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為探尋文藝復興的你開一扇小窗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本身,就是建築史上的奇跡。14世紀初大教堂的主體早已完工,尷尬的是,主禮堂的部分一直開著天窗,因為當時沒有人知道該如何建造這麼大的一個穹頂。大金主科西莫·美蒂奇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給大教堂裝上穹頂,開始花重金招標,天才建築師布魯乃列斯基Brunelleschi和他那著名的立雞蛋故事就這樣呈現在了世人面前,他創新地採用了魚骨式的磚搭結構,不用腳手架,就完成了曠世奇作。在登穹頂的過程中,還能看到當時用來建穹頂的各種工具(應該是複製品),各種滑輪組,真牛B。估計是由於頂部過於傾斜的關係,牆壁與螺旋階梯之間的空間可能已經擠不下一個人了,這個穹頂的最後部分是貼著穹頂牆壁直著上去,效率倒是提高了不少。終於登上這座整個 佛羅倫薩 最高的建築,360度無死角俯瞰一座老城。 ↑聖母百花大教堂 網上找來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全貌,一旁的喬托鐘樓被大穹頂的氣場壓制顯得非常的朴素。 ↑聖母百花大教堂 大教堂的主體部分,仔細看是非常繁複的,外部以綠、白、紅三色 大理 石裝飾,我當時在外面看了半天,確認那些真的是帶顏色的 大理 石,而不是外牆塗料, 意大利 不僅有天才建築設計大師,還有無數將圖紙付諸現實的手藝精湛的泥水匠人,可以說整體水平是相當高了,這一塊一塊小磚碼得整整齊齊,邊角以及帶有設計元素的部分也是切割打磨得非常仔細。我不知道是不是參與到教堂建造工程的每一個人都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不敢有絲毫的差池和懈怠,因為這是神的僕人表達虔誠之所。 ↑聖母百花大教堂 大教堂前方立著的八角形建築就是聖喬凡尼洗禮堂,很多的名人都在這裡受洗。這棟建築本身很像一個 蒙古 包,非常的朴實,沒有過多的設計元素,但正門上的浮雕卻是大有來頭,由 意大利 雕刻家吉貝爾蒂創作,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堂之門”,講述了10 個舊 約中的聖經故事,主要的場面有亞當和夏娃(伊甸園的故事),該隱和亞伯,諾亞(諾亞方舟),亞伯拉罕(準備老來子獻祭),以撒,以掃和雅各(一碗紅豆湯),約瑟,摩西(出 埃及 記),約書亞(帶領 以色列 人進入上帝應許之地),大衛(牧童當國王),所羅門和示巴女王(相互炫富),哈哈,當年聖經故事小人書沒白看!可惜,洗禮堂上的這一扇是複製品,真品收藏在不遠處的大教堂博物館。 ↑聖母百花大教堂 下麵這張是在大教堂博物館里拍到的,我也不曉得是個啥?可能是早期的五線譜吧,是不是唱詩班的頌歌? ↑聖母百花大教堂 中午時分,大教堂門口排起了長隊,我是很想進去再看看,無奈小朋友死活不肯,非要回酒店。酒店的房門鑰匙,很有年代感。 ↑佛羅倫薩 刷新聞睡午覺,一覺睡到4點半。趕緊的,晚上看球去, 佛羅倫薩 VS 熱那亞 !上一次看意甲聯賽轉播還是上初中的時候,一度迷戀 佛羅倫薩 的巴蒂斯圖塔,巴蒂的時代應該是 佛羅倫薩 球隊最輝煌的時代了吧,哈哈,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百度了一下現在 佛羅倫薩 隊都有哪些球星,一水兒90後小鮮肉,長長名單掃下去,就一個認識的里貝里,83年的大哥估計也沒什麼機會上場。 佛羅倫薩 球隊的主場在弗蘭基球場,需要坐公交車前往。順便說一下 佛羅倫薩 的公交,一般會在報亭和煙草店賣票,網上說的什麼1日票啊,3日票,通通沒得賣,就賣1.5歐的單次票,3小時內可以反覆乘坐,上車記得打卡時間。切記,一定要將回來公交票也買上,看完球所有的報亭和煙草店都關門了,根本買不到票,我們仨看完球只能步行回來,走了3公里多,這一天啊,爬鐘樓、爬穹頂、晚上還得再走3公里,直接導致第二天基本沒有逛的力氣。
一開始還犯愁不知道上哪兒買球票,到了弗蘭基球場附近,就看到了 佛羅倫薩 俱樂部的售票office。好多人在排隊,全是男的,中年男人居多。哎呀,好興奮啊!一個城市的足球俱樂部真的能將這個城市的居民凝聚起來,爺爺帶著孫子看球的比比皆是。足球票價也很有意思,除了按照座位地點不同收費不一樣以外,還按照性別做了劃分,男人票最貴,女人票便宜10歐元,小孩票就是象徵性地收點,基本上算是不要錢。對了,看球記得帶護照哦! ↑弗蘭基球場 零星小雨又開始下起來,好在氣溫不低,所以並不覺得冷。是誰告訴我現在意甲沒人看的,看這看臺上,坐滿了至少2/3的座位。另外有一塊區域,應該是鐵桿球迷買的俱樂部年票區域,幾乎坐滿,而且打著各種條幅,舉著各種旗子,還很統一地唱歌,雖然 意大利 文一個字也聽不懂,但是,好燃呀!!!閔大仙一臉興奮地跟我說:一會兒他們要是造浪,咱就跟著一塊兒造哈 ↑弗蘭基球場 以前不太理解為什麼客場難踢,來了現場之後才知道,客場是真的難踢啊,噓聲一片啊。我以前還覺得這種行為是不是不太文明,但在 意大利 看球,他們絲毫不掩飾對客場球員的不客氣,裁判的判罰如果有利於客隊,同樣也會收到一片噓聲,不得不說,連個 意大利 年輕女人都會吹那種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邊的口哨。球踢得不好,老球迷們會起身咒罵,脖子上青筋直冒,踢得好,全場熱烈鼓掌,Bravo! Bravo! Bravo!
