——有話好好說嘛!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文藝復興早期的作品,人物表情還是蠻猙獰的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某人的《東方三博士來朝》,畫面上人物的頭飾和光環上都有一層亮瞎眼的鍍金 ↑烏菲茲美術館 ——《烏爾比諾公爵和夫人》 弗朗切斯卡 ↑烏菲茲美術館 ——又一幅《東方三博士來朝》 里皮 ↑烏菲茲美術館 ——《聖母聖子和兩個天使》 里皮 ↑烏菲茲美術館 ——《女子肖像》 安東 尼奧·波 拉伊 奧洛 ↑烏菲茲美術館 ——《剛毅的聖女》 波提切利
↑烏菲茲美術館 ——《 雅典 娜和半人馬》 波提切利
穹頂下來後直奔烏菲茲美術館,預約的時間是一點半,我們遲到了將近一個小時,然而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看到外頭長長的隊伍,再次覺得這四歐的預約費真心值得。因為沒有中文的講解器,於是掏錢買了本12歐的中文參觀指南,加上事先打印好的資料,勉強夠用。
烏菲茲美術館藏品數量太多,如果想要一件一件認真看的話估計一整天的時間都不夠。人哥的策略是貴精而不貴多,是只看重點的畫作,並投入足夠多的時間認真欣賞,而其他的作品一律略過。可即便是這樣,也花了將近三個小時。
百度上能夠搜到一份烏菲茲美術館的重點藏品介紹,其內容大多是網上的資料拼湊而成,感覺錯漏較多,而那本中文的參觀指南則介紹得過於死板,尤其是缺少了對作品藝術價值的分析,所以人哥還是決定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整理了一個全新的版本,希望能夠寫得有趣一些。(媽蛋,這一寫就是一個星期啊!!!!)人哥見識有限,還希望各位前輩大牛們多多包涵,謹慎拍磚。
PS:烏菲茲美術館居然給拍照了,不過後來發現拍了也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上Google Art上面看高清大圖來的痛快。
【一小段引言】
出發之前曾經請教過藤樹妹紙一些文藝復興藝術方面的事情,問到在現場看畫和在網上看畫有沒有什麼區別。她回答說區別很大,因為繪畫是立體的。
她對此的進一步解釋是:人眼對於圖像細節的分辨能力要遠比相機鏡頭厲害,雖然我們自己可能感受不到。那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圖像其實是眼睛所觀察到的數以萬計的信息經過大腦的模糊處理之後所得到的感官效果。而如果通過圖片去欣賞畫作,大部分的細節其實已經在相機拍攝或者是印刷的過程中損失掉了,肉眼從這些低分辨率的圖片上所能夠獲取到的信息相當有限,自然很難還原原作那種令人震撼的感官刺激,尤其是畫作的質感以及空間層次感。
當時的人哥對於這個說法一直持著懷疑的態度,這個態度一直持續到了在現場親眼看到這些畫作的那一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如果大家有機會能夠親眼欣賞這些名家的畫作,請千萬珍惜這樣的機會。
(寫了十幾幅畫作的介紹,也不知道大家愛不愛看這些太羅嗦的東西,加上篇幅有限,挑兩幅人哥最喜歡的發上來看看反應先。)
【-14號展廳】波提切利的作品
波提切利年輕時曾向里皮學習繪畫,後來又拜韋羅基奧為師,與達 芬奇 成為同學。25歲時,波提切利出師開設了個人的畫室,很快便得到了當權的美第奇家族的賞識,併為其創作了大量的繪畫,其中包括了那幅著名的《春》。
波提切利十分註重線條的運用手法,繪畫中的人物輪廓均以十分清晰的線條進行勾勒,從而刻畫出非常突出鮮明的形象。相比之下,波提切利對於光影效果的應用並不十分在意,人物的造型也並不嚴格符合人體解剖學的比例,這也使得他的畫作缺乏足夠的立體感。這種更為平面化的哥特式畫風格在那個註重寫實的透視畫法備受推崇的時期顯得相當的另類。然而相比於中世紀哥特式繪畫的刻板和獃滯,波提切利的筆法更為輕盈靈動,也正因為其不拘泥於寫實的造型,誇張的曲線反而更能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的美感。
