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盤山游
春天了,盤山也開放了。周六陪愛人住英歌寨,周日一早,吃過飯後轉了轉小穿芳峪大集,便一直奔向盤山。
盤山始記於漢,興於唐。極盛於清。歷史上建有72座寺廟和13座玲瓏寶塔,一座皇家園林──靜寄山莊,早在唐代就以“東五 台山 ”著稱佛界, 清康 熙年間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民國初年盤山同泰山、西湖、故宮等併列為 中國 十五 大名 勝之一。
盤山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是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並著、佛教文化與皇家文化相融的旅游休閑勝地。位於 天津 市 薊縣 西北 15公里處,占地面積106平方公里 ,又因雄踞 北京 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乾隆皇帝竟有去過32次之多,留下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 江南 ”的傳說。 著名景點有:
三盤暮雨
津門十景之一的“三盤暮雨”即指“盤山”。“三盤”說的是盤山的“三盤勝境”,“暮雨”指的是傍晚的雲氣。每當 陽春 三月,盤山的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東風過嶺來,滿地翻晴雪”,春風吹過,花瓣隨風飄落,如萬點花雨。仲夏時節,每薄暮時,雨後初晴,雲煙霧靄,浮罩滿山,似晴非晴,不雨似雨,故稱“三盤暮雨”。還有因盤山的山勢、氣候造成的特殊景觀:盤山旖麗的風光,隨著高差的變化和季節的變換而各異,形成有“上盤雪花飄,中盤霧雨渺,下盤夕陽照”的天然奇觀。有詩雲:峰秀噴玉珠,惹得柳枝舒。池水映三盤,醉景走不出。黃昏暮靄、煙霧朦朧之時,盤山的“三盤”--以松取勝的上盤,以石取勝的中盤和以水取勝的下盤,皆被雲氣籠罩,身處山中,可見“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時“山中雲氣鬱勃瀰漫,浩浩如雪海峰巒,出沒其中,如煙檣乘風”,盤山顯得愈加靈秀壯美,獨具魅力。自古以來,盤山的這一獨特景觀,就被文人墨客所嘖嘖稱道,並稱其為“三盤暮雨” 。 入勝
游人剛剛步入山門,到“入勝”景點,壁壁題刻便迎面而至。“入勝”為榮祿手書。榮祿,字仲華,清朝末年軍機大臣兼直隸總督。入勝,寓意已進入佛教凈地。它源於古詩“山色蔥蘢入勝境,空谷低回溪流聲。” 元寶石
在東西浮青嶺之間山谷中,兩邊是險峻的陡壁,清秀的峰巒,澗谷中彎曲的小溪,清流湍急。當道橫卧一石,長數丈,高丈餘,上寬下窄,形同元寶,名元寶石,上鐫“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古檀寧椿,“古檀”是 密雲 。寧椿是名字。古 密雲 縣的一位舉人經過這裡,被盤山的美景吸引住了,他想用一句話來概括盤山的勝景,於是他便借用了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一句,他看到盤山松樹長勢奇特,岩石形狀怪異。因而在這裡留下了“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
元寶石
南為傅增湘先生留下的石刻,傅增湘為清末光緒皇帝的啟蒙老師, 中國 商務印書館的第一任館長,曾與周學淵、江庸、邢端、周肇祥三游盤山,並寫下了《游盤山專號》三捲,為研究盤山歷史提供了幫助。 神牛福地
神牛福地小區,地處盤山歡喜嶺上。這裡不僅怪石磷峋,松風秀逸,而且蘊有世代流傳的神牛故事。
小區以神牛傳說為主題,以獨特的松石奇觀為依托展開,集石勝、松勝和傳奇為一體。天工造化的怪石比比皆是。有憨態可掬的神牛石;有靈峰飄馳的雲動石;有翊翊如生的寧壽石。還有金盆聚寶石,醜鴨迎春石等。奇松有親密無間的團結松,依依纏綿的情侶松;有蟠曲翳天的傘蓋松;還有折解不散的抱石松等。松生石隙,石伴松生。
北部小嶺是神牛墓。相傳神牛就義後就葬於此,嶺上刻有生動的神牛傳奇岩畫數幅。游人盡可隨心尋覓。曲徑婉蜒,畫面生動,使人時在景中,時為景外,撲朔迷離,情興倍增。墓前有神牛草。傳說是神牛聖草,隨食隨長,四季不衰。西崖處設有石欄板,瓜架和茅草棚、古犁等。舍疏朗剔透、秀麗端莊之華,而取拙樸古野,自成田園之韻。 迎客松
沿盤曲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過“仙人橋”,迎面即為有“稀世珍寶”之稱的迎客松,迎客松樹齡高達400年至600年,儀態肅穆,宛如揮手揖客。 天成寺