中場休息時間,一大半的男人都要去買啤酒,而男女廁所的排隊隊伍在這裡出現反轉,排男廁的隊伍排成三列,至少10米,但是交換速度很快,女廁所沒啥人。
來 意大利 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看一場球,倒不是說球本身踢得有多好,更有意思的是感受現場的氣氛,太與眾不同了,老中青三代男人們因為同一件事情的熱血噴張,荷爾蒙亂飛,這可能就是古 羅馬 人遺留下的那一些好鬥基因吧。 Day6 佛羅倫薩 烏菲茲的榮光今天早晨時間很趕,預約了8點半入場的烏菲茲美術館。 意大利 人應該是起得晚,所以早餐供應得也晚,快速塞了點早餐就去趕場子,一路小跑。
一大早,烏菲茲美術館里就排起了長隊過安檢。
說到烏菲茲美術館,或者說起 佛羅倫薩 ,一個家族的名字是如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 大名 鼎鼎的美第奇家族。一個傳奇一般的家族,如果不想太枯燥地瞭解這個家族的故事,安利一部英劇《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門》,演男主科西莫·美第奇的就是《權游》里的少狼主羅伯·史塔克。這部劇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權游的少狼主當時覺得很帥很帥的,結果演起 意大利 人,這顏值有些捉襟見肘,科西莫的兒媳婦比他老婆Contasina看著還老,上哪兒找了個這麼醜的女演員,帶資進組的麽?裡面還有很多與史實不符的地方,不過對於對美第奇家族一無所知的人來說,這部劇算是一部不太枯燥的掃盲劇吧。 ↑佛羅倫薩 事實上的科西莫·美第奇,長這樣。(看著就像一個老姦巨猾的大財主) ↑烏菲茲美術館 美第奇家族的發達得從柯西莫·美第奇的爸爸喬凡尼·美第奇開始說起。美第奇家最初是開磨坊的(電視劇里講的),賺了點錢之後開始放貸,所以美第奇家一開始被 佛羅倫薩 其他大貴族詬病的就是他們家的發家史,放高利貸,這似乎是上帝譴責的一項活動。積攢了第一桶金,美第奇家開始一項最終使他們家過上開掛一樣生活的偉業:贊助教皇選舉,放在現在叫政治獻金。除了贊助教皇選舉,美第奇家族本身還誕生了四位教皇,作為答謝,教會的稅收財政也全部交由美第奇銀行打理。
游記寫到這裡,我感覺到了明顯的體力不支。
烏菲茲美術館以前是美第奇家族的辦公廳,趕時間的緣故,我們沒能很好的欣賞一下這座古老建築的風貌,當然,也有審美疲勞以及前一天太累的緣故,整個這一天都處在渾渾噩噩的狀態。好在買了本書,勉強能回憶起一些。美術館一共三層,一樓主要是服務區域,二樓三樓是展廳,一般來講會先從三樓看起。整體展廳的佈置呈U字形,作為藝術修養並不是很高的吃瓜群眾,不可能每個展廳都看,看完了也記不住,還是挑重點看看吧。
2號展廳:十三世紀和喬托的作品
宗教是中世紀千篇一律的繪畫主題,基本上就是各種聖母抱著聖子,而且聖母的臉大部分都是一個朝向,不知道有什麼講究。中世紀的繪畫技術,尚未出現透視技巧,整個人像都處在同一個平面,重要的人物畫得大,不重要的人物畫的小,沒有近大遠小的概念。都說中世紀的繪畫死板沒有生氣,但是看多了之後發現自成一風格,一看這種平面宗教題材繪畫,只有人物,背景都貼上金箔的話,就知道產自中世紀。當然了,畫家的個性化就很難體現,聖母和聖子都長一個樣,也沒啥表情
奇馬布埃 《三位一體聖象》 大約1280年-1290年之間
↑烏菲茲美術館 喬托號稱 歐洲 繪畫之父,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講真的,不曉得他到底開創哪裡了?宗教題材的繪畫里有很多元素,傳遞很多宗教信息, 比如 誰誰誰手上拿個什麼,就說明她的身份。好比 中國 的觀音 菩薩 ,不管臉畫成什麼樣,只要托個玉凈瓶,裡面插根柳枝,就表示這是觀音 菩薩 ,肩膀上頂個環的老頭就是元始天尊。如果對這些宗教元素和典故不熟悉的話,基本看不出端倪,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留給畫家的創作空間就不是很大了。
喬托《萬聖之母》 大約1310年 ↑烏菲茲美術館 接下來的展廳依然是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早期的作品。
逛美術館,我們基本奉行哪幅畫前人多,我們就看哪幅畫的指導思想,反正以前都沒見過。
8號展廳·里皮的作品 (不知道里皮是誰,肯定不是那個足球教練)
皮 埃羅 ·戴拉·弗朗切斯卡
