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重返文明世界,意大利北部藝術與建築漫游


這座久負盛名的大教堂,始建於9世紀,最近一次重建於11世紀,大約建成於公元1060年。聖馬可大教堂的由來,關於 威尼斯 浩瀚如海的書籍里也有諸多詳細記載。最主流的說法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馬可,在 亞歷山大 殉教,其遺體被兩名 威尼斯 商人偷了出來,藏匿在肉製品里運到了 威尼斯 。在快到 威尼斯 總督府的時候,遺體突然一沉,再也無法抬起來。於是就在這個位置,以聖人之名,建起了一座大教堂。在 共和 國時代,這座教堂只是 威尼斯 總督的私人禮拜堂,直到1807年才改為主教掌管,對所有信徒開放。
大教堂的建築形制,兼有哥特式和拜占庭式。其中哥特式體現在門樓和眾多小型尖塔上面,拜占庭式則主要體現在主體建築、穹頂、內部裝飾上面。教堂里藏有無數藝術珍品,處處皆是寶藏。其最吸引人的看點,就是鋪滿了 馬賽 克鑲嵌畫的內外部裝飾,以及五座外觀看起來像一隻螃蟹的巨大穹頂。像螃蟹是歌德說的,因為若在鐘塔頂俯瞰大教堂,五座拜占庭式的穹頂,成十字架狀排列,確實像是一隻巨大螃蟹。

在見到聖馬可大教堂的 馬賽 克畫之前,我們曾經在拜占庭文明的中心區域見識過幾處 馬賽 克宗教畫遺跡,包括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那時候就被這些栩栩如生的拼接畫驚艷到了,從此迷上了,一發不可收拾。但從未見過這麼完整這麼震撼的,沒想到還沒去拉文納,在 威尼斯 聖馬可大教堂里,就先品嘗到了這道壯觀的“開胃菜”,真是大飽眼福!


















【 馬賽 克】起源於古 希腊 ,是建築上用於拼接各種花紋、圖案的小瓷磚,也叫錦磚。到了古 羅馬 和拜占庭時代, 馬賽 克拼接技法逐漸完善了,在中世紀達到了巔峰。 馬賽 克鑲嵌畫的最大優點就是易於保存,只要不是人為破壞,保存上千年都不成問題。例如現存於 伊斯坦布爾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鑲嵌畫,奧斯曼帝國時期雖然把它遮蓋,但後人敲碎了石膏,這些藝術品又重見天日了。 Ⅶ 總督宮要說哪裡最能代表 威尼斯 漫長的 共和 國史,無疑就是毗鄰大教堂的總督宮了。總督宮是 威尼斯 歷任總督辦公和居住的官邸,功能非常齊全,是 威尼斯 政治的核心。 威尼斯 共和 國從最早依靠群眾的歡呼聲高低來選舉總督,到後來擁有大議會、執政團、司法團、十人委員會、法院等等機構,中間經歷了漫長的完善過程。他們通過這些機構組織起龐大的人際關係網絡,保證了這個小小城邦國存在了一千年。



龐大的官邸里有很多功能性的大廳,最大看點是裝飾在各個大廳、走廊里的油畫藝術品。這些大大小小的油畫,大多數出自 威尼斯 畫派的頂級大師之手,例如丁托列托、委羅內塞、 帕多瓦 尼諾等人。其中丁托列托本人創作的最大壁畫《天堂》,以及委羅內塞的橢圓形名作《 威尼斯 的凱旋》,均是為總督宮所畫。




在16世紀時,總督宮裡修建了“黃金階梯”,當時只有名字被寫入“金書”的 威尼斯 人才有資格沿著這道金梯由二樓長廊進入宮中。現在每個游客都可以走上黃金階梯,體驗一下當時 威尼斯 上流貴族受到的尊貴禮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