舊名福善寺,又稱“天成法界”,是盤山游覽區的重點景區。寺正面為翠屏峰,寺前有兩棵銀杏樹,高 25 米,乾圍 3.1 米,已有樹齡 800 多年。此寺始建不祥,因寺西有普化和尚塔基,普化和尚為唐朝人,故寺疑為唐建。遼、明、清數代都曾擴建重修。 江山一覽閣 位於天成寺內,留有乾隆皇帝親筆題額“江山一覽”。閣面澗背岩,上下五楹,雕梁畫棟,精巧別緻。天成寺背面聳立一峰,名翠屏峰,峰下有古塔輝映,塔前有一香柏,與塔同齡,伴之兩棵高大挺拔的銀杏樹,構成一幅天成畫捲 。 東五 台山
盤山 五峰 又稱五台,紫蓋峰為中台,自來峰為北台,九華峰為 東台 ,舞劍峰為西台,先師台為南臺。自唐朝佛教的興起,盤山陸續修建了72座寺廟,13座玲瓏寶塔。因此,歷代帝王將相進山參禪禮佛絡繹不絕,成為佛教的聖地。與 山西 佛教聖地“五 台山 ”東西對應,稱“東五 台山 ”。 中國 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書的“東五 台山 ”就刻翠屏峰上,宿雲亭旁邊有 天津 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氣象萬千”四個大字,為雞毛隸書。 塔林
盤山 塔林 ,位於萬松寺南側,由九十九座歷代高僧的墓塔組成。石塔呈方形、六角形或覆缽狀,有檐的,無檐的,實心的,空心的,均為花崗岩雕鑿,極為罕見。主塔普照禪師塔、太平禪師塔,為磚體結構,磚上浮雕圖案清晰生動 。 萬松寺
萬松寺是盤山最大的廟宇,原名李靖庵,因唐初名將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清初詩人巡撫副都御史宋犖認為“前賢不宜斥呼其名”,改稱衛公庵。萬松寺“青山綠水,蘿月松風”,“廟貌之威赫,佛像之莊嚴,居然畿東一梵剎也”。普照禪師住持於此,念四字佛,導人為善。寺東有普照禪師塔及普照禪師墓,塔前有二通碑,記載著萬松寺的歷史環境。 清康 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春,康熙皇帝“駕復巡幸,恩賜敕改萬松寺”。現今的萬松寺雖也古剎鐘聲,古塔聳立,但並不像它的寺名那樣萬株松影,萬壑松風。萬松寺是盤山72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
盤山始記於漢,興於唐。極盛於清。歷史上建有72座寺廟和13座玲瓏寶塔,一座皇家園林──靜寄山莊,早在唐代就以“東五 台山 ”著稱佛界, 清康 熙年間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民國初年盤山同泰山、西湖、故宮等併列為 中國 十五 大名 勝之一。
盤山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是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並著、佛教文化與皇家文化相融的旅游休閑勝地。位於 天津 市 薊縣 西北 15公里處,占地面積106平方公里 ,又因雄踞 北京 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乾隆皇帝竟有去過32次之多,留下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 江南 ”的傳說。 著名景點有:
三盤暮雨
津門十景之一的“三盤暮雨”即指“盤山”。“三盤”說的是盤山的“三盤勝境”,“暮雨”指的是傍晚的雲氣。每當 陽春 三月,盤山的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東風過嶺來,滿地翻晴雪”,春風吹過,花瓣隨風飄落,如萬點花雨。仲夏時節,每薄暮時,雨後初晴,雲煙霧靄,浮罩滿山,似晴非晴,不雨似雨,故稱“三盤暮雨”。還有因盤山的山勢、氣候造成的特殊景觀:盤山旖麗的風光,隨著高差的變化和季節的變換而各異,形成有“上盤雪花飄,中盤霧雨渺,下盤夕陽照”的天然奇觀。有詩雲:峰秀噴玉珠,惹得柳枝舒。池水映三盤,醉景走不出。黃昏暮靄、煙霧朦朧之時,盤山的“三盤”--以松取勝的上盤,以石取勝的中盤和以水取勝的下盤,皆被雲氣籠罩,身處山中,可見“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時“山中雲氣鬱勃瀰漫,浩浩如雪海峰巒,出沒其中,如煙檣乘風”,盤山顯得愈加靈秀壯美,獨具魅力。自古以來,盤山的這一獨特景觀,就被文人墨客所嘖嘖稱道,並稱其為“三盤暮雨” 。 入勝
