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姆斯特丹的72小時
【碼字辛苦,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否則一 一舉報!】
對於鬱金香愛好者來說, 荷蘭 是一定擁有姓名的。就像薰衣草之於 普羅旺斯 一樣, 荷蘭 的鬱金香絕對值得去朝聖一番。
除了鬱金香, 荷蘭 留給我的唯一印象就是風車了,畢竟它是明信片上的標配。這麼多年來, 荷蘭 就這麼歲月靜好的在我心裡存在著。
直到開始做攻略,我才發現,博物館、蘑菇竟然也是她的關鍵詞?藝術和18禁能如此和諧的存在,真的讓我充滿了好奇。
出發前還看了高曉松的《畫花 荷蘭 》,終於對她有了既清晰又模糊的認識。
▼附上矮大緊的一句話,對短暫的 荷蘭 之行充滿期待~ 預定的航班是前一天下午到的 阿姆斯特丹 ,能飽睡一晚再玩真的輕鬆多了,只可惜時差讓我成了早起的鳥兒,四點半就再也睡不著了……
這次一起出行的小伙伴是琪琪,在 德國 工作的她因為假期原因,不能在第一天跟我匯合,所以我只能在 阿姆斯特丹 獨自solo~
上午定了梵高博物館的票,入場時間是9:30。本來還擔心太早,沒想到我8點多就已經到了中央火車站。查了一下google map,從火車站到博物館廣場步行需要30分鐘。但保險起見,我還是選擇坐電車前往。2路和12路都能到,它們就在火車站門口,很容易找到。
▼據說2路電車走的是老城最美的一條線。 ↑中央火車站 大概十多分鐘就到博物館廣場啦,這裡彙集了 阿姆斯特丹 的一眾有名博物館,包括國立博物館、梵高博物館和MOCO博物館(我去的時候好像有Bansky的作品展出)。
▼國立博物館門口的 “I amsterdam”地標已經移到史基浦機場了。 阿姆斯特丹 的游客數量眾多,導致市民有些怨聲載道,政府為了保證居民生活少受游客影響,從今年開始控制游客數量,移走這個地標也許就是舉措之一。 ↑荷蘭國立博物館 ▼一大早沒什麼人,還能遇到遛狗的市民。這隻大狗真是不怕冷啊,把自己玩到半身都濕了才肯上岸。我已經凍的有點哆嗦了,陰天的 歐洲 真的很冷。 ↑博物館廣場 離梵高的入場還有點時間,在附近溜達一下才是正經事。
▼ 荷蘭 不愧是自行車王國,馬路上除了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還專門划了自行車道,有些甚至比機動車道嗨還要寬。走路一定要小心自行車,因為他們騎的非常快。 ↑博物館廣場 這樣的冷風天實在不適合閑逛,哆哆嗦嗦到了梵高博物館門口,只是還要等20分鐘才到入場時間。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博物館旁邊報刊亭賣的明信片,可惜不賣郵票。
▼坐在門口等待的時候,發現一個小姐姐把梵高的杏花穿在了身上。 ↑博物館廣場 杏花是我最喜歡的梵高作品,為了能一睹真容,我才決定非來這個博物館不可。
博物館的門票很緊俏,因為每個時段都限制人流,再加上可以網上售票,如果現場買的話,很有可能會買不到。我的票是在窮游上訂的,包括門票(19歐)和中文講解器(5歐)。用了優惠券是175rmb。
博物館門口有專人查票,我凍的實在有些受不了,還沒到9:30就上前詢問是否可以進場。工作人員非常nice的表示可以,簡直救了我一命!
