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7月阿拉斯加郵輪游
只有乘船才能深入這其中,近距離窺探其本來面目。甲板上人們爭先恐後的占領有利地形,最佳拍照的位子很難再找到。我麽試圖到前甲板,轉了幾個彎無功而返。隱約聽到冰炸裂的聲音,果然一會兒一塊冰川掉了下來,濺起一團水霧。海水在冰川底部咆哮,沖蝕出洞穴和溝渠,最終,不斷融化的冰川薄得無法支撐時,便轟的一聲塌下來。我們親眼目睹了萬年冰川崩塌的瞬間。好在掉下的冰塊不大,船的距離也剛好,要不連帶的浪花會不會讓我們的船顛簸?一般來說,冰雪應該是白色或透明,難以理解的是很多冰川錶面都覆蓋著一層黑乎乎的沙石,這裡的冰川也不例外,錶面上黑黑的。後來腦補了一下,瞭解到是由於冰川錶面多層冰雪融化為水流走後,其挾裹的砂石落在下層冰雪上面所致。崩塌下來的冰川碎塊上常常看到海豹或海鳥的身影,生命在這裡進行著無盡的循環。蔚為壯觀的山峰峽灣、豐富的野生動物,大規模的入海冰川,我們身臨其境感慨造物主的神奇。悲傷的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 阿拉斯加
的冰川也在不斷的衰減和融化,也許若干年後,我們越來越難以看到這一奇景了。甲板上,工作人員手裡拿著冰川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圖讓游客們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在1750年,整個Bay都被冰川覆蓋,200多年後的今天,冰川已後退了100多公里,消融的已經很小了。山上的冰川同樣很小,雪線大面積後退消失,氣候變暖帶來的變化,強烈震撼著人們。保護地球自然環境,人人有責啊。吃中飯的時候船緩緩的駛出了冰川灣公園。
下午游輪開始向 溫哥華 方向返回,我們也繼續在船上遊蕩,陪著孫子們玩耍,坐在窗邊賞景。兒媳孝順給我約了個Spa,體驗了一把西方人的高端服務,手法不錯精油也不錯。
晚上船長大餐。船員們拿著鍋碗瓢盆一邊有節奏的敲打著,一邊唱著好聽的歌曲,穿梭在每張餐桌間。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不少游客還加入到這流動的表演隊伍中。接著。船長、大副、水手長、經理等一大票高管們與客人們合影留念。
D6.7月15日(星期一)
今天停靠 凱奇坎 Ketchikan,一個很漂亮的海邊小鎮。鎮里常駐居民8000多,到游輪來的旅游季節就會增加一倍,不用說,增加的人口都是為游輪服務的。凱奇坎 有很多“特別”之處。這裡是“ 阿拉斯加 第一城”,是 阿拉斯加 州最南端的城市,這裡是世界聞名的“世界鮭魚之都”,這裡還是神秘的“圖騰柱之鄉”。碼頭似乎不大,停靠了三艘游輪之後就沒有地方停靠了,海面上還停著一艘,那艘郵輪上的游客被救生艇擺渡到岸上。
我們報了一個岸上的項目,參觀土著人村落和伐木工人表演。
巴士在船邊接我們到了村莊,說是村莊,其實就是專門為接待游客蓋的幾間房子。先是被帶到一間房子里觀看介紹這個印第安人土著村子的影像片子,隔壁房間里還有老婦人在斗篷上縫珠子,展示土著文化。出了這個房間,沿著樹林中的小路走到另一間房子,大概是想讓大家體驗一下原始森林的感覺才選擇了這樣的路線。小徑兩邊的灌木叢和 大樹
