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之旅:給我最震撼的視覺之美
張家界 ,一個奇山峻嶺的所在。它位於 湖南 西北 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1982年9月, 張家界 成為 中國 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由 張家界 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 武陵源 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有意思的是, 張家界 市原名大庸縣,隸屬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市中心的大庸路便由此而來。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將大庸縣升級為大庸地級市。但因名氣實在太小,94年在全國的改名風潮中大庸市也與時俱進改成了風景區“ 張家界 ”的名字。有利有弊,改名導致太多的游客在 張家界 市內問“ 張家界 怎麼走”時讓不少本地人摸不著頭腦。其實正確的問法是“ 武陵源 怎麼走”或“ 張家界 森林公園怎麼走”。
然而,大庸縣原本是一個響亮的名號。此地曾為南蠻,堯舜時期,“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從此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春秋時期,此地為庸國,曾隨周武王滅商,是巴、秦、楚三國間較大的國家。公元前611年為楚國所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大庸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 慈利縣 官塔坪(今蔣家坪鄉太平村)。三國吳景帝 永安 六年(264年),嵩梁縣稱“天門山”,並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晉、南北朝時,都從屬於天門郡溇中、 臨澧 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設立大庸縣,取“大學”“中庸”之兩字,蓋因此地野蠻,意欲有所修養。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設立了 永定 縣。1949年到1988年, 慈利縣 屬 常德 管轄。至1988年底,大庸、 桑植 兩縣為 湘西 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因此, 張家界 市應複名大庸,才是正本清源。
張家界 市區本身是不太值得游覽的—— 張家界 的風景區分為兩大部分: 武陵源 風景區(市北約十公里),包括 黃石 寨、楊家界、袁家界、天子山、索溪峪風景區;以及天門山風景區(市南約五公里)。如果能全走完會是一件滿分幸事,但是時間總是有限的,兩天時間能走完一半已是十分了不起,所以做好計劃取其精華便十分重要。因此便打算在一天半內走完 武陵源 的楊家界、袁家界和天子山三個部分的主要精華景區,再用半天走完天門山風景區。怎奈計劃總是豐滿現實總是骨感,第一天的暢快淋漓過後便是第二天無盡的鬱悶 ↑張家界 天氣上好,公交環保出行。 ↑張家界 22:59,降落 張家界 荷花機場。這是一個小機場。機場外,亂哄哄的游客群意味著一個擁擠的假期。因為天色太晚,欲打出租前往市內酒店,但是原本20元的價格,機場的士司機卻 獅子 大開口,先是假裝不認路,接著說在郊區要直接開價80,這無恥讓我氣憤的直接轉頭就走。幸好機場外有免費的機場擺渡巴士,可以從機場開往酒店,而酒店就在市內澧水上觀音大橋北堍。打車到 張家界 酒店,也僅十餘元而已,即便如此,也有司機假裝糊塗不認路,直到我亮出底牌說我認識路,你都不認路還來做啥司機,才有一個擅唱白臉的的士司機來把我們接上車。此地民風刁悍可見一斑。 ↑張家界 武陵源 風景區
