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覓春|漫步九溪煙樹 徜徉佛國仙境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中印庵是西域僧人"千歲寶掌禪師"於隋開皇年間所創,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因寶掌禪師是古天竺中 印度 人,後人為了紀念他,故名。
◆中印庵四周山巒疊翠,茂林修竹掩映,環境幽靜,整體建築雖不大,但小巧精緻,藏而不露,別有洞天。現供奉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音 菩薩 、大勢至 菩薩 。 ↑中印庵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杭州佛學院】◆從天喜山途經中印庵繼而來到佛學院。
◆ 杭州 佛學院教理院是綜合性佛教理論教學與研究學院。 ↑杭州佛學院 ◆本來準備法喜寺吃素麵當午餐的,後來法喜寺素麵未對外開放,我們一路朝著佛學院方向前進,期待路上有吃的……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一路上都沒有商業,我們便把每個人包內剩 餘乾 糧拿出來相互分享當做午餐。 ↑杭州佛學院 【法雲安縵】◆吃完午餐從佛學院沿著法雲徑來到法雲安縵。
◆法雲安縵原先是一個叫“法雲村”的古村落。買下小村子後,安縵把整個村子改建成一間間酒店客房,原來的茶場都被很好的保存下來。
◆法雲安縵始建於唐朝,曾為附近茶園村民所住。 ↑杭州法雲安縵 ↑杭州法雲安縵 ↑杭州法雲安縵 ◆法雲徑連接 永福 寺與靈隱寺,朝香客人依然可以通過該小徑來往於 永福 寺與靈隱寺之間。 ↑杭州法雲安縵 【靈隱寺】◆靈隱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326年)。
◆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 印度 僧人慧理和尚。
◆相傳 印度 僧人慧理至此,認為飛來峰是“仙靈所隱”之地,遂面山建寺,取名“靈隱”。
◆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鏐命請永明 延壽 大師重興開拓,並賜名靈隱新寺。
◆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 江南 禪宗“五山”之一。
◆ 清康 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 “ 雲林 禪寺”。 ↑靈隱寺 ◆靈隱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築構成。 ↑靈隱寺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長約24米,重檐高33.6米,為第二重大殿。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頷首俯視,令人景仰,這是 中國 最高大的香 樟木 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精品。 ↑靈隱寺 〖藥師殿〗◆藥師殿是靈隱寺的第三重大殿,長約20米,寬約12米,供奉的是“東方三聖”:藥師佛及 日光 天子、月光天子。
◆殿中蓮臺座上結跏趺坐的是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稱“大醫王佛”,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解除病痛和災害,又稱“消災 延壽 藥師佛”。 ↑靈隱寺 ↑靈隱寺 ↑靈隱寺 〖雲林禪寺〗◆靈隱寺又名 雲林 禪寺,相傳跟康熙有關。
