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古鎮楊柳青的似水流年 —— 天津非遺文化游之 楊柳青
引言話說在經過幾日的整理編輯後,終於完成了上一篇游記《記憶中 天津 衛的市井百態—— 天津 非遺文化游之 古文化街》 http://www.mafengwo.cn/i/12107642.html 。發佈後在朋友圈裡及窩裡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肯定,這裡非常的感謝。本來一開始並沒有計劃寫有關 天津 非遺的游記文章,只不過恰好趕上最近一直處於閑賦狀態中,之前的《尋找溥儀的過往歲月》系列篇反映都不錯,尤其有關張園的介紹里,窩裡有人回覆我說“ 天津 歷史人文的東西太少”,我總覺得有些遺憾,想想一個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城市,曾經也是風雲一時,在人文方面的積澱應該很深厚啊,想到這裡,就覺得既然春節期間游覽過非遺展覽,那為嘛不動筆寫一寫呢。於是在整理中慢慢發現,其實 天津 的民俗文化是非常瑰麗的,其厚重的底蘊並不輸給任何其他一個城市,反而因為 中國 近代史曾經的過往歲月,給 天津 一個得以傲人展現的機會。
作為這次非遺游覽的另一個地方就是去了楊柳青古鎮上的楊柳青民俗文化館。話說這次的游覽也是機緣湊巧吧,因為我的娘家的大本營是在楊柳青的,只是姥姥在去年春節過世了,否則往年的大年初二到初四一般都是會在楊柳青度過的。今年比較特殊了,不過二姨早早就通知了初二她要做東請大家還是回到楊柳青。本來我以為我會失去這樣一個機會,因為最早的計劃是我會在2019年的清明節回去,後來臨時變動(這個我在《尋找溥儀的過往歲月~ 北京 篇》有詳細敘述),才有了今天難得的一次游覽。
因為之前的每年一直都去楊柳青,包括去年也是有機會粗略的用腳步丈量了一下楊柳青,這個展覽館在春節期間是沒有開放的,實際上它周圍包括明清街大部分都是一直處於整修狀態。然而今年在來時候的路上,無意間透過公交車的玻璃看到這裡突然懸掛出來一個牌匾,也就是下圖照片里的。👇游覽完全算是臨時起意吧,當時就打算好了,吃過團圓飯就轉悠轉悠。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旅游就是這個樣子的,從你待煩的地方到別人待煩的地方。在吃飯的席間,我還問起過此地,竟沒有一個人知道,想想這個地界兒可就在二姨二姨夫的家門口兒啊
話不多說,進門參觀。進門後感覺裝修佈置的不錯,引導員、售票人員態度非常好,貌似門票費還不便宜,果然普通成人單參觀民俗館票價30元(成人),聯票60元(成人),媽媽享受半價票15元,好像本鎮居民參觀是10元票價。另外,70歲以上老人是全部免費的。因為石家大院已經去過好幾次了,印象中好像剛剛對外開放不久的時候才10塊錢左右吧(或者更低,因為好像還是九幾年的樣子了,反正不貴),安家大院在媽媽的印象中曾經是學堂還是診所什麼的,加上時間比較匆忙,就只取民俗館這一處了。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話說貴是有貴的道理的,整個民俗館參觀下來,感覺是這次2019年回國參觀最好的一個地方了,某些方面甚至超過故宮。文字、圖片、照片、實物、老物件兒、聲光電、互動區…凡是能運用的手段一個都不落,窗口服務態度與張園一樣,文明、禮貌、客氣、耐心。又是新裝開張不久的,相對而言,也算是物有所值吧!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在一層購票後,隨著指引進入樓梯間,準備開啟了古鎮民俗游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走廊兩側都是關於楊柳青的詩詞或者年畫展示,我只選取了拍攝效果好的幾張而已,如果您時間充裕,不妨停下腳步仔細欣賞欣賞的。 參觀開始參觀指示牌的標識還是比較清楚的,能看的出來,這裡一共對外開放有四層,主要展覽從二樓到四樓。最下邊的蓮花與魚的組合造型圖案也是相當有地方特色的,可見用心了。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進入展廳後,直接看到的就是一幅有關楊柳青的浮雕畫。比較生動的描繪了這個北方“小 江南 ”的古鎮。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的前世照例還是先百科一下(以下文字分佈摘抄自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
楊柳青鎮,位於 天津 市西青區,依傍京杭大運河,是 中國 北方歷史名鎮,也是 中國 四 大名 鎮之一。柳青鎮系西青區政府駐地,西青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京畿要衝,位於津城西廂,東臨中 北鎮 、西營門街道,西有張家窩鎮,西南接辛口鎮, 西北 連 武清 區,北臨北辰區。轄區面積64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13平方公里,鎮政府轄有25個行政街村、29個居委會,截止2015年,楊柳青鎮總人口11萬,是 天津 市與環渤海經濟區最大的鄉鎮。楊柳青鎮歷史沉積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楊柳青鎮有豐 富民 間藝術。
