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春日漫游記—City Wlak解鎖澳門煙火氣
【序】有人跟我說:“去 澳門 看看吧,那裡有你喜歡的人間煙火!”
我疑惑: 澳門 不應該是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在一個 陽春 三月,我們漫游 澳門 老街小巷,探索煙火氣的 澳門 !
(具體行程攻略在文末)
↑澳門
↑澳門 【壹/澳門初印象-紙醉金迷】從 橫琴 過關,一路便捷又順暢地搭上 澳門 公交車,我們先從 珠海 橫琴 口岸經蓮花大橋到 澳門 的澳氹區,也就是“娛樂場一條街”。
對於第一次到 澳門 的我而言,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 澳門
:街頭巷尾都瀰漫著一種繁華喧囂的氣息。行人熙熙攘攘,店鋪林立,一棟棟豪華建築在陽光下更顯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如煙花般璀璨綻放在這城市森林。這條街雲集了
澳門 最知名的娛樂場所及酒店,新濠、 巴黎 人、 威尼斯 人、 倫敦 人……這些知名場所不僅內部裝修豪華,其氣勢恢宏、雍容典雅的建築外形更是成為 澳門
地標建築,即使不進去消費,光是拍拍照也是出片的網紅打卡聖地。
↑新濠天地娛樂場
↑澳門巴黎人 【貳/穿越老街小巷,觸摸歲月脈搏】 <關鍵詞-悠閑>
早起,愜意地穿行在 澳門 的老街小巷, 澳門
的早晨溫潤慵懶。老城窄窄的街道上,學生們身著整齊的校服,老人們邁著悠閑的步子,早餐店門口沒有匆匆忙忙來來往往的打工人,連店鋪都有好多沒開門。我們從巷道里鑽進竄出,卻仿佛要將晨曦在老城裡攪動得發散開去。直到10點多鐘,街巷兩側的鋪面才漸次開門。
↑澳門
尋一家早餐店,緩緩坐下,點了咖啡和多士,信手拿起一份 澳門
報紙悠閑地看起來。愛人隔著落地玻璃窗將我框進他的鏡頭,這份寧靜與慵懶是多麼的久違,卻是心底的渴望。
↑澳門
小巷中竟然深藏著不少在內地的城市中近乎“滅絕”的古老行業:棺木製造、香燭製造、小五金製造,老式裁縫鋪,還有CD、DVD店鋪,甚至還有街頭的報刊亭(賣著報紙和雜誌期刊)等。店主打著哈欠,將招牌、貨物等物什擺將開去—眼前的景緻迅速消融著我們心中存留的那種身處異地的陌生感,甚至,這些依稀熟悉的畫面還讓人心裡生出些親近來。
↑澳門
↑澳門
↑澳門 <關鍵詞-煙火>經東望洋街到東望洋 燈塔 ,然後從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到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看為堵場服務的典當行和名錶店。
到何鴻燊博士大馬路看 澳門 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然後跟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來到主教山座堂,下山經亞婆井前地去參觀鄭家大屋,吃不知名小店的草莓 沙拉
,我們跟只會粵語的店主大媽用盡各種方式交流……。
經煙火氣濃厚的下環路到下環街市,吃地道 澳門 小吃(各種粉面)……
這一路我們看到的是 澳門 最為煙火氣的一面!濃濃的生活氣息,是 澳門 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也是 澳門 與內地文化融合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澳門
↑澳門
↑澳門
我把這些地方稱為 澳門
的“老城”,這裡絕少新樓,歲月的痕跡清晰地銘刻在一幢幢建築的牆體上。眾多老屋的外牆已經斑駁風化,原先的顏色也褪卻得難以辨識,但卻難得的潔凈清新,這樣的老樓大多數都是四五層,
澳門 人卻統統命名為“大廈”,我感嘆 澳門 這地方一寸土一寸金,能在這樣的“大廈”居住一定也是老 澳門
人了,他們經歷了歲月和時代變遷,卻安逸地居住在老樓里,在 澳門 這樣紙醉金迷花花世界里,這裡是一寸“凈土”吧?至少是心靈上的凈土! 澳門
人不求去娛樂場暴富,卻依然勤勤懇懇勞動,在老樓安居 樂業 ,這樣純凈的生活態度不正是我們 中國 人骨子裡那股勁兒嗎?
