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森,秋田,岩手縣七日暢游
清衡創建中尊寺的目的是為了對11世紀後半期在 東北 地區的長期戰亂(前九年戰役和後三年戰役)中亡故的人們不分敵我地進行祭奠,在被稱為“陸奧”的邊境和 東北 地區建設一片佛教凈地(通過傳揚佛教來實現的 和平 的理想社會)。
到了 鐮倉 時代後,中尊寺日漸衰退,在建武4年(1337年)的火災中,許多堂塔和寶物遺憾地被燒毀,不過現在仍保存了以國寶建築物第1號金色堂為首的3,000多件國寶及重要文化財。這些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的一大特色是包括有漆工藝、木工藝、金屬工藝、染織和書法等多種元素,中尊寺也因此被視為東 日本 首屈一指的平安佛教美術寶庫。
中尊寺的表參道叫做月見阪。道路兩旁是由江戶時代統治 平泉 地區的伊達藩種下的杉樹,樹齡有300〜400年左右,形成一條長長的林蔭道,向人們述說著悠久的歷史故事。沿著這段坡道緩緩上行,登上這座將奧州藤原氏榮極一時的平安時代往昔流傳至今的山頭,感覺就像是走在時光隧道中。忘記日常生活的繁忙,一邊品味風情,一邊悠然漫步,能感受到心靈仿佛也受到了洗滌一般。 本堂是整座寺院的中心建築物,於明治42年(1909年)重建。自古流傳下來的佛教儀式大多數會在這座本堂舉行。主佛兩側的燈籠叫做“不滅法燈”,自宗祖傳教大師最澄點亮以來從未熄滅過,是 天台 宗的象徵。它是在總本山延歷寺分燃而成的,一直守護至今。 金色堂是唯一一座將中尊寺創建之初的樣貌傳承至今的建築物,於天治元年(1124年)上梁。金色堂是一座堂內外都貼有金箔的“皆金色”阿彌陀堂,包括牆壁、天花板和地板。其內有許多金色佛像,表層覆以金漆,還鑲嵌了珍珠母,十分精巧。 平泉 最早的三位領主的遺體也被安置在佛像下方的祭壇內,安睡在這些鍍金的至福聖地之中。 贊衡藏是作為一座將中尊寺內傳承的文化財和寶物長久地保留給後世的寶物館而建造的,於平成12年(2000年)進行了翻新。館名贊衡藏是“贊頌奧州藤原三代(清衡、基衡、秀衡的衡)偉業的寶藏”的意思。現存的3000多件國寶及重要文化財大部分都收藏在這裡,在這裡可參觀到佛像、佛經以及奧州藤原氏的隨葬品等珍貴的文化財,走在其中就仿佛在一個神秘的世界里探究著歷史的印記,看著光陰流逝,並不斷地感嘆著匠人的鬼斧神工。
到了 鐮倉 時代後,中尊寺日漸衰退,在建武4年(1337年)的火災中,許多堂塔和寶物遺憾地被燒毀,不過現在仍保存了以國寶建築物第1號金色堂為首的3,000多件國寶及重要文化財。這些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的一大特色是包括有漆工藝、木工藝、金屬工藝、染織和書法等多種元素,中尊寺也因此被視為東 日本 首屈一指的平安佛教美術寶庫。
中尊寺的表參道叫做月見阪。道路兩旁是由江戶時代統治 平泉 地區的伊達藩種下的杉樹,樹齡有300〜400年左右,形成一條長長的林蔭道,向人們述說著悠久的歷史故事。沿著這段坡道緩緩上行,登上這座將奧州藤原氏榮極一時的平安時代往昔流傳至今的山頭,感覺就像是走在時光隧道中。忘記日常生活的繁忙,一邊品味風情,一邊悠然漫步,能感受到心靈仿佛也受到了洗滌一般。 本堂是整座寺院的中心建築物,於明治42年(1909年)重建。自古流傳下來的佛教儀式大多數會在這座本堂舉行。主佛兩側的燈籠叫做“不滅法燈”,自宗祖傳教大師最澄點亮以來從未熄滅過,是 天台 宗的象徵。它是在總本山延歷寺分燃而成的,一直守護至今。 金色堂是唯一一座將中尊寺創建之初的樣貌傳承至今的建築物,於天治元年(1124年)上梁。金色堂是一座堂內外都貼有金箔的“皆金色”阿彌陀堂,包括牆壁、天花板和地板。其內有許多金色佛像,表層覆以金漆,還鑲嵌了珍珠母,十分精巧。 平泉 最早的三位領主的遺體也被安置在佛像下方的祭壇內,安睡在這些鍍金的至福聖地之中。 贊衡藏是作為一座將中尊寺內傳承的文化財和寶物長久地保留給後世的寶物館而建造的,於平成12年(2000年)進行了翻新。館名贊衡藏是“贊頌奧州藤原三代(清衡、基衡、秀衡的衡)偉業的寶藏”的意思。現存的3000多件國寶及重要文化財大部分都收藏在這裡,在這裡可參觀到佛像、佛經以及奧州藤原氏的隨葬品等珍貴的文化財,走在其中就仿佛在一個神秘的世界里探究著歷史的印記,看著光陰流逝,並不斷地感嘆著匠人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