進去後第一件事就是領講解器啦,它的櫃臺和儲物區連著,大家可以把厚衣服寄存在那裡,還有雙肩包是必須要寄存的。
博物館有好幾層,由下至上分別展出了梵高早期至晚期的作品。博物館規定不能拍照,我只能乖乖把相機和手機收好,跟著講解器認真看畫作。
梵高早期的作品是在 荷蘭 鄉村完成的,他很痴迷於畫農民的日常,立志當一位農民畫家。梵高曾說:“在我看來,農家少女比貴婦更美麗,她佈滿塵土和補丁的衣裙上,有陽光和風霜雨露賦予的最精緻的細節。” 說的好美~
這個時期的 荷蘭 非常蕭條,與她的黃金時代相差甚遠,農民的生活並不好過,因此梵高的畫作色調都比較昏暗,這個時期他的作品還是比較寫實的。
▼ 比如 著名的《吃土豆的人》(圖片來自網絡) 在 荷蘭 鄉村住了一段時間後,梵高如他那個時期的其他藝術家,對 巴黎 很嚮往,於是他搬到 巴黎 繼續創作。這個時期的梵高畫了很多自畫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請不起模特。
巴黎 並沒有將梵高的才華激發出來,遇到瓶頸的他決定遷往 法國 南部 阿爾勒 ,也就是在這裡,梵高創作了他最著名的一些畫作。
▼梵高在 阿爾勒 居住的黃房子(圖片來自網絡) ▼這裡他創作了著名的《卧室》(圖片來自網絡) 梵高想把黃房子變成畫室,和志同道合的畫家一起創作。他邀請了高更前來同住,高更答應下來以後,梵高滿心歡喜的為他準備禮物。
▼這份禮物就是舉世聞名的《嚮日葵》(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時期的梵高很痴迷黃色,此時的他也許心中充滿著對藝術的熱情和期待。插在瓶子里的嚮日葵,梵高至少畫了5幅,有盛開的有衰敗的,枝數也有不同,其他的嚮日葵都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
遺憾的是,他與高更的“甜蜜期”並不長,很快就因為各執己見發生爭吵(藝術家的固執大家懂的)。在某個早 上高 更威脅要離開 阿爾勒 並奪門而出,這激化了梵高的情緒和壓力,焦躁無比的他在當天晚上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
割耳發生後,他與高更的短暫友情就此畫上句點。梵高的精神變的越發不穩定,只好住進了 普羅旺斯 的精神病院。
住院期間,只要是病情穩定的時候,梵高都會作畫。《杏花》就是這期間的作品。它是梵高為弟弟和弟媳所做,為了慶祝他們的兒子出生。
▼《杏花》(圖片來自網絡) 記得剛看到《杏花》的時候,就感嘆怎麼會有人把藍色調的這麼好看!真的太美了。
當我站在這幅畫面前,反覆把解說仔細聽了兩遍,突然覺得很感動。作為梵高晚期的作品,它竟然讓人感到出奇的平靜,和其他顏色濃烈甚至詭異的畫作太不一樣了。我想梵高是真心實意地為弟弟高興,才能創作出這麼寧靜美好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梵高弟弟將兒子取名為Vincent,與梵高同名。而梵高博物館,就是這個Vincent籌劃建立的。
博物館除了畫作以外,還展出了梵高的信件,這些我沒有仔細看,光是幾個樓層的畫作,就看了快兩小時。遺憾的是梵高有好幾副著名的作品都不在這個博物館, 比如 《星空》(藏於 紐約 現代美術館)。
真實的油畫和印刷品還是很不一樣的,同樣一幅畫,近看、遠看、站在左邊看和站在右邊看,效果都不太一樣。湊近還能看到層層疊疊的顏料,哪些地方下筆重也一目瞭然,這些才是真切的藝術氣息吧。
梵高博物館的文創用品做的很好,有一般的周邊,也有精品周邊,但我實在沒有挑到中意的,有些遺憾。明信片建議大家在外面買,博物館裡面是最貴的。
既然說到明信片,就來講下怎麼寄吧。買郵票的時候說要international的就行,我們買的票面好像是1歐。比較麻煩的是明信片投遞,相信大家站在 荷蘭 的橘色郵筒前,一定會左右搖擺不定,因為它有兩個口。
