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游苦旅(三) 2018.5.4——5.25【堪培拉 自由行】
2018.5.16 堪培拉
6:49 乘火車去唐人街,再坐旅行社中巴去 堪培拉 ,四個小時的旅途,由一位煙癮很大的老廣黃哥開車。路上黃哥介紹說, 堪培拉 是個連鳥都不拉屎的地方。路上在隧道里堵車半小時,交通是 澳大利亞 急需改造的城市項目,已經發展百年的陳舊道路設施,鐵路設施,居住環境都在 大興 土木。
來回八個小時的路程……去一個鳥都不拉屎的地方——堪培拉 PARLIAMENT HOUSE(議會大廈)
PARLIAMENT HOUSE(議會大廈)是每個游客的必到之地,我們當然不能錯過。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天氣就很好,到這座澳洲最高議政廳的時候更是風和日麗。從WAR MEMORIAL(戰爭紀念館)有一條很寬的馬路延伸到此地,一直以為直接走啊走,就可以來到這裡了。
其實不然,當中隔著一個 大湖 呢。
中華人民 共和 國駐 澳大利亞 大使館駐地
與CANBERRA所有的建築一樣,PARLIAMENT HOUSE的年齡也不大,簡潔明亮是它最大的特點。 澳大利亞 人是可以自由旁聽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日常活動的,連小學生都被要求來參與,理由是要從小培養公民參政議政的習慣,這不但是權利也是義務。真希望來得時候不是周末,這樣就可以有幸一睹民主黨與工黨的辯論了,據說時常會演變為兩黨派之間的相互攻擊,不曉得會不會大打出手呢?
戰爭紀念館第一站是WAR MEMORIAL,一個博物館,用來紀念一戰、二戰以及別的戰爭中犧牲的 澳大利亞 戰士們。我就一直比較迷惑,這個遠離歐亞非及美洲的大陸怎麼那麼好戰,參加了幾乎所有能夠參加的戰爭,不但千里迢迢2003的 伊拉克 戰爭,歷史上也數次加盟了包括 朝鮮 、 越南 在內的一些根本跟他們八輩子打不到一塊兒的區域戰爭。或許跟它是英聯邦國有關吧……, 澳大利亞 原本就是一個囚犯移民國,或許,好鬥是他們的國粹?不然,但凡有硝煙的戰場里,都會有澳國國旗飄揚呢…… 這座在世界上享有至高榮譽的紀念館((The Australian War Memorial))鑒於1941年,是為了紀念在二戰中陣亡的 澳大利亞 戰士們而精心建造的。從空中俯瞰紀念館呈十字架形,墨綠色的圓頂肅穆中飽含著 和平 的氣息。走進館內,呈現在你眼前的是莊嚴、是歷史、是希望。二戰展廳里大量的兵器、被擊沉的 日本 海軍微型潛艇、 布萊德 貝瑞的戰機等等,先進的激光和立體聲想能夠為您逼真的再現二戰期間的激烈情景。館內詳細記載了澳洲經歷的許多戰爭,還附有相應的歷史照片與珍貴的實物,並介紹了反法西斯戰爭中澳將士的個人情況,殘酷的戰爭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刻才能激起你對 和平 的渴望。 每一年的4月25日為澳紐軍團紀念日,在這一天,全國各地的退伍軍人和群眾都會舉行集會、游行、獻花圈等活動,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澳大利亞 和 新西蘭 聯合軍隊中陣亡的士兵;每年的11月11日,為 澳大利亞 戰爭紀念日。在這一天的上午11點,每一個 澳大利亞 人會在全國的各個角落,默哀一分鐘,向戰爭中英勇獻身的廣大將士表示哀悼。
堪培拉 是個年輕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這裡還是 澳大利亞 科西阿斯科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發現,此後有移民來建牧場,到1840年發展成一個小鎮。1901年, 澳大利亞 聯邦政府成立以後,為定都問題, 悉尼 和 墨爾本 兩 大城 市爭執不下,一直爭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聯邦政府通過決議,在兩個城市之間,選一個風調雨順、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於是選了這塊距 悉尼 238公里,距 墨爾本 507公里的空地。這就是 堪培拉 的雛形。
