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黃河之南,“汴”是良辰美景
,進入 少林寺 ,旁聽一個導游的介紹,知道必須“一步一蓮”,只能走七步。很喜歡這樣“不必要的講究”,小小的儀式感。一直以為“步步蓮花”是句婉約的柔情詩詞,到了這裡才知道是“佛語典故”——地涌金蓮花,自然捧雙足。處處菩提,步步蓮花, 印象深刻的是三千多斤炒飯鐵鍋、唐太宗教碑以及練功大殿,導游不停地介紹著那些名人香客,我只留意了乾隆的一首詩:
“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
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岩雨,發我夜窗吟。”
山門後的幾株高大銀杏樹滄桑矚目。天王殿前的這棵古銀杏,樹齡1500年 鐘樓前面的“太宗文皇帝御書碑”和“小山禪師行實碑”為 少林寺 鎮寺之寶, “太宗文皇帝御制碑”俗稱“李世民碑”,刻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 少林寺 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 少林寺 僧助唐 平定 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 少林寺 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立功的故事,影片《 少林寺 》根據此故事改編。由於朝廷的大力支持, 少林寺 在唐朝初年發展成馳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
“太宗文皇帝御書碑”旁邊的為 “小山禪師行實碑”,記述了 少林寺 曹洞宗第24代傳法禪師的經歷和重振少林禪宗的功德,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圖像,中間光頭盤膝者,乃佛祖施加牟尼;單看左側,頭帶儒巾者,乃儒聖孔子;單看右側,髮髻帶簪者,乃道教創始人老子,此碑反映了 嵩山 是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體現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
走到盡頭是西方聖人殿,而據說這裡之前是少林的練功房。牆上是明代的壁畫八百羅漢,導游說是可以變色的,
看地面上有很多坑,其實就是僧人們練功練出來的,因為有說:南拳北腿嘛。
出了少林往前走800米就是看演出的地方,少林小子表演功夫的地方,剛好趕上17點這一場,這些從小就在少林功夫和環境熏陶下的孩子招招勢勢都是真才實學,有模有樣, 氣貫長虹。當然沒有書上的擲葉如針,揮紙似刀,飛檐走壁,日行千里,可我已經很滿足了,“鐵頭功”頂斷的鋼條真的割手,如假包換;“童子功”的身體真的柔軟至極;“飛針穿玻璃”當真保全玻璃刺破氣球。武學本就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匯聚,心無旁鶩,才能登峰造極,到現今這樣的浮華之世,能到這一步已經很好了。
“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
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岩雨,發我夜窗吟。”
山門後的幾株高大銀杏樹滄桑矚目。天王殿前的這棵古銀杏,樹齡1500年 鐘樓前面的“太宗文皇帝御書碑”和“小山禪師行實碑”為 少林寺 鎮寺之寶, “太宗文皇帝御制碑”俗稱“李世民碑”,刻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 少林寺 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 少林寺 僧助唐 平定 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 少林寺 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立功的故事,影片《 少林寺 》根據此故事改編。由於朝廷的大力支持, 少林寺 在唐朝初年發展成馳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
“太宗文皇帝御書碑”旁邊的為 “小山禪師行實碑”,記述了 少林寺 曹洞宗第24代傳法禪師的經歷和重振少林禪宗的功德,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圖像,中間光頭盤膝者,乃佛祖施加牟尼;單看左側,頭帶儒巾者,乃儒聖孔子;單看右側,髮髻帶簪者,乃道教創始人老子,此碑反映了 嵩山 是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體現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
走到盡頭是西方聖人殿,而據說這裡之前是少林的練功房。牆上是明代的壁畫八百羅漢,導游說是可以變色的,
看地面上有很多坑,其實就是僧人們練功練出來的,因為有說:南拳北腿嘛。
出了少林往前走800米就是看演出的地方,少林小子表演功夫的地方,剛好趕上17點這一場,這些從小就在少林功夫和環境熏陶下的孩子招招勢勢都是真才實學,有模有樣, 氣貫長虹。當然沒有書上的擲葉如針,揮紙似刀,飛檐走壁,日行千里,可我已經很滿足了,“鐵頭功”頂斷的鋼條真的割手,如假包換;“童子功”的身體真的柔軟至極;“飛針穿玻璃”當真保全玻璃刺破氣球。武學本就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匯聚,心無旁鶩,才能登峰造極,到現今這樣的浮華之世,能到這一步已經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