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赫爾辛基 北歐行(九)
晨曦日出乘電梯到酒店的最高層,透過走廊的窗戶,四面俯視街景。晨曦中的公路樓頂的太陽能板又一橦樓上的太陽能板。遠處居民區不遠處的變電站酒店旁的寫字樓 五,西貝柳斯公園早餐過後,行李又上大巴,開始今天的半日游。西貝柳斯公園(Sibelius Park)位於登貝里奧基歐教堂 西北 約1.5 公里處,是為了紀念 芬蘭
的大音樂家西貝柳斯而建,公園內鮮花怒放碧草如茵,是市民休憩的好地方。西貝柳斯紀念碑是以鐵管組合成超現實意象表現的造型,洋溢著濃厚的現代氣息。在這座令人難忘的公園內,有兩座雕像,除了由600根鋼管組成的類似管風琴抽象塑像外,還有一座大師的頭像雕塑。這兩座充滿浪漫色彩的雕像都是 芬蘭
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爾圖寧(Eila Hiltunen生於1922年)的作品。抽象的管風琴前合影公園前湖泊全景森林中的公園西貝柳斯去世後,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曲家,政府公開徵集紀念碑方案,希爾圖寧方案入選。但是這座有600根鋼管做成的雕像當時對 芬蘭
來說實在太超前了,所以要求作者再完成一座作曲家的頭像,這使雕塑家很不快,她認為鋼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貝柳斯的貢獻,但是最終她還是同意再製作一座人像。第二座雕像於1967年西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際完成。所以在西貝柳斯公園內,有兩座紀念作曲家的雕像。西貝柳斯雕像表情奇特,讓知道這座雕像產生歷史的人產生很多聯想,它的小型複製品被作為國禮送到聯合國大廈永久展出。面部表情在傳達著什麼?公園的湖面綠茵環繞著管風琴公園椅子上小坐。相機存貯卡滿了,只好刪掉些照片,以留出空間,下麵還有不少景點呢。
從西貝柳斯公園可以步行到岩石教堂。 六,岩石教堂岩石教堂,又名坦 佩利 奧基奧教堂。 完成於1969年,是斯歐馬拉聶兄弟的精心傑作。聞名 歐洲 的“岩石教堂”,位於 赫爾辛基 市中心的坦 佩利
岩石廣場。整個廣場被一塊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蓋,岩石比旁邊的街道高出8~13米,廣場順其自然地保留下來。這裡的景觀自然質朴,教堂內壁是未經任何修飾的岩石的本來面貌。頂部的牆體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鬆散、雜亂,好像隨時可能掉下來,但實際上,每一塊石頭都是精心選砌的,原始的色調給教堂增添了回歸自然的感覺。水滴從岩縫中滲出,順著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增強了教堂內的音響效果。金碧輝煌的拱頂隱隱約約反射著下麵的燭光,這是整個教堂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地方。建造在掏空的岩石中的岩石教堂,教堂為圓頂,教堂頂部的玻璃屋頂以銅網架支撐,直徑24米,外部牆壁以銅片鑲飾,內壁則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崗岩石壁紋理,其餘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岩石風味,教堂入口走廊為隧道狀,入口處則塗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著陸的飛碟一般,趣味獨具。
芬蘭 人崇尚自然古樸的審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岩石教堂內的中心區域有一個聖壇,與玻璃屋頂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輝映,盡顯聖壇的神聖。教堂園頂,有如一塊大石棚。教堂的風琴岩石教堂可同時容納940人,在周日早上定時舉行禮拜,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教堂音效奇佳,因此又有很多音樂會選擇在這裡舉行。教堂全景走出岩山教堂,回頭就找不到教堂建築了。不看入門洞口,就只有一排石頭牆。
沿街小景記住來時路,走回停車處。雨過天放晴,來到議會廣場。 七,赫爾辛基大教堂赫爾辛基 大教堂是 赫爾辛基 最著名的建築,位於議會廣場,是一座路德派教堂。 赫爾辛基