▼橙色的郵筒,我是在google上搜索郵局找到的…… 荷蘭 以外的國家(包括歐盟)都要投左邊的overige postcodes,雖然是 荷蘭 語,但我憑藉overige和oversea的主觀強行關聯,就把明信片丟進了左邊。後來在機場寄退稅單的時候,特地問了一個本地人,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國際投左邊。
據說寫著post.nl標誌的書店也可以寄,直接扔櫃臺的那種,大家可以試試。
從博物館出來,已經中午了。可以好好逛下老城,順便解決午飯。
▼老城的房子以柔和的馬卡龍色為主,棟與棟之間像豆腐塊一樣擠在一起,有點可愛。 阿姆斯特丹 地勢低於海平面,幾百年前這裡的居民就開始治水,一直發展到現在。也因此 荷蘭 的水利行業幾乎是世界的No.1。
阿姆斯特丹 被叫做“北方 威尼斯 ”,城區河網密佈,走幾步就是一座橋。
自行車、運河、橋似乎是阿姆街景的標配。出發前我怕時間太趕,特地標記了幾個網上推薦的拍攝點。
▼下麵都是Google Map搜索的地址哦。 🍀Keizersgracht 464:附近能拍到下麵的照片~這應該就是大家最常見到的阿姆市景。可惜今天的天氣不好,少了藍天和藍車相配。 🍀Oudezijds Voorburgwal 29:紅燈區附近的一座橋,這裡能拍到距離恰到好處的 聖尼古拉 斯教堂。 🍀Damrak:中央火車站前的大道,運河游船的上客點。這裡有最標誌的 阿姆斯特丹 “排屋”,房子還有點傾斜,這個景色是屬於明信片級別的。可惜我去的時候有房子在修繕,站在路邊還很容易把碼頭拍進去,也許最佳拍攝點在碼頭或者船上。 ▼這張是最後一天拍的,天氣真的很關鍵啊。 其實逛老城並不需要太多時間,2-3個小時基本能看個大概。
另一個我很想去的地方,是辛格鮮花市場,Google搜索 Bloemenmarkt 就能到。
鮮花市場是一條東西向的街,幾乎每家店都在賣鬱金香的球根,還有其他當季的鮮花種子,新鮮的切花倒是很少,只有一頭一尾兩家店鋪在賣。
▼明碼標價,童叟無欺,10顆球最低3歐就能買到,恕我對 荷蘭 人民產生了深深的羡慕(嫉妒恨)之情! ↑辛格鮮花市場 ↑辛格鮮花市場 ↑辛格鮮花市場
對於鬱金香愛好者來說, 荷蘭 是一定擁有姓名的。就像薰衣草之於 普羅旺斯 一樣, 荷蘭 的鬱金香絕對值得去朝聖一番。
除了鬱金香, 荷蘭 留給我的唯一印象就是風車了,畢竟它是明信片上的標配。這麼多年來, 荷蘭 就這麼歲月靜好的在我心裡存在著。
直到開始做攻略,我才發現,博物館、蘑菇竟然也是她的關鍵詞?藝術和18禁能如此和諧的存在,真的讓我充滿了好奇。
出發前還看了高曉松的《畫花 荷蘭 》,終於對她有了既清晰又模糊的認識。
▼附上矮大緊的一句話,對短暫的 荷蘭 之行充滿期待~ 預定的航班是前一天下午到的 阿姆斯特丹 ,能飽睡一晚再玩真的輕鬆多了,只可惜時差讓我成了早起的鳥兒,四點半就再也睡不著了……
這次一起出行的小伙伴是琪琪,在 德國 工作的她因為假期原因,不能在第一天跟我匯合,所以我只能在 阿姆斯特丹 獨自solo~
上午定了梵高博物館的票,入場時間是9:30。本來還擔心太早,沒想到我8點多就已經到了中央火車站。查了一下google map,從火車站到博物館廣場步行需要30分鐘。但保險起見,我還是選擇坐電車前往。2路和12路都能到,它們就在火車站門口,很容易找到。
▼據說2路電車走的是老城最美的一條線。 ↑中央火車站 大概十多分鐘就到博物館廣場啦,這裡彙集了 阿姆斯特丹 的一眾有名博物館,包括國立博物館、梵高博物館和MOCO博物館(我去的時候好像有Bansky的作品展出)。
