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走過的歐洲——戰鬥民族巡禮(俄羅斯)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地陪導游季鑫滿懷激情的介紹畫廊中的著名作品。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Kiprensky - Portrait of A.S.Pushkin
作為 俄羅斯 文學史上最高地位的代表, 普希金 的畫像必不可少的,這是基普倫斯基完成於1827年的《 普希金 肖像》。
這幅畫曾受到詩人 普希金 本人的肯定,他曾對作者說:“看著這幅畫就好像在看鏡中的自己”。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Perov - Troika. Apprentice Workmen Carrying Water
絕對催人淚下的作品,彼洛夫完成於1866年的《三套車(三人拉車)》。
他與里亞尼仕·尼剋服根據 俄羅斯 民歌《三套車》創作的油畫內容截然不同,那是一個趕車的小伙兒,正為財主要強買跟他生活多年的那匹老馬而傷心落淚。
而彼洛夫的《三套車》畫面是3個未成年兒童駕著三股套,迎著風雪拉著一副雪橇艱難地往前走。雪橇上有一隻豎立的大木桶和一隻橫放著的小木桶,大木桶裝滿了雜七雜八的破舊雜物。爸爸在後面吃力地推著雪橇,媽媽背向雪橇好像懷中還抱著一個幼童有些跟不上趟兒,旁邊那隻小狗卻是一幅無憂無慮的神態在跑······這是一個悲涼的場面,這是19世紀俄國窮苦貧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三套車》被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展出後的一天夜晚,有一位年邁的老婦人步履蹣跚來到美術館門前,大門緊閉怎麼也推不開。她悲痛地敲門,邊敲邊喊還帶有哭聲,這不停的敲門聲和哭喊聲驚動了值班人員。大門打開了,值班人員問個究竟,原來老婦人是《三套車》作品中三位拉車人的母親,中間的那位大兒子不幸去世,老婦人悲痛欲絕,每當想起大兒子都要痛哭一場。這一天她又想到深受痛苦折磨過早離開人世的兒子,強忍不住來到美術館想再看看兒子的模樣。美術館有嚴格的紀律,下班閉館值班人員絕不可放進任何人。值班人員聽了老婦人的訴說,流著淚水找到館長。館長趕忙來到美術館,看到老婦人痛苦的樣子心裡一陣心酸,破例陪同老婦人走到展廳《三套車》的作品前。老婦人撫摸著畫中大兒子的臉,念念不忘兒女們為了這個家生存的艱辛付出,淚水和話語感動著館長和值班人員。老婦人走後館長髮話,今後只要老婦人來,無論何時都要開門請老人家進來。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彼洛夫的《送葬》
彼洛夫另一幅作品《送葬》同樣打動人心,開始看的時候以為就是《三套車》中為大兒子送葬的畫面,因為三人中少了那個大男孩,我相信大部分沒有做足功課的人都是這樣理解的。但其實這幅作品取材於俄國著名詩人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嚴寒-通紅的鼻子》。作品表現的是家裡的男勞力死了,被裝入棺材送往墓地的情形。寒冷的雪原上,死者的妻子、兩個孩子和一隻忠實的狗為他送葬。不懂事的小孩子睡著了,懂事的姐姐瞪著眼睛似乎在思考今後的生活,寡婦無助的背影使得整個畫面無比凄苦、悲涼。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伊麗莎白女皇像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Bryullov - A Rider
布留羅夫完成於1832年的《女騎師》,是一幅很有名氣的作品,華麗而又漂亮,觀感很強。
女子與孩子雅緻潔凈的衣裙與馬匹黑亮鬃毛形成了明暗間的對比;
女子與孩子的嫻靜美好與烈馬奔跑急止形成了動靜間的對比。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查良卡的《瓦倫佐娃肖像畫》,畫像中女子身著的裙子畫得質感極佳,將沙的輕盈透明,綢緞的 光澤 表現得淋漓盡致。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Perov - Hunters Stop to Rest
彼洛夫完成於1871年的名作《打獵小憩》。
這幅作品的長處就是三個獵人的表情各異,而且非常生動有趣。左邊那個老油條正眉飛色舞胡吹海哨。右邊的顯然是個新手,聽得入神。中間那個一臉壞笑:你老小子就吹吧,反正吹牛不上稅。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Repin - Unexpected Return
