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英倫游學記】跟著大英博物館環游世界 (含《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展出】大英
博物館已經來膜拜過好多次了,不過哪次也沒能趕得上《女史箴圖》的展出。時隔三年,疫情結束,2022年10月《女史箴圖》終於重見天日,不過僅向公眾開放六周,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展覽的最後一周了,於是匆忙在
大英 博物館的官網上預約了次日的展覽,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因《女史箴圖》在進入 大英
博物館的館藏時已是相當脆弱了,畢竟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能流傳至今已經相當難得,因此經不起常年展出的折騰,每年只展出六周。該展覽人氣甚高,其展廳跟前大排長龍,每次只放十幾個人進去參觀,觀賞個差不多十分鐘就換下一批。我排了兩次隊,把九段圖都完整地拍了下來。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25英鎊買來的名畫在乾隆時期《女史箴圖》成為了清宮收藏,將其存放在了紫禁城建福宮中,慈禧太后將其轉移至頤和園。1900年義和團起義,八國聯軍進京期間,該珍品流散宮外,1903年
大英 博物館從克拉倫斯•約翰遜上尉手中買下了此畫,約翰遜上尉出生於 印度 ,加入了 英國 印度 騎兵團,後來被派遣至 中國
參加了八國聯軍,他所屬的兵團駐扎在頤和園,據他本人所說,這幅作品是一位他曾幫助過的貴婦送給他的。
1903年初, 大英 博物館收到了來自約翰遜上尉的一封信:支付25鎊可以購買他的一幅畫捲。時年四月,這幅畫捲就成了 大英
博物館的館藏之一。不久之後,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這幅25英鎊買來的畫捲,竟是赫赫有名的《女史箴圖》!
後來在二戰期間, 中國 遠征軍在 緬甸 救英軍於水火之中, 英國 政府為了表示感謝,有意將此畫還給 中國 ,或贈送 中國
一艘潛水艇,戰爭期間還是裝備比較重要,因此當時 中國 選擇了後者,名畫就一直安然無恙地穩做 大英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詳解九段圖顧愷之的真跡已經失傳, 大英 博物館收藏的這幅《女史箴圖》為唐代摹本,據說神韻最為貼近原作, 北京
故宮藏有南宋摹本,不過色彩、筆法上都稍遜一籌。該作品原有12段,現存9段,每段都描繪了一位賢妃的事跡。《女史箴圖》為東晉的大畫家顧愷之,根據晉代詩人張華所寫的《女史箴》繪製的作品,是用歷代賢妃的故事來告誡後宮婦女該如何遵守女德的。
《女史箴圖》是最早的 中國
絹畫,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兒子司馬衷即位,史稱晉惠帝,是出了名的白痴皇帝,以金句“何不食肉糜”著稱。因其不務正業,大權旁落至皇后賈南風手中,賈皇后長相醜陋,心狠手辣,荒淫無度,引得朝臣不滿。當時的大文學家張華寫下一篇《女史箴》來諷刺她,以歷代賢妃的事跡教育宮廷婦女,不知賈皇后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會有怎樣的心情。
↑大英博物館
《女史箴圖》是一部流傳千年的後宮女子圖鑒,且聽我娓娓道來畫中故事。第一段為“玄熊攀檻、馮媛趨進”,馮媛為漢元帝的婕妤,漢元帝游 上林
苑時,有一隻熊突然衝出來,在危急時刻,其他後宮女子都驚恐逃開,只有馮媛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衝上前去保護漢元帝,最終化險為夷。該段描繪的就是這一驚險的場景,不過感覺熊畫的有點可愛,沒那麼可怕。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第二段為“班婕有辭,防微慮遠”,班婕妤是有名的才女,備受漢成帝的寵愛,一次漢成帝游興大發,要與班婕妤同輦而游,班婕妤正色道:“古代賢君出游都有名臣在側,只有夏商周三代亡國之君才有寵妃陪同,你也要向亡國之君學習嗎?”一番話懟得成帝啞口無言。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第三段“道罔隆而不殺,替若駭機”,可以看到畫面中重巒疊嶂,鳥獸在山間飛的飛跑的跑,一派生機勃勃的畫面,然而山下一人正張弓搭箭,欲射向飛禽走獸。意思是天下萬物莫不盛極而衰,旨在告誡後宮女子切勿恃寵而驕。