↑澳門
↑澳門
來到下環街市,逛一逛菜市場,菜市場的二樓居然是“美食城”!很意外,在周末的中午,這麼多的 澳門
本地人在這裡午餐,並非工薪族匆匆忙忙解決的中午飯,而是攜妻帶子一家人在這裡享受周末的午餐,感覺這頗像老 廣州
的“上下九”,隨意得自然和諧,讓人心生親近,不知不覺就鬆弛下來。
↑澳門
↑澳門
↑澳門
↑澳門 <關鍵詞-融合>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趣事:一個 葡萄牙 人和一個 澳門
人用粵語在街邊聊天......在一條街道兩旁,有人在媽祖廟前虔誠上香,有人走進天主教堂參加禮拜.……同一座教堂的花園裡面,有天主教風格的墓地,也有中式風格的墓地......
這些看似衝突的文化,在 澳門 卻是和諧共存。
穿行在老城中,關於這座城市的包容與寬厚幾乎隨處觸手可及。從建築學上嚴格來說, 澳門 中西建築有著明顯的分界線。
老城裡的傳統中式民居住宅絕大多數頗為簡樸,卻富有嶺南獨特的風情韻味, 比如 鄭家大屋,雖然氣勢恢宏,但卻古樸寧靜。彩漆浮凸、珍珠母窗、鍍金木板等嶺 南特
色的建築裝飾物,仿佛在講述著祖輩們曾經的故事。
↑鄭家大屋
石板路、騎樓……這些典型的嶺南風格建築卻一直佇立在無聲的歲月中。相對於在 澳門 繁華的一面,這些老街小巷卻訴說著 澳門 經歷的百年滄桑,也鐫刻著“我是 中國
人!”,印證了那句“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澳門
信步老城,色彩明艷的歐式建築與古樸簡潔的粵式唐樓毗鄰而居的景象幾乎比比皆是,想象一下,在古樸灰色與明艷黃色兩個民居中的人們相互打著招呼出出進進,自然得如同相識經年的故人。
↑澳門
交錯的街巷也將這種多種文化的交融匯聚展現得淋漓盡致。上一刻還走在中式老街上,感受著煙火氣,路口一轉彎,你就會驀然發現自己已身處歐式建築風格的街頭,長廊、圓柱、欄桿、拱門、花
邊和 三角窗楣。這些 南歐 式建築顏色如粉紅、米黃、淺藍、銹紅等隨處可見,牆體明媚的色彩如同 地中海 的陽光,溫暖清新。
↑嘉模聖母堂
↑官也街
↑嘉模斜巷
這種中西融合的風格不僅體現在建築風格上,即使在建築物的內部裝飾也能淋漓盡致地體現,龍環葡韻就是典型代表!
沿著開滿鮮花的道路走進龍環葡韻,一棟棟葡式小別墅面朝濕地公園整齊排列著,這些葡式別墅都是 葡萄牙
統治時期高級官員的住宅地和民房,隨著歲月的遷移,現在被改建成博物館可以免費參觀。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隨意走進一棟別墅,感嘆精緻的歐式裝修風格的同時,卻驚喜看到了中式傢具和擺設, 比如
玄關處的中式椅子,卧室的中式衣櫃,餐桌上的中式茶具,壁櫥上的中式擺設……這樣中西合璧的風格直到今天在現代人看來都不會覺得唐突,反而感嘆主人在百年前的美感!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地處氹仔城中心的官也街是 澳門 最有代表性的商業步行街,這裡既有 澳門 傳統的中式風貌也有歐式建築文藝風韻。要想品嘗 澳門
的傳統美食,體驗這座城市的人間煙火氣,就一定要來官也街。這條街是遠近聞名的手信一條街也是美食一條街,街內各式餐廳、手信和甜品店中,還有不少百年老字號,傳統老字號的杏仁餅、豬扒包、葡式蛋撻,現代人喜歡的榴蓮雪糕、奶茶咖啡等各種點心香飄四溢。
↑官也街
我們很榮幸在嘉模墟遇見 澳門 喜劇節開幕式前夕的排練表演,演員們很專業很敬業,我們隨著其他游客一起在這裡駐足,在喧囂的街頭靜靜佇立聆聽他們的歌聲。
↑官也街
↑官也街 叄/街道命名也是一種文化體現】 <以地形位置命名的街道>
或許是因為整個 澳門
都建在島嶼之上的緣故,老城的地勢起伏錯落,而街道與建築也隨遇而安地綿延開去。在老城裡兜兜轉轉,便是不斷上坡下坡,這又讓人一不小心就產生置身山城 重慶
的錯覺。
我疑惑: 澳門 不應該是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在一個 陽春 三月,我們漫游 澳門 老街小巷,探索煙火氣的 澳門 !