列賓完成於1888年的世界名畫《意外歸來》。被流放的革命者突然回到家中,推開家門,走進屋裡,全家人(母親、妻子、兒女、僕人)驚愕中的不同反應。
這幅畫是表現在俄國沙皇統治下而受壓迫的知識分子的遭遇及其悲歡離合的情景。經過長期流放和苦役的革命者突然歸來。一個面容瘦削、滿臉鬍鬚的中年男子走進房裡,身上還穿著囚衣。畫面上,女佣把門打開,以疑惑的目光看著這穿著破衣,身材瘦削,形容枯槁但卻神情堅毅的“不速之客”,他的出現使全家處於一片驚愕之中。近景一位躬腰,手扶沙發的老年婦女,這是他的母親,她似乎不相信這位進來的的“客人”真的是她的兒子。妻子驚愕地坐在鋼琴旁,忘了應該站起來去擁抱她的丈夫,吃驚地站起來。孩子一副好奇的目光投向這位來歷不明的“客人”。這幅畫通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把流放者大半生的坎坷經歷,全家悲歡離合的複雜情感,集中地凝固在這一瞬間的人物表情、動作的變化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列賓作品《秋日芬芳:女兒的畫像》
畫家列賓以秋日的芬芳,來烘托自己女兒的青春生命,並且用淡化的背景,來突出主體。畫家女兒面色紅潤,身材健美,手持野花,顯示出一種優雅的姿態。可以看出,畫家在女兒身上傾註了深情,他用色朴素,不事炫耀,以暖色為主,使整個畫面洋溢著一種親切感。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Repin - Ivan the Terrible and his Son Ivan on November 16, 1581
最殘酷的歷史畫,莫過於列賓的《伊凡雷帝殺子》這幅畫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
伊凡四世是俄國曆史上第一任沙皇(沙皇即凱撒之意),16世紀 俄羅斯 的專制統治者。他生性殘暴,17歲時殺死握有實權的攝政王,自立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殺所有反對他的政敵,鎮壓叛亂、絞死主教,最終失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畫家選擇了這樣一個情節精心描繪:伊凡雷帝在一次與他兒子爭執時,用手中的笏杖猛擲過去,不幸擊中兒子的頭部,鮮血如註……這一偶然的暴烈衝動致使後繼者送命,伊凡頓悟這絕後的可怕舉動,立刻上前摟抱住垂死的兒子,睜大恐怖、悔恨交加的雙眼,他想求兒子饒恕但已無濟於事,獸性和人性同時顯示在伊凡的身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Repin - Portrait of 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列賓完成於1887年的《托爾斯泰肖像》。列賓和托爾斯泰是很好的朋友,他後來的藝術受到托爾斯泰的很大影響。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Repin - Krestny Khod (Religious Procession) in Kursk Gubernia
列賓完成於1883年的《 庫爾斯克 市的宗教游行》。我們可以在滾滾而來的人群中看到當時 俄羅斯 各階層的人,主行列中衣著光鮮的祭司、地主、商人等富人,旁邊衣衫襤褸的農民、乞丐等窮人,中間是騎在馬上耀武揚威的警察。據說列賓最初畫這幅畫時,只考慮到畫面的色彩表現,聽了托爾斯泰的意見後,加強了對人物的生動刻畫。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kramskoy - An Unknown Lady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鎮館之寶,這幅畫大家都太熟悉了,克拉姆斯科伊完成於1883年的《無名女郎》,是高冷美貌的典範。
《無名女郎》是世界美術史上肖像畫傑作,是一幅頗具美學價值的性格肖像畫,也是畫家晚年最得意的作品。
