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一場古老校園的巡禮(2020.1.13-2.7)
旅行,如果不是真實的而是虛幻的,那麼如何寫出真切感受的文字來?一座校園,一座城市的儀式感,都畫在字裡行間的儀式感中間,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情在2020年發生了太多太多,而我更願意把此篇游記作為一個真實的時間的記錄而不是有感而發主觀臆斷地去評判一個人或者一個事物,故而此篇游記難免比起一個快樂的旅途又顯得冗餘。無所謂了, 英國 的 倫敦 是一個我去了一遍又想再去第二遍的城市,去了 倫敦 每一次都不想離開,因為這座城市太令人著魔了。
可是,這篇游記卻不是令人著魔著到瘋狂著到摸不著邊際的那座最有文化氣息的 英國 倫敦 ,而是 英格蘭 的一座早已映入我心頭許久的城市 劍橋 。說起 劍橋 ,兒時的第一個記憶就是 劍橋 少兒英語,還有洪恩的You And Me,母親曾經給了我幼兒園期間就學英語的機會,上了小學後從You And Me升級為 劍橋 少兒英語,就連後來的雅思考試所用的複習材料,也是 劍橋 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 ↑劍橋 稍稍長大一點,我人生第二次出國來到的是大西洋對岸的 美國 ,來到了著名的學府哈佛大學。哈佛大學所在的城市名叫 劍橋 ,恰恰和大洋彼端的另一處著名大學 劍橋 大學所在的 劍橋 小鎮同名。 請打開BGM劍橋 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古老的教堂,恢弘的大學校園是這座城市的主題。城市之中不乏莘莘學子的樣貌,零星的中餐廳的存在更為這裡增添了一筆熟悉的色彩。請打開BGM(手機APP右下角,網頁版標題旁)跟隨我來一場心境之旅。這篇游記同時也是日記簿,記錄了我從 墨西哥 之旅回來之後到2月9日之前的每一天。請打開BGM,和我一起聆聽屬於英倫的那一段輝煌的過去。 ↑Our Lady and the English Martyrs 坐落在 劍橋 大學和 劍橋 站之間的一座標誌性的天主教堂,有著恢弘的氣勢和體量,如此歲月的痕跡,是多麼地值得細細地品味。 ↑St Catharine's College 穿過街巷,聖 凱瑟琳 學院正在眼前,這是 劍橋 大學的其中一個學院所在的地方,與 美國 許多大學按照學科劃分學院的方式不同, 劍橋 大學的一個學院就相當於一個學生的宿舍,英倫的傳統,正給予我無限的聯想。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是 劍橋 大學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是 美國 許多座大學競相模仿的對象。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的大門上,許許多多的哥特式建築特有的裝飾,吸引著我的眼球,這一切都是那樣的和諧。 ↑國王學院禮拜堂 進入國王學院的禮拜堂,靜靜地欣賞整座教堂的哥特式尖拱的絢爛母題,英倫風獨具,讓人總能聯想到西敏寺的天頂裝飾。 ↑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 進入 劍橋 大學紐納姆學院(一所只招收女生的女子學院)圖書館內部,極其安靜的自習室,是學子們嚮往的殿堂,這裡或許曾經有過故事,但對於我來說,具有典雅主義風格的現代工業建築對古老的紐納姆學院的詮釋已經足矣。 ↑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 來到紐納姆學院的花園游賞,紅牆白窗,這所 劍橋 大學最大的女子學院,彰顯著一種簡樸的英倫莊園氣息,處處游賞,處處感嘆, 劍橋 大學師生所擁有的書卷氣,是喧鬧的 倫敦 和亂糟糟的 費城 所不能比的。 ↑英國國家美術館 來到 倫敦 , 英國 國家美術館是不能夠錯過的必打卡項目,關於這座博物館內部的畫作,本文將不再贅述,有機會的話,另寫游記一篇,另外,美術館的官網和官方指南值得大家的購買。 【晴與雪,疫情爆發之時】1月13日金塔納羅奧時間的14點42分,我發了一條朋友圈,“Back to Atlanta and Philadelphia”。