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溫哥華的日子 HS雨

溫哥華自助遊攻略


游在 溫哥華 的日子
HS雨



紅楓葉

加拿大 國旗
早就聽說 加拿大 是一個楓葉王國,這個秋天,我有機會隨 廣西 出版考察團到了 加拿大 ,終於圓了這個夢,真正領略到了這個聞名世界的 北美洲 楓葉王國的神韻和風采。
我們是乘飛機從 美國 洛杉磯 飛往 加拿大 溫哥華 的,中途還在 美國西海岸 的 西雅圖 轉了飛機。 西雅圖 機場簡單地辦了出境手續,我們便往北向 溫哥華 飛去。 北美洲 西海岸是一塊美麗神奇的地方,彎彎曲曲的海岸線,大大小小的湖泊,一眼望不到邊的森林,點綴著片片紅楓樹林,真可謂人間的仙境地。
士丹利森林公園
加拿大 的國旗是白底楓葉旗,紅彤彤的楓葉光耀奪目。 加拿大 人對楓葉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把楓樹視為國樹, 溫哥華 也不例外,不僅街上楓樹多,而且還常把將楓葉的圖案做成工藝品出售,在商店里,這種帶楓葉的工藝品非常受旅客的歡迎。
溫哥華 是 加拿大 第三 大城 市,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森林公園城市,據說全市有一百多個公園之多,整個城市仿佛坐落在莽莽林海之中。 溫哥華 還是太平洋上一個著名的港口城市,大大小小的港灣水面很多。由於受太平洋暖流的影響, 溫哥華 冬暖夏涼,冬天也不結冰,氣候宜人。上個世紀末在這裡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使這個 北美洲 的城市從此名聲大躁起來。

遠眺 溫哥華
導游黃先生帶我們穿過 溫哥華 熱鬧的市區,來到了市郊的士丹利森林公園。該公園占地千畝之多。道路兩旁儘是參天的古樹,以紅雪松等針葉樹為多,中間夾帶生長著楓樹等闊葉樹木。試想,在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的近郊,能夠有這麼一大片保持完好的原始森林,實在是不易,也不多見啊!深秋時節,天空剛下過小雨,空氣寒冷而清新。只看見地上落滿了紅色、金色的楓葉,紅艷艷、金燦燦的,把森林點綴得越發美麗,城市也因此變得更加俏麗起來了。
溫哥華 毗連太平洋,港灣水面很多,橋梁自然也多。從士丹利森林公園可以看到橫跨海峽的 獅子 門大橋,大橋很壯觀,高高的吊橋和拉索,因橋兩端有一對 獅子 而著稱。在秋天的暮色中,在紅楓葉的輝映下, 獅子 門大橋顯得是那樣的高雅和氣魄,完全可以和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相媲美。

獅子 門大橋

紅楓葉
加拿大 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其土著民是印第安人,也是最早生活在 北美洲 的紅番人,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了。為了保護印第安人和他們的文化,政府撥出專款來照顧他們的生活,並划出一塊地區給他們居住。我們在士丹利森林公園裡面,看見到一塊印第安人居住區,由樹木雕刻而成的高高的圖騰柱上,刻滿了印第安人心中崇拜的圖騰,顯示出印第安文化的古老和滄桑。
加拿大 非常註重環境的保護,在這裡不僅不能夠隨便砍伐樹木,也不能夠隨意傷害小動物。在士丹利森林公園裡有很多果子狸,它們一點也不怕生,相反,會大搖大擺地走出來和游客搶食並扮鬼臉,游客也可以和它們照相留念,顯示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印第 安圖 騰

游客與果子狸
加拿大 人工作很努力,也很懂得享受生活。他們在節假日里,常常驅車偕同家人到森林、海濱或外地去渡假,享受森林浴、海水浴和陽光浴,在旅館里,或者乾脆在草地、海灘上,或飲啤酒、或喝咖啡、或聽聽音樂,生活過得充實愜意。
一位文化學者游 羅馬 時有著深切的體會: 中國 人刻苦耐勞、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西方人反過來,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休息、享受生活。也許,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吧。相信,隨著 中國 人開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了溫飽問題,我們也將會懂得更好地享受生活。