《無名女郎》以冬天的城市為背景,白雪覆蓋著屋頂,朦朧濕潤的天空,使人感到寒意。女郎的毛皮手籠、鐲子、帽子上的白色羽毛、藍紫色的領結,都表現得極為精到。而最令人驚嘆的是人物的精神氣質,實在被描繪得精湛絕倫。究竟“無名女郎”是誰,至今仍是個謎。因這幅肖像與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時期的,因此有人說他畫的這位無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也有人說是 莫斯科 大劇院里的某個女演員。但不管她是誰,她的精神氣質確實很能打動人。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Surikov - Morning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Streltsy
這幅名畫是蘇里科夫完成於1881年的《禁衛軍行刑的早晨》。
彼得大帝親政後推行改革,保守的貴族在1698年趁大帝出訪,鼓動他的姐姐索菲亞公主,率領禁衛軍企圖政變奪權。政變被迅速鎮壓下去,彼得大帝在 莫斯科 紅牆絞殺了100多名叛亂者。畫面表現的正是即將行刑的場面。絞架已經立起,占據主要畫面的是手持蠟燭即將赴死的禁衛軍官兵,圍繞在他們周圍的是悲痛欲絕的家人。右邊是騎在馬上的彼得大帝和他的隨從,左邊車裡的那位近衛軍士兵正和彼得大帝努目對視。彼得大帝雖是勝者,但卻沒有在畫面上占據主導地位。禁衛軍雖為失敗者,但卻毫不屈服。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女貴族莫洛佐娃》Surikov - Boyarina Morozova
蘇里科夫完成於1887年的巨幅作品《女貴族莫洛佐娃》。女貴族莫洛佐娃是舊教的堅定擁護者,反對沙皇的宗教改革,因而被逮捕流放,這幅畫描繪的就是將莫洛佐娃押往流放地的場景。莫洛佐娃平時體恤貧苦農民,深受他們愛戴。畫中央的莫洛佐娃一臉堅毅,神精質般的狂熱,高舉的右手伸出兩根手指,表示自己堅持舊教(新教要求用三根手指劃十字),支持她的農民也高舉著兩根手指。蘇里科夫一貫的風格,場面雖大,但仍註重每個人的刻畫。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Ivanov - The Apparition of Christ to the People (The Apparition of the Messiah)
這是伊萬諾夫完成於1857年的巨幅油畫《基督顯聖》,畫家為這幅畫傾註了畢生心血,耗時20年。畫面描寫的是聖經中的場面,施洗者約翰在 約旦 河邊為人們施洗,他告訴大家,自己曾經預言過的基督顯聖真的實現了,基督已經出現在了不遠處的小山坡上。人們或驚喜,或詫異,或懷疑,表情各異,個個栩栩如生,十分生動。
這幅畫的占了一整個展覽大廳,除了用一面巨大的牆安裝這幅巨大的畫外,另外兩邊的牆展出著無數畫家為了畫這幅畫而預先畫的局部的草圖。
作為 俄羅斯 文學史上最高地位的代表, 普希金 的畫像必不可少的,這是基普倫斯基完成於1827年的《 普希金 肖像》。
這幅畫曾受到詩人 普希金 本人的肯定,他曾對作者說:“看著這幅畫就好像在看鏡中的自己”。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Perov - Troika. Apprentice Workmen Carrying Water
絕對催人淚下的作品,彼洛夫完成於1866年的《三套車(三人拉車)》。
他與里亞尼仕·尼剋服根據 俄羅斯 民歌《三套車》創作的油畫內容截然不同,那是一個趕車的小伙兒,正為財主要強買跟他生活多年的那匹老馬而傷心落淚。
而彼洛夫的《三套車》畫面是3個未成年兒童駕著三股套,迎著風雪拉著一副雪橇艱難地往前走。雪橇上有一隻豎立的大木桶和一隻橫放著的小木桶,大木桶裝滿了雜七雜八的破舊雜物。爸爸在後面吃力地推著雪橇,媽媽背向雪橇好像懷中還抱著一個幼童有些跟不上趟兒,旁邊那隻小狗卻是一幅無憂無慮的神態在跑······這是一個悲涼的場面,這是19世紀俄國窮苦貧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三套車》被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展出後的一天夜晚,有一位年邁的老婦人步履蹣跚來到美術館門前,大門緊閉怎麼也推不開。她悲痛地敲門,邊敲邊喊還帶有哭聲,這不停的敲門聲和哭喊聲驚動了值班人員。大門打開了,值班人員問個究竟,原來老婦人是《三套車》作品中三位拉車人的母親,中間的那位大兒子不幸去世,老婦人悲痛欲絕,每當想起大兒子都要痛哭一場。這一天她又想到深受痛苦折磨過早離開人世的兒子,強忍不住來到美術館想再看看兒子的模樣。美術館有嚴格的紀律,下班閉館值班人員絕不可放進任何人。值班人員聽了老婦人的訴說,流著淚水找到館長。館長趕忙來到美術館,看到老婦人痛苦的樣子心裡一陣心酸,破例陪同老婦人走到展廳《三套車》的作品前。老婦人撫摸著畫中大兒子的臉,念念不忘兒女們為了這個家生存的艱辛付出,淚水和話語感動著館長和值班人員。老婦人走後館長髮話,今後只要老婦人來,無論何時都要開門請老人家進來。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彼洛夫的《送葬》
