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自由行之一---羅馬假日
5
威尼斯 廣場(免費)
維 托里 安諾 意大利 統一紀念堂(艾紐曼爾二世紀念堂) 威尼斯 廣場位於 羅馬 市中心,仿照 威尼斯
的聖馬可方形廣場建成。這個耗時25年才建成的廣場是為了慶祝1870年 意大利 統一時建造的。是 羅馬
重要的交通聚集地。現在每年6月2日國慶日的閱兵式也都會在此進行。
這個廣場最經典的部分就是由16根圓柱形成的弧立面。建築物最上邊的左右兩邊有座巨大的青銅雕像,右邊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左邊代表的是“勞動的勝利”。
這個廣場還有兩個綽號一個為“結婚蛋糕”,一個為打字機。
↑威尼斯廣場
中央騎馬的是完成 意大利 統一大業的 維克 多·埃曼努埃爾二世。
這一張看上去是很像“結婚蛋糕”。
↑威尼斯廣場
這個廣場左右兩邊還有兩個噴泉,右邊象徵第勒尼安海,左邊的象徵亞得里亞海。
中間雕像是海神波塞冬,掌管大海的神。
↑威尼斯廣場
6
圖拉 真市場(免費)
圖拉 真廣場也是一處古 羅馬 遺跡,位於 威尼斯 廣場左邊。古 羅馬 遺址斜對面,它是 羅馬 最後一個帝國議事廣場,為了紀念 圖拉
真大帝(Trajan)遠征 羅馬尼亞 獲勝而建。廣場的佈局呈現軸線對稱,在古 羅馬 時期,這裡就是 羅馬 最熱鬧的購物中心,約有150
間店鋪,所賣的物品也是包羅 萬象 。
如今,這裡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最不容錯過的是廣場上的 圖拉 真之柱,它是 圖拉 真大帝的紀功柱,用 大理 石雕刻的浮雕再現了 圖拉
真大帝驍勇善戰的畫面,非常壯觀。
↑圖拉真廣場
7
萬神殿(免費)
萬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唯一座 羅馬 帝國時期的建築。
地址:Piazza della Rotonda, 00186 Roma RM, Italy
參觀時間:08:30-19:30;周一---周六 周日是9:00-18:00
免費入內參觀。
萬神殿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由 羅馬 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 奧林匹亞
山上諸神,是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
公元80年的火災,使殿內大部分東西變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 石柱 16根,這一部分作為後來重建的門廊。
現今看到的殿主體建築是亞德里亞諾大帝於公元120-124年所建,公元609年贈予教皇,改為天主教堂並更名為聖瑪麗教堂,後來特朗協約將其定為 意大利
國立教堂。也正因為如此,後來才沒有被視為異教建築而毀滅。
↑萬神殿
萬神殿內部沒有窗戶,只有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是萬神殿唯一的採光點,光線從頂部泄下,並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萬神殿頂部的高度設計低於
聖彼得 大教堂拱頂,據說是為了表示對米開朗基羅的尊重。
採光圓形大洞
↑萬神殿
現在萬神殿還有很多名人在這裡長眠,我們老百姓最熟知的也就是藝術家拉斐爾。
萬神殿前有一個豎立著高大尖頂方碑的噴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 羅馬 神話場景以及象形文字。
看到這種方尖碑大家都懂的,都是十字軍東征時從 埃及 搶回來的。現在 羅馬 城內所看到的方尖碑只有一座是自己建的,其它全部東征時從 埃及
搶回來的,那句凱撒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換個說法“我來、我見、我拿走”可能更真實生動。
我記得十年前當時那個導游把十字軍東征講得十分清楚生動,當年就有種衝動回來做好游記記錄,唉,空有想法,沒有執行力,那就典型一個花架子。還好,只要開始行動,總算不晚。十年以後再往,這次好好記錄,將來好好回味。
↑萬神殿
關於萬神殿的番外篇:
從天空之城回來,已經下午5:30,當天是聖母聖天日,想著萬神殿可能會提前關門,立馬決定放棄公交車從中央廣場打車前往,也是這次打車才知道 羅馬
的taxi是不打表並且可以講價。3公里路程,25歐元講到20歐元(真心的貴啊),簡單說了一下著急,司機一路狂飆,感覺我們坐的不是出租車,是賽車,活生生把一個出租車坐出過山車的感覺~~~,花一份錢得到兩種體驗,值不值??
這個司機在路上時知道我們來自 中國
,還用了一句中文問好,下車時我們也歡迎他來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逛逛。剛下車還沒有回神過來他就要開走,趕快拿手機出來拍照留念,司機師傅看出我們的意圖直接在車裡豎起大拇指(找重點),接著我又厚著臉皮,當著警察的面一路小跑過去拍了一張特寫。 著急忙慌趕過來,最後還是一個關門的結局,當看到一行在那裡排隊,以為是等著分批進去,最後才搞清楚,大家排隊等著通過門縫看一眼,即來之則安知,雖然十年前我已經進去過,這樣的觀賞何不是另一種體驗。
等待看一眼的人群~
被偷拍的總是經典~~
8
特 萊維 噴泉-- 許願池(免費)
地址:Piazza di Trevi, 00187 Comune di Roma RM, Italy-
許願池的聞名是因為一部電影《 羅馬 假日》而風靡全球並聞名世界。另外它還是全球最大的巴 洛克 式噴泉,華麗的雕塑和瀑布般的水幕交融在一起,這裡是去 羅馬
必打卡的一站。
許願池還有一個傳說:情侶一起背向池中右手拿硬幣,從左肩以拋物的線路投入池中,愛情就會永恆。至於單身汪去愛怎麼投怎麼投,投入脫單,沒投進下次再來 羅馬
接著投~~~。
許願池的位置比較居中,以它為中心擴散出去方園1公里之內大部分景點一網打盡。
到 西班牙 廣場500米、到 威尼斯 廣場600米、到 圖拉 真廣場650米、到萬神殿400米、到納 沃納 廣場900米、到古 羅馬
遺址800米、到鬥獸場1000米、到人民廣場600米,唯一遠一些的就是真理之口,大約2公里的樣子。
十年前的許願池人們和它還可以近距離接觸。
↑特萊維噴泉
十年前這裡還有一個可以洗手的地方。是為讓來這裡的人們洗盡鉛華否?