楊柳青鎮,初名“流口”,後更名“柳口”。金貞祜二年(1214)置“柳口鎮”,元末明初更今名。可以看的出來,古鎮的歷史比 天津 城市更長遠。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鎮初名“流口”,後複名“柳口”。金貞祜二年(1214)置“柳口鎮”,為該鎮行政建置之始,元末明初更名為楊柳青鎮。明代始建楊柳青鎮。
那麼,楊柳青這麼一個‘春意盎然’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我查了一下資料大概有3種說法:
①“有柳說”:初名“流口”。因遍栽蒔柳,楊柳密佈,又名“柳口”。後逐漸更名為“楊柳青”。
②“名人留說”: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偈奚斯所作《楊柳青謠》,其中有“楊柳青 青河 水黃,河流兩岸葦籬長”之句,故得名“楊柳青”。
③“御賜欽定說”:傳乾隆下 江南 之時,沿南運河行至此地,見兩岸楊柳繁茂,遂問劉墉為何地,劉墉隨口答為“楊柳青”,乾隆亦頷首稱曰:“楊柳青!”被陪行的地方官傳揚開去,更名“楊柳青鎮”。
但無論哪種說法的來源,楊柳青這個名字確實符合了“北國小 江南 、沽上小 揚州 ”的雅號。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附:
《楊柳青謠》
元•揭傒斯
楊柳青 青河 水黃,河流兩岸葦籬長。
河東女嫁河西郎,河西燒燭河 東光 。
日日相迎葦籬傍,朝朝相送葦蘺傍。
河邊病叟長迴首,送兒北去還南走。
昨日 臨清 賣葦回,今日販魚桃花口。
連年水旱更無蠶,丁力夫徭百不堪。
惟有河邊守墳墓,數株 高樹 曉相參。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上圖照片里可謂‘聲光電’綜合運用最驚艷人的一處了。連手機都能拍出如此美妙的影像,確實可見設計上還是花了一些心思的。 年畫的淵源楊柳青年畫是 中國 天津 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起源於現在 天津 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地區,產生於明崇禎年間,清朝雍正、乾隆至光緒年間為鼎盛期,曾出現“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興旺景象。楊柳青年畫繼承宋代和元代的繪畫傳統並採納明代的木刻版畫等工藝美術形式,結合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等方法。在 中國 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 蘇州 桃花塢年畫並稱為“南桃 北柳 ”。
楊柳青居民對刻磚藝術也很熱愛,幾乎每家門前的正上方都懸著一塊刻磚,而且每家每戶的刻磚圖案各不相同,似乎這刻磚是門徽一樣。人們只要對門前的刻磚看上一眼,就立刻會說出這家主人的姓氏來。應該說,楊柳青是一個民間藝術之鄉。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相傳很久以前,在 天津 城有個柳口村,村子里有個叫做楊柳青的孤兒。在楊柳青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因為一場大病死去了,只留下他一人和一間低矮的茅草屋。他年紀尚小,只有靠討飯度日。
在楊柳青十二歲那年的秋天,他像往常一樣出外乞討。哪知行至半路,遇上了一場瓢潑大雨,他見路上無處躲雨,就只好向附近的一座三官廟裡跑去。可是雨越下越大,他一著急就將鞋都跑掉了,他只好光著腳丫,亦步亦趨的將就到廟門口。
之後又冷又餓,他躲到門口的角落裡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天色漸漸暗下來,雨也漸漸小了。此時廟裡傳來一陣陣小鳥的叫聲,把楊柳青弄醒了。他醒來之後非常好奇,側頭一看,見廟門是虛掩著的,於是他從角落裡站起來,向庭院中走去。
到了大殿門口,孩子禁不住扒著門縫朝裡邊觀望。只見大殿裡邊供著三尊佛像,而在中間那尊佛像的下邊坐著一個身披道袍的白髮老人。老爺爺手裡拿著一把大掃帚,面前有個大香爐,而且還有五顏六色的小鳥不斷從香爐中飛出來。
這些小鳥繞著大殿飛了一圈又一圈,漂亮極了。隨後老爺爺一揮手,那些小鳥又飛進香爐里消失了。 孩子看出了神,他捂著嘴不讓自己喊出聲來。之後,那老爺爺用掃帚在香爐上方畫了幾筆,一眨眼的功夫,香爐里飛出了很多只漂亮的喜鵲,它們也嘰嘰喳喳的繞著大殿轉圈。
而老爺爺一揮手,那些喜鵲也都飛進香爐不見了蹤影。正當孩子期待著再有小動物從香爐中飛出來時,老爺爺轉身在牆上畫了兩個小人,嘴裡說著:“童兒們出來吧,給我準備點吃的來。 ”只見畫上的人真的從牆上走下來,他們先在大殿內掌上了燈,隨後又走向後殿,端了些食物出來。
楊柳青看到了食物,不禁流出了口水,要知道他一天都沒有進食了。只聽這時老爺爺說道:“童兒快將廟門關好,之後我們再一起用飯。”楊柳青一聽要關廟門,轉身拔腿就跑。但是此時,他又冷又餓,早已沒了力氣,沒跑兩步就暈倒在廟門口。
