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宗教之旅-為心中所嚮往的信仰
{師父寢室一進門漂亮的佛像} {手工藝品,八仙,是用皮製作,太漂亮了,擺在高處,老師們都在仰著頭端詳拍照} {這一整面牆的書籍、每一本都是真實的書,密密麻麻的小字,像天書} 普一師父收藏的木魚,一整面牆,壯觀。他一一認真的講解著,用還算流利的普通話,嘻嘻。【 日本 普一小師父,漢語說的特別好,很可愛,我很是喜歡他靦腆的樣子。這些是他喜歡收藏的木魚,也來自世界各地,見識到了原來木魚可以這麼豐富,表示驚訝,最小的腳指頭大小。他給我們認真的介紹著自己喜愛的物件,特別認真。} {研討會茶歇} {各位學者都很低調,都是教授級別的身段,卻平易近人,結束學術研討會的最後,大家齊心一起幫忙整理歸位,這一場景讓我覺得其樂融融,像是小朋友一樣,一起分擔任務為提供場地的寺院分擔。} ※ 青雲寺【地點】市中心唐人街
青雲亭位於 馬六甲 ,是 馬來西亞 最古老的 中國 廟宇,始建於15世紀,由首任華人甲必丹鄭啟基創建,取平步青雲之意。整座建築全部用楠木建成,山門上書“ 南海 飛來”四字,店內以生漆塗飾,黑紅閃亮,屋檐上由碎玻璃及瓷造成的神話及動物雕像,華麗奪目,結構建築富有傳統的藝術性,表現手法包括:雕、塑、彩、貼、砌、寫、畫七種,樣式極多,皆有 中國 匠師以巧奪天工的精緻手藝製作,古色古香,多姿多彩,歷歷反映閩南地區的色彩,是十分難得的中華藝術瑰寶,反映了早期建築獨特風格。
廟內供奉三座祭壇,儒、釋、道各一座,還有天后娘娘同供在大殿內,共享故國僑民的香火。
同高深智者逛這些宗教場所,感覺像歷史實踐課,聽故事長知識。 ※ 聖保羅教堂【介紹】
聖保羅 教堂,位於 聖保羅 山麓下,木質結構沒有用一顆鋼釘,十七世紀時 荷蘭 人的軍事要塞,到時十八世紀時又成為了 荷蘭 貴族的墓地,感覺 荷蘭 人真的是作,站在教堂前能夠眺望遠處的 馬六甲 海峽。 聖地亞哥 城堡當年號稱 東南亞 最大最堅固的城堡,也是 馬六甲 的精神象徵,這座城堡是葡萄牙人剛占領 馬六甲 時所建,後來被 荷蘭 人炮擊摧毀,如今僅剩城門了。 蘇丹 王宮位於 聖保羅 山麓,建造該建築時也沒有使用鋼釘,現在是展示 馬六甲 王朝歷史的博物館,從 聖保羅 教堂步行前往,開放時間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周二不開放)。
比較晚到這裡,只看到了夜景,沒能進去參觀。 參觀香林小學【學校歷史介紹】
香林學校於1951年1月15日成立,由香林覺苑彌陀法會在主席金明長老領導下創辦。從建校至今,金明長老擔任該校董事會主席,並曾親自著手該校兩回之擴建工程。
該校位於香林覺苑右側,香林幼稚園左側。成立初期該校只有一間教室,學生只有45名。
1959年,該校第一期教室擴建工程落成,使該校增加6間教室。1960年,第二期教室擴建工程落成後,該校總共有12間新教室。由於該校校地空間有限, 因此不能再進行教室擴建工程,學生分成上下午班,並借用部分香林幼稚園教室,以紆緩日益增加的學生人數。
九十年初期,該校董事會、家教協會及校友會三機構,議決將部分6間教室拆除,並擴建成6樓大廈,內建有25間教室,由金明老擔任擴建校舍委員會主席一職。
1995年,金明長老有鑒於籌款之易,又適逢其創建的香林覺苑開山金禧紀念,決定通過該苑慶祝開山紀念,與曾盛河、沈徵寬、陸金蓮、林碇發、陳曉明、李維 國及香林覺苑念佛共修等會友協助下舉辦萬緣護國護教息災植福吉祥大法會,將法會及賀儀,扣除費用後,籌獲馬幣一百餘萬巨款悉數充作香林學校擴建校基金。香 林學校新校舍,可說是馬新佛教界愛護佛教及華教的結晶品。
1997年5月24日,香林學校擴建校舍落成,邀請我國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馮 鎮安 博士主持揭幕,將香林事業帶入新的年代。
這間有宗教屬性的學校在馬來經久不衰,被本地人所接受,故因為這裡的文化教育傳承。校方帶我們去參觀了智障兒童上課的區域,能勝任這樣工作的老師一定是富有極多的愛心和耐心的。學校從孩童時期以 三門 語言教學,瞬間很想以後有孩子要送來馬來上學。 {香林寺} 夜游馬六甲-雞場街(文化街)幾位老師相約一起出來逛華人街。