這張照片是當年一起旅行的朋友,一個很優秀出色的企業家,也是我崇拜的偶像,不僅僅是工作方面,還有經營生活的能力,她的不拘一格爽朗的笑聲很有魔力和穿透力,靠近她的人很容易被她的熱情感染,我是她忠實的粉絲。
現在的許願池,拉進了距離,跳開了人群,只為觀賞風景。十年後,景依然是那個景,只是看風景的人早已換了一輪又一輪。
↑特萊維噴泉
在許願池旁邊有兩個有名的店,一個是赫本當時剪頭髮的理髮店(現在已經是賣帽子的),忘記拍照。另一個是一家百年冰淇淋店。
買冰淇淋的番外:這家冰淇淋店的服務生會很流利的中文(僅限冰淇淋口味的中文,其它一句不會~~),當時說出“榛子”這兩個字時驚獃了我們,後來我們再多說兩句也就露餡。
從這個事情給我很深的體會: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即使就是賣一個幾歐元的冰淇淋,讓客戶愉悅,心甘情願多買一個球,銷售額提升客戶滿意度加強,雙贏。借鑒,學習。
9
納 沃納 廣場(免費)
地址:Piazza Navona00186 Roma RM
羅馬 最美麗的廣場,廣場擁有三座著名噴泉:南側摩爾人噴泉,中心四河噴泉,北端海神噴泉。建於公元86年,由圖密善皇帝修建。
廣場全景
↑四河噴泉
最有名的:四河噴泉是貝尼尼為 羅馬
篷·腓力教皇的宮殿設計的噴水池。四河噴泉雕塑的下方環繞著巨大的水池,水池中央用石灰岩堆砌成假山,噴泉的出口都設置在其中。在假山上,四個老人朝向四個方向坐成不同的姿態。
何為四河:多瑙河、尼羅河、普 拉特 河與恆河能及當時已知世界的四個角落( 亞洲 、 非洲 、 歐洲 和美 洲)。
又一可愛、時尚的妹妹入鏡~
↑四河噴泉
↑四河噴泉
↑四河噴泉10
人民廣場(免費)
人民廣場由17世紀 羅馬 建築師豐塔納建造,標誌性建築是一座來自 埃及 的古老的方尖碑。
羅馬 人民廣場的北面是波波洛城門(Porta del Popolo),意思就是“人民城門”,它是弗拉米尼亞大道(Via
Flaminia)的起點。自公元220年弗拉米尼亞大道建成後,這條路就連接著 羅馬 和亞得里亞海岸(Adriatic
Coast),很多游客都是通過這個廣場進入 羅馬 。
1589年, 羅馬 教皇希克斯塔斯五世(Pope Sixtus v)將 埃及 方尖碑放置在了廣場中央,這座方尖碑高23.2米 。這座方尖碑是當時古 羅馬
作為紀念征服 埃及 而被樹立起來的。
1815年,基賽匹·維拉迪爾(Giuseppe Valadier)在廣場兩邊加建了圍牆,而且還在廣場中心增加了一個中央噴泉,在方尖碑旁增加了四個 埃及 獅子
雕塑。在圍牆上加了16 個獅身人頭雕塑,具有特別的藝術性。
↑人民廣場
↑人民廣場
在人民廣場的南端,建有兩座對稱、別具一格的教堂:右面是奇跡聖母堂(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左面是聖山聖母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這兩座教堂是1658年由 羅馬 教皇 亞歷山大 七世建造的,設計大師是 卡洛 · 倫納迪(Carlo
Rainaldi 1611年5月4日 - 1691年2月8日),他是巴 洛克 時期的 意大利 建築師。
↑人民廣場
↑人民廣場
11
西班牙 廣場(免費)
西班牙 廣場名稱取自附近的 西班牙 大使館,共有137個階梯,階梯下左側的牆壁上記載著:1821年詩人濟慈於此亡故。
這裡名聲大躁的原因和許願池一樣: 羅馬 假日里的赫本在這裡倚著圍欄吃冰淇淋的場景。
↑西班牙廣場
我這次訂的酒店特意選擇訂在 西班牙 階梯旁,與階梯只一個圍欄之隔,每天早上與 日光 同作,每晚與星空相伴,這種愜意終於讓我感受到 羅馬 的生活。
這些照片全是從酒店的小花園拍攝~
↑西班牙廣場
↑西班牙廣場
↑西班牙廣場偷拍對面窗內喝咖啡的美女~~
↑西班牙廣場
清晨太陽公公正在蘇醒中,陽光並不那麼熾熱,出行的人們也還在趕來的路上,和著豐富的早餐 和美 麗的風景一天就這樣安靜的開啟著。
最美的旅行時光是否就是如此:不慌不燥,不急不忙,不催不趕,和自己的心靈搭個伴,和自己的靈魂深入交流,將煩惱放一放,將焦慮丟一丟,與心靈和靈魂一起渡過假,洗盡鉛華後回來披上“戰袍”,繼續披荊斬棘。
我與 西班牙 階梯的一欄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