▼國立博物館門口的 “I amsterdam”地標已經移到史基浦機場了。 阿姆斯特丹 的游客數量眾多,導致市民有些怨聲載道,政府為了保證居民生活少受游客影響,從今年開始控制游客數量,移走這個地標也許就是舉措之一。 ↑荷蘭國立博物館 ▼一大早沒什麼人,還能遇到遛狗的市民。這隻大狗真是不怕冷啊,把自己玩到半身都濕了才肯上岸。我已經凍的有點哆嗦了,陰天的 歐洲 真的很冷。 ↑博物館廣場 離梵高的入場還有點時間,在附近溜達一下才是正經事。
▼ 荷蘭 不愧是自行車王國,馬路上除了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還專門划了自行車道,有些甚至比機動車道嗨還要寬。走路一定要小心自行車,因為他們騎的非常快。 ↑博物館廣場 這樣的冷風天實在不適合閑逛,哆哆嗦嗦到了梵高博物館門口,只是還要等20分鐘才到入場時間。 ↑梵高博物館 ↑梵高博物館 ▼博物館旁邊報刊亭賣的明信片,可惜不賣郵票。
▼坐在門口等待的時候,發現一個小姐姐把梵高的杏花穿在了身上。 ↑博物館廣場 杏花是我最喜歡的梵高作品,為了能一睹真容,我才決定非來這個博物館不可。
博物館的門票很緊俏,因為每個時段都限制人流,再加上可以網上售票,如果現場買的話,很有可能會買不到。我的票是在窮游上訂的,包括門票(19歐)和中文講解器(5歐)。用了優惠券是175rmb。
博物館門口有專人查票,我凍的實在有些受不了,還沒到9:30就上前詢問是否可以進場。工作人員非常nice的表示可以,簡直救了我一命!
進去後第一件事就是領講解器啦,它的櫃臺和儲物區連著,大家可以把厚衣服寄存在那裡,還有雙肩包是必須要寄存的。
博物館有好幾層,由下至上分別展出了梵高早期至晚期的作品。博物館規定不能拍照,我只能乖乖把相機和手機收好,跟著講解器認真看畫作。
梵高早期的作品是在 荷蘭 鄉村完成的,他很痴迷於畫農民的日常,立志當一位農民畫家。梵高曾說:“在我看來,農家少女比貴婦更美麗,她佈滿塵土和補丁的衣裙上,有陽光和風霜雨露賦予的最精緻的細節。” 說的好美~
這個時期的 荷蘭 非常蕭條,與她的黃金時代相差甚遠,農民的生活並不好過,因此梵高的畫作色調都比較昏暗,這個時期他的作品還是比較寫實的。
▼ 比如 著名的《吃土豆的人》(圖片來自網絡) 在 荷蘭 鄉村住了一段時間後,梵高如他那個時期的其他藝術家,對 巴黎 很嚮往,於是他搬到 巴黎 繼續創作。這個時期的梵高畫了很多自畫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請不起模特。
巴黎 並沒有將梵高的才華激發出來,遇到瓶頸的他決定遷往 法國 南部 阿爾勒 ,也就是在這裡,梵高創作了他最著名的一些畫作。
▼梵高在 阿爾勒 居住的黃房子(圖片來自網絡) ▼這裡他創作了著名的《卧室》(圖片來自網絡) 梵高想把黃房子變成畫室,和志同道合的畫家一起創作。他邀請了高更前來同住,高更答應下來以後,梵高滿心歡喜的為他準備禮物。
▼這份禮物就是舉世聞名的《嚮日葵》(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時期的梵高很痴迷黃色,此時的他也許心中充滿著對藝術的熱情和期待。插在瓶子里的嚮日葵,梵高至少畫了5幅,有盛開的有衰敗的,枝數也有不同,其他的嚮日葵都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
遺憾的是,他與高更的“甜蜜期”並不長,很快就因為各執己見發生爭吵(藝術家的固執大家懂的)。在某個早 上高 更威脅要離開 阿爾勒 並奪門而出,這激化了梵高的情緒和壓力,焦躁無比的他在當天晚上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
割耳發生後,他與高更的短暫友情就此畫上句點。梵高的精神變的越發不穩定,只好住進了 普羅旺斯 的精神病院。