兩個道童聞聲跑出來,將他拉進了大殿里。不一會兒楊柳青醒來了,老人先讓道童拿來飯菜給他吃下,待到他吃飽後才開口問道:“孩子你是哪裡人,為什麼要跑到這廟裡來呢?” 楊柳青見老人非常慈祥,就將自己的身世說給老人聽。
老人聽後沉吟了片刻,隨後說道:“孩子真是命苦,今日一見也是緣分所致。之後你就住在這廟裡跟我學畫吧。”楊柳青聽了自然喜不自勝,他趕忙跪地磕頭謝過師傅。轉眼間三年過去了。這年的秋天,柳口村附近的御河發起了大水,楊柳青和師傅被水衝散了。
待到洪水退後,三官廟也沒了蹤影。楊柳青為了答謝師傅對他的情意,就畫了幅師傅的畫像,掛在自家屋子裡供他每日跪拜。之後楊柳青刻苦習畫,經過幾年的功夫,他的畫藝大有長進。他筆下的人物和鳥獸蟲魚都和真的一樣,好像無時不刻都能從紙上跳出來。
再後來他就靠賣畫為生,人們都非常喜歡他的畫,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很多人為了學到畫畫的技巧都定居在此地,逐漸的形成“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景象,大家為了紀念這位畫師,於是把柳口村改名“楊柳青”。
從此楊柳青年畫的名氣越來越大,甚至傳說每年都會有一張“鼓”畫。(註解:畫“鼓”了,就是指年畫中的人物、車馬變成真的、變活了)
(文字參考出自 ****** 及 ******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這幾年一直提出的“匠人精神”,其實很早就有了。看著雕塑人物那聚精會神、專心致志的神情,足可見楊柳青年畫背後的功力及悠久的歷史。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木板年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藝術瑰寶,是古鎮歷史的記錄者。題材廣泛、包羅 萬象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製作年畫木版畫用的各種工具、筆墨、顏料......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看到下圖裡那個最具標誌性的年畫圖案了嗎?“胖小兒卧魚”亦或稱作“蓮年有餘(魚)”。那你知道這其實也是有一個傳說的,不信,請往下看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相傳,清乾隆年間, 河北 勝芳鎮有個叫薛富貴的財主,他從衛里( 天津 市裡)回來,船過楊柳青時,聽岸上有人操琴唱曲兒,唱的是地方小調《畫扇面》:“ 天津 城西楊柳青,有一個美女白俊英,她妙手丹青會畫畫……”,小曲勾起了薛富貴棄船登岸游畫鄉的興緻。他下了蓬船,走下河堤,抬眼一望,只見這北靠西河,南沿定河的古鎮,郊外白楊參天,垂柳拂地。
鎮內店鋪繁多,車水馬龍。心想難怪乾隆爺親口賜名楊柳青,果真是寶地一方啊。薛富貴走街串巷,東瞧西看,見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他本不懂畫,也不愛畫,可一到畫鄉,卻被一幅幅男有男性,女有女性,花兒飄香,葉兒映翠的年畫迷住了,竟然是買了一幅神筆妙手白俊英的親筆畫“蓮年有餘”,帶回了老家勝芳。你可別小看這張年畫,往屋裡一貼,嘿!那真是滿屋增彩,四壁生輝呀!薛家老兩口對這張畫那個愛勁就甭提了。他們白天藉著日頭看,晚上舉著油燈瞧,邊看邊誇:“這大胖小子多精靈,這蓮花荷葉多水靈,這金色鯉魚多鮮靈……”看著看著眼神一暗打起盹來。剛一合眼,就見那畫上的胖小子,眉一挑,眼一動,腿一伸,腰一挺,從畫上跳了下來,他東瞅瞅,西瞧瞧,捅捅這,摸摸那。接著奶聲奶氣地說,“老爺爺,老奶奶,想吃魚,我會逮,您老拿個木盆來。”說罷,一眨眼,又回到畫上。老兩口猛醒過來,把夢一說都一樣。薛富貴心裡一亮,想起楊柳青年畫年年鼓,一年鼓一張的說法,像“金駒送寶”,“黑驢拉磨”,“美人就親”,“春牛耕作”等關於楊柳青年畫的故事。他趕忙叫老伴找來一個大木盆,對畫上的胖小子說:“你剛纔的話聽真了,木盆拿來了,我們就等著魚吃了。”說罷,上炕安歇。一夜無話。到了轉天早上,睜眼一看,木盆里果真有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薛富貴心裡那個美呀。從這天開始,天天這樣,老兩口越吃胃口越大,吃著吃著就想歪道了 。
這天晚上,薛富貴對胖小子說:“好孩子,聽我說,韓信點兵不怕多,大紅鯉魚印把個,每天給我一筐籮。”你猜怎麼著,他要多少,胖小兒就給送多少。薛富貴天天賣魚,賺的錢都海了去啦。他錢越多越不嫌多,掐著指頭暗盤算,過不了多會兒,趙家的莊院、錢家的船、孫家的葦塘、李家的灘,整個勝芳都要姓薛了。他的如意算盤打的啪啪響,可抬頭一看,可要了老命了,那張畫變成了一張紙。他啊的一聲,活活急死了 。那畫上的大胖小兒哪兒去了呢?他是怕被薛富貴的錢臭玷污了自己的靈性,張起荷葉帆,架起蓮花船,抱著大鯉魚,沿著大 清河 ,又回到了楊柳青。