正式與 墨西哥 道別,在 亞特蘭大 順利入境,併在晚間22點14分回到 費城 ,我在這時候又發了一條朋友圈,“New Semester Starts”,沒有人回覆。1月14日是休息了一整天,沒有出門,為1月15日的開學養精蓄銳。1月15日開學的這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第一次來到了Meyerson Hall二層屬於自己的位置,和班上的一些同學聊了聊天便結束了。 ↑板慄街 2020年1月16日,開學的第二天了,我走在板慄街上,一切如常,天空也是這樣的晴朗,3737和天主教堂映入眼帘。 ↑板慄街 學生公寓南側是賓大書店,一切都是如往常一樣,只是回憶起來多了些回憶的味道,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一年。 ↑賓夕法尼亞大學 36街的景色與去年也沒有任何不同; ↑賓夕法尼亞大學 1月16日,回家路上拍攝的景觀,這個學期的課程我都很喜歡,我有走在路上看到夕 陽西 下時分拍照的習慣。 ◇◇◇費城飄雪1月17日,我沒有什麼回憶可寫的,手機相冊里還有這時的一些小確幸,但也沒有太多可說的。1月18日, 費城 飄雪,薄薄的一層雪地,點綴在校園的各處,緊張的學習生活正式開始了。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1月20日,平常上課的一天,路過了板慄街和38街交界處的St. Agatha-St. James Church拍了一張,忙碌的學習生活開始了,Studio的課業量也加大,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 武漢 發現不明原因肺炎,我頓時聯想到17年前的SARS,隱隱的有些擔憂。 ◇◇◇音樂學院,貝多芬與拉赫瑪尼諾夫1月23日, 武漢 封城了,鋪天蓋地的新聞,同學們之間的討論都開始了,但沒有人想到要開始戴口罩了, 費城 的生活秩序一切如常。我們都為國內的防疫感到擔憂,援助 中國 的口罩物資上貼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刷屏了朋友圈,我們也開始為 武漢 加油,轉發各樣防疫的新聞,組織往國內寄口罩。
我來到了預先定好的音樂廳聆聽現場音樂會。這座音樂廳的名稱是 費城 音樂學院(Academy of Music),於1857年首次對外開放,並於1962年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地標。160多年來,該學院一直歡迎世界一流的表演和世 界首 演。 費城 樂團於1900年成立後,就在該學院建立了自己的住所,而今天, 費城 交響樂團的主場遷移到了其南緊鄰的金梅爾中心。 ↑費城音樂學院 如今的 費城 樂團不再以音樂學院為主要的演出場地,所以這一次能夠有幸預定到音樂學院表演場次的門票實為幸運。1月23日,我來到音樂學院觀看了這一場表演——曲目為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和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交響曲》,鋼琴演奏者為Yefim Bronfman。關於演奏的兩首音樂,前者是我幾年前游記的配樂,可惜蜂窩系統升級之後,10分鐘以上的音樂無法播放了。這悠揚的旋律,一直徘徊在我耳中,今親臨現場看鋼琴師的表演,讓人心潮澎湃。 ↑費城音樂學院 後者是我從未聽過的樂曲,但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我卻早有耳聞,十年前拉二拉三的鋼琴協奏曲曾是我的最愛,如今來到 費城 的音樂學院,我聆聽了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交響曲》,雖然之前從未耳聞,但拉赫瑪尼諾夫個人的風格十分明顯,讓我也十分陶醉。 ↑費城音樂學院 演出開始前,我特意去拍攝了 費城 音樂學院表演場地的全景和天花板的特寫,這座古老的劇場,確實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 ↑費城音樂學院 演出很精彩,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可用完美來形容,而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交響曲》也令我耳目一新,激動不已。 ↑費城音樂學院 演出結束後,已經是十點多了,為了安全起見,我打了一個Uber回到了西 費城 的家,司機是一位老爺爺,跟我講起了他的孫子也在賓大讀書,一年級的時候曾經住在和我一個公寓,而二年級他就住到了市中心,看來對於大學生而言,還是熱鬧的街區最吸引人。 ◇◇◇除夕與春節的費城1月24日,是 中國 的除夕,我們班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來到了關於火鍋(About Hotpot)這家餐廳吃火鍋,我們班上除了 中國 人只有 印度 人,很多 印度 同學對 中國 的火鍋都是第一次見,十分好奇。除夕夜自然要一起吃一頓大餐慶祝,班上所有的同學,圍成了兩個大桌。回想起來,我們班上所有的同學都聚齊在一起吃飯,除了2月份的修學旅行之外,僅有這一次。後來,隨著疫情在 美國 指數式地爆發,如此平常的聚會也變得格外的遙遠。 ↑About Hotpot ↑About Hotpot 1月25日,我和班上的另一位同學來到了一家位於Rittenhouse的 秘魯 餐廳,餐廳的名字已經查不到了,可能這家餐廳到現在已經關門了吧。這家餐廳是典型的高端菜,我們也體驗了一把春節的夜夜笙歌。 ↑費城 ↑費城 和同學們一樣,我幾乎從23日開始,天天緊盯著疫情的新聞,一直到 武漢 解封為止——國內的同學陸陸續續早已在十四、十五號的時候回到 美國 了,卻沒有想到疫情的嚴重性,以及後續的發展。疫情成為了每天的談資,每天牽掛的對象,是國內的家人,那時的 費城 暫時安全——我們去音樂會的計劃照常進行。 ◇◇◇金梅爾中心的法侖克與貝多芬這是eZseatU給在 美國 讀書的學生的一項福利,25刀購買為期一學期的會員,可以免費聽無數場次的音樂會。所以,我早已在一周前購買了法侖克和貝多芬的這場音樂會的門票,因為會員的特權,學生帶學生卡可以免費領票,只不過需要提前搶票。
1月30日,我再一次來到了金梅爾中心,這是 費城 交響樂團的主場,聆聽了19世紀 法國 女音樂家路易斯·法侖克的《第二交響曲》和貝多芬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鋼琴演奏者是丹尼爾·特裡福諾夫(Daniil Trifonov),演出位於金梅爾中心的最大音樂廳Verizon Hall進行。 ↑金梅爾表演藝術中心 ↑金梅爾表演藝術中心 ↑柯蒂斯音樂學院
可是,這篇游記卻不是令人著魔著到瘋狂著到摸不著邊際的那座最有文化氣息的 英國 倫敦 ,而是 英格蘭 的一座早已映入我心頭許久的城市 劍橋 。說起 劍橋 ,兒時的第一個記憶就是 劍橋 少兒英語,還有洪恩的You And Me,母親曾經給了我幼兒園期間就學英語的機會,上了小學後從You And Me升級為 劍橋 少兒英語,就連後來的雅思考試所用的複習材料,也是 劍橋 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 ↑劍橋 稍稍長大一點,我人生第二次出國來到的是大西洋對岸的 美國 ,來到了著名的學府哈佛大學。哈佛大學所在的城市名叫 劍橋 ,恰恰和大洋彼端的另一處著名大學 劍橋 大學所在的 劍橋 小鎮同名。 請打開BGM劍橋 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古老的教堂,恢弘的大學校園是這座城市的主題。城市之中不乏莘莘學子的樣貌,零星的中餐廳的存在更為這裡增添了一筆熟悉的色彩。請打開BGM(手機APP右下角,網頁版標題旁)跟隨我來一場心境之旅。這篇游記同時也是日記簿,記錄了我從 墨西哥 之旅回來之後到2月9日之前的每一天。請打開BGM,和我一起聆聽屬於英倫的那一段輝煌的過去。 ↑Our Lady and the English Martyrs 坐落在 劍橋 大學和 劍橋 站之間的一座標誌性的天主教堂,有著恢弘的氣勢和體量,如此歲月的痕跡,是多麼地值得細細地品味。 ↑St Catharine's College 穿過街巷,聖 凱瑟琳 學院正在眼前,這是 劍橋 大學的其中一個學院所在的地方,與 美國 許多大學按照學科劃分學院的方式不同, 劍橋 大學的一個學院就相當於一個學生的宿舍,英倫的傳統,正給予我無限的聯想。