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埃及】盧克索,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館(上)
阿蒙神廟的圍牆南面是阿梅諾菲斯三世的聖湖,重大節日用來祭祀凈身。聖湖旁邊除了放置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右手邊那一座的上半部分。聖 湖西 北角 有一隻花崗岩做的聖甲蟲,是阿梅諾菲斯三世獻給阿蒙
神的: 這隻聖甲蟲原來是放在西岸的阿梅諾菲斯三世神廟的,後來神廟毀於地震,人們將它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據說圍繞甲蟲繞七圈會有好運,當時我們還看到很多游客歡快地圍著這隻蟲子邊唱邊繞呢: 湖邊還有許多中王國時期的法老花崗岩雕像,這些雕塑有些已經殘缺不全了: 殘存的壁畫講述著阿梅諾菲斯二世和敵人戰鬥的場景: 登上一個小山包,回望這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卡納克 神廟,雖然幾千年後已然成為一座廢墟,一路走來,還是被她曾經的輝煌震撼到了!
“世界上有許多景點是用來觀賞的, 卡納克 神廟卻是用來閱讀的”。這是我在09年7月份來 卡納克 神廟後在游記寫下的一句話,再次閱讀這個歷史後,再把這句話記錄下來,不知道是否還有第三次、第四次呢。。。 盧克索神廟,阿蒙·拉神的南部別宮D5 4.6 中午回客棧睡了個午覺,下午三點出門,先到火車站旁邊的汽車站看好了下一程的車票,繼續步行5分鐘就來到 盧克索 神廟。
盧克索 神廟,原本只是用來慶祝新年的一座小神殿,後來阿梅諾菲斯三世將此處進行維修,經過圖特摩斯三世的擴建最後由拉美西斯二世完成,後來 亞歷山大 大帝對聖舟殿進行改造和擴建。
每年一度的奧帕特節, 盧克索 神廟都要迎接從 卡納克 神廟過來的阿蒙·拉神、穆特女神和孔蘇神,然後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所以, 盧克索 神廟也被稱為“阿蒙·拉神的南部別宮”。 神廟第一塔門前的廣場有一條在100多年前挖出來的獅身人面斯芬克斯道,一直通往北面3公里以外的 卡納克 神廟: 公元300年左右, 羅馬 皇帝將此處當作軍營。後來尼羅河的泥沙掩蓋了神廟,新的阿拉伯居民又在此處建了房屋,公元1300年,阿拉伯人修建了Abu el-Haggag清真寺,這座清真寺至今還在使用。1884年,加斯頓·馬斯皮羅(Gaston Maspero)在此處發掘了 盧克索 神廟,清真寺的入口關閉在另外一邊。
入口處旁邊的清真寺,現在還能看到很多穆斯林在做祈禱: 第一道塔門高25米,是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稱為“太陽神進入的地平線”,塔門牆壁上有四個凹槽用於豎立旗幟,塔門前原本有6座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
中間兩尊呈傳統的坐姿,高23米: 左右兩側四尊呈左腳向前的站姿(可惜現在左側只剩下一尊,而且我們去時候正圍蔽修複,右側的兩尊還在)。十八、十九王朝的法老像都是面帶微笑的,這是因為從十八王朝到拉美西斯二世統治下的 埃及 國力達到頂峰,成為“帝國時代”。 中間的兩座方尖碑是拉美西斯二世登基三十周年的紀念碑,現在只有左側一個,右側的方尖碑沒有了,因為在1833年被 埃及 總督送給 法國 國王,現在這個方尖碑矗立在 巴黎 協和廣場: 從這個角度看方尖碑,基座有四隻象徵崇拜太陽的狒狒,基座下方刻有拉美西斯的王名圈,刻得非常深。碑上的銘文說:“一個令人生畏偉大無窮的君主,他的聲望使所有的土地在他面前顫慄。”: 庭院的東部即左側是一座拜占庭教堂,後被阿拉伯人又在其上端建了一座名字叫“阿布 艾爾 哈嘎(Abu el-Haggag)”的清真寺。清真寺原入口對面三個小房間是阿蒙神、穆特女神和孔蘇神的聖室。 第一庭院,三面被74根閉合式的紙莎草立柱排成兩列環繞, 石柱 中間是16尊法老立像: 石柱 後面的牆壁上,是 盧克索 神廟的立面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18個兒子,以及人們慶祝奧帕特節的場景,殺雞宰羊、載歌載舞、製作美食等等的浮雕,非常生動: 散落四周的石雕石刻,雖然殘缺,線條卻是那麼的美: 柱廊廳入口是兩尊高6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他的頭銜被刻在雙肩的位置。左肩是他加冕時的名字——“拉神之子”,右肩是他的頭銜——“拉神公正的精神得以延續”。 拉美西斯二世坐像的背面是一座小型方尖碑,下方拿著筆的是掌管設計的女神。側面是兩位尼羅河神將紙莎草和蓮花綁在一起,象徵著上下 埃及 的統一,腳踩著的圖騰象徵著尼羅河,寓意他們控制尼羅河泛濫的安全水位。最下方是帝國的俘虜。雕像後方的牆壁是神廟立面圖。奈菲爾塔莉王后站在他的腳邊: 石像後面的過道兩側各7根21米高的盛開的紙莎草立柱,是阿梅諾菲斯三世所修建的,立柱上端的眉梁支撐著原來的上層結構,眉梁保存完好: 石柱 下麵兩尊石雕像是圖坦卡蒙和他的王后安娜可蘇納蒙:
神的: 這隻聖甲蟲原來是放在西岸的阿梅諾菲斯三世神廟的,後來神廟毀於地震,人們將它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據說圍繞甲蟲繞七圈會有好運,當時我們還看到很多游客歡快地圍著這隻蟲子邊唱邊繞呢: 湖邊還有許多中王國時期的法老花崗岩雕像,這些雕塑有些已經殘缺不全了: 殘存的壁畫講述著阿梅諾菲斯二世和敵人戰鬥的場景: 登上一個小山包,回望這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卡納克 神廟,雖然幾千年後已然成為一座廢墟,一路走來,還是被她曾經的輝煌震撼到了!