【春】
這是一幅異教題材的作品,取材於古 希腊 神話中的人物。由於不像其它傳統宗教題材的作品那樣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這幅繪畫完完全全是屬於波提切利個人的創作。畫面主體中的八個人物從左到右呈“一”字型排列,並沒有呈現出透視構圖的縱深感,反而使得畫作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能夠得到清楚的展現。
↑烏菲茲美術館 ——《春》 波提切利 畫面最左邊的身著紅袍佩戴短劍的年輕男子是神的使者墨丘利,在畫作之中有著報春的寓意。墨丘利的身後是象徵著歡樂、光輝和盛宴的惠美三女神,她們手牽著手圍繞成一個圓圈翩翩起舞。畫面正中的是愛神維納斯,右手輕輕舉起,寓意著祝福,神態安詳。位於維納斯頭頂手持弓箭的小天使是她的兒子丘比特。其實以上這些角色都是打醬油的,真正的主角在於畫面右側的三個人物:弗洛拉,克洛裡斯以及澤菲 羅斯 。 ↑烏菲茲美術館 ——惠美三女神 ↑烏菲茲美術館 ——懷孕的維納斯 對於西方神話稍有瞭解的同學不難發現,弗洛拉和克洛裡斯其實是同一個角色——春天和鮮花之神,只不過分別是 羅馬 神話(拉丁文)以及 希腊 神話中不同的叫法而已。所以這幅畫作所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藍色皮膚的西風之神澤菲 羅斯 追逐著克洛裡斯要強擄其為妻子,而身著白色輕紗的克洛裡斯正神色倉惶地想要逃走。克洛裡斯的口中正不斷地吐出蔓藤和鮮花,這其實是被澤菲 羅斯 OOXX後所獲得的全新技能——使花草發芽生長。而靠左側的弗洛拉正慢步向前走來,雙手輕輕撫摸著高高隆起的腹部,這是非常明顯的懷孕的象徵。弗洛拉的嘴角輕輕上揚,透露出一絲幸福的喜悅,和右邊克洛裡斯的慌張與不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細節,金色的頭髮以及白色的紗裙(弗洛拉利用鮮花對紗裙進行了裝飾)都暗示著兩者其實是同一個人。從構圖上看,若把畫面想象成一個動態的過程,兩者從動作的變化到位置的切換都非常的流暢自然。這正是這幅畫作所要表達的主題:與澤菲 羅斯 結合後的弗洛拉正享受著婚姻和新的生命所帶來的喜悅,並運用著她獲得的新技能把春天的氣息帶給人間。 如果我們再結合一下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便能發現隱藏在背後的深層含義。這幅《春》是波提切利受美第奇家族的洛倫佐所托,為他侄子的婚禮而創作的。在那個時期的貴族間的婚姻通常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新婚的夫婦之間往往並不熟識,因而這樣的婚禮正如澤菲 羅斯 與克洛裡斯的結合一樣帶有強迫的性質。然而波提切利透過弗洛拉那從不安到幸福的轉變過程,給這對新婚的夫婦送上了最美滿的祝福。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幅畫作的細節。若單從圖片上看,畫面的背景是一片深沉的黑色,乏善可陳。但如果有機會親臨現場的話千萬不要忘記走進這幅畫認真地欣賞,你會發這一片漆黑背後竟還隱藏著令人震驚的細節。各種形態各異的花朵密密麻麻地交織在一起,墨綠色的細膩的紋理構成了極富有層次感的背景,將春天那百花綻放的勃 勃生 機體現得淋漓盡致。PS:據說這幅畫作裡面包含了多達200多種在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鮮花,其中還有不少是 佛羅倫薩 春天的郊外獨有的品種。 ↑烏菲茲美術館 【維納斯的誕生】
