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等著你的不只是經典磅礴,還有小眾驚艷!
耶穌搖籃 十五和十六世紀流行的奉獻物,並特別是在女修道院里,它們經常被用來宣誓作證。這個輝煌的搖籃來自於 比利時 魯汶 的GrandBéguinage,在十二世紀為平凡的女性而建立。它裝飾著聖誕節的雕刻圖案和兩端賢士的崇拜。刺繡的床罩上展示了基督的聖經家譜。
4、雷曼收藏館,是獨立的圓形展館,這裡收藏了14-20世紀 歐洲 的繪畫和各類裝飾品,十分精美。 5、 美國 藝術展區: 二三樓: 1、 19世紀及20世紀初期 歐洲 繪畫和雕塑展區,重點:展廳818、822、824、825、826、830有梵高、莫奈、 雷諾 阿、畢加索的名畫
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莫奈和梵高的真跡,在拍照留念之後不妨坐下來靜靜欣賞大師們的傑作。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風格在他短暫的職業生涯中變得很快,在這些畫作中,你能清楚地看到這種變化。 看點:
在早期的作品中,梵高用陰郁的色調描繪鄉村生活,重點在表現對象粗礪的真實特征上。後來,在 巴黎 待了兩年,併在那裡看到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後,他的作品經歷了一個轉折點,引領他轉向更淺的色彩和不加修飾的筆觸。它們成了他的標誌。
《麥田與柏樹》 這副夏天風景畫 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 筆觸輕快,厚厚的顏料表現強勁的風勢,樹木和麥田作物隨風擺動的動態及下午的熱浪,這種直接的感覺很令人震撼。
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 法國 南部 聖雷米 精神病院(Saint-Paul-de-Mausole mental asylum)度過一年,畫了一系列作品,這就是其中一幅,專為捕捉 普羅旺斯 (Provence)鄉間那點綴著絲柏和橄欖樹的景色。梵高在1888年到達 法國 南部的時候,被郊外到處可見的柏樹所吸引,畫了好幾幅以這種參天 大樹 為主題的畫。
梵高把柏樹的形態比作 埃及 的方尖碑,把它形容為「艷陽之下,風景中的一抹黑色」。整幅畫完全沒有直線的筆觸。所有的物體都卷曲著,泉涌著,柏樹像一團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天空噴吐著。那隨風搖晃的柏樹猶如擅動的靈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間飛舞,那是靈魂深處的呼喊,那是對生活的渴望,那是對現實的無奈和悲痛欲絕。梵高一直想要表達的主題,就是生命與力量。
晴空之下的光線,郊外明亮的色彩也吸引著梵高,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住在 歐洲 北部,天氣比較惡劣。梵高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描繪了這幅畫:「我有一幅布面油畫,上面有絲柏、一些麥穗、罌粟和藍天。藍天就像一塊多色的 英格蘭 格子花呢,使用了厚厚的顏料」。梵高認為這幅灑滿陽光的風景是他描繪夏季的油畫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以同樣的構圖又畫了三幅,分別收藏於 阿姆斯特丹 梵高博物館(The Van Gogh Museum)、 倫敦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London)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法國 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 法國 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印象派的名稱也因他的《日出.印象》名作而得。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莫奈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印象派運動可以看作是19世紀自然主義傾向的巔峰,也可以看作是現代藝術的起點。克勞德·莫奈的名字與印象派的歷史密切相連。莫奈對這一藝術環境的形成和他描繪現實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貢獻都多。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創始人雖說是馬奈,但真正使其發揚光大的卻是莫奈,因為他對光影對於風景變化的描繪,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註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派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人的畫家馬奈:而擅長於畫人物的 雷諾 阿在他的藝術人生中,前期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中間十幾年的時間里則將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
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畫家。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西班牙 畫家、雕塑家, 法國 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4、雷曼收藏館,是獨立的圓形展館,這裡收藏了14-20世紀 歐洲 的繪畫和各類裝飾品,十分精美。 5、 美國 藝術展區: 二三樓: 1、 19世紀及20世紀初期 歐洲 繪畫和雕塑展區,重點:展廳818、822、824、825、826、830有梵高、莫奈、 雷諾 阿、畢加索的名畫
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莫奈和梵高的真跡,在拍照留念之後不妨坐下來靜靜欣賞大師們的傑作。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風格在他短暫的職業生涯中變得很快,在這些畫作中,你能清楚地看到這種變化。 看點:
在早期的作品中,梵高用陰郁的色調描繪鄉村生活,重點在表現對象粗礪的真實特征上。後來,在 巴黎 待了兩年,併在那裡看到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後,他的作品經歷了一個轉折點,引領他轉向更淺的色彩和不加修飾的筆觸。它們成了他的標誌。
《麥田與柏樹》 這副夏天風景畫 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 筆觸輕快,厚厚的顏料表現強勁的風勢,樹木和麥田作物隨風擺動的動態及下午的熱浪,這種直接的感覺很令人震撼。
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 法國 南部 聖雷米 精神病院(Saint-Paul-de-Mausole mental asylum)度過一年,畫了一系列作品,這就是其中一幅,專為捕捉 普羅旺斯 (Provence)鄉間那點綴著絲柏和橄欖樹的景色。梵高在1888年到達 法國 南部的時候,被郊外到處可見的柏樹所吸引,畫了好幾幅以這種參天 大樹 為主題的畫。
梵高把柏樹的形態比作 埃及 的方尖碑,把它形容為「艷陽之下,風景中的一抹黑色」。整幅畫完全沒有直線的筆觸。所有的物體都卷曲著,泉涌著,柏樹像一團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天空噴吐著。那隨風搖晃的柏樹猶如擅動的靈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間飛舞,那是靈魂深處的呼喊,那是對生活的渴望,那是對現實的無奈和悲痛欲絕。梵高一直想要表達的主題,就是生命與力量。
晴空之下的光線,郊外明亮的色彩也吸引著梵高,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住在 歐洲 北部,天氣比較惡劣。梵高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描繪了這幅畫:「我有一幅布面油畫,上面有絲柏、一些麥穗、罌粟和藍天。藍天就像一塊多色的 英格蘭 格子花呢,使用了厚厚的顏料」。梵高認為這幅灑滿陽光的風景是他描繪夏季的油畫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以同樣的構圖又畫了三幅,分別收藏於 阿姆斯特丹 梵高博物館(The Van Gogh Museum)、 倫敦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London)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法國 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 法國 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印象派的名稱也因他的《日出.印象》名作而得。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莫奈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印象派運動可以看作是19世紀自然主義傾向的巔峰,也可以看作是現代藝術的起點。克勞德·莫奈的名字與印象派的歷史密切相連。莫奈對這一藝術環境的形成和他描繪現實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貢獻都多。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創始人雖說是馬奈,但真正使其發揚光大的卻是莫奈,因為他對光影對於風景變化的描繪,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註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派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人的畫家馬奈:而擅長於畫人物的 雷諾 阿在他的藝術人生中,前期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中間十幾年的時間里則將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
皮埃爾·奧古斯特· 雷諾 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畫家。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西班牙 畫家、雕塑家, 法國 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