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旅行日誌】2006年12月8日——亞非歐之行(第8天)

【旅行日誌】2006年12月8日——亞非歐之行(第8天)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帝王谷背景下的 塞拉 皮斯神廟(Temple of Serapis)遺址。
這座 塞拉 皮斯神廟(Temple of Serapis),也叫 塞拉 皮斯教堂(Temple of Serapis),”Serapis“( 塞拉 皮斯)是 埃及 托勒密王朝創建者托勒密一世(Ptolemy I)為了把 埃及 和 希腊 文化融合於同一個神明之下而創造的神。 塞拉 皮斯(Serapis),象徵著 富裕 和復興,祂外表是 希腊 人,但卻有著徹底的 埃及 象徵。 塞拉 皮斯神廟(Temple of Serapis)建於公元 2 世紀初,是 羅馬 皇帝哈德良(Hadrianus)建造的,它是盧克索神廟里僅存的一座 羅馬 建築。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這是盧克索神廟的大門口,前面的空曠地帶就是內克塔內布一世庭院(The courtyard of Nectanebo I)。
盧克索神廟(Luxor Temple)是古 埃及 重要宗教節日奧佩特節(Opet Festival)的中心活動場所。傳說太陽神阿蒙在節日期間從 卡納克 神廟溯尼羅河而上,至 盧克索 神廟探望妻子,神廟牆壁上殘存表現節日盛大場面的浮雕。幾千年來,這座神廟被歷史的塵埃所淹沒,這裡成為了一座高約15 米的垃圾山。 1881 年起,加斯頓·馬斯佩羅(Gaston Maspero )教授開始在這裡進行挖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使得這座神廟重見天日。
盧克索神廟🔺這是盧克索神廟的大門口的方尖碑和內克塔內布一世庭院(The courtyard of Nectanebo I)視頻。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這是獅身人面像大道(The Sphinx Avenue),正對著 盧克索 神廟,被 埃及 人稱為“上帝之路”(طريق الكباش)。在古 埃及 ,每年新年在這裡慶祝奧佩特節(Opet Festival) ,太陽神阿蒙(Amun)、阿蒙的配偶穆特(Mut)及兒子月亮神孔蘇(Khonsu)的神像被放在擔架上從2公裡外的 卡納克 神廟(Karnak Temple)沿著這條獅身人面像大道抬到 盧克索 神廟,這個節日要慶祝11天(後來被延長到27天)。姆特和孔蘇的神像要被抬到 盧克索 神廟的廊柱殿後面的小神殿,只有阿蒙的神像要被抬到 盧克索 神廟的聖殿。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方尖碑 🔺所以說,盧克索神廟是古 埃及 重要宗教節日奧佩特節的中心活動場所,現在,盧克索神廟牆壁上還殘存很多表現節日盛大場面的浮雕。
這是在內克塔內布一世庭院(The courtyard of Nectanebo I)看盧克索神廟的大門口,帶有雕像的盧克索神廟大門、 盧克索 方尖碑(Luxor Obelisk)和進入裡面的第一內院院都是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建造的。在古 埃及 時代這裏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尊坐像、四尊立像和兩座方尖塔。現在我們看過去只剩下了兩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座方尖塔。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的大門口就是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兩尊坐像。大門兩邊是很厚、很高的牆。牆的內測有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作戰的浮雕。右牆上的浮雕是拉美西斯二世正在大本營中開戰前會議,與此同時赫梯人(Hitties)正在進攻 埃及 的營地;左牆上的浮雕是拉美西斯二世在卡疊石(Kadesh)追擊逃跑的赫梯人。進入這個門就是第一內院了。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方尖碑 🔺進入第一內院前,仰望一下這座孤獨的 盧克索 方尖碑(Luxor Obelisk),阿蒙神(Amun)在上方照射著我們。
1836年,奧斯曼帝國的 埃及 總督穆罕默德· 阿裡 (Mehmet Ali ,1760年---1849年)將其中一座方尖塔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 Philippe I),今天,這座盧克索方尖塔就矗立在 巴黎 的協和廣場上,作為交換,穆罕默德· 阿裡 為開羅的一座清真寺獲得了一座鐘塔。這兩座孿生的 盧克索 方尖碑(Luxor Obelisk)就這樣分離了170年。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這裡是第一內院,也稱為拉美西斯二世庭。這個內院被兩重廊柱圍繞,這些廊柱由紙莎草柱(papyrus flower column)組成。紙莎草是一種古老的水生植物,屬多年生綠色長稈草本,叢生於池塘或沼澤地淤泥中,古 埃及 人將紙草莖一大把一大把地捆起來用作房子的梁柱,紙莎草被視為是“尼羅河禮物”,所以逐漸地融入到了各種文化及藝術當中,將紙莎草的形狀融入了廊柱的設計,這種廊柱形式是古 埃及 從古王國時期第五王朝就開始的,到了新王國時期盛行。