游人剛剛步入山門,到“入勝”景點,壁壁題刻便迎面而至。“入勝”為榮祿手書。榮祿,字仲華,清朝末年軍機大臣兼直隸總督。入勝,寓意已進入佛教凈地。它源於古詩“山色蔥蘢入勝境,空谷低回溪流聲。” 元寶石
在東西浮青嶺之間山谷中,兩邊是險峻的陡壁,清秀的峰巒,澗谷中彎曲的小溪,清流湍急。當道橫卧一石,長數丈,高丈餘,上寬下窄,形同元寶,名元寶石,上鐫“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古檀寧椿,“古檀”是 密雲 。寧椿是名字。古 密雲 縣的一位舉人經過這裡,被盤山的美景吸引住了,他想用一句話來概括盤山的勝景,於是他便借用了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一句,他看到盤山松樹長勢奇特,岩石形狀怪異。因而在這裡留下了“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
元寶石
南為傅增湘先生留下的石刻,傅增湘為清末光緒皇帝的啟蒙老師, 中國 商務印書館的第一任館長,曾與周學淵、江庸、邢端、周肇祥三游盤山,並寫下了《游盤山專號》三捲,為研究盤山歷史提供了幫助。 神牛福地
神牛福地小區,地處盤山歡喜嶺上。這裡不僅怪石磷峋,松風秀逸,而且蘊有世代流傳的神牛故事。
小區以神牛傳說為主題,以獨特的松石奇觀為依托展開,集石勝、松勝和傳奇為一體。天工造化的怪石比比皆是。有憨態可掬的神牛石;有靈峰飄馳的雲動石;有翊翊如生的寧壽石。還有金盆聚寶石,醜鴨迎春石等。奇松有親密無間的團結松,依依纏綿的情侶松;有蟠曲翳天的傘蓋松;還有折解不散的抱石松等。松生石隙,石伴松生。
北部小嶺是神牛墓。相傳神牛就義後就葬於此,嶺上刻有生動的神牛傳奇岩畫數幅。游人盡可隨心尋覓。曲徑婉蜒,畫面生動,使人時在景中,時為景外,撲朔迷離,情興倍增。墓前有神牛草。傳說是神牛聖草,隨食隨長,四季不衰。西崖處設有石欄板,瓜架和茅草棚、古犁等。舍疏朗剔透、秀麗端莊之華,而取拙樸古野,自成田園之韻。 迎客松
沿盤曲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過“仙人橋”,迎面即為有“稀世珍寶”之稱的迎客松,迎客松樹齡高達400年至600年,儀態肅穆,宛如揮手揖客。 天成寺
舊名福善寺,又稱“天成法界”,是盤山游覽區的重點景區。寺正面為翠屏峰,寺前有兩棵銀杏樹,高 25 米,乾圍 3.1 米,已有樹齡 800 多年。此寺始建不祥,因寺西有普化和尚塔基,普化和尚為唐朝人,故寺疑為唐建。遼、明、清數代都曾擴建重修。 江山一覽閣 位於天成寺內,留有乾隆皇帝親筆題額“江山一覽”。閣面澗背岩,上下五楹,雕梁畫棟,精巧別緻。天成寺背面聳立一峰,名翠屏峰,峰下有古塔輝映,塔前有一香柏,與塔同齡,伴之兩棵高大挺拔的銀杏樹,構成一幅天成畫捲 。 東五 台山
盤山 五峰 又稱五台,紫蓋峰為中台,自來峰為北台,九華峰為 東台 ,舞劍峰為西台,先師台為南臺。自唐朝佛教的興起,盤山陸續修建了72座寺廟,13座玲瓏寶塔。因此,歷代帝王將相進山參禪禮佛絡繹不絕,成為佛教的聖地。與 山西 佛教聖地“五 台山 ”東西對應,稱“東五 台山 ”。 中國 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書的“東五 台山 ”就刻翠屏峰上,宿雲亭旁邊有 天津 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氣象萬千”四個大字,為雞毛隸書。 塔林
盤山 塔林 ,位於萬松寺南側,由九十九座歷代高僧的墓塔組成。石塔呈方形、六角形或覆缽狀,有檐的,無檐的,實心的,空心的,均為花崗岩雕鑿,極為罕見。主塔普照禪師塔、太平禪師塔,為磚體結構,磚上浮雕圖案清晰生動 。 萬松寺
萬松寺是盤山最大的廟宇,原名李靖庵,因唐初名將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清初詩人巡撫副都御史宋犖認為“前賢不宜斥呼其名”,改稱衛公庵。萬松寺“青山綠水,蘿月松風”,“廟貌之威赫,佛像之莊嚴,居然畿東一梵剎也”。普照禪師住持於此,念四字佛,導人為善。寺東有普照禪師塔及普照禪師墓,塔前有二通碑,記載著萬松寺的歷史環境。 清康 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春,康熙皇帝“駕復巡幸,恩賜敕改萬松寺”。現今的萬松寺雖也古剎鐘聲,古塔聳立,但並不像它的寺名那樣萬株松影,萬壑松風。萬松寺是盤山72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