(具體行程攻略在文末)
↑澳門
↑澳門 【壹/澳門初印象-紙醉金迷】從 橫琴 過關,一路便捷又順暢地搭上 澳門 公交車,我們先從 珠海 橫琴 口岸經蓮花大橋到 澳門 的澳氹區,也就是“娛樂場一條街”。
對於第一次到 澳門 的我而言,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 澳門
:街頭巷尾都瀰漫著一種繁華喧囂的氣息。行人熙熙攘攘,店鋪林立,一棟棟豪華建築在陽光下更顯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如煙花般璀璨綻放在這城市森林。這條街雲集了
澳門 最知名的娛樂場所及酒店,新濠、 巴黎 人、 威尼斯 人、 倫敦 人……這些知名場所不僅內部裝修豪華,其氣勢恢宏、雍容典雅的建築外形更是成為 澳門
地標建築,即使不進去消費,光是拍拍照也是出片的網紅打卡聖地。
↑新濠天地娛樂場
↑澳門巴黎人 【貳/穿越老街小巷,觸摸歲月脈搏】 <關鍵詞-悠閑>
早起,愜意地穿行在 澳門 的老街小巷, 澳門
的早晨溫潤慵懶。老城窄窄的街道上,學生們身著整齊的校服,老人們邁著悠閑的步子,早餐店門口沒有匆匆忙忙來來往往的打工人,連店鋪都有好多沒開門。我們從巷道里鑽進竄出,卻仿佛要將晨曦在老城裡攪動得發散開去。直到10點多鐘,街巷兩側的鋪面才漸次開門。
↑澳門
尋一家早餐店,緩緩坐下,點了咖啡和多士,信手拿起一份 澳門
報紙悠閑地看起來。愛人隔著落地玻璃窗將我框進他的鏡頭,這份寧靜與慵懶是多麼的久違,卻是心底的渴望。
↑澳門
小巷中竟然深藏著不少在內地的城市中近乎“滅絕”的古老行業:棺木製造、香燭製造、小五金製造,老式裁縫鋪,還有CD、DVD店鋪,甚至還有街頭的報刊亭(賣著報紙和雜誌期刊)等。店主打著哈欠,將招牌、貨物等物什擺將開去—眼前的景緻迅速消融著我們心中存留的那種身處異地的陌生感,甚至,這些依稀熟悉的畫面還讓人心裡生出些親近來。
↑澳門
↑澳門
↑澳門 <關鍵詞-煙火>經東望洋街到東望洋 燈塔 ,然後從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到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看為堵場服務的典當行和名錶店。
到何鴻燊博士大馬路看 澳門 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然後跟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來到主教山座堂,下山經亞婆井前地去參觀鄭家大屋,吃不知名小店的草莓 沙拉
,我們跟只會粵語的店主大媽用盡各種方式交流……。
經煙火氣濃厚的下環路到下環街市,吃地道 澳門 小吃(各種粉面)……
這一路我們看到的是 澳門 最為煙火氣的一面!濃濃的生活氣息,是 澳門 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也是 澳門 與內地文化融合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澳門
↑澳門
↑澳門
我把這些地方稱為 澳門
的“老城”,這裡絕少新樓,歲月的痕跡清晰地銘刻在一幢幢建築的牆體上。眾多老屋的外牆已經斑駁風化,原先的顏色也褪卻得難以辨識,但卻難得的潔凈清新,這樣的老樓大多數都是四五層,
澳門 人卻統統命名為“大廈”,我感嘆 澳門 這地方一寸土一寸金,能在這樣的“大廈”居住一定也是老 澳門
人了,他們經歷了歲月和時代變遷,卻安逸地居住在老樓里,在 澳門 這樣紙醉金迷花花世界里,這裡是一寸“凈土”吧?至少是心靈上的凈土! 澳門
人不求去娛樂場暴富,卻依然勤勤懇懇勞動,在老樓安居 樂業 ,這樣純凈的生活態度不正是我們 中國 人骨子裡那股勁兒嗎?