旅行第一天。按計劃前往 張家界 市北的 武陵源 風景區,並打算走完楊家界、袁家界。一天的行程非常緊湊,因此出發前不免忐忑。 張家界 的早晨靜謐安詳。但,許是國慶的緣故,一早就有爆竹聲,讓睡夢中的我還以為住在了兵營的隔壁。天氣晴朗,好得不能再好了,是個非常好的開端!6:30,在樓下餐廳擠著吃早餐。早餐是自助餐,頗有特色的是牆上掛滿了 韓國 人贈送的書法作品,內容竟然都是唐詩。自助餐也少不了當地特色,一個師傅專職從幾個桶里舀出米線來。 ↑張家界 吃完不錯的早餐,步出酒店,站在子午路上打車。清晨的 張家界 市空氣清新無污染,各種車輛往來大路,但沒有東部城市的繁華。一輛的士停下,我們上了車,打表去中央車站。因為今日任務實在緊迫,對山上的情況又不太清楚,只好緊趕慢趕了。車到中央車站,摸索著來到停滿巴士的停車場,上了一輛標著“ 張家界 —— 武陵源 ”的車。去 武陵源 的人畢竟是少,大部分的人都去擠森林公園班車了。這是很傻的,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從森林公園門票站到水繞四門那數十公里90多分鐘金鞭溪徒步路上了。上車沒多久就發車了。經過子午路大庸路交叉路口時我們才發覺, 張家界 中心車站發車其實會經過我們酒店外。也因此,想起前晚的士司機下車時忠告,其實早上可以走到路口去直接坐車,並不需要打車到中心車站。車行40多分鐘便來到 武陵源 汽車站。早上人並不多。因為怕時間來不及,從汽車站又花了15元冤枉錢打車去門票站,其實路程只有短短的一站路而已。 武陵源 門票站外入口處有一座雄偉的現代高塔,古色古香。 ↑張家界 車過水繞四門。此地有“張良墓”,蓋因據《仙釋志》載:“張良,相傳從赤鬆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時隱時現。”青岩山,便是此時 張家界 森林公園之袁家界、 黃石 寨。《陵墓誌》載:“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岩山。良得 黃石 公書後,從赤鬆子游。邑中天門、青岩各山,多存遺跡。”此處存疑,因張良乃 安徽 亳州 人,隨劉邦征戰天下,封留侯 沛縣 ,而王關中,因此不太可能到楚國瀟湘之地安度晚年。大約是 張家界 的一個美麗傳說罷了。而“ 張家界 ”之所以取代“青岩山”之名,根本不可能因為張良隱居於此,倒有可能是張氏族人自吹而已!水繞四門者,乃群山環繞金鞭溪是也。下車得見所言不虛,山岩陡峭,如筆插天,號“將軍列隊”,其下溪流涔涔,好一派 湘西 風光!日出其時,金光四射,山岩閃閃放光,雖手中有旗艦微單,亦不能攝其精彩,無奈大聲贊嘆而已! ↑張家界 電梯到頂,即為袁家界一隅。此處風景甚好,但不及多看匆匆而走,直奔主題楊家界。
楊家界
楊家界是 武陵源 精華所在,其地位於 武陵源 西部,北鄰天子山,是新開發的神奇景區。二十多年前楊家界還是當地人才知道的所在,如今楊家界已經對所有人開放。游楊家界需要直穿袁家界而過,是所有風景區中最遠的。但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便是這個道理了。況且,國慶游人太多,推算大多數還堵在路上,不多時便會全部集中到袁家界和天子山兩大景區,而楊家界路途險要,且無車通行,一般導游是不太願意帶客人到楊家界的,因此往楊家界的畢竟稀少,直奔楊家界便是很明智的打了這個時間差。事實證明這是今天的最大收穫,那片美麗的風景游客稀少,仿佛是單獨為我們所展示一般。 ↑張家界 因車在楊家界不停,需要跟司機提前打好招呼,在烏龍寨路口下車。下車後立刻迷惘,此處前往烏龍寨有一石子小路,在下車路口左側,隱藏在眾多小販商鋪間。商販均為當地人,問路皆語焉不詳,態度殊為惡劣。不願與之多話,上山便是。山路曲折,但透過林間已可得見奇峰怪石。有“金雞報曉”,乃巨石凌空矗立,仿若金雞獨立。 ↑張家界 過金雞報曉,有一酒家,其前有岔路。不明就里,研究一時乃知,向左一路為去往一步登 天等 處,向右一路為去往烏龍寨。
↑張家界 烏龍寨,海拔1122米,名自土匪窩,因清末自民國時土匪盤踞於此。寨口有27步石級,寨上有孤寨懸梯、悍匪窟穴等殘跡。腦海中立刻聯想起《烏龍山剿匪記》來。但此烏龍寨非彼烏龍寨,電視劇中的烏龍寨位於鳳凰縣 東北 的烏龍山上,因此與之無關。地形險要,左側峭壁凌空,右側懸崖探出,的確是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有卡門,即守寨的頭道哨卡,在冷兵器時代,只要有數人把手,千人難過。
↑張家界 ↑張家界 又有一線天,在兩側巨石中穿縫而過,胖者定有風險卡在其中動彈不得,惘論難攻易守之道!