如果要在烏菲茲美術館的眾多藏品之中挑選出一幅人哥最喜歡的畫作,那麼非這幅《維納斯的誕生》莫屬。這是唯一一幅在這緊張的行程之中吸引人哥駐足超過20分鐘的畫。似乎以前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真正的美是不需要過多的知識或者文化背景也能夠感受到的。
↑烏菲茲美術館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 這幅畫作的委托人至今仍未確定,但應該是美第奇家族中的某位人物。創作的靈感來源於波利齊阿諾的一首長詩《吉奧斯 特納 》,詩中描述了維納斯從 愛琴海 中誕生時的情景。赤身裸體的維納斯立於一個巨大的貝殼之上位於畫面正中央。維納斯右手護在胸前,左手遮住私處的動作是按照美第奇家族所收藏的一尊維納斯雕像(美第奇的維納斯The Venus de'Medici,公元前1世紀的 大理 石製品)繪製的。畫面左側相互纏繞的男女是西風之神澤菲魯斯和微風女神奧拉(Aura),他們口中吐出的微風將維納斯送至岸邊。而站立於畫面右側岸上的則是時序和季節女神霍拉(Horae)正準備為維納斯披上一件點綴著鮮花的長袍。(關於畫中兩個女子的身份存在較大爭議,此處採用的是官方說法。)
↑烏菲茲美術館 ——《美第奇的維納斯》雕像,藏於烏菲茲美術館 《維納斯的誕生》的創作時間比《春》晚了8年,這一時期的波提切利對於線條的運用已經到達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和其它畫家所極力營造的真實不同,波提切利的落筆似乎更為寫意。海面上翻滾的波浪只用了幾道白色的線條輕輕帶過,人物衣服的紋理也極為簡潔利落。然而維納斯那一頭金色的長髮,他卻不遺餘力地一筆一筆地進行勾勒。走近觀察,可以看見在微風吹拂下揚起的頭髮竟是絲絲分明,充滿了動感。為實現更為完美的人物造型,波提切利毫無顧忌地拉長了維納斯的脖子以及四肢,使得構成人物輪廓的線條更為流暢。維納斯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郁和惆悵,似乎暗示著她對這個世間的苦難充滿了悲觀的情緒。據說這反映了波提切利在這一時期對於動蕩生活的不安以及未來的迷茫。
許多評論認為這幅畫作的創作受到當時在 佛羅倫薩 非常流行的新柏拉圖主義美學的影響。新柏拉圖主義美學的一個代表性的觀點認為美是絕對且永恆的,而不存在一個逐漸完善或者是從非美到美的變化過程。而在 希腊 神話中維納斯一生下來便是一個完美的少女形象,不會成長也不會衰老,恰好符合了新柏拉圖主義的美學定義。在畫面當中,漂浮於空中的風神,立於岸邊的時序女神,翻滾的海浪,還有隨風飄舞的花瓣以及維納斯的長髮,都充滿了動態和變化。而只有維納斯靜靜地站立在畫面的中央紋絲不動,宛如一尊雕像。這也似乎更容易讓人相信,維納斯的美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正如新柏拉圖主義美學所認為的那樣“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存在”。
↑烏菲茲美術館 ——喬托的《萬聖之聖母》,就是修喬托鐘樓的那個喬托 ↑烏菲茲美術館 ——《巴迪亞系列肖像》 喬托 ↑烏菲茲美術館 ——有話好好說嘛!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文藝復興早期的作品,人物表情還是蠻猙獰的 ↑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 ——某人的《東方三博士來朝》,畫面上人物的頭飾和光環上都有一層亮瞎眼的鍍金 ↑烏菲茲美術館 ——《烏爾比諾公爵和夫人》 弗朗切斯卡 ↑烏菲茲美術館 ——又一幅《東方三博士來朝》 里皮 ↑烏菲茲美術館 ——《聖母聖子和兩個天使》 里皮 ↑烏菲茲美術館 ——《女子肖像》 安東 尼奧·波 拉伊 奧洛 ↑烏菲茲美術館 ——《剛毅的聖女》 波提切利
↑烏菲茲美術館 ——《 雅典 娜和半人馬》 波提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