確實能夠感受到一些密林深處的感覺。這間木頭房子的外邊畫了許多印第安人的圖騰,裡邊有簡單的舞臺。接著就是混雜著白人的印第安人舞蹈,從高亢的喊聲和舞姿以及斗篷上的圖案可以感覺到他們非常崇拜大鳥。演出房子外邊就是圖騰柱廣場,各種各樣的圖騰,高高的柱子頂端還站立著一些雕塑。不太明白的是有個柱子頂端站立著穿著洋服的白人。村子里還有個製作圖騰的木雕房間,嘰里呱啦的介紹了半天。在此地圖騰柱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是某種宗教的象徵,原住民製作眾多和複雜的圖騰柱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紀念祖先和記錄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社會活動和一些文化的傳承。這些圖騰柱在沿途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令我們想不到的是這些“大家伙”其實是人用斧子純手工製作的,而非機器的產物。從村子返回港口,步行到一個院子里,有簡單搭建的看臺和道具佈景。表演是四個伐木工代表 美國 和 加拿大
比賽各種砍樹伐木,用斧頭投擲擊中靶心和爬樹。他們很會調動觀眾情緒,大家互動開心的不得了。孫子還拿到了一張四人簽名的明信片。看完表演,我們來到 凱奇坎 最著名的步行街小溪街。這裡曾經是一條“紅燈街”,現在已經整修成一間間極具特色的酒吧商業街。這裡大多是19世紀末期風格的建築,這些搭建在水上的木屋漆著不同顏色,古意盎然,拍照效果很不錯。鎮里的街道遍佈賣旅游紀念品的商店,價格比前兩座城市便宜點,但便宜的基本都是 中國 產的。鎮子很小一會就能轉完。5點多上船有些餓了,就到8樓吃點東西,結果到正餐時間又吃不動了。
一輪夕陽,泛著紅暈,愈來愈遠卻漸漸妝濃,將一望無垠的海面慢慢著色。一束金光投向大海,恰似一副鋪展開的瑰麗織錦。落日餘暉波光映,舒雲剩影水色悠啊。今天船上的東西開始減價,買了個有游輪標誌的布背包。睡覺時快1點了。
D7.7月16日(星期二)
今 天全 天都是海上航行,除了吃就是遊蕩打發時間。無聊到帶著孫子打麻將,教他認麻將牌。
郵輪基本上是在離大陸不遠的島嶼間穿行,不同形狀的島礁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山水水墨畫,猶如百裡畫廊。起霧了,透過幾縷乳白色的霧靄,島嶼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隱若現,仙氣十足。今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全家福,沒有用船上的攝影師,登船時他們拍的照片不好,我們沒要。自己拍照隨心隨性,感覺很好。
D8.7月17日(星期三)
又見獅門橋。一早郵輪就緩緩駛入港口,但通關是分批分撥的,只能是耐心等待,好不容易過了關又等行李等了很久。一切順利回到家中,一次開心難忘的旅程結束。
的冰川也在不斷的衰減和融化,也許若干年後,我們越來越難以看到這一奇景了。甲板上,工作人員手裡拿著冰川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圖讓游客們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在1750年,整個Bay都被冰川覆蓋,200多年後的今天,冰川已後退了100多公里,消融的已經很小了。山上的冰川同樣很小,雪線大面積後退消失,氣候變暖帶來的變化,強烈震撼著人們。保護地球自然環境,人人有責啊。吃中飯的時候船緩緩的駛出了冰川灣公園。
下午游輪開始向 溫哥華 方向返回,我們也繼續在船上遊蕩,陪著孫子們玩耍,坐在窗邊賞景。兒媳孝順給我約了個Spa,體驗了一把西方人的高端服務,手法不錯精油也不錯。
晚上船長大餐。船員們拿著鍋碗瓢盆一邊有節奏的敲打著,一邊唱著好聽的歌曲,穿梭在每張餐桌間。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不少游客還加入到這流動的表演隊伍中。接著。船長、大副、水手長、經理等一大票高管們與客人們合影留念。
D6.7月15日(星期一)