↑張家界 向前百餘石階,烏龍寨赫然眼前。游人如我等皆氣喘吁吁,於此小憩。寨不大,有土匪座位可供攝影,為收費項目,又有趕屍屋、土家喜堂、生活用具館等可供參觀。此處有一土炮甚為有趣。山上亦有小販販賣各色土產,如土匪煙、葛根等,價格不貴。此地距離天波府不過幾百步,故不作停留。
↑張家界 ↑張家界 十點三十分,展現在眼前的是壯闊的“天波府”。天波府,乃一絕壁凌空而出,若殘垣斷壘,四周群山環繞,峽谷幽深,不由感嘆滄海桑田。名出佘太君“天波府”,相傳曾有楊家將居於此,當然此為訛傳,推想亦為當地楊姓族人杜撰。欲至天波府,須下坡後,過一懸空鐵索橋,再登鐵梯攀岩,雖有鐵欄護衛,亦覺不易。 ↑張家界 ↑張家界 背著登山包上山不易。
↑張家界 ↑張家界 天波府下山有另一條路,與之前上山路互為左右,呈O型。此路亦險要,沿山岩曲折繞行,但風光一樣旖旎。
↑張家界 雖瘦如女子亦難以通過,險要如是。
↑張家界 過來時酒家,向左行路前行。此處通往空中走廊。蓋因路途遙遠,非常險要,故游人稀少,沿途所見年青人居多。過一密林,繞行上山走。
↑張家界 ↑張家界 再往前,山路忽上忽下,腰腿酸疼,大汗淋漓,若無毅力斷難前行。行約一小時,前有“一步登天”,即巨石聳然拔起,攀岩須走鋼梯,仿若天波府。此地景緻更為獨到,上岩後頓覺風光入畫,山青水秀,神清氣爽!山岩上數人皆為驢友,有一小伙連聲贊嘆道,走這麼多路到這裡來,值了!從此處望來時路“五郎拜佛”,則景緻更佳。
↑張家界 ↑張家界 ↑張家界 ↑張家界 岩頂有一枯樹凌空,讓我不禁想起華 山西 峰上那棵枯樹來!從此地向下望去,山峰如刃,片片刀削,其狀奇崛,不知如何天造地就才可製成此等景觀!此地名“一步登天”果然名副其實!
↑張家界 ↑張家界 前行,豁然開朗,走廊左側為矗立峭壁,右側為絕壁當空,山下有梯田數百畝。空中走廊盡頭,一方平地可供人小憩,遠望山巒層疊,連綿不絕,近處一 石柱 拔然而起, 石柱 頂端鬱郁蔥蔥,鬆林儼然,此種勝境,筆墨難書!
↑張家界
然而,大庸縣原本是一個響亮的名號。此地曾為南蠻,堯舜時期,“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從此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春秋時期,此地為庸國,曾隨周武王滅商,是巴、秦、楚三國間較大的國家。公元前611年為楚國所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大庸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 慈利縣 官塔坪(今蔣家坪鄉太平村)。三國吳景帝 永安 六年(264年),嵩梁縣稱“天門山”,並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晉、南北朝時,都從屬於天門郡溇中、 臨澧 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設立大庸縣,取“大學”“中庸”之兩字,蓋因此地野蠻,意欲有所修養。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設立了 永定 縣。1949年到1988年, 慈利縣 屬 常德 管轄。至1988年底,大庸、 桑植 兩縣為 湘西 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因此, 張家界 市應複名大庸,才是正本清源。