(以文字上節選鏈接 ******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說楊柳青的鄉甸富足一點兒也不假,這不有句歇後語:“楊柳青的菜瓜——酸甜的” (此處若是楊柳青本鎮之人以最具濃郁口音說才秒,尾音兒部分一定會是曲折悠揚且略略向上的)。楊柳青是塊寶地,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水豐、肥足、土質好,楊柳青種植的菜瓜個大、光滑、酸甜適口。也正是因為自然水質好,加上配方好,楊柳青的醋也別具風味,先酸後甜,為調味佳品,與 山西 、 鎮江 的名醋相媲美。反正我印象中小時候在姥姥家吃的醋確實是帶點兒甜口兒,這也就是為嘛我寧可不遠萬里,闖過重重關卡也要人肉背一瓶家鄉的醋來 新西蘭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下圖能看到整個京杭大運河是從古鎮里貫穿過去的。沿河看柳那必定是最經典的風光美景了。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民俗民風楊柳青民風淳樸,楊柳青人帶有北方特有的直爽與豪邁。根據查閱的信息得知,楊柳青是 中國 最早的民間禁毒組織理門的發祥地之一,而理門也對楊柳青的民風民俗產生了一定影響。
理門是嚴禁煙酒的,這對楊柳青的民風的影響很大。著名民俗學家張次溪在他的《 天津 楊柳青小志》中記載楊柳青“在理一門因嚴禁煙酒之益頗為昌大”。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譚嗣同曾 考察過津西理門,在他的著名著作《仁學》里,做了記述。譚嗣同認為,理門“嚴斯煙酒,亦能隱為窮民節不急之費。故不論其教如何,皆能有益於民生……”儘管理門的禁毒沒有什麼嚴厲的約束手段,但是還是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的。舊時楊柳青吸食鴉片者是很少的,這和理門的禁毒有很大的關係。
楊柳青和它的周圍地區有個民俗就是喜愛葫蘆,甚至把它當作一種吉祥物。其實,愛葫蘆的風俗是受理門影響形成的。在理門,葫蘆是吉祥 八寶 之一。而楊柳青是理門的重要發祥地,所以人們對葫蘆就更加重視了。理門內部曾有“東憑葫蘆,西憑法”的說法。而民間更是流傳有理門的葫蘆歌“小小葫蘆尖又圓,天地得相裝道全。束所房屋修在內,未知仙屋未知凡。也有老來也有少,也有女來也有男。大眾一同登甘露,金鼎玉爐正中懸。……小小葫蘆尖又圓,裡面倒比外面寬。乾坤普世全裝滿,剩下子地放芝蘭。”
楊柳青老人們還有個風俗,就是摩核桃。其實這也是理門流傳下來的。過去這也是理門的一種標誌。有一首核桃歌可以為證“核桃本是慧人留,遺留弟子手中揉。有朝一 日光 明現,五字真經在裡頭。”
理門對楊柳青的語言也有一定影響。
過去理門規定,凡是男性的成員,不論年紀大小一律互相稱“爺”或者“大爺”。後來,隨著這種習慣在民間的變化,也有按排行稱“爺”的。楊柳青著名的理門人物就有邵二爺、於五爺、郭九爺。隨著理門在 天津 的傳播,“爺”這個叫法也就成了人們的一種習俗。過去曾有“ 天津 衛爺多”的說法,就是因為這種習俗的緣故。
楊柳青、 天津 還有一種地方語言叫“緣兒了”,也是由理門而來的。過去理門承擔著慈善組織的角色,在一定時候會舍粥,舍衣物等。臘八時,他們還有一種舍豆子與百姓結緣的做法,在舍豆子時還要叫喊“緣兒了,緣兒了”以吸引群眾。由於百姓對這種舍豆子活動的喜愛和當時人們要豆子時爭先恐後的深刻印象,漸漸地,“緣兒了”演化成搶了、分了的地方語言了。後來由此演化出的“包緣”一詞則成了買下全部商品的專用詞了。
看到這裡我突然噗嗤一下樂了 ,腦子裡立馬就反映出高英培、範振宇相聲名段《教訓》:
甲 馬路上來車西瓜哎,我們孩子一叫號就給“圓兒”啦。
乙 圓兒啦?那叫搶啦!
甲 圓兒啦!小孩兒!
乙 明搶明奪呀?
甲 哎喲,我們孩子機靈極啦,挑倆大個兒的,抱著跑家來啦。“呼哧呼哧”就跑來啦。...
(以上參考資料: ******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非常典型的普通人家的卧室,只不過炕櫃兒稍顯單薄兒了點兒,不過看著稍微(翹qiáo楞leng)變形的櫃體,確實是老物件兒。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哇! 下圖照片里的雞鴨魚肉可比 天津 民俗博物館里的更加誘人 ,嚯!這一桌子:四喜丸子、扒肉條、燉大肉...,哎呀,不行了,受不了了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十二生肖年畫,這種年畫設計圖案倒是頭一次看見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各種老物件兒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民俗中最講究的就是“婚喪嫁娶”、“生辰壽誕”之類的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大階段的禮儀、風俗。儘管這些風俗中有些顯得的和當今時代有些脫節,有些又過於繁文縟節,有些甚至有鋪張浪費、攀比奢華的不良名聲,但是畢竟這也是千百年形成下來的,凝聚著民族傳統的風俗。所謂“十里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古鎮楊柳青自然和 天津 衛在某些方面還是略有些差異的。
不過隨著時光流逝,時代變遷,像我這種80後已經不甚瞭解了。還好我目前有一定優勢,可以能夠查閱到到更多關於這方面的資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那麼跟著我慢慢品讀吧...