可以看到正面的一對站立的拉美西斯二世塑像,塑像後面是柱廊,通往第二內院,也稱為阿蒙霍特普三世庭。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第一內院里的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塑像。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公元前1303年---1213年),是古 埃及 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公元前1279年登基,在位66年,公元前1213年卒。拉美西斯二世被認為是古 埃及 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法老之一,拉美西斯二世的陵墓在帝王谷編號是KV7,他的木乃伊現在被收藏在 埃及 博物館。在平均壽命只有30多歲的3200年前,他居然活了90歲,他在位66年,娶了8位皇后,200多個妃子,生了60多個女兒,100多個兒子。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這是連接第一內院和第二內院的柱廊。這道柱廊由7對開花式紙莎草柱組成,柱廊兩邊的柱體上繪有奧佩特節(Opet Festival)的情景。柱廊是在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統治時期開始建造的。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第二內院的南邊是一座廊柱殿,它由32根束莖式紙莎草柱支撐,以4X4的佈局呈現。其浮雕顯示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底比斯的眾神前舉行他的加冕禮,左右兩邊各有一座神殿,這兩座神殿分別是奉獻給姆特和孔蘇的。
廊柱殿是在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統治時期開始建造的,在霍倫海布 (Horemheb )統治時期完成的。霍倫海布 (Horemheb )是古 埃及 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的末代法老(在位時期大約是公元前1319年---1292年)。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穿過廊柱殿,進入後面皇帝聖廳和聖殿,發現有工作人員正在修複牆壁上的浮雕。
皇帝聖廳和聖殿是在羅馬時代祭奉皇帝的廳。在神壇的兩邊有兩道 科林斯 廊柱。神壇後有一條 通道 通到一個有2x2根柱的廊柱廳,此後是聖殿,這裏是放阿蒙(Amun)神像的地方。廳牆的浮雕顯示了亞歷山大大帝與眾神,據說是亞歷山大大帝下令改造聖殿,將支撐屋頂的四根柱子改為一座小堂。亞歷山大大帝(Aléxandros,公元前356年---前323年)就是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在公元前332年至323年是 埃及 法老,統治 埃及 9年。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我們來到最裡面、也是最南面的誕生廳。西牆上的浮雕顯示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誕生:從他母親通過阿蒙懷孕到他出生。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東牆上浮雕顯示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的登基大禮儀式。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我們的 埃及 地導在仔細地和我們講解誕生廳里浮雕的細節。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從誕生廳出來,看見這些可愛的 埃及 女孩。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往回走,這是又回到了第二內院,也稱為阿蒙霍特普三世庭。它的三面也有雙重的紙莎草柱圍繞,三面各有22根立柱分兩排豎立。1989年在修復時在三米深處發現了多座法老、神和獅身人面像。
站在這裡,透過柱廊可以看到第一內院有一座建築,這是一座叫Abou al-Haggag Mosque的清真寺,這座清真寺位於盧克索神廟地基以上五米高的地方,原因是清真寺被建造時盧克索神廟已經被埋在五米深的塵土下了。據說,這座清真寺現在還在使用。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神廟 🔺再回到第一內院里,它的三面也有雙重的紙莎草柱圍繞,但因為第一內院的 東北 角被Abou al-Haggag Mosque清真寺占用了,實際上它是一個L形的院子,雙重的紙莎草柱只剩兩面半了。這是靠西南側的開花式紙莎草柱,柱子之間還有站立的人物雕塑。開花式紙莎草柱也分兩種,一種開花式,一種苞蕾式,這是苞蕾式紙莎草柱。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 🔺從盧克索神廟出來,這是盧克索神廟邊的一座清真寺:艾哈邁德·內格姆清真寺(Ahmed Negm Mosque),我們在這裡等上車,準備去卡奈克神廟(الكرنك)。