溫哥華島
人們說,到了 溫哥華 ,一定得到附近的 溫哥華島 去游玩。島上有一個著名的布查特花園,她宛如一朵盛開在 加拿大 國土上的黃玫瑰,這個美麗神奇的伊甸園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近百萬客人前去觀光旅游。
溫哥華島 在 加拿大 西南部的太平洋海面上,隔海與 美國 的 西雅圖 相望。 溫哥華島 氣候溫和,風景迷人,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溫哥華島 地廣日稀,與我國的 海南 島比較起來還稍微大一些,島上全是森林綠地。 溫哥華島 原本歸 加拿大 和美 國共同擁有,後來,經過多次協商,終於成為了 加拿大 的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

溫哥華 秋色
第二天,我們一早就乘車前往 溫哥華 南部的渡海碼頭,登上了通往 溫哥華島 的海輪。海輪很大,船倉有好幾層,最底層可以停放上百輛大型車輛,中間是小驕車停車場,上面是可以乘坐二千人的豪華客倉,頂層則可以供游客觀海景以及休閑用。自然,海輪上少不了還有餐廳、酒吧等娛樂設施。
溫哥華島 的秋色非常迷人。從海輪上觀看 溫哥華島 ,到處是鬱郁蔥蔥的森林,還有 英國 情調的的小城鎮,以及一叢叢的紅楓樹林。近二個小時的航程過後,我們到達 溫哥華島 東南方向上的 維多利亞 市,該市是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的省府所在地。

緩緩駛過的馬車

街頭藝人
維多利亞 市的居民以 英國 人居多,島上不乏有許多豪華酒店、博物館和蠟像館。你可以不時地看見有旅客乘坐著中世紀的馬車在街市上緩緩駛過,我想,那一定是非常浪漫又愜意的事情。華人在 維多利亞 開辦的餐館也不少,當天中午,我們在一家 廣東 人開辦的中餐館用餐,看到來自祖國的同胞,主人非常高興,菜的款式也有所增加。特別是給我們品嘗了有名的 加拿大 三文魚,三文魚的肉質鮮嫩美味可口,讓我們大飽口福。導游告訴我們,三文魚的吃法很多, 加拿大 有很多 日本 餐廳, 日本 人有吃三文魚生的習慣,那是經過嚴格消毒的,而且還要把三文魚肉冷卻到一定的低溫,再配以芥末等佐料蘸著吃才鮮美。

布查特莊園府邸
布查特花園又名寶翠花園,面積有340畝,位於占地約800畝的布查特莊園中,距離 維多利亞 市21公里,是布查特夫婦及其家族百年苦心經營的結晶。布查特先生早期曾經在 加拿大 經營一間水泥公司,布查特夫人對如何處置廢棄的石灰石礦場地頗動了一番心機,最後決心通過種植花草,把它建設成一個園藝場。功夫不負有心人,自從1904布查特花園百年紀念年建園開始,布查特夫婦親手從世界各地移植來名花異草,併在園中種植 成功 。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布查特夫婦及其家人終於在一個廢棄的石灰石礦上經營出響譽世界的美麗花園來。

布查特花園百年紀念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進入布查特花園,只看見一片空地,在左邊綠籬上有一塊簡約的廣告牌,頂上做成一個花盆樣,裡面種著一束束紫色的鮮花,牌子上還用英文寫上紀念布查特花園100周年。空地右邊是布查特夫婦的府邸,現已部分開闢為經營旅游紀念品的商店。深秋時節,雖然很多植物的花期已過,但布查特花園裡依然是繁花似錦,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布查特花園由主花園、玫瑰園、日式庭園和 意大利 園等四個主題花園組成。主花園的地勢比較低,順著用水泥仿木製造的樓梯扶手走下去,便走到主花園裡。整個花園因勢利導,綠地、花草、樹木、曲徑錯落有致,給人一種做工精細的感覺。如果沒有花園深處保留的一個大煙筒,還有花草下麵一些裸露的石灰岩石的話,人們很難相信這地方原來會是一個廢棄的礦坑。花園深處有一個 羅斯 噴泉,是由布查特的孫子 羅斯 在慶祝建園60周年的時候建造的。從布查特花園的歷史,可以看出 加拿大 人環境保護的意識,以及開發 溫哥華島 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布查特花園與 日本 園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當年布查特夫人受 日本 園藝專家的影響頗深,從 日本 引進了不少名貴花卉並移植 成功 ,還幾乎同時在花園裡建起一個日式庭園。現在正是 日本 楓樹葉紅時節, 日本 紅楓的葉子較小,淡淡的橙色,有一種纖細、冷艷的美。