↑澳門
↑澳門
來到下環街市,逛一逛菜市場,菜市場的二樓居然是“美食城”!很意外,在周末的中午,這麼多的 澳門
本地人在這裡午餐,並非工薪族匆匆忙忙解決的中午飯,而是攜妻帶子一家人在這裡享受周末的午餐,感覺這頗像老 廣州
的“上下九”,隨意得自然和諧,讓人心生親近,不知不覺就鬆弛下來。
↑澳門
↑澳門
↑澳門
↑澳門 <關鍵詞-融合>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趣事:一個 葡萄牙 人和一個 澳門
人用粵語在街邊聊天......在一條街道兩旁,有人在媽祖廟前虔誠上香,有人走進天主教堂參加禮拜.……同一座教堂的花園裡面,有天主教風格的墓地,也有中式風格的墓地......
這些看似衝突的文化,在 澳門 卻是和諧共存。
穿行在老城中,關於這座城市的包容與寬厚幾乎隨處觸手可及。從建築學上嚴格來說, 澳門 中西建築有著明顯的分界線。
老城裡的傳統中式民居住宅絕大多數頗為簡樸,卻富有嶺南獨特的風情韻味, 比如 鄭家大屋,雖然氣勢恢宏,但卻古樸寧靜。彩漆浮凸、珍珠母窗、鍍金木板等嶺 南特
色的建築裝飾物,仿佛在講述著祖輩們曾經的故事。
↑鄭家大屋
石板路、騎樓……這些典型的嶺南風格建築卻一直佇立在無聲的歲月中。相對於在 澳門 繁華的一面,這些老街小巷卻訴說著 澳門 經歷的百年滄桑,也鐫刻著“我是 中國
人!”,印證了那句“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澳門
信步老城,色彩明艷的歐式建築與古樸簡潔的粵式唐樓毗鄰而居的景象幾乎比比皆是,想象一下,在古樸灰色與明艷黃色兩個民居中的人們相互打著招呼出出進進,自然得如同相識經年的故人。
↑澳門
交錯的街巷也將這種多種文化的交融匯聚展現得淋漓盡致。上一刻還走在中式老街上,感受著煙火氣,路口一轉彎,你就會驀然發現自己已身處歐式建築風格的街頭,長廊、圓柱、欄桿、拱門、花
邊和 三角窗楣。這些 南歐 式建築顏色如粉紅、米黃、淺藍、銹紅等隨處可見,牆體明媚的色彩如同 地中海 的陽光,溫暖清新。
↑嘉模聖母堂
↑官也街
↑嘉模斜巷
這種中西融合的風格不僅體現在建築風格上,即使在建築物的內部裝飾也能淋漓盡致地體現,龍環葡韻就是典型代表!
沿著開滿鮮花的道路走進龍環葡韻,一棟棟葡式小別墅面朝濕地公園整齊排列著,這些葡式別墅都是 葡萄牙
統治時期高級官員的住宅地和民房,隨著歲月的遷移,現在被改建成博物館可以免費參觀。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隨意走進一棟別墅,感嘆精緻的歐式裝修風格的同時,卻驚喜看到了中式傢具和擺設, 比如
玄關處的中式椅子,卧室的中式衣櫃,餐桌上的中式茶具,壁櫥上的中式擺設……這樣中西合璧的風格直到今天在現代人看來都不會覺得唐突,反而感嘆主人在百年前的美感!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地處氹仔城中心的官也街是 澳門 最有代表性的商業步行街,這裡既有 澳門 傳統的中式風貌也有歐式建築文藝風韻。要想品嘗 澳門
的傳統美食,體驗這座城市的人間煙火氣,就一定要來官也街。這條街是遠近聞名的手信一條街也是美食一條街,街內各式餐廳、手信和甜品店中,還有不少百年老字號,傳統老字號的杏仁餅、豬扒包、葡式蛋撻,現代人喜歡的榴蓮雪糕、奶茶咖啡等各種點心香飄四溢。
↑官也街
我們很榮幸在嘉模墟遇見 澳門 喜劇節開幕式前夕的排練表演,演員們很專業很敬業,我們隨著其他游客一起在這裡駐足,在喧囂的街頭靜靜佇立聆聽他們的歌聲。
↑官也街
↑官也街 叄/街道命名也是一種文化體現】 <以地形位置命名的街道>
或許是因為整個 澳門
都建在島嶼之上的緣故,老城的地勢起伏錯落,而街道與建築也隨遇而安地綿延開去。在老城裡兜兜轉轉,便是不斷上坡下坡,這又讓人一不小心就產生置身山城 重慶
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