作為這次非遺游覽的另一個地方就是去了楊柳青古鎮上的楊柳青民俗文化館。話說這次的游覽也是機緣湊巧吧,因為我的娘家的大本營是在楊柳青的,只是姥姥在去年春節過世了,否則往年的大年初二到初四一般都是會在楊柳青度過的。今年比較特殊了,不過二姨早早就通知了初二她要做東請大家還是回到楊柳青。本來我以為我會失去這樣一個機會,因為最早的計劃是我會在2019年的清明節回去,後來臨時變動(這個我在《尋找溥儀的過往歲月~ 北京 篇》有詳細敘述),才有了今天難得的一次游覽。
因為之前的每年一直都去楊柳青,包括去年也是有機會粗略的用腳步丈量了一下楊柳青,這個展覽館在春節期間是沒有開放的,實際上它周圍包括明清街大部分都是一直處於整修狀態。然而今年在來時候的路上,無意間透過公交車的玻璃看到這裡突然懸掛出來一個牌匾,也就是下圖照片里的。👇游覽完全算是臨時起意吧,當時就打算好了,吃過團圓飯就轉悠轉悠。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旅游就是這個樣子的,從你待煩的地方到別人待煩的地方。在吃飯的席間,我還問起過此地,竟沒有一個人知道,想想這個地界兒可就在二姨二姨夫的家門口兒啊
話不多說,進門參觀。進門後感覺裝修佈置的不錯,引導員、售票人員態度非常好,貌似門票費還不便宜,果然普通成人單參觀民俗館票價30元(成人),聯票60元(成人),媽媽享受半價票15元,好像本鎮居民參觀是10元票價。另外,70歲以上老人是全部免費的。因為石家大院已經去過好幾次了,印象中好像剛剛對外開放不久的時候才10塊錢左右吧(或者更低,因為好像還是九幾年的樣子了,反正不貴),安家大院在媽媽的印象中曾經是學堂還是診所什麼的,加上時間比較匆忙,就只取民俗館這一處了。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話說貴是有貴的道理的,整個民俗館參觀下來,感覺是這次2019年回國參觀最好的一個地方了,某些方面甚至超過故宮。文字、圖片、照片、實物、老物件兒、聲光電、互動區…凡是能運用的手段一個都不落,窗口服務態度與張園一樣,文明、禮貌、客氣、耐心。又是新裝開張不久的,相對而言,也算是物有所值吧!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在一層購票後,隨著指引進入樓梯間,準備開啟了古鎮民俗游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走廊兩側都是關於楊柳青的詩詞或者年畫展示,我只選取了拍攝效果好的幾張而已,如果您時間充裕,不妨停下腳步仔細欣賞欣賞的。 參觀開始參觀指示牌的標識還是比較清楚的,能看的出來,這裡一共對外開放有四層,主要展覽從二樓到四樓。最下邊的蓮花與魚的組合造型圖案也是相當有地方特色的,可見用心了。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進入展廳後,直接看到的就是一幅有關楊柳青的浮雕畫。比較生動的描繪了這個北方“小 江南 ”的古鎮。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的前世照例還是先百科一下(以下文字分佈摘抄自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
楊柳青鎮,位於 天津 市西青區,依傍京杭大運河,是 中國 北方歷史名鎮,也是 中國 四 大名 鎮之一。柳青鎮系西青區政府駐地,西青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京畿要衝,位於津城西廂,東臨中 北鎮 、西營門街道,西有張家窩鎮,西南接辛口鎮, 西北 連 武清 區,北臨北辰區。轄區面積64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13平方公里,鎮政府轄有25個行政街村、29個居委會,截止2015年,楊柳青鎮總人口11萬,是 天津 市與環渤海經濟區最大的鄉鎮。楊柳青鎮歷史沉積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楊柳青鎮有豐 富民 間藝術。
楊柳青鎮,初名“流口”,後更名“柳口”。金貞祜二年(1214)置“柳口鎮”,元末明初更今名。可以看的出來,古鎮的歷史比 天津 城市更長遠。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鎮初名“流口”,後複名“柳口”。金貞祜二年(1214)置“柳口鎮”,為該鎮行政建置之始,元末明初更名為楊柳青鎮。明代始建楊柳青鎮。
那麼,楊柳青這麼一個‘春意盎然’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我查了一下資料大概有3種說法:
①“有柳說”:初名“流口”。因遍栽蒔柳,楊柳密佈,又名“柳口”。後逐漸更名為“楊柳青”。
②“名人留說”: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偈奚斯所作《楊柳青謠》,其中有“楊柳青 青河 水黃,河流兩岸葦籬長”之句,故得名“楊柳青”。