布查特主花園
最後,主人把一頭富有藝術氣息的青銅山豬像安放在布查特花園的中心空地——廣場上,青銅像栩栩如生。 天長 日久,青銅山豬像的鼻子已經讓上帝——游客的手摸得發亮。也許,與印第安人對心中的精神圖騰頂禮膜拜一樣, 加拿大 新移民也有自己的崇拜對象,只是表現得更為實際一些,寧可去崇拜山豬的進取和機靈,有如 蒙古 人崇拜狼圖騰一樣。
用一頭永遠保留著進取心的靈性山豬日夜守護著廢墟上的花園,我想,這也許是布查特夫婦對現代化進程的寓意深刻的沉思吧。

栩栩如生的青銅像

華僑新移民
對 中國 人來說, 加拿大 並不陌生,因為有兩個 加拿大 人在 中國 人心中占據了很大的份量,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就是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和相聲大師大山。加上 加拿大 政府對取得移民資格的門襤設置不是很高,這便成為許多 中國 人外出移民首選 加拿大 的個中原因。

溫哥華 風光
溫哥華 有160萬人口,其中有40萬華僑,是 加拿大 華僑比較集中的城市。而且,大部分是近年來自紅色 中國 的新移民,裡面又有許多是來自 香港 的華人。他們離鄉背井,遠離親人和朋友,千里迢迢來到 加拿大 。


街頭塑像

我們的導游黃先生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從 香港 來的華僑。黃先生原本是 廣州 人,後來隨父母定居 香港 ,是一個註冊會計師,本來生活過得不錯,自從移民來到 加拿大 以後,生活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在 加拿大 就業競爭很厲害,尤其是當地政府對移民的就業條件很苛刻,無法再做會計師後,黃先生輾轉變換了好幾次工作,現在是在一家旅游公司當導游兼司機。黃先生說,工作是奔波一些,快退休了,就等著領養老金吧。雖然 加拿大 的社會保障機制比較完善,老年人的退休金是少不了,但也需要高稅率來支撐。而且,黃先生又不心甘情願僅僅領退休金。

紅楓葉
我問黃先生,在 香港 收入不錯,為什麼還會背井離鄉從 香港 來到 加拿大 ?黃先生笑著不語。也許,大丈夫酷愛旅游,是為了到外面去闖盪一番;也許,是為了 加拿大 的寧靜生活,以及秋天那滿眼的紅楓葉?對此,我不得而知。
黃先生有兩個兒子,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大兒子隨媳婦到了 臺灣 定居,小兒子也在外地工作。黃先生說,開始的時候,和兒子還經常或打電話,或發電子郵件,後來,聯繫越來越少了。受西風的影響, 中國 人的親情在 加拿大 也開始淡泊了,黃先生如是說。
有很多從 香港 來的新移民,尤其是藝人,他們過慣了被寵、被捧的光鮮生活,忍受不了在 加拿大 當二等公民,寄人籬下的情況,看到祖國改革開放,一天天強大起來了,其中有不少人又重新返回 香港 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唐人街
海外的華僑是真心希望祖國繁榮和富強起來的,他們認為這是對華僑的最大鼓舞和支持。前段時間, 中國 胡錦濤主席訪問 加拿大 ,來到了 溫哥華 。胡主席訪加,進一步促進了中加關係的健康發展,在此掀起好一陣 中國 熱。在加的華僑互相奔走相告,黃先生所在的公司也參與了相關的接待工作。
和 加拿大 其它地方一樣,在 溫哥華 的華僑經營最多的是餐館、茶樓和中醫葯,而且集中在唐人街。在那裡,你可以看到許多 中國 人開辦的餐館和店鋪,而且大部分是 廣東 人,說的滿口粵語。我們從 溫哥華島 回來的那個晚上在一個中餐館里用餐,正好碰上正在舉行一場 中國 新移民的婚禮,一下子來了那麼多的 中國 人,非常熱鬧。也許,他們平常忙於工作,好不容易碰上這麼一個聚會吧。
黃先生工作很敬業,儘量把他所知道的情況介紹給我們,而且是有問必答。他說每接待一次 中國 旅行團,就有一次回家的感覺,非常親切。黃先生說現在看到 中國 改革開放、 富裕 起來了,出來旅游的人多了,他也高興了。他的話代表了許多海外華僑的心聲。
加拿大 是一個移民國家。在很多人看來,在 加拿大 的這些華僑,有如片片燃燒的紅楓葉,正在異國他鄉發光發熱,他們在豐富充實世界色彩的同時,也豐富充實了自己。

