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自駕(西雙版納、普洱、元陽)2023.1
可能是疫情剛剛恢復,游客很少,所以小鎮的商店和餐館都沒有開,開車到店長推薦的花窩窩哈尼土司菜,一份腊肉炒飯和一份青菜便是一頓可口的晚餐。 Day 3 多依樹-箐口民俗村-元陽哈尼梯田小鎮7點起床,趕往多依樹去看日出,1月份日出是7:50左右,從哈尼梯田小鎮到多依樹要30分鐘的車程,多依樹景區是要門票的(65元),快到景區有個平臺是免費的,但是還是強烈建議花門票進去,視線不一樣。這個季節晚上沒用雲海,雲海基本都是在清晨,淡淡的晨霧加上雲海,伴隨雞鳴狗吠,多依樹日出是這一次哈尼梯田最美的景色。羽絨服和手套必不可少,早上還是很冷的,陽光出來立刻暖和,一件單衣即可。 疫情剛過雖然游客不多,觀景臺上也是長槍短炮配上各種無人機,滿滿噹噹。遠離人群,下到下麵的二層平臺,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靜靜等著日出。等到太陽完全越過山頭已經是8:40。 回到酒店享受一頓簡單美味的早餐,還有民宿送的手沖,回到房間曬著太陽,喝喝茶,暖和一下身體,享受愜意的慢生活。 中午前往箐口民俗村,顯然村民對旅游業並沒有太 大興 趣,民俗村用來展示的水碾房、水磨房、水碓房等生產生活設施及哈尼族文化展品,都已荒廢。村落不大,30分鐘到1小時就可以轉完一圈。
菁口民俗村海拔1680米,全村200多戶,1千多人,是典型的哈尼民俗村寨,因村子位於老菁邊而得名。 蘑菇房:是哈尼族傳統特色民居的標誌。用山茅草沿著頂層鋪蓋成四斜面的茅草頂,牆壁用土坯變砌,整座建築看上去就像一朵蘑菇,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內分三層,底層用來關禽畜、堆放谷船、把等;第二層作主人卧室、做飯、休息、會客;頂層作置放糧食、柴草等。 村民依舊傳統的洗衣方式 從民俗村出來開到主幹道,就是游客中心和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展覽館,另一側是木棧道視野很開闊,可以多角度近距離拍攝梯田的全貌,應該是近距離拍攝梯田最好的位置。12月開始也正是梯田灌水以後,遠處可以很清晰看到註水後的層次感。
哈尼梯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濕地公園,是山區環境中人類聚居土地開發利用的傑出範例,千百年來,哈尼族巧妙利用哀牢山區立體氣候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優勢,以可持續發展方式將梯田、灌溉系統和村寨融入自然生態系統中,構建起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和諧生態系統。
茂密的森林植被吸納了水氣,匯成溪流、泉水,流入水溝,灌溉了哈尼人的梯田。低海拔“乾熱河谷區”因高溫使河水常年蒸發,巨量的水蒸氣隨著熱氣團層層上升。熱氣團到了高山低溫的“陰濕高寒區”,遇到冷氣團而冷卻、凝聚成濃霧,再形成雨水降落。水順著梯田,層層下註,被水土涵養,再註入河流,形成了周而複始、循環無盡的生態系統。
菁口民俗村海拔1680米,全村200多戶,1千多人,是典型的哈尼民俗村寨,因村子位於老菁邊而得名。 蘑菇房:是哈尼族傳統特色民居的標誌。用山茅草沿著頂層鋪蓋成四斜面的茅草頂,牆壁用土坯變砌,整座建築看上去就像一朵蘑菇,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內分三層,底層用來關禽畜、堆放谷船、把等;第二層作主人卧室、做飯、休息、會客;頂層作置放糧食、柴草等。 村民依舊傳統的洗衣方式 從民俗村出來開到主幹道,就是游客中心和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展覽館,另一側是木棧道視野很開闊,可以多角度近距離拍攝梯田的全貌,應該是近距離拍攝梯田最好的位置。12月開始也正是梯田灌水以後,遠處可以很清晰看到註水後的層次感。
哈尼梯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濕地公園,是山區環境中人類聚居土地開發利用的傑出範例,千百年來,哈尼族巧妙利用哀牢山區立體氣候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優勢,以可持續發展方式將梯田、灌溉系統和村寨融入自然生態系統中,構建起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和諧生態系統。
茂密的森林植被吸納了水氣,匯成溪流、泉水,流入水溝,灌溉了哈尼人的梯田。低海拔“乾熱河谷區”因高溫使河水常年蒸發,巨量的水蒸氣隨著熱氣團層層上升。熱氣團到了高山低溫的“陰濕高寒區”,遇到冷氣團而冷卻、凝聚成濃霧,再形成雨水降落。水順著梯田,層層下註,被水土涵養,再註入河流,形成了周而複始、循環無盡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