今天停靠 凱奇坎 Ketchikan,一個很漂亮的海邊小鎮。鎮里常駐居民8000多,到游輪來的旅游季節就會增加一倍,不用說,增加的人口都是為游輪服務的。凱奇坎 有很多“特別”之處。這裡是“ 阿拉斯加 第一城”,是 阿拉斯加 州最南端的城市,這裡是世界聞名的“世界鮭魚之都”,這裡還是神秘的“圖騰柱之鄉”。碼頭似乎不大,停靠了三艘游輪之後就沒有地方停靠了,海面上還停著一艘,那艘郵輪上的游客被救生艇擺渡到岸上。
我們報了一個岸上的項目,參觀土著人村落和伐木工人表演。
巴士在船邊接我們到了村莊,說是村莊,其實就是專門為接待游客蓋的幾間房子。先是被帶到一間房子里觀看介紹這個印第安人土著村子的影像片子,隔壁房間里還有老婦人在斗篷上縫珠子,展示土著文化。出了這個房間,沿著樹林中的小路走到另一間房子,大概是想讓大家體驗一下原始森林的感覺才選擇了這樣的路線。小徑兩邊的灌木叢和 大樹
確實能夠感受到一些密林深處的感覺。這間木頭房子的外邊畫了許多印第安人的圖騰,裡邊有簡單的舞臺。接著就是混雜著白人的印第安人舞蹈,從高亢的喊聲和舞姿以及斗篷上的圖案可以感覺到他們非常崇拜大鳥。演出房子外邊就是圖騰柱廣場,各種各樣的圖騰,高高的柱子頂端還站立著一些雕塑。不太明白的是有個柱子頂端站立著穿著洋服的白人。村子里還有個製作圖騰的木雕房間,嘰里呱啦的介紹了半天。在此地圖騰柱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是某種宗教的象徵,原住民製作眾多和複雜的圖騰柱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紀念祖先和記錄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社會活動和一些文化的傳承。這些圖騰柱在沿途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令我們想不到的是這些“大家伙”其實是人用斧子純手工製作的,而非機器的產物。從村子返回港口,步行到一個院子里,有簡單搭建的看臺和道具佈景。表演是四個伐木工代表 美國 和 加拿大
比賽各種砍樹伐木,用斧頭投擲擊中靶心和爬樹。他們很會調動觀眾情緒,大家互動開心的不得了。孫子還拿到了一張四人簽名的明信片。看完表演,我們來到 凱奇坎 最著名的步行街小溪街。這裡曾經是一條“紅燈街”,現在已經整修成一間間極具特色的酒吧商業街。這裡大多是19世紀末期風格的建築,這些搭建在水上的木屋漆著不同顏色,古意盎然,拍照效果很不錯。鎮里的街道遍佈賣旅游紀念品的商店,價格比前兩座城市便宜點,但便宜的基本都是 中國 產的。鎮子很小一會就能轉完。5點多上船有些餓了,就到8樓吃點東西,結果到正餐時間又吃不動了。
一輪夕陽,泛著紅暈,愈來愈遠卻漸漸妝濃,將一望無垠的海面慢慢著色。一束金光投向大海,恰似一副鋪展開的瑰麗織錦。落日餘暉波光映,舒雲剩影水色悠啊。今天船上的東西開始減價,買了個有游輪標誌的布背包。睡覺時快1點了。
D7.7月16日(星期二)
今 天全 天都是海上航行,除了吃就是遊蕩打發時間。無聊到帶著孫子打麻將,教他認麻將牌。
郵輪基本上是在離大陸不遠的島嶼間穿行,不同形狀的島礁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山水水墨畫,猶如百裡畫廊。起霧了,透過幾縷乳白色的霧靄,島嶼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隱若現,仙氣十足。今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全家福,沒有用船上的攝影師,登船時他們拍的照片不好,我們沒要。自己拍照隨心隨性,感覺很好。
D8.7月17日(星期三)
又見獅門橋。一早郵輪就緩緩駛入港口,但通關是分批分撥的,只能是耐心等待,好不容易過了關又等行李等了很久。一切順利回到家中,一次開心難忘的旅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