◆自命風流儒雅的康熙皇帝來到 杭州 靈隱寺,老和尚請求他為寺院題塊匾額。康熙信手揮筆,在紙上寫了個老大的“雨”字,可“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字下麵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這許多筆畫怎麼也擺不下了,真是急得皇帝下不了臺。還好,在一個隨從的暗示下,他將錯就錯,寫成“ 雲林 禪寺”。這塊匾掛了三百年直到如今,可老百姓並不買他的賬,仍叫它“靈隱寺”。康熙題匾的笑話也一直流傳到如今。 ↑靈隱寺 【韜光寺】◆靈隱寺出來沿著指示牌可前往韜光寺和 永福 禪寺。 ↑韜光寺 ↑韜光寺 ◆韜光寺坐落於北高峰巢枸塢。由韜光禪師於唐穆宗長慶年間所建;五代時期吳越王又組織重建,改名為廣岩庵;南宋年間賜額“韜光寺”。
◆ 韜光寺是儒釋道三聖寶地,以“朝佛、觀日、觀海”著稱,為歷代信眾上香必到之處。 ↑韜光寺 ↑韜光寺 〖韜光寺山門〗◆沿韜光徑向上,偶爾透過樹葉看到寺院矗立在懸崖之上,已嘆為觀止,待到走進韜光寺,卻發現在這懸崖峭壁之間竟然隱藏著一座園林化寺院,融池泉亭台於山川溝壑、茂林修竹之間,游人沿著曲折石階向上攀登,有移步換景,豁然開朗之感,不得不佩服能工巧匠的巧奪天工。 ↑韜光寺 ↑韜光寺 〖韜光祖師殿〗◆韜光寺中軸線底層是大雄寶殿,中間是法安堂,最上層是呂純陽殿和祖師殿,為寺院主體建築,多為兩層通透式結構,通過各具特色的雕刻門窗,把室內和室外融為一體,裸露的青磚,白色的牆體和棗紅色的門窗,和以黃色為主色調的傳統寺院相比,別具一番風味。 ↑韜光寺 ↑韜光寺 ◆從韜光寺轉一圈出來左手邊是通往北高峰的上山路,左手邊是前往 永福 禪寺的下山路。
◆通往北高峰的路因為出景區只能出不能進,我們直接順著下山臺階前往 永福 禪寺。 ↑韜光寺 ↑韜光寺 【永福禪寺】◆ 永福 寺與下天竺等寺一樣,同為慧理禪師開山創建。
◆東晉咸和元年(362年), 印度 高僧慧理禪師行至靈隱一帶,發現此處怪石嵯峨,風景絕異,神似中天竺國的靈鷲山,於是卓錫此地,接連興建了靈鷲,靈隱等十座道場, 永福 寺正是其中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 ↑永福寺 ◆走在 永福 禪寺的香道上,首先看到的是三重山門。走進三重門,正對山門處,矗立著一堵青石照壁,上面寫著“百福莊嚴”。
◆這照壁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也見證了 永福 寺從古至今的莊嚴與神聖。 ↑永福寺 ◆三重山門層層遞進,徐徐升高,不禁讓人收攝身心,感悟佛法之奧妙。 ↑永福寺 ◆四重門門額書寫“皆大歡喜”牌坊。
◆皆大歡喜意思是人人見了皆生歡喜心,其中也就含有共享之意。
◆中印庵四周山巒疊翠,茂林修竹掩映,環境幽靜,整體建築雖不大,但小巧精緻,藏而不露,別有洞天。現供奉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音 菩薩 、大勢至 菩薩 。 ↑中印庵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杭州佛學院】◆從天喜山途經中印庵繼而來到佛學院。
◆ 杭州 佛學院教理院是綜合性佛教理論教學與研究學院。 ↑杭州佛學院 ◆本來準備法喜寺吃素麵當午餐的,後來法喜寺素麵未對外開放,我們一路朝著佛學院方向前進,期待路上有吃的……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一路上都沒有商業,我們便把每個人包內剩 餘乾 糧拿出來相互分享當做午餐。 ↑杭州佛學院 【法雲安縵】◆吃完午餐從佛學院沿著法雲徑來到法雲安縵。
◆法雲安縵原先是一個叫“法雲村”的古村落。買下小村子後,安縵把整個村子改建成一間間酒店客房,原來的茶場都被很好的保存下來。
◆法雲安縵始建於唐朝,曾為附近茶園村民所住。 ↑杭州法雲安縵 ↑杭州法雲安縵 ↑杭州法雲安縵 ◆法雲徑連接 永福 寺與靈隱寺,朝香客人依然可以通過該小徑來往於 永福 寺與靈隱寺之間。 ↑杭州法雲安縵 【靈隱寺】◆靈隱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326年)。
◆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 印度 僧人慧理和尚。
◆相傳 印度 僧人慧理至此,認為飛來峰是“仙靈所隱”之地,遂面山建寺,取名“靈隱”。
◆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鏐命請永明 延壽 大師重興開拓,並賜名靈隱新寺。