住院期間,只要是病情穩定的時候,梵高都會作畫。《杏花》就是這期間的作品。它是梵高為弟弟和弟媳所做,為了慶祝他們的兒子出生。
▼《杏花》(圖片來自網絡) 記得剛看到《杏花》的時候,就感嘆怎麼會有人把藍色調的這麼好看!真的太美了。
當我站在這幅畫面前,反覆把解說仔細聽了兩遍,突然覺得很感動。作為梵高晚期的作品,它竟然讓人感到出奇的平靜,和其他顏色濃烈甚至詭異的畫作太不一樣了。我想梵高是真心實意地為弟弟高興,才能創作出這麼寧靜美好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梵高弟弟將兒子取名為Vincent,與梵高同名。而梵高博物館,就是這個Vincent籌劃建立的。
博物館除了畫作以外,還展出了梵高的信件,這些我沒有仔細看,光是幾個樓層的畫作,就看了快兩小時。遺憾的是梵高有好幾副著名的作品都不在這個博物館, 比如 《星空》(藏於 紐約 現代美術館)。
真實的油畫和印刷品還是很不一樣的,同樣一幅畫,近看、遠看、站在左邊看和站在右邊看,效果都不太一樣。湊近還能看到層層疊疊的顏料,哪些地方下筆重也一目瞭然,這些才是真切的藝術氣息吧。
梵高博物館的文創用品做的很好,有一般的周邊,也有精品周邊,但我實在沒有挑到中意的,有些遺憾。明信片建議大家在外面買,博物館裡面是最貴的。
既然說到明信片,就來講下怎麼寄吧。買郵票的時候說要international的就行,我們買的票面好像是1歐。比較麻煩的是明信片投遞,相信大家站在 荷蘭 的橘色郵筒前,一定會左右搖擺不定,因為它有兩個口。
▼橙色的郵筒,我是在google上搜索郵局找到的…… 荷蘭 以外的國家(包括歐盟)都要投左邊的overige postcodes,雖然是 荷蘭 語,但我憑藉overige和oversea的主觀強行關聯,就把明信片丟進了左邊。後來在機場寄退稅單的時候,特地問了一個本地人,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國際投左邊。
據說寫著post.nl標誌的書店也可以寄,直接扔櫃臺的那種,大家可以試試。
從博物館出來,已經中午了。可以好好逛下老城,順便解決午飯。
▼老城的房子以柔和的馬卡龍色為主,棟與棟之間像豆腐塊一樣擠在一起,有點可愛。 阿姆斯特丹 地勢低於海平面,幾百年前這裡的居民就開始治水,一直發展到現在。也因此 荷蘭 的水利行業幾乎是世界的No.1。
阿姆斯特丹 被叫做“北方 威尼斯 ”,城區河網密佈,走幾步就是一座橋。
自行車、運河、橋似乎是阿姆街景的標配。出發前我怕時間太趕,特地標記了幾個網上推薦的拍攝點。
▼下麵都是Google Map搜索的地址哦。 🍀Keizersgracht 464:附近能拍到下麵的照片~這應該就是大家最常見到的阿姆市景。可惜今天的天氣不好,少了藍天和藍車相配。 🍀Oudezijds Voorburgwal 29:紅燈區附近的一座橋,這裡能拍到距離恰到好處的 聖尼古拉 斯教堂。 🍀Damrak:中央火車站前的大道,運河游船的上客點。這裡有最標誌的 阿姆斯特丹 “排屋”,房子還有點傾斜,這個景色是屬於明信片級別的。可惜我去的時候有房子在修繕,站在路邊還很容易把碼頭拍進去,也許最佳拍攝點在碼頭或者船上。 ▼這張是最後一天拍的,天氣真的很關鍵啊。 其實逛老城並不需要太多時間,2-3個小時基本能看個大概。
另一個我很想去的地方,是辛格鮮花市場,Google搜索 Bloemenmarkt 就能到。
鮮花市場是一條東西向的街,幾乎每家店都在賣鬱金香的球根,還有其他當季的鮮花種子,新鮮的切花倒是很少,只有一頭一尾兩家店鋪在賣。
▼明碼標價,童叟無欺,10顆球最低3歐就能買到,恕我對 荷蘭 人民產生了深深的羡慕(嫉妒恨)之情! ↑辛格鮮花市場 ↑辛格鮮花市場 ↑辛格鮮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