因為行程安排沒有太多的自由時間,大家就藉著晚上時間出來溜達,師父想讓我看到玩到更多的馬來文化,一直找很多機會。
很豐富的雞場街,味道濃厚的 中國 文化。
【歷史】
馬六甲 雞場街文化坊是一條位於 馬來西亞 馬六甲 州 馬六甲 市,結集古跡、文化、休閑三體合一的古老街道。
雞場街原義取自於閩南語“街場街”,意在形容其為繁忙的街道,而閩南語的“街場”與“雞場”同音,因此漸漸將它演變稱為雞場街。另外,由於 馬六甲 州曾被 荷蘭 殖民統治,致使雞場街也被名為Jonker Walk,主要意指 荷蘭 貴族街。
雞場街如今打造成為著名繁華的文化旅游景點,因由早在600多年前 中國 明代著名外交使節鄭和七次遠洋航海,並且六次駐節 馬六甲 時,在此就地設立“官廠”,也讓以雞場街為主幹的二十多條周邊街巷成為當時華人遷居南洋最早的集中聚居地區。然而,雞場街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走向沒落,許多當地居民遷移新區,造成老街城區人去樓空,失去原有的繁華景象。當時, 馬六甲 州政府意識到危機,併在2000年提出成立雞場街文化坊之倡議,同時委任以 馬六甲 州資深行政議員拿督威拉顏文龍太平局紳博士為首的工委會,領導開展雞場街的發展建設工作。
經過十八年的規劃經營之下,雞場街以及周邊街巷的百年老房古建 成功 得以保留,並獲註入新元素,包括闢設每逢周五至周日,一連三天傍晚起至凌晨的夜市,進而擺攤展售各種地道美食、精美藝品、聞名土產等,造就無數商機,間接恢復過去的繁榮現象。
雞場街如今除了依然處處可見許多結合中式南洋建築風格的古樓林立,包括百年華人同鄉會館甚至寺廟之外,也在周末封街之夜以及華人佳節時期富含各種精彩活動。
老式的建築風格,很復古,很多國人會館,外觀看起來顏色華麗,保留了原有的特色,整條街宗教豐富。 {娘惹文化館,娘惹是指 中國 人和 馬來西亞 人通婚後的女性後代,個個都是烹飪高手。娘惹文化也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土著的影響,娘惹文化館這座建築就融合了 中國 風格 歐洲 風格。} {看到這個的時候,表示很驚訝,門前好幾隻慵懶睡覺的狗。顏文龍博士是 馬來西亞 的健身之父,同時於1956年獲得 亞洲 先生的殊榮。}
青雲亭位於 馬六甲 ,是 馬來西亞 最古老的 中國 廟宇,始建於15世紀,由首任華人甲必丹鄭啟基創建,取平步青雲之意。整座建築全部用楠木建成,山門上書“ 南海 飛來”四字,店內以生漆塗飾,黑紅閃亮,屋檐上由碎玻璃及瓷造成的神話及動物雕像,華麗奪目,結構建築富有傳統的藝術性,表現手法包括:雕、塑、彩、貼、砌、寫、畫七種,樣式極多,皆有 中國 匠師以巧奪天工的精緻手藝製作,古色古香,多姿多彩,歷歷反映閩南地區的色彩,是十分難得的中華藝術瑰寶,反映了早期建築獨特風格。
廟內供奉三座祭壇,儒、釋、道各一座,還有天后娘娘同供在大殿內,共享故國僑民的香火。
同高深智者逛這些宗教場所,感覺像歷史實踐課,聽故事長知識。 ※ 聖保羅教堂【介紹】
聖保羅 教堂,位於 聖保羅 山麓下,木質結構沒有用一顆鋼釘,十七世紀時 荷蘭 人的軍事要塞,到時十八世紀時又成為了 荷蘭 貴族的墓地,感覺 荷蘭 人真的是作,站在教堂前能夠眺望遠處的 馬六甲 海峽。 聖地亞哥 城堡當年號稱 東南亞 最大最堅固的城堡,也是 馬六甲 的精神象徵,這座城堡是葡萄牙人剛占領 馬六甲 時所建,後來被 荷蘭 人炮擊摧毀,如今僅剩城門了。 蘇丹 王宮位於 聖保羅 山麓,建造該建築時也沒有使用鋼釘,現在是展示 馬六甲 王朝歷史的博物館,從 聖保羅 教堂步行前往,開放時間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周二不開放)。
比較晚到這裡,只看到了夜景,沒能進去參觀。 參觀香林小學【學校歷史介紹】