↑大英博物館
第四段“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飾其性”,畫中兩位女子在對著鏡子梳妝打扮,此段意在提醒人們都只知修飾容貌,卻不曉得修身養性其實比顏值外表更重要。
↑大英博物館
第五段“出其言善,同衾以疑”,床幃之間男女背對而坐,紅衣女子頭偏向一旁似乎起了爭執,男子正掀起被子作倉促而起狀。此段實在告誡夫妻之間的交流應當心平氣和,要不然即便同衾也是互相猜疑,同床異夢。
↑大英博物館
第六段為“夫言如微,則繁爾類”,展示的是一夫多妻的大家庭歡聚一堂的場景,夫婦並坐,妾侍圍坐,意指女人們應和諧相處,才能家庭美滿、子孫滿堂。前五段都滿有道理我都滿贊同,這一段我就不敢苟同了啊哈哈~~
↑大英博物館
第七段“歡不可以瀆,寵不可以專”,男子在前,女子緊隨其後,男子對女子擺手作出拒絕之勢,勸誡當時的女人不可以獨享專寵,要學會分享榮辱。這個有點難度,畢竟需要皇上做到“雨露均沾”,不能獨寵一人
(宋小寶臉)。
↑大英博物館
下圖右半部分為第八段“靜恭自思,榮顯所期”,一女子端坐於畫中,一副嫻靜端莊的樣子,意思是若想大富大貴,女子必須謹言慎行。左半部分為第九段“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兩位女子相伴而行,正在交流,同樣意在勸導妃嬪們謹言慎行,這兩段畫的主題差不多。
↑大英博物館
——乾隆皇帝的珍愛之物《女史箴圖》是歷代帝王的珍愛之物,可以在長捲上看到大量印章,此捲在唐代曾被皇室收藏,可見唐弘文館“弘文之印”。後來被宋徽宗所得,長捲上保留著宋徽宗用瘦金體所書的《女史箴》。
另外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重要存在,“彈幕鼻祖”乾隆皇帝對此畫愛不釋手,留下了蘭花和題詩,以及相當醒目、甚至有點喧賓奪主的三個大字 -
“彤管芳”,意思是這幅畫會流芳百世。這樣還不過癮,他又足足敲上了37個印章哈哈,他的字典里似乎沒有國畫所講究的“留白”二字,堪稱史詩級名畫殺手,其“辣手摧畫”的功力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有木有感受到被朕支配的恐懼?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中國館】 ——玉器篇賞析過《女史箴圖》,咱們再來看看 大英 博物館的其他 中國 文物。 中國 館不止有33號展廳, 大英 博物館還專門為 中國 玉器開闢了一個展廳 -
33b號展廳,是一個黑暗的狹長 通道 ,長達115米,只有精美絕倫的玉器,散髮著溫潤的 光澤 。仿佛走進了時光隧道,通過晶瑩剔透的美玉,領略著 中國
源遠流長的玉文化,瞭解玉文化背後承載著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
該展廳展出的大部分玉器都是 香港 富商、慈善家、收藏家何鴻卿爵士的個人收藏,他生前捐助了二百萬英鎊,幫助 大英 博物館開闢了這間展室。 大英 博物館收藏的
中國 玉器體系非常完整,從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到明清時代的玉杯、玉碗、玉擺件等,應有盡有,琳琅滿目。
紅山文化的玉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距今約五千至七千年前的紅山文化,主要分佈在 中國 東北 地區,就是現在的 遼寧 省西部、 內蒙古 赤峰 全境、 通遼
南部、 河北 省 東北
部。玉在紅山文化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是最重要的陪葬品,充滿了神秘氣息的玉器,不但蘊含著祖先崇拜、動物崇拜的古老文化,也展現了華夏祖先精湛的雕刻藝術。五千多年前的玉豬龍,是