◆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 江南 禪宗“五山”之一。
◆ 清康 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 “ 雲林 禪寺”。 ↑靈隱寺 ◆靈隱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築構成。 ↑靈隱寺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長約24米,重檐高33.6米,為第二重大殿。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頷首俯視,令人景仰,這是 中國 最高大的香 樟木 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精品。 ↑靈隱寺 〖藥師殿〗◆藥師殿是靈隱寺的第三重大殿,長約20米,寬約12米,供奉的是“東方三聖”:藥師佛及 日光 天子、月光天子。
◆殿中蓮臺座上結跏趺坐的是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稱“大醫王佛”,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解除病痛和災害,又稱“消災 延壽 藥師佛”。 ↑靈隱寺 ↑靈隱寺 ↑靈隱寺 〖雲林禪寺〗◆靈隱寺又名 雲林 禪寺,相傳跟康熙有關。
◆自命風流儒雅的康熙皇帝來到 杭州 靈隱寺,老和尚請求他為寺院題塊匾額。康熙信手揮筆,在紙上寫了個老大的“雨”字,可“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字下麵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這許多筆畫怎麼也擺不下了,真是急得皇帝下不了臺。還好,在一個隨從的暗示下,他將錯就錯,寫成“ 雲林 禪寺”。這塊匾掛了三百年直到如今,可老百姓並不買他的賬,仍叫它“靈隱寺”。康熙題匾的笑話也一直流傳到如今。 ↑靈隱寺 【韜光寺】◆靈隱寺出來沿著指示牌可前往韜光寺和 永福 禪寺。 ↑韜光寺 ↑韜光寺 ◆韜光寺坐落於北高峰巢枸塢。由韜光禪師於唐穆宗長慶年間所建;五代時期吳越王又組織重建,改名為廣岩庵;南宋年間賜額“韜光寺”。
◆ 韜光寺是儒釋道三聖寶地,以“朝佛、觀日、觀海”著稱,為歷代信眾上香必到之處。 ↑韜光寺 ↑韜光寺 〖韜光寺山門〗◆沿韜光徑向上,偶爾透過樹葉看到寺院矗立在懸崖之上,已嘆為觀止,待到走進韜光寺,卻發現在這懸崖峭壁之間竟然隱藏著一座園林化寺院,融池泉亭台於山川溝壑、茂林修竹之間,游人沿著曲折石階向上攀登,有移步換景,豁然開朗之感,不得不佩服能工巧匠的巧奪天工。 ↑韜光寺 ↑韜光寺 〖韜光祖師殿〗◆韜光寺中軸線底層是大雄寶殿,中間是法安堂,最上層是呂純陽殿和祖師殿,為寺院主體建築,多為兩層通透式結構,通過各具特色的雕刻門窗,把室內和室外融為一體,裸露的青磚,白色的牆體和棗紅色的門窗,和以黃色為主色調的傳統寺院相比,別具一番風味。 ↑韜光寺 ↑韜光寺 ◆從韜光寺轉一圈出來左手邊是通往北高峰的上山路,左手邊是前往 永福 禪寺的下山路。
◆通往北高峰的路因為出景區只能出不能進,我們直接順著下山臺階前往 永福 禪寺。 ↑韜光寺 ↑韜光寺 【永福禪寺】◆ 永福 寺與下天竺等寺一樣,同為慧理禪師開山創建。
◆東晉咸和元年(362年), 印度 高僧慧理禪師行至靈隱一帶,發現此處怪石嵯峨,風景絕異,神似中天竺國的靈鷲山,於是卓錫此地,接連興建了靈鷲,靈隱等十座道場, 永福 寺正是其中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 ↑永福寺 ◆走在 永福 禪寺的香道上,首先看到的是三重山門。走進三重門,正對山門處,矗立著一堵青石照壁,上面寫著“百福莊嚴”。
◆這照壁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也見證了 永福 寺從古至今的莊嚴與神聖。 ↑永福寺 ◆三重山門層層遞進,徐徐升高,不禁讓人收攝身心,感悟佛法之奧妙。 ↑永福寺 ◆四重門門額書寫“皆大歡喜”牌坊。
◆皆大歡喜意思是人人見了皆生歡喜心,其中也就含有共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