③“御賜欽定說”:傳乾隆下 江南 之時,沿南運河行至此地,見兩岸楊柳繁茂,遂問劉墉為何地,劉墉隨口答為“楊柳青”,乾隆亦頷首稱曰:“楊柳青!”被陪行的地方官傳揚開去,更名“楊柳青鎮”。
但無論哪種說法的來源,楊柳青這個名字確實符合了“北國小 江南 、沽上小 揚州 ”的雅號。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附:
《楊柳青謠》
元•揭傒斯
楊柳青 青河 水黃,河流兩岸葦籬長。
河東女嫁河西郎,河西燒燭河 東光 。
日日相迎葦籬傍,朝朝相送葦蘺傍。
河邊病叟長迴首,送兒北去還南走。
昨日 臨清 賣葦回,今日販魚桃花口。
連年水旱更無蠶,丁力夫徭百不堪。
惟有河邊守墳墓,數株 高樹 曉相參。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上圖照片里可謂‘聲光電’綜合運用最驚艷人的一處了。連手機都能拍出如此美妙的影像,確實可見設計上還是花了一些心思的。 年畫的淵源楊柳青年畫是 中國 天津 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起源於現在 天津 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地區,產生於明崇禎年間,清朝雍正、乾隆至光緒年間為鼎盛期,曾出現“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興旺景象。楊柳青年畫繼承宋代和元代的繪畫傳統並採納明代的木刻版畫等工藝美術形式,結合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等方法。在 中國 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 蘇州 桃花塢年畫並稱為“南桃 北柳 ”。
楊柳青居民對刻磚藝術也很熱愛,幾乎每家門前的正上方都懸著一塊刻磚,而且每家每戶的刻磚圖案各不相同,似乎這刻磚是門徽一樣。人們只要對門前的刻磚看上一眼,就立刻會說出這家主人的姓氏來。應該說,楊柳青是一個民間藝術之鄉。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相傳很久以前,在 天津 城有個柳口村,村子里有個叫做楊柳青的孤兒。在楊柳青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因為一場大病死去了,只留下他一人和一間低矮的茅草屋。他年紀尚小,只有靠討飯度日。
在楊柳青十二歲那年的秋天,他像往常一樣出外乞討。哪知行至半路,遇上了一場瓢潑大雨,他見路上無處躲雨,就只好向附近的一座三官廟裡跑去。可是雨越下越大,他一著急就將鞋都跑掉了,他只好光著腳丫,亦步亦趨的將就到廟門口。
之後又冷又餓,他躲到門口的角落裡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天色漸漸暗下來,雨也漸漸小了。此時廟裡傳來一陣陣小鳥的叫聲,把楊柳青弄醒了。他醒來之後非常好奇,側頭一看,見廟門是虛掩著的,於是他從角落裡站起來,向庭院中走去。
到了大殿門口,孩子禁不住扒著門縫朝裡邊觀望。只見大殿裡邊供著三尊佛像,而在中間那尊佛像的下邊坐著一個身披道袍的白髮老人。老爺爺手裡拿著一把大掃帚,面前有個大香爐,而且還有五顏六色的小鳥不斷從香爐中飛出來。
這些小鳥繞著大殿飛了一圈又一圈,漂亮極了。隨後老爺爺一揮手,那些小鳥又飛進香爐里消失了。 孩子看出了神,他捂著嘴不讓自己喊出聲來。之後,那老爺爺用掃帚在香爐上方畫了幾筆,一眨眼的功夫,香爐里飛出了很多只漂亮的喜鵲,它們也嘰嘰喳喳的繞著大殿轉圈。
而老爺爺一揮手,那些喜鵲也都飛進香爐不見了蹤影。正當孩子期待著再有小動物從香爐中飛出來時,老爺爺轉身在牆上畫了兩個小人,嘴裡說著:“童兒們出來吧,給我準備點吃的來。 ”只見畫上的人真的從牆上走下來,他們先在大殿內掌上了燈,隨後又走向後殿,端了些食物出來。
楊柳青看到了食物,不禁流出了口水,要知道他一天都沒有進食了。只聽這時老爺爺說道:“童兒快將廟門關好,之後我們再一起用飯。”楊柳青一聽要關廟門,轉身拔腿就跑。但是此時,他又冷又餓,早已沒了力氣,沒跑兩步就暈倒在廟門口。
兩個道童聞聲跑出來,將他拉進了大殿里。不一會兒楊柳青醒來了,老人先讓道童拿來飯菜給他吃下,待到他吃飽後才開口問道:“孩子你是哪裡人,為什麼要跑到這廟裡來呢?” 楊柳青見老人非常慈祥,就將自己的身世說給老人聽。
老人聽後沉吟了片刻,隨後說道:“孩子真是命苦,今日一見也是緣分所致。之後你就住在這廟裡跟我學畫吧。”楊柳青聽了自然喜不自勝,他趕忙跪地磕頭謝過師傅。轉眼間三年過去了。這年的秋天,柳口村附近的御河發起了大水,楊柳青和師傅被水衝散了。
待到洪水退後,三官廟也沒了蹤影。楊柳青為了答謝師傅對他的情意,就畫了幅師傅的畫像,掛在自家屋子裡供他每日跪拜。之後楊柳青刻苦習畫,經過幾年的功夫,他的畫藝大有長進。他筆下的人物和鳥獸蟲魚都和真的一樣,好像無時不刻都能從紙上跳出來。