國會大廈
攝影師把國會大廈拍丟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旗桿嘍…… 1912年,聯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城市設計比賽,一年之後,國會從送來的137個版本中,選中了 美國 著名風景設計師、36歲的 芝加哥 人沃爾特·伯里·格裡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這位設計師描繪的 堪培拉 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 澳大利亞 國家檔案館。建設中間,經過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頓,共用了14年,於1927年建成,並遷都於此。後來,又為確定新首都的名字商討了好長時間,最終選擇了當地居民的傳統名稱-- 堪培拉 ,意思是"匯合之地",民眾又叫做"聚會的地方"。
議政大廳,莊嚴肅穆…… 值班的老者……
堪培拉 的城市設計十分新穎,環形及放射狀道路將行政、商業、住宅區分開。城市中心的格裡芬湖噴泉,即為紀念庫克船長上岸200周年而建的“庫克船長紀念噴泉”(CAPTAIN COOK MEMORIAL JET)水柱高達 140 米,極為壯觀。全城樹木蒼翠,鮮花四季,每年九月, 堪培拉 都舉辦花節,以數十萬株花迎接春天的到來,被譽為 " 大洋洲 的花園城市 " 。
堪培拉 的城市規劃受到古典主義的影響,在規划上將巴 洛克 式規劃和具有強烈秩序感的古典主義構圖結合在一起,將首都的尊嚴和花園城市生活結合在一起,將城市空間的主角全部讓位於自然山水,開創了一個生態式巴 洛克 規劃先驅。但是城市規划過於考慮景觀形式背後隱喻的政治含義,忽視了城市基本功能。
位於 澳大利亞 首都 堪培拉 的中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建於國會山頂上,其地理位置就像其權利一樣。 國會大廈以大量使用磚石和優質木材,及收藏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掛毯之一在內的藝術精品為特色。國會大廈占地32公頃,地上建築有6層,底層為停車場,圓形的花崗岩外牆與國
堪培拉 國會大廈
會山的形狀配合得天衣無縫,整個建築的核心是矗立在大廳頂上的不鏽鋼旗桿,高達81米,直插雲霄,國會大廈每隔30分鐘提供免費導游,使游客更進一步瞭解其奧秘。
就連國會大廈內的光線用來拍攝人像,都是光彩照人、絢麗奪目…… 使館區觀賞紅葉黃導游沒有帶我們去格裡芬湖,而是將我們拉到了紅葉盛開的外事領館區。漂洋過海來到 堪培拉 看紅葉,我們似乎有些二,終究還是 廣東 人會做生意啊!
6:49 乘火車去唐人街,再坐旅行社中巴去 堪培拉 ,四個小時的旅途,由一位煙癮很大的老廣黃哥開車。路上黃哥介紹說, 堪培拉 是個連鳥都不拉屎的地方。路上在隧道里堵車半小時,交通是 澳大利亞 急需改造的城市項目,已經發展百年的陳舊道路設施,鐵路設施,居住環境都在 大興 土木。
來回八個小時的路程……去一個鳥都不拉屎的地方——堪培拉 PARLIAMENT HOUSE(議會大廈)
PARLIAMENT HOUSE(議會大廈)是每個游客的必到之地,我們當然不能錯過。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天氣就很好,到這座澳洲最高議政廳的時候更是風和日麗。從WAR MEMORIAL(戰爭紀念館)有一條很寬的馬路延伸到此地,一直以為直接走啊走,就可以來到這裡了。
其實不然,當中隔著一個 大湖 呢。
中華人民 共和 國駐 澳大利亞 大使館駐地
與CANBERRA所有的建築一樣,PARLIAMENT HOUSE的年齡也不大,簡潔明亮是它最大的特點。 澳大利亞 人是可以自由旁聽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日常活動的,連小學生都被要求來參與,理由是要從小培養公民參政議政的習慣,這不但是權利也是義務。真希望來得時候不是周末,這樣就可以有幸一睹民主黨與工黨的辯論了,據說時常會演變為兩黨派之間的相互攻擊,不曉得會不會大打出手呢?
