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河西走廊(2)“嘉峪雄關”------阿爺阿奶出游記(含攻略)
8、角樓內城城牆四隅建有角樓,也叫“戍樓”,形如碉堡,與我們通常在長城上見到的烽火臺類似,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 角樓有兩層,底層可遮風避雨…… 從北向南望去,角樓在 祁連 雪峰的映襯下,衛戍邊疆、戍邊保家衛國的意味似乎更濃。可惜此時雲層較厚,已無陽光,否則照片會很美…… 9、敵樓南北城牆建有敵樓,是放置兵器和士兵臨時休息的地方…… 敵樓與光化樓…… 敵樓與角樓…… 10、定城磚定城磚又稱一塊磚,指放置在西瓮城門上“會極樓”後檐臺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位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官不信,要他計算 嘉峪關 用磚數,工匠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官依言發磚十萬,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瓮城門樓後檐臺上。大家無不稱奇稱道,紛紛將此磚稱為“定城磚”。 11、柔遠門/柔遠樓我們在城牆上邊游覽,邊向西門--柔遠門和柔遠樓的方向前行…… 柔遠樓與內城東門之上的光化樓模樣幾乎完全一致。樓下即為內城西門,門額刻“柔遠”二字 ,意思是明王朝對邊陲(關外)各游牧民族實行“ 懷柔 ”政策,安撫邊遠地區,以實現 長治 久安的治國方略。 柔遠樓雄姿…… 柔遠樓毗鄰 羅城 之上的 嘉峪關 樓,同處中軸線上,兩樓前後排在一起,甚是壯觀…… 單看 嘉峪關 樓,似乎與光化樓、柔遠樓的模樣也沒什麼差別…… 從內城的城牆上是無法上到 嘉峪關 樓的,我們從柔遠樓的馬道下城牆,準備從柔遠門及其外的西瓮城出內城…… 12、西瓮城中軸線上柔遠門下,回望東面的光化樓。出關…… 從柔遠門的門洞回身望去,是光化樓的“門中樓”盛景…… 向前看,是西瓮城和被西瓮城牆半遮掩的 嘉峪關 樓…… 西瓮城門額刻“會極”二字,意即從西域來的諸侯、仕官和商旅,親善友好地在這裡相會,從這裡經過向中原王朝朝貢。西瓮城與東瓮城對稱,也劈門南向,不與內城門直通…… 西瓮城上看柔遠門和柔遠樓…… 五、羅城 1、登羅城出了西瓮城的會極門,外面是套築的一道凸形城牆,構成一個 羅城 ,這也是外城。城牆比內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門額刻“ 嘉峪關 ”三個大字,被稱為 嘉峪關 門。門頂城樓即 嘉峪關 樓,與內城東西門上的光化樓、柔遠樓形制相同,三座樓東西成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