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盧克索 🔺從盧克索神廟去往卡奈克神廟(الكرنك)的途中一景。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這是卡奈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平面圖。整座神廟長 1,500 米、寬800 米,佔地約有30公頃。東西軸向佈置先後重疊塔門6座,又從中心向南分支,另列塔門四座,一共十座塔門(Pylon)。(圖片來自網絡經過本人修改完善)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卡奈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是為祭奉太陽神阿蒙(Amun)、阿蒙的配偶穆特(Mut)及兒子月亮神孔蘇(Khonsu)而修建的,所以,卡奈克神廟又被稱為阿蒙神廟( Amun Temple),傳說阿蒙神早上是公羊形象,中午變為聖甲蟲,晚上是人形。
這是進入卡奈克神廟的公羊大道(Avenue of the Rams),公羊大道兩側都是獅身羊面像雕塑,據說兩側有124座獅身羊頭像,但我目測沒有那麼多,估計是史料記載的,現在一部分都風化毀壞了。公羊大道盡頭就是第一塔門(First Pylon):神廟的門口是一道 32 米高、15 米厚的城牆,塔門左邊的城牆因坍塌而矮了一截。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公羊大道(Avenue of the Rams)兩側每隻公羊額下胸前都有一尊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的聖像,很多游記說是拉姆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聖像,但在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說的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在古 埃及 ,獅子象徵威嚴、力量和王權,而公羊則代表阿蒙神,兩者合在一起,則標誌著神明的最高權力,寓意法老的力量和生命力,再把法老的像放在公羊頭前的脖子下麵、獅子的兩個前爪之間,這樣,法老就能得到阿蒙神的庇護了。(上圖)
1978年拍的《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就是在這裡取景的,下圖就是電影的截屏圖。這個截屏後面接下去的畫面是,圖中的這位作家奧特勃恩 (Salome Otterbourne)太太就站上去摸著羊頭說出了《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經典臺詞:“哦,公羊!淫蕩、好色,男性生殖器象徵的公羊……多麼雄偉啊!健壯的肢体、掀起的鼻孔、彎曲自如的犄角”。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卡奈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始建於中王國時期第十二王朝(約公元前 1991 - 1783 年),但真正把神廟擴建成大致上今天規模的,仍是新王國時期、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公元前 1570 - 1090 年)的那幾位法老王,之後直到羅馬統治初期仍有擴建,但只屬小規模的增建和修築。神廟內有大小20餘座神殿、134根巨型 石柱 、方尖碑、獅身公羊石像等古跡,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卡奈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里最著名的就是柱廊大廳(Hypostyle Hall),寬103米、深53米的柱廊大廳佔地約5000多平方米,大廳內豎有134根開花式紙莎草 石柱 ,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達3.75米,七、八個成年人都抱不過來。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卡爾納克神廟🔺卡奈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里著名的柱廊大廳(Hypostyle Hall)視頻。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卡奈克神廟之所以名氣很大,1978年拍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也是功不可沒。電影里有一個驚險的鏡頭:有凶手從神廟這幾十米高的 石柱 上推下一塊大石頭想把琳內特(Linnet)小姐砸死,所以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到 埃及 ,總想親眼目睹這些巨大的 石柱 。
抬眼仰望,大廳中軸線頂部依然殘留有這種巨大的砂岩窗戶,這樣的設計目的是陽光能夠照亮大廳的主路,而達到軸線之外逐漸變暗的效果。可以看見橫梁下麵刻著各種圖案,據說是刻有法老名字:“太陽之子、阿蒙·拉寵愛的人:塞提·拉美西斯”。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柱廊大廳上面承託著長9.21米,重達65噸的大梁, 石柱 、橫梁上都刻著各種圖案、象形文字。柱廊大廳是古 埃及 最富有法老、第十八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父子完成。(上圖)