大英 博物館收藏的最古老的 中國 玉器,使用 遼寧 岫岩 軟玉雕琢而成,豬首龍身,身體呈C形,將豬給神化了,豬龍一體,體現著祖先對龍圖騰的崇拜。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已經來膜拜過好多次了,不過哪次也沒能趕得上《女史箴圖》的展出。時隔三年,疫情結束,2022年10月《女史箴圖》終於重見天日,不過僅向公眾開放六周,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展覽的最後一周了,於是匆忙在
大英 博物館的官網上預約了次日的展覽,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因《女史箴圖》在進入 大英
博物館的館藏時已是相當脆弱了,畢竟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能流傳至今已經相當難得,因此經不起常年展出的折騰,每年只展出六周。該展覽人氣甚高,其展廳跟前大排長龍,每次只放十幾個人進去參觀,觀賞個差不多十分鐘就換下一批。我排了兩次隊,把九段圖都完整地拍了下來。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25英鎊買來的名畫在乾隆時期《女史箴圖》成為了清宮收藏,將其存放在了紫禁城建福宮中,慈禧太后將其轉移至頤和園。1900年義和團起義,八國聯軍進京期間,該珍品流散宮外,1903年
大英 博物館從克拉倫斯•約翰遜上尉手中買下了此畫,約翰遜上尉出生於 印度 ,加入了 英國 印度 騎兵團,後來被派遣至 中國
參加了八國聯軍,他所屬的兵團駐扎在頤和園,據他本人所說,這幅作品是一位他曾幫助過的貴婦送給他的。
1903年初, 大英 博物館收到了來自約翰遜上尉的一封信:支付25鎊可以購買他的一幅畫捲。時年四月,這幅畫捲就成了 大英
博物館的館藏之一。不久之後,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這幅25英鎊買來的畫捲,竟是赫赫有名的《女史箴圖》!
後來在二戰期間, 中國 遠征軍在 緬甸 救英軍於水火之中, 英國 政府為了表示感謝,有意將此畫還給 中國 ,或贈送 中國
一艘潛水艇,戰爭期間還是裝備比較重要,因此當時 中國 選擇了後者,名畫就一直安然無恙地穩做 大英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詳解九段圖顧愷之的真跡已經失傳, 大英 博物館收藏的這幅《女史箴圖》為唐代摹本,據說神韻最為貼近原作, 北京
故宮藏有南宋摹本,不過色彩、筆法上都稍遜一籌。該作品原有12段,現存9段,每段都描繪了一位賢妃的事跡。《女史箴圖》為東晉的大畫家顧愷之,根據晉代詩人張華所寫的《女史箴》繪製的作品,是用歷代賢妃的故事來告誡後宮婦女該如何遵守女德的。
《女史箴圖》是最早的 中國
絹畫,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兒子司馬衷即位,史稱晉惠帝,是出了名的白痴皇帝,以金句“何不食肉糜”著稱。因其不務正業,大權旁落至皇后賈南風手中,賈皇后長相醜陋,心狠手辣,荒淫無度,引得朝臣不滿。當時的大文學家張華寫下一篇《女史箴》來諷刺她,以歷代賢妃的事跡教育宮廷婦女,不知賈皇后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會有怎樣的心情。
↑大英博物館
《女史箴圖》是一部流傳千年的後宮女子圖鑒,且聽我娓娓道來畫中故事。第一段為“玄熊攀檻、馮媛趨進”,馮媛為漢元帝的婕妤,漢元帝游 上林
苑時,有一隻熊突然衝出來,在危急時刻,其他後宮女子都驚恐逃開,只有馮媛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衝上前去保護漢元帝,最終化險為夷。該段描繪的就是這一驚險的場景,不過感覺熊畫的有點可愛,沒那麼可怕。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第二段為“班婕有辭,防微慮遠”,班婕妤是有名的才女,備受漢成帝的寵愛,一次漢成帝游興大發,要與班婕妤同輦而游,班婕妤正色道:“古代賢君出游都有名臣在側,只有夏商周三代亡國之君才有寵妃陪同,你也要向亡國之君學習嗎?”一番話懟得成帝啞口無言。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第三段“道罔隆而不殺,替若駭機”,可以看到畫面中重巒疊嶂,鳥獸在山間飛的飛跑的跑,一派生機勃勃的畫面,然而山下一人正張弓搭箭,欲射向飛禽走獸。意思是天下萬物莫不盛極而衰,旨在告誡後宮女子切勿恃寵而驕。