張家界 市區本身是不太值得游覽的—— 張家界 的風景區分為兩大部分: 武陵源 風景區(市北約十公里),包括 黃石 寨、楊家界、袁家界、天子山、索溪峪風景區;以及天門山風景區(市南約五公里)。如果能全走完會是一件滿分幸事,但是時間總是有限的,兩天時間能走完一半已是十分了不起,所以做好計劃取其精華便十分重要。因此便打算在一天半內走完 武陵源 的楊家界、袁家界和天子山三個部分的主要精華景區,再用半天走完天門山風景區。怎奈計劃總是豐滿現實總是骨感,第一天的暢快淋漓過後便是第二天無盡的鬱悶 ↑張家界 天氣上好,公交環保出行。 ↑張家界 22:59,降落 張家界 荷花機場。這是一個小機場。機場外,亂哄哄的游客群意味著一個擁擠的假期。因為天色太晚,欲打出租前往市內酒店,但是原本20元的價格,機場的士司機卻 獅子 大開口,先是假裝不認路,接著說在郊區要直接開價80,這無恥讓我氣憤的直接轉頭就走。幸好機場外有免費的機場擺渡巴士,可以從機場開往酒店,而酒店就在市內澧水上觀音大橋北堍。打車到 張家界 酒店,也僅十餘元而已,即便如此,也有司機假裝糊塗不認路,直到我亮出底牌說我認識路,你都不認路還來做啥司機,才有一個擅唱白臉的的士司機來把我們接上車。此地民風刁悍可見一斑。 ↑張家界 武陵源 風景區
旅行第一天。按計劃前往 張家界 市北的 武陵源 風景區,並打算走完楊家界、袁家界。一天的行程非常緊湊,因此出發前不免忐忑。 張家界 的早晨靜謐安詳。但,許是國慶的緣故,一早就有爆竹聲,讓睡夢中的我還以為住在了兵營的隔壁。天氣晴朗,好得不能再好了,是個非常好的開端!6:30,在樓下餐廳擠著吃早餐。早餐是自助餐,頗有特色的是牆上掛滿了 韓國 人贈送的書法作品,內容竟然都是唐詩。自助餐也少不了當地特色,一個師傅專職從幾個桶里舀出米線來。 ↑張家界 吃完不錯的早餐,步出酒店,站在子午路上打車。清晨的 張家界 市空氣清新無污染,各種車輛往來大路,但沒有東部城市的繁華。一輛的士停下,我們上了車,打表去中央車站。因為今日任務實在緊迫,對山上的情況又不太清楚,只好緊趕慢趕了。車到中央車站,摸索著來到停滿巴士的停車場,上了一輛標著“ 張家界 —— 武陵源 ”的車。去 武陵源 的人畢竟是少,大部分的人都去擠森林公園班車了。這是很傻的,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從森林公園門票站到水繞四門那數十公里90多分鐘金鞭溪徒步路上了。上車沒多久就發車了。經過子午路大庸路交叉路口時我們才發覺, 張家界 中心車站發車其實會經過我們酒店外。也因此,想起前晚的士司機下車時忠告,其實早上可以走到路口去直接坐車,並不需要打車到中心車站。車行40多分鐘便來到 武陵源 汽車站。早上人並不多。因為怕時間來不及,從汽車站又花了15元冤枉錢打車去門票站,其實路程只有短短的一站路而已。 武陵源 門票站外入口處有一座雄偉的現代高塔,古色古香。 ↑張家界 車過水繞四門。此地有“張良墓”,蓋因據《仙釋志》載:“張良,相傳從赤鬆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時隱時現。”青岩山,便是此時 張家界 森林公園之袁家界、 黃石 寨。《陵墓誌》載:“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岩山。良得 黃石 公書後,從赤鬆子游。邑中天門、青岩各山,多存遺跡。”此處存疑,因張良乃 安徽 亳州 人,隨劉邦征戰天下,封留侯 沛縣 ,而王關中,因此不太可能到楚國瀟湘之地安度晚年。大約是 張家界 的一個美麗傳說罷了。而“ 張家界 ”之所以取代“青岩山”之名,根本不可能因為張良隱居於此,倒有可能是張氏族人自吹而已!水繞四門者,乃群山環繞金鞭溪是也。下車得見所言不虛,山岩陡峭,如筆插天,號“將軍列隊”,其下溪流涔涔,好一派 湘西 風光!日出其時,金光四射,山岩閃閃放光,雖手中有旗艦微單,亦不能攝其精彩,無奈大聲贊嘆而已! ↑張家界 電梯到頂,即為袁家界一隅。此處風景甚好,但不及多看匆匆而走,直奔主題楊家界。
楊家界