“世界上有許多景點是用來觀賞的, 卡納克 神廟卻是用來閱讀的”。這是我在09年7月份來 卡納克 神廟後在游記寫下的一句話,再次閱讀這個歷史後,再把這句話記錄下來,不知道是否還有第三次、第四次呢。。。 盧克索神廟,阿蒙·拉神的南部別宮D5 4.6 中午回客棧睡了個午覺,下午三點出門,先到火車站旁邊的汽車站看好了下一程的車票,繼續步行5分鐘就來到 盧克索 神廟。
盧克索 神廟,原本只是用來慶祝新年的一座小神殿,後來阿梅諾菲斯三世將此處進行維修,經過圖特摩斯三世的擴建最後由拉美西斯二世完成,後來 亞歷山大 大帝對聖舟殿進行改造和擴建。
每年一度的奧帕特節, 盧克索 神廟都要迎接從 卡納克 神廟過來的阿蒙·拉神、穆特女神和孔蘇神,然後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所以, 盧克索 神廟也被稱為“阿蒙·拉神的南部別宮”。 神廟第一塔門前的廣場有一條在100多年前挖出來的獅身人面斯芬克斯道,一直通往北面3公里以外的 卡納克 神廟: 公元300年左右, 羅馬 皇帝將此處當作軍營。後來尼羅河的泥沙掩蓋了神廟,新的阿拉伯居民又在此處建了房屋,公元1300年,阿拉伯人修建了Abu el-Haggag清真寺,這座清真寺至今還在使用。1884年,加斯頓·馬斯皮羅(Gaston Maspero)在此處發掘了 盧克索 神廟,清真寺的入口關閉在另外一邊。
入口處旁邊的清真寺,現在還能看到很多穆斯林在做祈禱: 第一道塔門高25米,是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稱為“太陽神進入的地平線”,塔門牆壁上有四個凹槽用於豎立旗幟,塔門前原本有6座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
中間兩尊呈傳統的坐姿,高23米: 左右兩側四尊呈左腳向前的站姿(可惜現在左側只剩下一尊,而且我們去時候正圍蔽修複,右側的兩尊還在)。十八、十九王朝的法老像都是面帶微笑的,這是因為從十八王朝到拉美西斯二世統治下的 埃及 國力達到頂峰,成為“帝國時代”。 中間的兩座方尖碑是拉美西斯二世登基三十周年的紀念碑,現在只有左側一個,右側的方尖碑沒有了,因為在1833年被 埃及 總督送給 法國 國王,現在這個方尖碑矗立在 巴黎 協和廣場: 從這個角度看方尖碑,基座有四隻象徵崇拜太陽的狒狒,基座下方刻有拉美西斯的王名圈,刻得非常深。碑上的銘文說:“一個令人生畏偉大無窮的君主,他的聲望使所有的土地在他面前顫慄。”: 庭院的東部即左側是一座拜占庭教堂,後被阿拉伯人又在其上端建了一座名字叫“阿布 艾爾 哈嘎(Abu el-Haggag)”的清真寺。清真寺原入口對面三個小房間是阿蒙神、穆特女神和孔蘇神的聖室。 第一庭院,三面被74根閉合式的紙莎草立柱排成兩列環繞, 石柱 中間是16尊法老立像: 石柱 後面的牆壁上,是 盧克索 神廟的立面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18個兒子,以及人們慶祝奧帕特節的場景,殺雞宰羊、載歌載舞、製作美食等等的浮雕,非常生動: 散落四周的石雕石刻,雖然殘缺,線條卻是那麼的美: 柱廊廳入口是兩尊高6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他的頭銜被刻在雙肩的位置。左肩是他加冕時的名字——“拉神之子”,右肩是他的頭銜——“拉神公正的精神得以延續”。 拉美西斯二世坐像的背面是一座小型方尖碑,下方拿著筆的是掌管設計的女神。側面是兩位尼羅河神將紙莎草和蓮花綁在一起,象徵著上下 埃及 的統一,腳踩著的圖騰象徵著尼羅河,寓意他們控制尼羅河泛濫的安全水位。最下方是帝國的俘虜。雕像後方的牆壁是神廟立面圖。奈菲爾塔莉王后站在他的腳邊: 石像後面的過道兩側各7根21米高的盛開的紙莎草立柱,是阿梅諾菲斯三世所修建的,立柱上端的眉梁支撐著原來的上層結構,眉梁保存完好: 石柱 下麵兩尊石雕像是圖坦卡蒙和他的王后安娜可蘇納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