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南極行之完整篇

落地窗讓我們一覽無餘船頭風景


大批人馬登船前,工作人員和酒店經理在討論

灰色的船身,活潑的船頭與纖細的線條,體現著 法國 的浪漫

船上領班以上的船員都是 法國 人,幹活的基本是 東南亞 人或 非洲 法屬國家的人


馬上就要靠岸了,大家目不轉睛地在觀察

駕駛艙中的儀錶,海圖

牆壁上徽牌顯示“北冕”號到過很多的港口

極友們和漂亮的女船員們

每天的行程都會在前一天晚上發送到每個房間外的信箱中,五星級的服務就是體現在細節上!

4\. 南極論壇--反思過去並展望未來的平臺
自11月22日從 阿根廷 烏斯懷亞 上船,到12月1日返回靠岸, “南極論壇”的成員們在南極的無垠大海與冰天雪地中旅行了整整10天,跨度自南緯54度48分到64度59分,其中7次登陸南極大陸,4次海上巡游,舉辦了22場演講、講座、對話、聯機會議與科普等學術活動,還有4場南極音樂會,內容豐富而充實。

南極論壇在“北冕”號航行在南極海域之際召開,“北冕”船員特別繪製了帶有南極論壇會標的海圖以示紀念
南極論壇是一個跨國界,跨學科,跨行業的反思過往並展望未來的平臺,在這裡可以找到人類在生態文明時代的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大家都說南極是人類最後的一塊凈土,我們每個人的思想、我們的精神領域,還有沒有一塊兒凈土?

南極論壇領導在歡迎酒會上,送給船長有 中國 特色的禮物。


論壇嘉賓是思想、政治、文化、科技、宗教、體育、藝術以及金融與商界領袖精英,他們關心時事,保護環境,思考人生,承擔社會責任,他們有著變革和自由的心,將激發更多的共鳴和行動,來影響和改善世界。

南極論壇也好,國內其他論壇也好,能夠把 中國 人對世界的看法,對各方面的理解的聲音借助一個外國人聽得懂的場合,一個平臺能夠說出來,才能夠增進真正國際上的溝通。

此次南極論壇, 哥倫比亞 大學的地球研究所組隊參加。這是一個有40多年南極研究歷史的團隊,為論壇開設了專題演講,與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了網絡聯機會議,還做了3次科普。他們的基本觀點是,人類最近100多年的工業活動,對於地球來說,是突然的;就象用一根棍子捅了一個怪獸,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很需要加強研究,而人類也需要謹慎從事。

這些專家都是在各自的領域裡頭頗有建樹,所以他們的觀點和思想非常有啟發,都是一些非常經典的思想。




論壇內容包括南極的科學研究,南極的動植物,南極條約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國際政治、 中國 經濟、民營企業、南極的人文思考,南極與音樂,等等。在這眾多的話題中,南極與生態的關係成為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


南極洲 不屬於任何國家,約束各國南極行動的,是1959年制訂的《南極條約》。在此條約的指導下,國際組織將南極分為2個區域,一個是特別保護區域,有71個;一個是特別管理區域,有7個。一般的游客只能到特別管理區,我們此次去了3個,包括 中國 的 長城站 地區。而進入特別保護區,需要特別許可證,能去的人很少。


特別製作的海圖

難得的盛會,簽字留念是必須的。

經歷了10天的風風雨雨,極友們離船前在衝鋒衣上簽名留念。

5\. 烏斯懷亞 \-- 世界的盡頭,南極行的起點
很多詞彙可以用來作為 烏斯懷亞 的別稱——天涯海角、世界盡頭、南極門戶……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這個環山面海的城市吸引了眾多游客。人們來到這裡,帶著好奇,帶著夢想,或是帶著某種情結,一如《春光乍泄》中的對白:“聽說那裡是世界的盡頭,很想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