楊家界是 武陵源 精華所在,其地位於 武陵源 西部,北鄰天子山,是新開發的神奇景區。二十多年前楊家界還是當地人才知道的所在,如今楊家界已經對所有人開放。游楊家界需要直穿袁家界而過,是所有風景區中最遠的。但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便是這個道理了。況且,國慶游人太多,推算大多數還堵在路上,不多時便會全部集中到袁家界和天子山兩大景區,而楊家界路途險要,且無車通行,一般導游是不太願意帶客人到楊家界的,因此往楊家界的畢竟稀少,直奔楊家界便是很明智的打了這個時間差。事實證明這是今天的最大收穫,那片美麗的風景游客稀少,仿佛是單獨為我們所展示一般。 ↑張家界 因車在楊家界不停,需要跟司機提前打好招呼,在烏龍寨路口下車。下車後立刻迷惘,此處前往烏龍寨有一石子小路,在下車路口左側,隱藏在眾多小販商鋪間。商販均為當地人,問路皆語焉不詳,態度殊為惡劣。不願與之多話,上山便是。山路曲折,但透過林間已可得見奇峰怪石。有“金雞報曉”,乃巨石凌空矗立,仿若金雞獨立。 ↑張家界 過金雞報曉,有一酒家,其前有岔路。不明就里,研究一時乃知,向左一路為去往一步登 天等 處,向右一路為去往烏龍寨。
↑張家界 烏龍寨,海拔1122米,名自土匪窩,因清末自民國時土匪盤踞於此。寨口有27步石級,寨上有孤寨懸梯、悍匪窟穴等殘跡。腦海中立刻聯想起《烏龍山剿匪記》來。但此烏龍寨非彼烏龍寨,電視劇中的烏龍寨位於鳳凰縣 東北 的烏龍山上,因此與之無關。地形險要,左側峭壁凌空,右側懸崖探出,的確是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有卡門,即守寨的頭道哨卡,在冷兵器時代,只要有數人把手,千人難過。
↑張家界 ↑張家界 又有一線天,在兩側巨石中穿縫而過,胖者定有風險卡在其中動彈不得,惘論難攻易守之道!
↑張家界 向前百餘石階,烏龍寨赫然眼前。游人如我等皆氣喘吁吁,於此小憩。寨不大,有土匪座位可供攝影,為收費項目,又有趕屍屋、土家喜堂、生活用具館等可供參觀。此處有一土炮甚為有趣。山上亦有小販販賣各色土產,如土匪煙、葛根等,價格不貴。此地距離天波府不過幾百步,故不作停留。
↑張家界 ↑張家界 十點三十分,展現在眼前的是壯闊的“天波府”。天波府,乃一絕壁凌空而出,若殘垣斷壘,四周群山環繞,峽谷幽深,不由感嘆滄海桑田。名出佘太君“天波府”,相傳曾有楊家將居於此,當然此為訛傳,推想亦為當地楊姓族人杜撰。欲至天波府,須下坡後,過一懸空鐵索橋,再登鐵梯攀岩,雖有鐵欄護衛,亦覺不易。 ↑張家界 ↑張家界 背著登山包上山不易。
↑張家界 ↑張家界 天波府下山有另一條路,與之前上山路互為左右,呈O型。此路亦險要,沿山岩曲折繞行,但風光一樣旖旎。
↑張家界 雖瘦如女子亦難以通過,險要如是。
↑張家界 過來時酒家,向左行路前行。此處通往空中走廊。蓋因路途遙遠,非常險要,故游人稀少,沿途所見年青人居多。過一密林,繞行上山走。
↑張家界 ↑張家界 再往前,山路忽上忽下,腰腿酸疼,大汗淋漓,若無毅力斷難前行。行約一小時,前有“一步登天”,即巨石聳然拔起,攀岩須走鋼梯,仿若天波府。此地景緻更為獨到,上岩後頓覺風光入畫,山青水秀,神清氣爽!山岩上數人皆為驢友,有一小伙連聲贊嘆道,走這麼多路到這裡來,值了!從此處望來時路“五郎拜佛”,則景緻更佳。
↑張家界 ↑張家界 ↑張家界 ↑張家界 岩頂有一枯樹凌空,讓我不禁想起華 山西 峰上那棵枯樹來!從此地向下望去,山峰如刃,片片刀削,其狀奇崛,不知如何天造地就才可製成此等景觀!此地名“一步登天”果然名副其實!
↑張家界 ↑張家界 前行,豁然開朗,走廊左側為矗立峭壁,右側為絕壁當空,山下有梯田數百畝。空中走廊盡頭,一方平地可供人小憩,遠望山巒層疊,連綿不絕,近處一 石柱 拔然而起, 石柱 頂端鬱郁蔥蔥,鬆林儼然,此種勝境,筆墨難書!
↑張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