再後來他就靠賣畫為生,人們都非常喜歡他的畫,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很多人為了學到畫畫的技巧都定居在此地,逐漸的形成“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景象,大家為了紀念這位畫師,於是把柳口村改名“楊柳青”。
從此楊柳青年畫的名氣越來越大,甚至傳說每年都會有一張“鼓”畫。(註解:畫“鼓”了,就是指年畫中的人物、車馬變成真的、變活了)
(文字參考出自 ****** 及 ******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這幾年一直提出的“匠人精神”,其實很早就有了。看著雕塑人物那聚精會神、專心致志的神情,足可見楊柳青年畫背後的功力及悠久的歷史。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木板年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藝術瑰寶,是古鎮歷史的記錄者。題材廣泛、包羅 萬象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製作年畫木版畫用的各種工具、筆墨、顏料......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看到下圖裡那個最具標誌性的年畫圖案了嗎?“胖小兒卧魚”亦或稱作“蓮年有餘(魚)”。那你知道這其實也是有一個傳說的,不信,請往下看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相傳,清乾隆年間, 河北 勝芳鎮有個叫薛富貴的財主,他從衛里( 天津 市裡)回來,船過楊柳青時,聽岸上有人操琴唱曲兒,唱的是地方小調《畫扇面》:“ 天津 城西楊柳青,有一個美女白俊英,她妙手丹青會畫畫……”,小曲勾起了薛富貴棄船登岸游畫鄉的興緻。他下了蓬船,走下河堤,抬眼一望,只見這北靠西河,南沿定河的古鎮,郊外白楊參天,垂柳拂地。
鎮內店鋪繁多,車水馬龍。心想難怪乾隆爺親口賜名楊柳青,果真是寶地一方啊。薛富貴走街串巷,東瞧西看,見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他本不懂畫,也不愛畫,可一到畫鄉,卻被一幅幅男有男性,女有女性,花兒飄香,葉兒映翠的年畫迷住了,竟然是買了一幅神筆妙手白俊英的親筆畫“蓮年有餘”,帶回了老家勝芳。你可別小看這張年畫,往屋裡一貼,嘿!那真是滿屋增彩,四壁生輝呀!薛家老兩口對這張畫那個愛勁就甭提了。他們白天藉著日頭看,晚上舉著油燈瞧,邊看邊誇:“這大胖小子多精靈,這蓮花荷葉多水靈,這金色鯉魚多鮮靈……”看著看著眼神一暗打起盹來。剛一合眼,就見那畫上的胖小子,眉一挑,眼一動,腿一伸,腰一挺,從畫上跳了下來,他東瞅瞅,西瞧瞧,捅捅這,摸摸那。接著奶聲奶氣地說,“老爺爺,老奶奶,想吃魚,我會逮,您老拿個木盆來。”說罷,一眨眼,又回到畫上。老兩口猛醒過來,把夢一說都一樣。薛富貴心裡一亮,想起楊柳青年畫年年鼓,一年鼓一張的說法,像“金駒送寶”,“黑驢拉磨”,“美人就親”,“春牛耕作”等關於楊柳青年畫的故事。他趕忙叫老伴找來一個大木盆,對畫上的胖小子說:“你剛纔的話聽真了,木盆拿來了,我們就等著魚吃了。”說罷,上炕安歇。一夜無話。到了轉天早上,睜眼一看,木盆里果真有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薛富貴心裡那個美呀。從這天開始,天天這樣,老兩口越吃胃口越大,吃著吃著就想歪道了 。
這天晚上,薛富貴對胖小子說:“好孩子,聽我說,韓信點兵不怕多,大紅鯉魚印把個,每天給我一筐籮。”你猜怎麼著,他要多少,胖小兒就給送多少。薛富貴天天賣魚,賺的錢都海了去啦。他錢越多越不嫌多,掐著指頭暗盤算,過不了多會兒,趙家的莊院、錢家的船、孫家的葦塘、李家的灘,整個勝芳都要姓薛了。他的如意算盤打的啪啪響,可抬頭一看,可要了老命了,那張畫變成了一張紙。他啊的一聲,活活急死了 。那畫上的大胖小兒哪兒去了呢?他是怕被薛富貴的錢臭玷污了自己的靈性,張起荷葉帆,架起蓮花船,抱著大鯉魚,沿著大 清河 ,又回到了楊柳青。
(以文字上節選鏈接 ******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說楊柳青的鄉甸富足一點兒也不假,這不有句歇後語:“楊柳青的菜瓜——酸甜的” (此處若是楊柳青本鎮之人以最具濃郁口音說才秒,尾音兒部分一定會是曲折悠揚且略略向上的)。楊柳青是塊寶地,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水豐、肥足、土質好,楊柳青種植的菜瓜個大、光滑、酸甜適口。也正是因為自然水質好,加上配方好,楊柳青的醋也別具風味,先酸後甜,為調味佳品,與 山西 、 鎮江 的名醋相媲美。反正我印象中小時候在姥姥家吃的醋確實是帶點兒甜口兒,這也就是為嘛我寧可不遠萬里,闖過重重關卡也要人肉背一瓶家鄉的醋來 新西蘭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下圖能看到整個京杭大運河是從古鎮里貫穿過去的。沿河看柳那必定是最經典的風光美景了。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民俗民風楊柳青民風淳樸,楊柳青人帶有北方特有的直爽與豪邁。根據查閱的信息得知,楊柳青是 中國 最早的民間禁毒組織理門的發祥地之一,而理門也對楊柳青的民風民俗產生了一定影響。