下圖是1978年拍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里的同一場景:琳內特(Linnet)和西蒙(Simon)在柱廊大廳(Hypostyle Hall)的鏡頭,他們上岸參觀 卡納克 神廟時,一塊巨石從高高的柱子上掉落,下麵的琳內特(Linnet)和西蒙(Simon)差點喪命。(下圖是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截圖)
卡爾納克神廟🔺從頭頂重65噸重的橫梁開始,在柱廊大廳(Hypostyle Hall)大廳里環視一周的視頻。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從柱廊大廳看出去,眼前的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女王所立,所以也稱為Queen Hatshepsut Obelisk(女王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方尖碑碑身全高29米,重40噸,是當時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現在 埃及 境內最高的方尖碑。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在這裡一共立了兩座方尖碑,如此重的方尖碑都是從南方 阿斯旺 的採石場用船通過尼羅河分段運過來的。我們看到了這座方尖碑,另一座方尖碑在哪裡呢?後面慢慢道來。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這是在第三塔門(Third Pylon)回望柱廊大廳的中軸線,可以看到巨大的 石柱 中間刻著戴著雙羽冠的阿蒙神浮雕。當尼羅河泛濫時節,此處積水,導致 石柱 下部雕刻有脫落,但柱子歷經3000多年無一傾倒,所以被稱為“ 埃及 之柱”。人們從巨大的柱廊這裡走過,抬頭仰望高高的 石柱 ,深深感到神殿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這是柱廊大廳的東牆外,上面刻滿了象形文字,這與 中國 的象形文字有很大差別,全是一個個具體的物象,鳥、蟲、魚、人,十分寫實。導游告訴我們,牆上面的文字極具歷史價值,它是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21年時 埃及 與赫梯國王哈杜西勒三世(Hatusilis III)簽訂的 和平 條約,這就是著名的《 埃及 赫梯和約》(Egyptian–Hittite peace treaty)。
公元前1274年, 埃及 第十九王朝與赫梯帝國為爭奪敍利亞地區統治權而在奧倫特河畔的卡迭石(Kadesh)進行了一場戰役,史稱“卡迭石戰役”(Battle of Kadesh),戰後締結的《 埃及 赫梯和約》是歷史上保留至現代的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國際軍事條約文書。該條約的副本也收藏在 紐約 的聯合國總部;赫梯文版本的條約,則收藏在 土耳其 的古代東方博物館。其中一條聲明是:偉大的赫梯統治者永遠都不會侵犯 埃及 領土,不會從 埃及 土地拿走任何東西,偉大的 埃及 統治者(拉美西斯二世)也永遠都不會侵犯赫梯領土,不會從赫梯土地拿走任何東西。條約最後還極古樸地聲明:條約是在千萬神靈、人們、山河、天地、海洋、風雲等的見證下簽訂的。
盧克索自助遊攻略
↑卡爾納克神廟 🔺這是在第一庭院(First Court)里看神廟裡的兩座方尖碑,我們以為這就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兩座方尖碑。可是導游告訴我們,左邊一座高25米,重30噸,屬於圖特摩斯一世建的,所以是叫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Obelisco de Tutmosis I),圖特摩斯一世也建了兩座方尖碑,其中一座風化毀壞了。
右邊那座高一點的方尖碑才是哈特霍普蘇特亞女王建的Queen Hatshepsut Obelisk(女王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高29米,重40噸)。這座女王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正對著我們上午去的帝王谷里的哈特謝普蘇特神廟(Temple of Hatshepsut)。
極其有意思的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繼任者圖特摩斯三世(Tutmosis III)為了表示對繼母的不滿,幾乎毀掉了所有女王建造的建築,卻沒有推倒女王在這裡建造的方尖碑,只是毀掉了方尖碑下麵關於女王事跡的部分浮雕,僅在最頂端留下了4米高的一段,上面刻的是歌頌阿蒙神的文字:“她為她的父親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紀念物,為他用南方的堅硬花崗石建造了兩個 大方 尖碑,它們的錶面鍍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當太陽在它們之間升起時,從尼羅河的兩岸看去,它們的光芒照耀著大地。”(譯文來自網絡)註意哦,這段文字也提到了有兩座方尖碑的,那另一座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