戰爭紀念館第一站是WAR MEMORIAL,一個博物館,用來紀念一戰、二戰以及別的戰爭中犧牲的 澳大利亞 戰士們。我就一直比較迷惑,這個遠離歐亞非及美洲的大陸怎麼那麼好戰,參加了幾乎所有能夠參加的戰爭,不但千里迢迢2003的 伊拉克 戰爭,歷史上也數次加盟了包括 朝鮮 、 越南 在內的一些根本跟他們八輩子打不到一塊兒的區域戰爭。或許跟它是英聯邦國有關吧……, 澳大利亞 原本就是一個囚犯移民國,或許,好鬥是他們的國粹?不然,但凡有硝煙的戰場里,都會有澳國國旗飄揚呢…… 這座在世界上享有至高榮譽的紀念館((The Australian War Memorial))鑒於1941年,是為了紀念在二戰中陣亡的 澳大利亞 戰士們而精心建造的。從空中俯瞰紀念館呈十字架形,墨綠色的圓頂肅穆中飽含著 和平 的氣息。走進館內,呈現在你眼前的是莊嚴、是歷史、是希望。二戰展廳里大量的兵器、被擊沉的 日本 海軍微型潛艇、 布萊德 貝瑞的戰機等等,先進的激光和立體聲想能夠為您逼真的再現二戰期間的激烈情景。館內詳細記載了澳洲經歷的許多戰爭,還附有相應的歷史照片與珍貴的實物,並介紹了反法西斯戰爭中澳將士的個人情況,殘酷的戰爭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刻才能激起你對 和平 的渴望。 每一年的4月25日為澳紐軍團紀念日,在這一天,全國各地的退伍軍人和群眾都會舉行集會、游行、獻花圈等活動,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澳大利亞 和 新西蘭 聯合軍隊中陣亡的士兵;每年的11月11日,為 澳大利亞 戰爭紀念日。在這一天的上午11點,每一個 澳大利亞 人會在全國的各個角落,默哀一分鐘,向戰爭中英勇獻身的廣大將士表示哀悼。
堪培拉 是個年輕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這裡還是 澳大利亞 科西阿斯科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發現,此後有移民來建牧場,到1840年發展成一個小鎮。1901年, 澳大利亞 聯邦政府成立以後,為定都問題, 悉尼 和 墨爾本 兩 大城 市爭執不下,一直爭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聯邦政府通過決議,在兩個城市之間,選一個風調雨順、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於是選了這塊距 悉尼 238公里,距 墨爾本 507公里的空地。這就是 堪培拉 的雛形。
國會大廈
攝影師把國會大廈拍丟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旗桿嘍…… 1912年,聯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城市設計比賽,一年之後,國會從送來的137個版本中,選中了 美國 著名風景設計師、36歲的 芝加哥 人沃爾特·伯里·格裡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這位設計師描繪的 堪培拉 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 澳大利亞 國家檔案館。建設中間,經過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頓,共用了14年,於1927年建成,並遷都於此。後來,又為確定新首都的名字商討了好長時間,最終選擇了當地居民的傳統名稱-- 堪培拉 ,意思是"匯合之地",民眾又叫做"聚會的地方"。
議政大廳,莊嚴肅穆…… 值班的老者……
堪培拉 的城市設計十分新穎,環形及放射狀道路將行政、商業、住宅區分開。城市中心的格裡芬湖噴泉,即為紀念庫克船長上岸200周年而建的“庫克船長紀念噴泉”(CAPTAIN COOK MEMORIAL JET)水柱高達 140 米,極為壯觀。全城樹木蒼翠,鮮花四季,每年九月, 堪培拉 都舉辦花節,以數十萬株花迎接春天的到來,被譽為 " 大洋洲 的花園城市 " 。
堪培拉 的城市規劃受到古典主義的影響,在規划上將巴 洛克 式規劃和具有強烈秩序感的古典主義構圖結合在一起,將首都的尊嚴和花園城市生活結合在一起,將城市空間的主角全部讓位於自然山水,開創了一個生態式巴 洛克 規劃先驅。但是城市規划過於考慮景觀形式背後隱喻的政治含義,忽視了城市基本功能。
位於 澳大利亞 首都 堪培拉 的中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建於國會山頂上,其地理位置就像其權利一樣。 國會大廈以大量使用磚石和優質木材,及收藏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掛毯之一在內的藝術精品為特色。國會大廈占地32公頃,地上建築有6層,底層為停車場,圓形的花崗岩外牆與國
堪培拉 國會大廈
會山的形狀配合得天衣無縫,整個建築的核心是矗立在大廳頂上的不鏽鋼旗桿,高達81米,直插雲霄,國會大廈每隔30分鐘提供免費導游,使游客更進一步瞭解其奧秘。
就連國會大廈內的光線用來拍攝人像,都是光彩照人、絢麗奪目…… 使館區觀賞紅葉黃導游沒有帶我們去格裡芬湖,而是將我們拉到了紅葉盛開的外事領館區。漂洋過海來到 堪培拉 看紅葉,我們似乎有些二,終究還是 廣東 人會做生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