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元旦 曼谷、素可泰之行



有個典型的錫蘭式佛塔,其他也看不出有啥特點,出名的另一原因可能也是比較適合拍對面佛寺的倒影。


在龍坡邦的地位不遜於香通寺,它曾經是 緬甸 高僧居住的寺廟。

門票150B,開放時間9:00-16:00,元旦免費。
建於1964年,館內收藏了 素可泰 及附近發掘的藝術品和古董。展出 素可泰 遺址模型, 素可泰 的佛像等。整個博物館的building 2是按照年代佈置,很多保存相對完好的佛像都被搬到了這裡,這裡還有蘭坎亨國王的手稿複製品,以及西春寺頂棚上《佛本生經》銘文複製品。有些佈置還原了在佛寺中的位置和感覺。


在泰文中,卓旁(Trapang)是“池塘”的意思,通(Thong)是“金子”之意,卓旁通寺就是“金池寺”。坐落在一個大蓮花池中央,北和東兩邊有通往寺中的木橋,這個小小的池塘正是 泰國 水燈節的發源地。不在公園內,在門口正對的主路旁邊7-11的對面,元旦去還有活動。據說寺中還有精美的泥灰浮雕,但是真的沒有找到。這座寺的大雄寶殿是三十多年前才蓋的,塔是錫蘭式的,參觀重點則是佛塔東面涼亭中供奉的佛腳印。傳說這對刻在灰石上的佛腳印是從 素可泰 西南方的大腳印山(BigFootprintHill)搬來的,大家都相信這是李泰王在1359年發現的,腳印上有108個須彌山上的吉祥圖案,這顯示佛與廣大無邊的須彌山已合而為一,而且是宇宙的中心。在卓旁通寺的南岸有一個小市場,裡面有一間小廟,廟裡的地上有個半身陷在地里的石像,立在石像前的是 素可泰 開國君王帕巒王的塑像。這是描述 素可泰 建城初期的一個神話故事,話說當時高棉王想知道 素可泰 的內況,就派了一個精通奇門盾甲的人來探聽帕巒王情況,那時帕巒王在一間寺廟中當和尚,正在庭院中掃地,這個高棉人從地中鑽出來,只看見一個和尚在掃地,所以就開口問這個和尚知不知道帕巒王在那裡?怕巒王見這個人長得不像 泰國 人,而且又會奇門盾甲,深知來者不善,便將計就計,告訴這個一半陷在地下的人說:“你在這兒等一等”。帕巒王有出口成真的能力,這個高棉人變得不能鑽出地面,只能在那裡等,等成了一座石像了,後人便籍此表示 泰國 國王的神力及偉大。








一座被白象圍繞的 斯裡蘭卡 式佛塔,傳說中佛陀是白象轉世。再介紹一個小寺的故事,這座寺廟坐落在 素可泰 老城北部,城牆以里,很明顯就能發現,因為他實在太像環象寺了。這座寺廟由24只大象雕塑支撐的錫蘭式佛塔,這些大象雕塑還很完整。這座寺得名Sorasak,是因為這位叫Sorasak的大臣在1412年的時候,將這座寺所在的地方獻給了當時 素可泰 王朝的君主李泰王,李泰王為了紀念君臣 友誼 蓋了這座塔。








西春寺是 素可泰 寺廟中最為神秘的一座,始建於公元13 世紀,位於古城牆外 西北 部。西春寺最出名的就是那尊一進去就能透過塔門看到的開眼佛像,佛堂正面有一條窄縫,通過一條窄縫可見一尊巨大坐佛,而這也是全 素可泰 唯一一尊開眼佛佛像,也是全 泰國 最大的坐佛佛像之一。這尊佛像呈坐姿,高15米,最寬的地方11.3米,由磚泥製成。這尊大坐佛右手手指指地,呈現鎮魔姿勢,考古學家認為這就是著名的蘭坎亨手稿中提到的“Phra Atchana”佛(阿迦納佛)。現在的大佛顯然是新修而成,一般人認為這尊佛原本是露天的,後來才加蓋了佛寺。這間廟宇長、寬各32公尺,高15公尺,牆厚3公尺,一般廟宇都有 通道 通到屋頂,左上右上, 西昌 寺也有,但只能左上右下,而 西昌 寺的另一個瑰寶就是沿著 通道 的天花板上有超過50幅的石板畫,描繪本生經及佛陀10次轉世的故事,可惜現在已經不開放參觀。而塔尖通往上面的 通道 被堵死了,塔尖也不知現在何處,游客雖然無法欣賞到頂棚上《佛本生經》銘文。但是在蘭坎亨博物館里還原了西春寺的這一場景。
西春寺的這尊開眼佛還有一個小故事。 素可泰 王朝末期, 大城 王朝攻打入 素可泰 老城。兩名 素可泰 士兵逃到這尊坐佛身後,而 大城 追兵也很快找到這裡。 素可泰 士兵在大佛背後悄悄說話的聲音被趕到的 大城 士兵聽到,以為是佛祖顯靈開口說話,竟然害怕的掉頭就跑。此後,這尊佛就因為這個傳說被稱為說話佛。
在開眼佛的北側,還有一處佛像。建議在日落時段過來,可以看到頭頂金光的奇觀。






在西區中,諸多遺跡都只剩下佛塔、塔基和 石柱 。偶爾間可以在遺跡中尋找到佛像的殘肢。不過這些殘缺的佛像肢体還是值得好好體味一番的。另外,從Wat Tham Hip Lang開始,到Wat Saphan Hin結束,很多遺跡都在山上,尤其是Wat Tham Hip Lang,沿著石路上去,雖然只有塔基和石路,但是遺跡卻不是用紅磚壘砌,而是用大塊的黑色石塊碼放。這裡有許多小小的石塊被供奉在原來佛像的平臺上,因為當地有種說法,如果有錢就用財物、香燭、鮮花、食物做供養,如果沒有,那就用石塊表達心意。這裡的石塊眾多,碼放很高的也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