社區一角
三文魚孵化基地
加拿大 是有名的三文魚出產地。三文魚學名鮭魚,我國 黑龍江 又稱大馬哈魚,是魚類中的上品,以肉質鮮美而聞名於世。在 溫哥華 卡 皮蘭 諾河旁邊,我們觀看了一個由 日本 與 加拿大 合作投資的三文魚孵化基地。三文魚的生長過程很特別,它們出生在 淡水 的河溪,卻生長在大海的懷抱。每年的產卵季節,三文魚會成群結隊地從太平洋越洋過海,進人 加拿大 西部紅楓林中的卡 皮蘭 諾河孵化場——三文魚的出生地來產卵。而且,三文魚一生只產一次卵,三文魚待長到三、四年成熟期,便順著河水逆流而上,游歷幾百公里,最終回到 淡水 的卡 皮蘭 諾河產卵以後,就會結束其短暫而壯烈的一生,離開了世界,這也是三文魚肉質鮮美而又名貴的個中緣故。
在 溫哥華 卡 皮蘭 諾河三文魚孵化培育基地,我們觀看了三文魚的各式標本,培育池等,並對三文魚奇特的生長過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因為全世界只有 加拿大 、 阿拉斯加 、 挪威 等寒冷地方可以觀賞到三文魚洄游的奇觀,尤其以 溫哥華 的卡 皮蘭 諾河最為著名。
現在已是深秋季節,三文魚的產卵季節早已過去,只看見在儲水池裡,大大小小不同的三文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它們將被放養到大海中去,那裡有豐富的食物供它們享用。 初生的三文魚卵豌豆般大小,幾年以後便長到四五公斤重。

卡 皮蘭 諾河三文魚孵化基地

捕捉三文魚
1997年,有漁民在 加拿大 新不倫瑞克省 的坎普貝爾頓村,捕捉到一條長8米,重1頓的三文魚,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捕捉到的最大的三文魚。後來,人們便在該村建造了一座三文魚塑像,以紀念這件盛事,該村也因此被稱為三文魚的故鄉。
據說,每年的8月份,可以看到三文魚一路上躲避章魚和鳥類的襲擊,從太平洋浩浩蕩盪地順著卡 皮蘭 諾河逆流而上,越過一個個急流險灘的奇觀。它們沿著人工建造的水槽,一級級跳過高高的門坎,爭先恐後地進人孵化池。當三文魚不斷地高高躍起,進入孵化池的時候,由於長途跋涉,用力過猛,已經是遍體麟傷,面目全非,全身透紅。最後,當一對對三文魚交配產完卵,便雙雙殉情於河水中。此時的水面則全是紅彤彤的三文魚屍體,又如片片的紅楓葉一樣,其情景甚為凄美。
北大西洋三文魚基金會主席 維戈 福森 動情地說,“這是一個宏偉而美麗的故事,三文魚歷盡艱辛,回到故鄉,看望它青梅竹馬的女朋友。”
溫哥華自助遊攻略
溫哥華自助遊攻略
考察團全體成員
從三文魚千里迢迢尋根認祖,到雙雙殉情紅遍江水的奇特現象,使人們不禁對魚類動物演繹的偉大愛情肅然起敬。也許,這也是 加拿大 的楓葉為什麼這麼紅的個中原因吧?
在 加拿大 幾天,對三文魚和紅楓葉的所見所聞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