大教堂建於1852年,建築以白色為主,配以淡綠色的圓頂,結構精美,氣宇非凡,堪稱 芬蘭 建築藝術上的精華。
赫爾辛基 大教堂,又稱白教堂。冬日的時候,大雪覆蓋了教堂前的廣場,暖暖的燈光亮起,整個教堂一片聖潔。
的大音樂家西貝柳斯而建,公園內鮮花怒放碧草如茵,是市民休憩的好地方。西貝柳斯紀念碑是以鐵管組合成超現實意象表現的造型,洋溢著濃厚的現代氣息。在這座令人難忘的公園內,有兩座雕像,除了由600根鋼管組成的類似管風琴抽象塑像外,還有一座大師的頭像雕塑。這兩座充滿浪漫色彩的雕像都是 芬蘭
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爾圖寧(Eila Hiltunen生於1922年)的作品。抽象的管風琴前合影公園前湖泊全景森林中的公園西貝柳斯去世後,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曲家,政府公開徵集紀念碑方案,希爾圖寧方案入選。但是這座有600根鋼管做成的雕像當時對 芬蘭
來說實在太超前了,所以要求作者再完成一座作曲家的頭像,這使雕塑家很不快,她認為鋼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貝柳斯的貢獻,但是最終她還是同意再製作一座人像。第二座雕像於1967年西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際完成。所以在西貝柳斯公園內,有兩座紀念作曲家的雕像。西貝柳斯雕像表情奇特,讓知道這座雕像產生歷史的人產生很多聯想,它的小型複製品被作為國禮送到聯合國大廈永久展出。面部表情在傳達著什麼?公園的湖面綠茵環繞著管風琴公園椅子上小坐。相機存貯卡滿了,只好刪掉些照片,以留出空間,下麵還有不少景點呢。
從西貝柳斯公園可以步行到岩石教堂。 六,岩石教堂岩石教堂,又名坦 佩利 奧基奧教堂。 完成於1969年,是斯歐馬拉聶兄弟的精心傑作。聞名 歐洲 的“岩石教堂”,位於 赫爾辛基 市中心的坦 佩利
岩石廣場。整個廣場被一塊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蓋,岩石比旁邊的街道高出8~13米,廣場順其自然地保留下來。這裡的景觀自然質朴,教堂內壁是未經任何修飾的岩石的本來面貌。頂部的牆體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鬆散、雜亂,好像隨時可能掉下來,但實際上,每一塊石頭都是精心選砌的,原始的色調給教堂增添了回歸自然的感覺。水滴從岩縫中滲出,順著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增強了教堂內的音響效果。金碧輝煌的拱頂隱隱約約反射著下麵的燭光,這是整個教堂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地方。建造在掏空的岩石中的岩石教堂,教堂為圓頂,教堂頂部的玻璃屋頂以銅網架支撐,直徑24米,外部牆壁以銅片鑲飾,內壁則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崗岩石壁紋理,其餘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岩石風味,教堂入口走廊為隧道狀,入口處則塗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著陸的飛碟一般,趣味獨具。
芬蘭 人崇尚自然古樸的審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岩石教堂內的中心區域有一個聖壇,與玻璃屋頂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輝映,盡顯聖壇的神聖。教堂園頂,有如一塊大石棚。教堂的風琴岩石教堂可同時容納940人,在周日早上定時舉行禮拜,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教堂音效奇佳,因此又有很多音樂會選擇在這裡舉行。教堂全景走出岩山教堂,回頭就找不到教堂建築了。不看入門洞口,就只有一排石頭牆。
沿街小景記住來時路,走回停車處。雨過天放晴,來到議會廣場。 七,赫爾辛基大教堂赫爾辛基 大教堂是 赫爾辛基 最著名的建築,位於議會廣場,是一座路德派教堂。 赫爾辛基
大教堂建於1852年,建築以白色為主,配以淡綠色的圓頂,結構精美,氣宇非凡,堪稱 芬蘭 建築藝術上的精華。
赫爾辛基 大教堂,又稱白教堂。冬日的時候,大雪覆蓋了教堂前的廣場,暖暖的燈光亮起,整個教堂一片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