↑大英博物館
第四段“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飾其性”,畫中兩位女子在對著鏡子梳妝打扮,此段意在提醒人們都只知修飾容貌,卻不曉得修身養性其實比顏值外表更重要。
↑大英博物館
第五段“出其言善,同衾以疑”,床幃之間男女背對而坐,紅衣女子頭偏向一旁似乎起了爭執,男子正掀起被子作倉促而起狀。此段實在告誡夫妻之間的交流應當心平氣和,要不然即便同衾也是互相猜疑,同床異夢。
↑大英博物館
第六段為“夫言如微,則繁爾類”,展示的是一夫多妻的大家庭歡聚一堂的場景,夫婦並坐,妾侍圍坐,意指女人們應和諧相處,才能家庭美滿、子孫滿堂。前五段都滿有道理我都滿贊同,這一段我就不敢苟同了啊哈哈~~
↑大英博物館
第七段“歡不可以瀆,寵不可以專”,男子在前,女子緊隨其後,男子對女子擺手作出拒絕之勢,勸誡當時的女人不可以獨享專寵,要學會分享榮辱。這個有點難度,畢竟需要皇上做到“雨露均沾”,不能獨寵一人
(宋小寶臉)。
↑大英博物館
下圖右半部分為第八段“靜恭自思,榮顯所期”,一女子端坐於畫中,一副嫻靜端莊的樣子,意思是若想大富大貴,女子必須謹言慎行。左半部分為第九段“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兩位女子相伴而行,正在交流,同樣意在勸導妃嬪們謹言慎行,這兩段畫的主題差不多。
↑大英博物館
——乾隆皇帝的珍愛之物《女史箴圖》是歷代帝王的珍愛之物,可以在長捲上看到大量印章,此捲在唐代曾被皇室收藏,可見唐弘文館“弘文之印”。後來被宋徽宗所得,長捲上保留著宋徽宗用瘦金體所書的《女史箴》。
另外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重要存在,“彈幕鼻祖”乾隆皇帝對此畫愛不釋手,留下了蘭花和題詩,以及相當醒目、甚至有點喧賓奪主的三個大字 -
“彤管芳”,意思是這幅畫會流芳百世。這樣還不過癮,他又足足敲上了37個印章哈哈,他的字典里似乎沒有國畫所講究的“留白”二字,堪稱史詩級名畫殺手,其“辣手摧畫”的功力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有木有感受到被朕支配的恐懼?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中國館】 ——玉器篇賞析過《女史箴圖》,咱們再來看看 大英 博物館的其他 中國 文物。 中國 館不止有33號展廳, 大英 博物館還專門為 中國 玉器開闢了一個展廳 -
33b號展廳,是一個黑暗的狹長 通道 ,長達115米,只有精美絕倫的玉器,散髮著溫潤的 光澤 。仿佛走進了時光隧道,通過晶瑩剔透的美玉,領略著 中國
源遠流長的玉文化,瞭解玉文化背後承載著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
該展廳展出的大部分玉器都是 香港 富商、慈善家、收藏家何鴻卿爵士的個人收藏,他生前捐助了二百萬英鎊,幫助 大英 博物館開闢了這間展室。 大英 博物館收藏的
中國 玉器體系非常完整,從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到明清時代的玉杯、玉碗、玉擺件等,應有盡有,琳琅滿目。
紅山文化的玉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距今約五千至七千年前的紅山文化,主要分佈在 中國 東北 地區,就是現在的 遼寧 省西部、 內蒙古 赤峰 全境、 通遼
南部、 河北 省 東北
部。玉在紅山文化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是最重要的陪葬品,充滿了神秘氣息的玉器,不但蘊含著祖先崇拜、動物崇拜的古老文化,也展現了華夏祖先精湛的雕刻藝術。五千多年前的玉豬龍,是
大英 博物館收藏的最古老的 中國 玉器,使用 遼寧 岫岩 軟玉雕琢而成,豬首龍身,身體呈C形,將豬給神化了,豬龍一體,體現著祖先對龍圖騰的崇拜。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