理門是嚴禁煙酒的,這對楊柳青的民風的影響很大。著名民俗學家張次溪在他的《 天津 楊柳青小志》中記載楊柳青“在理一門因嚴禁煙酒之益頗為昌大”。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譚嗣同曾 考察過津西理門,在他的著名著作《仁學》里,做了記述。譚嗣同認為,理門“嚴斯煙酒,亦能隱為窮民節不急之費。故不論其教如何,皆能有益於民生……”儘管理門的禁毒沒有什麼嚴厲的約束手段,但是還是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的。舊時楊柳青吸食鴉片者是很少的,這和理門的禁毒有很大的關係。
楊柳青和它的周圍地區有個民俗就是喜愛葫蘆,甚至把它當作一種吉祥物。其實,愛葫蘆的風俗是受理門影響形成的。在理門,葫蘆是吉祥 八寶 之一。而楊柳青是理門的重要發祥地,所以人們對葫蘆就更加重視了。理門內部曾有“東憑葫蘆,西憑法”的說法。而民間更是流傳有理門的葫蘆歌“小小葫蘆尖又圓,天地得相裝道全。束所房屋修在內,未知仙屋未知凡。也有老來也有少,也有女來也有男。大眾一同登甘露,金鼎玉爐正中懸。……小小葫蘆尖又圓,裡面倒比外面寬。乾坤普世全裝滿,剩下子地放芝蘭。”
楊柳青老人們還有個風俗,就是摩核桃。其實這也是理門流傳下來的。過去這也是理門的一種標誌。有一首核桃歌可以為證“核桃本是慧人留,遺留弟子手中揉。有朝一 日光 明現,五字真經在裡頭。”
理門對楊柳青的語言也有一定影響。
過去理門規定,凡是男性的成員,不論年紀大小一律互相稱“爺”或者“大爺”。後來,隨著這種習慣在民間的變化,也有按排行稱“爺”的。楊柳青著名的理門人物就有邵二爺、於五爺、郭九爺。隨著理門在 天津 的傳播,“爺”這個叫法也就成了人們的一種習俗。過去曾有“ 天津 衛爺多”的說法,就是因為這種習俗的緣故。
楊柳青、 天津 還有一種地方語言叫“緣兒了”,也是由理門而來的。過去理門承擔著慈善組織的角色,在一定時候會舍粥,舍衣物等。臘八時,他們還有一種舍豆子與百姓結緣的做法,在舍豆子時還要叫喊“緣兒了,緣兒了”以吸引群眾。由於百姓對這種舍豆子活動的喜愛和當時人們要豆子時爭先恐後的深刻印象,漸漸地,“緣兒了”演化成搶了、分了的地方語言了。後來由此演化出的“包緣”一詞則成了買下全部商品的專用詞了。
看到這裡我突然噗嗤一下樂了 ,腦子裡立馬就反映出高英培、範振宇相聲名段《教訓》:
甲 馬路上來車西瓜哎,我們孩子一叫號就給“圓兒”啦。
乙 圓兒啦?那叫搶啦!
甲 圓兒啦!小孩兒!
乙 明搶明奪呀?
甲 哎喲,我們孩子機靈極啦,挑倆大個兒的,抱著跑家來啦。“呼哧呼哧”就跑來啦。...
(以上參考資料: ****** )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非常典型的普通人家的卧室,只不過炕櫃兒稍顯單薄兒了點兒,不過看著稍微(翹qiáo楞leng)變形的櫃體,確實是老物件兒。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哇! 下圖照片里的雞鴨魚肉可比 天津 民俗博物館里的更加誘人 ,嚯!這一桌子:四喜丸子、扒肉條、燉大肉...,哎呀,不行了,受不了了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十二生肖年畫,這種年畫設計圖案倒是頭一次看見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各種老物件兒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民俗中最講究的就是“婚喪嫁娶”、“生辰壽誕”之類的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大階段的禮儀、風俗。儘管這些風俗中有些顯得的和當今時代有些脫節,有些又過於繁文縟節,有些甚至有鋪張浪費、攀比奢華的不良名聲,但是畢竟這也是千百年形成下來的,凝聚著民族傳統的風俗。所謂“十里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古鎮楊柳青自然和 天津 衛在某些方面還是略有些差異的。
不過隨著時光流逝,時代變遷,像我這種80後已經不甚瞭解了。還好我目前有一定優勢,可以能夠查閱到到更多關於這方面的資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那麼跟著我慢慢品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