彼洛夫另一幅作品《送葬》同樣打動人心,開始看的時候以為就是《三套車》中為大兒子送葬的畫面,因為三人中少了那個大男孩,我相信大部分沒有做足功課的人都是這樣理解的。但其實這幅作品取材於俄國著名詩人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嚴寒-通紅的鼻子》。作品表現的是家裡的男勞力死了,被裝入棺材送往墓地的情形。寒冷的雪原上,死者的妻子、兩個孩子和一隻忠實的狗為他送葬。不懂事的小孩子睡著了,懂事的姐姐瞪著眼睛似乎在思考今後的生活,寡婦無助的背影使得整個畫面無比凄苦、悲涼。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伊麗莎白女皇像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Bryullov - A Rider
布留羅夫完成於1832年的《女騎師》,是一幅很有名氣的作品,華麗而又漂亮,觀感很強。
女子與孩子雅緻潔凈的衣裙與馬匹黑亮鬃毛形成了明暗間的對比;
女子與孩子的嫻靜美好與烈馬奔跑急止形成了動靜間的對比。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查良卡的《瓦倫佐娃肖像畫》,畫像中女子身著的裙子畫得質感極佳,將沙的輕盈透明,綢緞的 光澤 表現得淋漓盡致。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Perov - Hunters Stop to Rest
彼洛夫完成於1871年的名作《打獵小憩》。
這幅作品的長處就是三個獵人的表情各異,而且非常生動有趣。左邊那個老油條正眉飛色舞胡吹海哨。右邊的顯然是個新手,聽得入神。中間那個一臉壞笑:你老小子就吹吧,反正吹牛不上稅。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Repin - Unexpected Return
列賓完成於1888年的世界名畫《意外歸來》。被流放的革命者突然回到家中,推開家門,走進屋裡,全家人(母親、妻子、兒女、僕人)驚愕中的不同反應。
這幅畫是表現在俄國沙皇統治下而受壓迫的知識分子的遭遇及其悲歡離合的情景。經過長期流放和苦役的革命者突然歸來。一個面容瘦削、滿臉鬍鬚的中年男子走進房裡,身上還穿著囚衣。畫面上,女佣把門打開,以疑惑的目光看著這穿著破衣,身材瘦削,形容枯槁但卻神情堅毅的“不速之客”,他的出現使全家處於一片驚愕之中。近景一位躬腰,手扶沙發的老年婦女,這是他的母親,她似乎不相信這位進來的的“客人”真的是她的兒子。妻子驚愕地坐在鋼琴旁,忘了應該站起來去擁抱她的丈夫,吃驚地站起來。孩子一副好奇的目光投向這位來歷不明的“客人”。這幅畫通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把流放者大半生的坎坷經歷,全家悲歡離合的複雜情感,集中地凝固在這一瞬間的人物表情、動作的變化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列賓作品《秋日芬芳:女兒的畫像》
畫家列賓以秋日的芬芳,來烘托自己女兒的青春生命,並且用淡化的背景,來突出主體。畫家女兒面色紅潤,身材健美,手持野花,顯示出一種優雅的姿態。可以看出,畫家在女兒身上傾註了深情,他用色朴素,不事炫耀,以暖色為主,使整個畫面洋溢著一種親切感。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Repin - Ivan the Terrible and his Son Ivan on November 16, 1581
最殘酷的歷史畫,莫過於列賓的《伊凡雷帝殺子》這幅畫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
