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高棉微笑 游走吳哥古跡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 ▼水上人家的生活狀態讓人觸目驚心,不是親眼看到,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群被世界遺忘的人群, 柬埔寨 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那麼水上人家就是這個最貧窮國家裡最貧窮的一群人。 ↑洞里薩湖 ▼大約二十來分鐘後,我們停靠在了由幾艘大船拼連成的一個水上活動中心,有兜售小吃,以及圈養各種各樣動物供游客參觀。 ↑洞里薩湖 ▼這是一條我不知名的猴子,似乎對椰子瓤情有獨鐘,吃的不亦樂乎。 ↑洞里薩湖 ▼這裡有很多孩子都在玩耍著蟒蛇來吸引客人,這個森林霸主在他們手裡像條溫順的蚯蚓一般。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 ▼這隻鱷魚不知剛飽餐了一頓什麼,縷縷血跡掛在嘴邊,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洞里薩湖 ▼我們的船靠到船塢不久,便有一個小女孩手拿划槳,身纏蟒蛇划著半隻油桶前來乞討,幾乎給什麼要什麼,嘴裡不停地喊著聽不懂的話,似乎在提醒游客關註她的存在。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 ▼不一會兒,又來了個小男孩,不知她倆是不是兄妹或姐弟,倆人合力叫喊著,似乎爭取在大家離開前,乞討到更多的東西。 ↑洞里薩湖 ▼一位母親為了得到更多的施捨,把一條小蟒蛇纏在年幼的孩子身上,來博取大家的同情,我相信她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當生活的壓力把你逼到人生底線,或許都會做出迫不得已之事。 ↑洞里薩湖 ▼船已經起航,但這兩個孩子仍然抱著最後最後一絲的希望抓著船幫,希望再得到更多的施捨,看著夾在船縫中險象環生的他們,心內不由得感受到一絲絲莫名的哀傷,這群窮人中的窮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在生活的邊緣線上掙扎,在夾縫中求生存。 ↑洞里薩湖 ▼此行即將結束, 洞里薩湖 沒有帶給我太多的美感,相反讓我多了幾份凄涼和酸楚,看著這樣一群常年漂泊在水上的人,無靠無根,猶如浮萍般肆由風吹雨打,在困苦的環境中苟且生活……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 行程第四天:崩密列在酒店吃完自助早餐後,大家集合坐上大巴前往40公裡外的崩密列,這次屬於主辦單位和旅行社協商後去掉了原本的民俗文化游覽,改為前往崩密列參觀的。似乎一般旅行社很少組織這個項目,大概是因為偏遠,配套設施不成熟等原因吧,去這裡的大都是自由行的游客。我們這次去,感覺人很稀少,環境也很安靜,如果你想感覺吳哥古跡被髮現前沉睡的景象,那就來崩密列吧。
崩密列據考古推測大約建於11世紀末到12世紀初,這座 印度 廟宇是用來供奉濕婆神的,是吳哥建築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築的廟。在這座破敗、隱秘,殘垣斷瓦的寺廟裡,就像塔普倫寺一樣,廢墟與樹木共生,殘垣與苔蘚共存,古跡中沒有一條可供行人行走的的道路,正由於它的原始風貌,所以你在這裡可以體會到曾經的吳哥是怎樣一幅沉寂的狀態。不過後來因為拍片的原因,在坍塌的古跡中搭起了一條木棧道,才讓人們可以不必 上高 爬堤的觀看崩密列。
▼通往崩密列漫長的神道 ↑崩密列 ▼神道邊蔥綠的樹林 ↑崩密列 ▼神道上的一個Naga雕像,據說是整個吳哥古跡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 ↑崩密列 ↑崩密列 ▼通過雕像上那些精細的紋樣,可以感受到遠古的高棉人雕刻手藝是何等的精湛 ↑崩密列 ▼這就是崩密列的南門,曾經的輝煌,已經成為殘垣斷壁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木棧道雖然讓在廢墟中行走更為方便,但是也會有陡峭和攀爬,所以建議大家去的時候還是穿一雙防滑和合腳的鞋重要點,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據考古推測大約建於11世紀末到12世紀初,這座 印度 廟宇是用來供奉濕婆神的,是吳哥建築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築的廟。在這座破敗、隱秘,殘垣斷瓦的寺廟裡,就像塔普倫寺一樣,廢墟與樹木共生,殘垣與苔蘚共存,古跡中沒有一條可供行人行走的的道路,正由於它的原始風貌,所以你在這裡可以體會到曾經的吳哥是怎樣一幅沉寂的狀態。不過後來因為拍片的原因,在坍塌的古跡中搭起了一條木棧道,才讓人們可以不必 上高 爬堤的觀看崩密列。
▼通往崩密列漫長的神道 ↑崩密列 ▼神道邊蔥綠的樹林 ↑崩密列 ▼神道上的一個Naga雕像,據說是整個吳哥古跡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 ↑崩密列 ↑崩密列 ▼通過雕像上那些精細的紋樣,可以感受到遠古的高棉人雕刻手藝是何等的精湛 ↑崩密列 ▼這就是崩密列的南門,曾經的輝煌,已經成為殘垣斷壁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木棧道雖然讓在廢墟中行走更為方便,但是也會有陡峭和攀爬,所以建議大家去的時候還是穿一雙防滑和合腳的鞋重要點,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