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5A景區三河古鎮




















856年9月,天京內訌,太平天國的革命形勢開始急轉直下。1857年5月,石達開受洪秀全猜忌,離京出走,帶走數萬精兵良將,更使太平軍元氣大傷,整個戰爭形勢也隨 之急劇逆轉。清軍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重整旗鼓,於1858年1月重 新建 立 江南 大營,包圍天京。 江西 戰場上,湘軍由防禦轉為進攻,於1857年10月26日攻陷 湖口 和梅家洲。
1858年5月19日,新任 浙江 布政使、湘軍悍將李續賓率部攻剋軍事重鎮 九江 ,駐守該地區5年之久的太平軍將領林啟榮以下1.7萬名將士全部陣亡。李續賓在攻剋 九江 後不久即率部渡江,回到 湖北 ,準備乘勝東援 安徽 戰場。
1858年5月,湖廣總督官文、 湖北 巡撫胡林翼看到湘軍在 江西 戰場上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便擬定東征計劃,準備把李續賓部湘軍投入 安徽 戰場。當時,太平軍在陳玉成、李秀成等率領下,在皖北戰場屢挫清軍,於8月23日占領廬州城。於是,官文便命令李續賓迅速進兵,攻剋 太湖 ,然後乘勢掃清 桐城 、舒陳玉成
陳玉成
城一路,疾趨廬州,企圖收回廬州, 並堵住太平軍北進之路。所以,當陳玉成、李秀成部揮師東向,進攻江北大營時, 江寧 將軍都興阿和李續賓等即率兵勇萬餘人自 湖北 東進攻 安徽 ,9月22日克 太湖 ,然後分兵為 二,都興阿率副都統多隆阿和總兵鮑超所部進逼 安慶 ,李續賓率所部湘軍北指廬州。
李續賓部於9月23日陷 潛山 ,10月13日陷 桐城 ,24日陷 舒城 ,接著指向 舒城 東面25 公里的三河鎮,準備進攻廬州。





三河鎮
在湘軍大舉進攻三河鎮外圍的當天,陳玉成率大隊趕到,駐扎在三河鎮南金牛鎮一 帶。11月14日,李秀成也率部趕到,駐於白石山。至此,集結在三河鎮周圍的太平軍眾 達10餘萬人,和李續賓部湘軍相比占絕對優勢。
面對太平軍援軍的強大氣勢,李續賓的一些部將十分膽怯,建議退守 桐城 。李續賓認為軍事有進無退,只有死戰,並於11月15日深夜派兵7營分左、右、 中三路偷襲金牛鎮。16日黎明,當行至距三河鎮7.5公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時,與陳玉成軍遭遇。陳玉成抓住湘軍冒險出擊的有利時機,以少部兵力正面迎敵,吸引敵人,另 以主力從湘軍左側抄其後路。正面迎敵之太平軍且戰且走,將敵人誘至設伏地域。當時, 大霧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聞,敵我難分。陳玉成主力迅速擊潰了左路湘軍,並乘勝 隔斷中、右路之後路。湘軍發現歸路被斷,倉皇后撤,在煙筒崗一帶被太平軍團團包圍。
李續賓得知大隊被圍,急忙親率4營前往救應,反覆衝鋒數十次,也未能突入重圍。駐扎於白石山的李秀成部,聞金牛鎮炮聲不絕,立即趕往參戰;駐守三河鎮的吳定規也率 部出鎮合擊湘軍。李續賓見勢不妙,逃回大營,並傳令各部堅守待援。其實這時守壘的 湘軍有的已經逃散,有的被太平軍阻截在外,因而有7個營壘被太平軍迅速攻破。接著, 李續賓的大營也被太平軍包圍。他督軍往來衝突,終不得脫,當夜壯烈殉國(一說 自殺)。之後,太平軍繼續圍攻殘餘湘軍,至18日,全部肅清。這一仗,太平軍 一舉殲滅湘軍精銳近6000人,是太平天國之亂後期一次出色的殲滅戰。
三河戰役後,太平軍乘勝南進,連克 舒城 、 桐城 ,圍困 安慶 的湘軍也聞訊後撤。 湘軍三河鎮之敗,主要是孤軍深入,犯險冒進。李續賓僅率數千人自 湖北 東犯,入 皖之後,連陷四城,處處分兵駐守,結果"兵以屢分而單,氣以屢勝而泄"(《剿平粵 匪方略》捲二百一十,第26頁)。進至三河鎮後,僅剩6000人,當太平軍大隊趕到時, 已無阻援之兵可派。加之李續賓剛愎自用,拒不接受部將關於退守 桐城 的建議,終於全 軍覆滅。對於湘軍這次慘敗, 咸豐 帝聞之"不覺隕涕"。曾國藩更是"哀慟慎膺,減食 數日"。胡林翼則哀嘆說:"三河敗後,軍氣已寒,非歲月之間所能復振。"又說: "三河潰敗之後,元氣盡傷,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 士,亦凋喪殆盡。"(《胡文忠公全集》下冊,第694頁)可見此戰對清廷和湘軍的打 擊是極為沉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