伊凡四世是俄國曆史上第一任沙皇(沙皇即凱撒之意),16世紀 俄羅斯 的專制統治者。他生性殘暴,17歲時殺死握有實權的攝政王,自立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殺所有反對他的政敵,鎮壓叛亂、絞死主教,最終失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畫家選擇了這樣一個情節精心描繪:伊凡雷帝在一次與他兒子爭執時,用手中的笏杖猛擲過去,不幸擊中兒子的頭部,鮮血如註……這一偶然的暴烈衝動致使後繼者送命,伊凡頓悟這絕後的可怕舉動,立刻上前摟抱住垂死的兒子,睜大恐怖、悔恨交加的雙眼,他想求兒子饒恕但已無濟於事,獸性和人性同時顯示在伊凡的身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Repin - Portrait of 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列賓完成於1887年的《托爾斯泰肖像》。列賓和托爾斯泰是很好的朋友,他後來的藝術受到托爾斯泰的很大影響。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Repin - Krestny Khod (Religious Procession) in Kursk Gubernia
列賓完成於1883年的《 庫爾斯克 市的宗教游行》。我們可以在滾滾而來的人群中看到當時 俄羅斯 各階層的人,主行列中衣著光鮮的祭司、地主、商人等富人,旁邊衣衫襤褸的農民、乞丐等窮人,中間是騎在馬上耀武揚威的警察。據說列賓最初畫這幅畫時,只考慮到畫面的色彩表現,聽了托爾斯泰的意見後,加強了對人物的生動刻畫。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kramskoy - An Unknown Lady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鎮館之寶,這幅畫大家都太熟悉了,克拉姆斯科伊完成於1883年的《無名女郎》,是高冷美貌的典範。
《無名女郎》是世界美術史上肖像畫傑作,是一幅頗具美學價值的性格肖像畫,也是畫家晚年最得意的作品。
《無名女郎》以冬天的城市為背景,白雪覆蓋著屋頂,朦朧濕潤的天空,使人感到寒意。女郎的毛皮手籠、鐲子、帽子上的白色羽毛、藍紫色的領結,都表現得極為精到。而最令人驚嘆的是人物的精神氣質,實在被描繪得精湛絕倫。究竟“無名女郎”是誰,至今仍是個謎。因這幅肖像與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時期的,因此有人說他畫的這位無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也有人說是 莫斯科 大劇院里的某個女演員。但不管她是誰,她的精神氣質確實很能打動人。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Surikov - Morning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Streltsy
這幅名畫是蘇里科夫完成於1881年的《禁衛軍行刑的早晨》。
彼得大帝親政後推行改革,保守的貴族在1698年趁大帝出訪,鼓動他的姐姐索菲亞公主,率領禁衛軍企圖政變奪權。政變被迅速鎮壓下去,彼得大帝在 莫斯科 紅牆絞殺了100多名叛亂者。畫面表現的正是即將行刑的場面。絞架已經立起,占據主要畫面的是手持蠟燭即將赴死的禁衛軍官兵,圍繞在他們周圍的是悲痛欲絕的家人。右邊是騎在馬上的彼得大帝和他的隨從,左邊車裡的那位近衛軍士兵正和彼得大帝努目對視。彼得大帝雖是勝者,但卻沒有在畫面上占據主導地位。禁衛軍雖為失敗者,但卻毫不屈服。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女貴族莫洛佐娃》Surikov - Boyarina Morozova
蘇里科夫完成於1887年的巨幅作品《女貴族莫洛佐娃》。女貴族莫洛佐娃是舊教的堅定擁護者,反對沙皇的宗教改革,因而被逮捕流放,這幅畫描繪的就是將莫洛佐娃押往流放地的場景。莫洛佐娃平時體恤貧苦農民,深受他們愛戴。畫中央的莫洛佐娃一臉堅毅,神精質般的狂熱,高舉的右手伸出兩根手指,表示自己堅持舊教(新教要求用三根手指劃十字),支持她的農民也高舉著兩根手指。蘇里科夫一貫的風格,場面雖大,但仍註重每個人的刻畫。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Ivanov - The Apparition of Christ to the People (The Apparition of the Messiah)
這是伊萬諾夫完成於1857年的巨幅油畫《基督顯聖》,畫家為這幅畫傾註了畢生心血,耗時20年。畫面描寫的是聖經中的場面,施洗者約翰在 約旦 河邊為人們施洗,他告訴大家,自己曾經預言過的基督顯聖真的實現了,基督已經出現在了不遠處的小山坡上。人們或驚喜,或詫異,或懷疑,表情各異,個個栩栩如生,十分生動。
這幅畫的占了一整個展覽大廳,除了用一面巨大的牆安裝這幅巨大的畫外,另外兩邊的牆展出著無數畫家為了畫這幅畫而預先畫的局部的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