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國13天游記》 第14篇 盧克索 —— 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爾納克神廟(下)
《金字塔之國13天游記》 第14篇 盧克索 —— 埃及 最大的神廟卡爾納克神廟(下)
{續上}
卡爾納克神廟群,不愧是 埃及 最大的神廟,其建築無處不體現出它的高大、雄偉。大多柱廳的柱壁和四周的牆壁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和鮮艷的彩繪,記載著古 埃及
的神話傳說和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
撐在我們頭頂上的巨大的紙莎草花柱頂,在藍天的映襯下,壯觀無比。
看到這裡,又想起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里的場景......
富有的女繼承人的 美國 律師安 德魯 大叔,為了掩蓋其侵吞委托人財產一事,在阿蒙寺院,跑到大 石柱 頂,推下了一塊巨石,企圖砸死富家女......
我仰著頭,四處尋找著那個落下了石塊的柱頂,無奈個個都像,又都個個不是。呵呵......
這個雕像的背後,是大多柱廳的北側,北側的這些圓柱,大都建自於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的父親)時期, 石柱
上雕刻脫落的比較多,但是仔細看去,這些浮雕的工藝,凸凹明顯,線條比較精美。而我們剛纔看的大多柱廳南半部,是在拉美西斯二世時期修建的,雕刻的圖案相比是比較粗糙的。
這就是大多柱廳中央的兩排共14根 石柱 ,直徑3.57米,高21米,最高最大,人稱“ 埃及 之柱”。人行走在其中,顯得如此渺小。
大多柱廳還沒有最後完成,位於大多柱廳出口的這兩個 石柱 已經堆壘起來,但是還沒有來得及修整和雕刻。
從大多柱廳看位於神廟中部的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右)和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方尖碑(左)。
大多柱廳的後門,原是第三塔門,現已倒塌,這是在原第三塔門的位置回望大多柱廳中間最高的兩排 石柱 。
【方尖碑】(obelisk)
是古 埃及 崇拜太陽神的紀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 埃及
文明中最具特色的象徵。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或金銀合金包裹,陽光照到碑尖時,它會象太陽一樣閃閃發光。
方尖碑應該是成對出現的,不過這裡的兩個,都落了單。
這是圖特摩斯一世(Tuthmosis
Ⅰ,公元前1504年—前1492年,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父親)方尖碑,在它附近原來共有4座方尖碑,即圖特摩斯一世的兩座,以及圖特摩斯三世(Tuthmosis
Ⅲ,公元前1479年—前1425年,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養子)的兩座。不過,現存只有這一座了,其餘3座只剩下了基座,照片左下方的那塊石頭,就是其中一個方尖碑的基座。
(團友小小攝影)
我們眼前的這座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高22米,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把刺向藍天的利劍。
我們在 阿斯旺 的採石場,已經看到了方尖碑的開采過程。方尖碑要用火成岩或者玫瑰色花崗岩製作,待立起來後進行修整及雕刻完成。
方尖碑通常有三種作用,即宗教性、紀念性和裝飾性,它是 埃及 王國法老權威的象徵。方尖碑碑身四面刻滿象形文字及符號圖案,而且通常成對的豎立在神廟塔門前的兩旁。
埃及 方尖碑突出的古代文明特征,讓不少外國侵略者和冒險家垂涎三尺,在托勒密王朝時期和 羅馬 帝國時期, 羅馬 就從 埃及
搬走許多方尖碑,總共13個,時至今日 意大利 仍然是全世界擁有 埃及 方尖碑最多的國家。因為掠奪、偷盜,當然也有 埃及 贈送的,目前 埃及
方尖塔流落在世界上很多國家。而 埃及 自己,據說只留存了7座方尖碑。我想,如果金字塔不是太過巨大,估計也早就被搬到別人的國家裡去了......
【 法國 巴黎 協和廣場的 埃及 方尖碑】
這是矗立在 法國 巴黎 盧浮宮旁的協和廣場的 埃及 方尖碑,是 埃及 法老穆罕默德· 阿裡 於1831年慷慨贈送給 法國 的,這座方尖碑是 盧克索
神廟塔門兩側中的一座。 法國 國王路易·菲力普(公元1830年—1848年),於1846年,送一口吊鐘作為回禮,那個吊鐘安放在 開羅 穆罕默德· 阿裡
清真寺的鐘樓上。
(網絡圖片)
法國 巴黎 協和廣場建於1757年,這座 埃及 方尖碑是在1836年樹立起的。方尖碑高23米,重230噸,塔身由整塊的粉紅色花崗岩雕刻出來,上面刻滿了贊頌
埃及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豐功偉績的象形文字,已有3500年曆史。方尖碑的底座基石上,記載著將這座方尖碑運到這裡,以及樹立起來的艱難過程——在尼羅河上為其特別建造了裝運的大船,歷時三年,經過尼羅河、
地中海 、大西洋、塞納河,又用了三年才將方尖碑樹立在協和廣場的中間。 (網絡圖片)
【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的 埃及 方尖碑】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古競技場廣場上的古 埃及 圖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碑,約公元前1600年建造,公元300年來到君士坦丁堡。 (網絡圖片)【 埃及 方尖碑】
聖彼得 廣場的 埃及 方尖碑,是擄到 意大利
的13座方尖碑中的一座。這座方尖碑25米高,320噸重,上面沒有刻象形文字,也看不出有沒有過浮雕圖案。它是公元37年從 埃及 運到 羅馬 ,1586年 羅馬
教皇重新選址,被安放在這個廣場上。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