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是 劍橋 大學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是 美國 許多座大學競相模仿的對象。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的大門上,許許多多的哥特式建築特有的裝飾,吸引著我的眼球,這一切都是那樣的和諧。 ↑國王學院禮拜堂 進入國王學院的禮拜堂,靜靜地欣賞整座教堂的哥特式尖拱的絢爛母題,英倫風獨具,讓人總能聯想到西敏寺的天頂裝飾。 ↑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 進入 劍橋 大學紐納姆學院(一所只招收女生的女子學院)圖書館內部,極其安靜的自習室,是學子們嚮往的殿堂,這裡或許曾經有過故事,但對於我來說,具有典雅主義風格的現代工業建築對古老的紐納姆學院的詮釋已經足矣。 ↑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 來到紐納姆學院的花園游賞,紅牆白窗,這所 劍橋 大學最大的女子學院,彰顯著一種簡樸的英倫莊園氣息,處處游賞,處處感嘆, 劍橋 大學師生所擁有的書卷氣,是喧鬧的 倫敦 和亂糟糟的 費城 所不能比的。 ↑英國國家美術館 來到 倫敦 , 英國 國家美術館是不能夠錯過的必打卡項目,關於這座博物館內部的畫作,本文將不再贅述,有機會的話,另寫游記一篇,另外,美術館的官網和官方指南值得大家的購買。 【晴與雪,疫情爆發之時】1月13日金塔納羅奧時間的14點42分,我發了一條朋友圈,“Back to Atlanta and Philadelphia”。正式與 墨西哥 道別,在 亞特蘭大 順利入境,併在晚間22點14分回到 費城 ,我在這時候又發了一條朋友圈,“New Semester Starts”,沒有人回覆。1月14日是休息了一整天,沒有出門,為1月15日的開學養精蓄銳。1月15日開學的這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第一次來到了Meyerson Hall二層屬於自己的位置,和班上的一些同學聊了聊天便結束了。 ↑板慄街 2020年1月16日,開學的第二天了,我走在板慄街上,一切如常,天空也是這樣的晴朗,3737和天主教堂映入眼帘。 ↑板慄街 學生公寓南側是賓大書店,一切都是如往常一樣,只是回憶起來多了些回憶的味道,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一年。 ↑賓夕法尼亞大學 36街的景色與去年也沒有任何不同; ↑賓夕法尼亞大學 1月16日,回家路上拍攝的景觀,這個學期的課程我都很喜歡,我有走在路上看到夕 陽西 下時分拍照的習慣。 ◇◇◇費城飄雪1月17日,我沒有什麼回憶可寫的,手機相冊里還有這時的一些小確幸,但也沒有太多可說的。1月18日, 費城 飄雪,薄薄的一層雪地,點綴在校園的各處,緊張的學習生活正式開始了。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1月20日,平常上課的一天,路過了板慄街和38街交界處的St. Agatha-St. James Church拍了一張,忙碌的學習生活開始了,Studio的課業量也加大,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 武漢 發現不明原因肺炎,我頓時聯想到17年前的SARS,隱隱的有些擔憂。 ◇◇◇音樂學院,貝多芬與拉赫瑪尼諾夫1月23日, 武漢 封城了,鋪天蓋地的新聞,同學們之間的討論都開始了,但沒有人想到要開始戴口罩了, 費城 的生活秩序一切如常。我們都為國內的防疫感到擔憂,援助 中國 的口罩物資上貼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刷屏了朋友圈,我們也開始為 武漢 加油,轉發各樣防疫的新聞,組織往國內寄口罩。