香林學校於1951年1月15日成立,由香林覺苑彌陀法會在主席金明長老領導下創辦。從建校至今,金明長老擔任該校董事會主席,並曾親自著手該校兩回之擴建工程。
該校位於香林覺苑右側,香林幼稚園左側。成立初期該校只有一間教室,學生只有45名。
1959年,該校第一期教室擴建工程落成,使該校增加6間教室。1960年,第二期教室擴建工程落成後,該校總共有12間新教室。由於該校校地空間有限, 因此不能再進行教室擴建工程,學生分成上下午班,並借用部分香林幼稚園教室,以紆緩日益增加的學生人數。
九十年初期,該校董事會、家教協會及校友會三機構,議決將部分6間教室拆除,並擴建成6樓大廈,內建有25間教室,由金明老擔任擴建校舍委員會主席一職。
1995年,金明長老有鑒於籌款之易,又適逢其創建的香林覺苑開山金禧紀念,決定通過該苑慶祝開山紀念,與曾盛河、沈徵寬、陸金蓮、林碇發、陳曉明、李維 國及香林覺苑念佛共修等會友協助下舉辦萬緣護國護教息災植福吉祥大法會,將法會及賀儀,扣除費用後,籌獲馬幣一百餘萬巨款悉數充作香林學校擴建校基金。香 林學校新校舍,可說是馬新佛教界愛護佛教及華教的結晶品。
1997年5月24日,香林學校擴建校舍落成,邀請我國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馮 鎮安 博士主持揭幕,將香林事業帶入新的年代。
這間有宗教屬性的學校在馬來經久不衰,被本地人所接受,故因為這裡的文化教育傳承。校方帶我們去參觀了智障兒童上課的區域,能勝任這樣工作的老師一定是富有極多的愛心和耐心的。學校從孩童時期以 三門 語言教學,瞬間很想以後有孩子要送來馬來上學。 {香林寺} 夜游馬六甲-雞場街(文化街)幾位老師相約一起出來逛華人街。
因為行程安排沒有太多的自由時間,大家就藉著晚上時間出來溜達,師父想讓我看到玩到更多的馬來文化,一直找很多機會。
很豐富的雞場街,味道濃厚的 中國 文化。
【歷史】
馬六甲 雞場街文化坊是一條位於 馬來西亞 馬六甲 州 馬六甲 市,結集古跡、文化、休閑三體合一的古老街道。
雞場街原義取自於閩南語“街場街”,意在形容其為繁忙的街道,而閩南語的“街場”與“雞場”同音,因此漸漸將它演變稱為雞場街。另外,由於 馬六甲 州曾被 荷蘭 殖民統治,致使雞場街也被名為Jonker Walk,主要意指 荷蘭 貴族街。
雞場街如今打造成為著名繁華的文化旅游景點,因由早在600多年前 中國 明代著名外交使節鄭和七次遠洋航海,並且六次駐節 馬六甲 時,在此就地設立“官廠”,也讓以雞場街為主幹的二十多條周邊街巷成為當時華人遷居南洋最早的集中聚居地區。然而,雞場街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走向沒落,許多當地居民遷移新區,造成老街城區人去樓空,失去原有的繁華景象。當時, 馬六甲 州政府意識到危機,併在2000年提出成立雞場街文化坊之倡議,同時委任以 馬六甲 州資深行政議員拿督威拉顏文龍太平局紳博士為首的工委會,領導開展雞場街的發展建設工作。
經過十八年的規劃經營之下,雞場街以及周邊街巷的百年老房古建 成功 得以保留,並獲註入新元素,包括闢設每逢周五至周日,一連三天傍晚起至凌晨的夜市,進而擺攤展售各種地道美食、精美藝品、聞名土產等,造就無數商機,間接恢復過去的繁榮現象。
雞場街如今除了依然處處可見許多結合中式南洋建築風格的古樓林立,包括百年華人同鄉會館甚至寺廟之外,也在周末封街之夜以及華人佳節時期富含各種精彩活動。
老式的建築風格,很復古,很多國人會館,外觀看起來顏色華麗,保留了原有的特色,整條街宗教豐富。 {娘惹文化館,娘惹是指 中國 人和 馬來西亞 人通婚後的女性後代,個個都是烹飪高手。娘惹文化也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土著的影響,娘惹文化館這座建築就融合了 中國 風格 歐洲 風格。} {看到這個的時候,表示很驚訝,門前好幾隻慵懶睡覺的狗。顏文龍博士是 馬來西亞 的健身之父,同時於1956年獲得 亞洲 先生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