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二):桑給巴爾的海




一頓忙碌後,我倆席地而坐,相食甚歡。這裡沒有海景,但有原汁原味的民風和人情。咖喱也是極鮮美,都下飯。




加上Lukman和好看女兒,當天我們見到了9個。(堵車路上的3個不住這,是上一段婚姻的娃)
另外一天,Asya請了個廚師來小宅給我們做 意大利 面。很巧,他也是Pandu的蛾子。

這樣,我們一行大概見到了14個吧。

Asya告訴我們,桑島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比較自由,離婚率很高。女子可能不到18就嫁人了。不過她本人成婚晚些,老公很疼惜她(實際原話是很聽話,哈哈),目前只育有一子,也不打算多生。
最後一天Pandu來道別。他有事不能送我們去市府,安排了另一個司機。mmm,沒錯,按照故事的尿性,我們在途中一問,果然他也是Pandu的蛾子啊。

我和QY由衷感嘆,一家兒女撐起J村旅游產業鏈~福氣,服氣。
7.Jambiani村光








QY是個特別善良有愛的姑娘,看到小朋友,總是笑嘻嘻抱一抱,說話也溫柔、有耐心。回程路上,除了一些不舍,她還有些感傷,說看到當地人的生活,很想為他們做些什麼。
我也喜歡當地人,但這情感中似乎不包含什麼同情,而更近於一種平等的喜愛和珍惜。


我在想,人的生活狀態到底以什麼標準衡量呢?社會上通行的名義,顯然無法直接回答。每個人恐怕需要建立自己的排序系統,併在運行中不斷修正答案。

但在 非洲 小村裡看到的生活,反而讓我重新關註一些基本問題。 比如 快樂重要嗎?在此之前,我可能會猶豫作答。此刻,我想把問題轉述為,什麼樣的快樂更重要?如何才能獲得更持久的快樂?快樂之於精神,如同健康之於身體,健康之後才有健美,快樂之後才有充沛的精神元力。這種精神元力,也是人類的寶藏,卻並不根植於科技文明。
如果把生命比做一片葉子,我想我在J村看到的當地人仿佛正擁有著桑給巴爾綠松石的綠意和 光澤 。
我也不願做一片皺巴巴的葉子,那就伸伸筋骨、舒展笑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