我來到了預先定好的音樂廳聆聽現場音樂會。這座音樂廳的名稱是 費城 音樂學院(Academy of Music),於1857年首次對外開放,並於1962年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地標。160多年來,該學院一直歡迎世界一流的表演和世 界首 演。 費城 樂團於1900年成立後,就在該學院建立了自己的住所,而今天, 費城 交響樂團的主場遷移到了其南緊鄰的金梅爾中心。 ↑費城音樂學院 如今的 費城 樂團不再以音樂學院為主要的演出場地,所以這一次能夠有幸預定到音樂學院表演場次的門票實為幸運。1月23日,我來到音樂學院觀看了這一場表演——曲目為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和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交響曲》,鋼琴演奏者為Yefim Bronfman。關於演奏的兩首音樂,前者是我幾年前游記的配樂,可惜蜂窩系統升級之後,10分鐘以上的音樂無法播放了。這悠揚的旋律,一直徘徊在我耳中,今親臨現場看鋼琴師的表演,讓人心潮澎湃。 ↑費城音樂學院 後者是我從未聽過的樂曲,但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我卻早有耳聞,十年前拉二拉三的鋼琴協奏曲曾是我的最愛,如今來到 費城 的音樂學院,我聆聽了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交響曲》,雖然之前從未耳聞,但拉赫瑪尼諾夫個人的風格十分明顯,讓我也十分陶醉。 ↑費城音樂學院 演出開始前,我特意去拍攝了 費城 音樂學院表演場地的全景和天花板的特寫,這座古老的劇場,確實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 ↑費城音樂學院 演出很精彩,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可用完美來形容,而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交響曲》也令我耳目一新,激動不已。 ↑費城音樂學院 演出結束後,已經是十點多了,為了安全起見,我打了一個Uber回到了西 費城 的家,司機是一位老爺爺,跟我講起了他的孫子也在賓大讀書,一年級的時候曾經住在和我一個公寓,而二年級他就住到了市中心,看來對於大學生而言,還是熱鬧的街區最吸引人。 ◇◇◇除夕與春節的費城1月24日,是 中國 的除夕,我們班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來到了關於火鍋(About Hotpot)這家餐廳吃火鍋,我們班上除了 中國 人只有 印度 人,很多 印度 同學對 中國 的火鍋都是第一次見,十分好奇。除夕夜自然要一起吃一頓大餐慶祝,班上所有的同學,圍成了兩個大桌。回想起來,我們班上所有的同學都聚齊在一起吃飯,除了2月份的修學旅行之外,僅有這一次。後來,隨著疫情在 美國 指數式地爆發,如此平常的聚會也變得格外的遙遠。 ↑About Hotpot ↑About Hotpot 1月25日,我和班上的另一位同學來到了一家位於Rittenhouse的 秘魯 餐廳,餐廳的名字已經查不到了,可能這家餐廳到現在已經關門了吧。這家餐廳是典型的高端菜,我們也體驗了一把春節的夜夜笙歌。 ↑費城 ↑費城 和同學們一樣,我幾乎從23日開始,天天緊盯著疫情的新聞,一直到 武漢 解封為止——國內的同學陸陸續續早已在十四、十五號的時候回到 美國 了,卻沒有想到疫情的嚴重性,以及後續的發展。疫情成為了每天的談資,每天牽掛的對象,是國內的家人,那時的 費城 暫時安全——我們去音樂會的計劃照常進行。 ◇◇◇金梅爾中心的法侖克與貝多芬這是eZseatU給在 美國 讀書的學生的一項福利,25刀購買為期一學期的會員,可以免費聽無數場次的音樂會。所以,我早已在一周前購買了法侖克和貝多芬的這場音樂會的門票,因為會員的特權,學生帶學生卡可以免費領票,只不過需要提前搶票。
1月30日,我再一次來到了金梅爾中心,這是 費城 交響樂團的主場,聆聽了19世紀 法國 女音樂家路易斯·法侖克的《第二交響曲》和貝多芬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鋼琴演奏者是丹尼爾·特裡福諾夫(Daniil Trifonov),演出位於金梅爾中心的最大音樂廳Verizon Hall進行。 ↑金梅爾表演藝術中心 ↑金梅爾表演藝術中心 ↑柯蒂斯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