《烏爾比諾公爵和夫人的雙聯畫》 大約1467年-1472年
不知道為什麼這幅畫看得人那麼多,好像很值錢的樣子,這個公爵的鼻子骨折過,所以看起來怪怪的。可能是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開始引入透視的概念,例如遠處的風景。 ↑烏菲茲美術館 10-14號展廳·波提切利的作品
這是烏菲茲美術館的第一個重頭戲,例如波提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都是在教科書里出現過的作品。
非宗教題材的出現,標示著文藝復興、思想解放、對人本主義思考的啟蒙時代的到來。古 希腊 古 羅馬 的神話人物得以重新出現在文化領域,象徵著愛與美的維納斯也從海底徐徐升起,帶來一股萬物複蘇的氣息。
波提切利的人物畫很有特點,特別是女性形象的臉,線條感很強,多以線條勾勒出人物而非色彩,再進行塗色處理。這與達 芬奇 、拉斐爾的繪畫技法有明顯不同。慢著,波提切利和達 芬奇 不是同學麽? ↑烏菲茲美術館 波提切利《 維也納 的誕生》 ↑烏菲茲美術館 局部放大。我特別喜歡這個版本的維納斯,青澀少女的臉,透著一種靜態的唯美。 ↑烏菲茲美術館 接下來還有地圖廳、數學廳、講壇廳,基本如天書,沒有細看,看也看不懂。
25-32號展廳
想來想去還是要提一下的大師,佩魯吉諾。雖然沒有三傑出名,但也算是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拉斐爾的老師,與達 芬奇 和波提切利是同學。
佩魯吉諾《哀悼基督》大約1493-1494
哀悼基督或者基督下葬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作品非常常見的主題,包括喬托、拉斐爾、 卡拉 瓦喬等多位大師都畫過,另外還有米開朗基羅的少年成名雕塑作品《聖殤》。耶穌之死是聖經新約中最為關鍵的故事情節之一,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被看作是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人類贖罪,三天后複活,升入天國。被釘十字架是古 羅馬 時期極為殘酷的一種刑罰,由於雙腳被釘住對整個身體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並釘的人並不會馬上死去,往往需要忍受3-5天的折磨,最終承受不住自重窒息而死。因此,為了減輕受刑者的痛苦,往往會偷偷地將他的腿骨打斷,這樣人體失去支撐,會死得很快。 羅馬 士兵來巡查的時候,發現此時耶穌已死,就沒有再打斷他的腿骨,而是用槍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刻流出了血和水。這就是為什麼繪畫作品里,耶穌的肋部總有一道橫著的傷口。 ↑烏菲茲美術館 第二個重頭戲:35號展廳·達 芬奇 的作品
大名 鼎鼎的達 芬奇 ,這裡冠上 大名 鼎鼎再也不心虛了。
維羅喬和達 芬奇 《耶穌受洗 》 約1473-1478之間。
這幅作品看原稿更有感覺。維羅喬是達 芬奇 的老師。這幅畫的絕大部分都是老師維羅喬畫的,達 芬奇 僅完成了耶穌腳下水波紋的部分,也被認為是這幅畫最精彩的部分。他的老師大受打擊,覺得這輩子不管再怎麼畫也不會超過自家學生了,從此封筆。
個人感覺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題材的作品中,以新約故事為主題的作品數量明顯多於舊約故事,不知是何緣故。《聖經新約》主要包括四部福音書、使徒行傳和啟示錄,馬太、馬可、路加、約翰這四部福音書分別記載了耶穌從誕生,到被釘十字架三天后複活,最終升天的故事,四部福音書的故事主線是一致的,細節描述略有側重和不同,福音書中里程碑式的故事,就構成了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類題材作品的主題,例如天使報喜(加百利告訴女貞 瑪利亞 受孕)、耶穌誕生在馬廄中、施洗約翰給耶穌施洗(施洗約翰是耶穌的哥哥)、希律王屠殺嬰孩、三博士朝聖、耶穌傳道治病、耶穌受難、耶穌升天。另外,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我還一直以為那是耶穌的姓。 ↑烏菲茲美術館 達 芬奇 《天使報喜》 約1475-1480之間
達 芬奇 無論是在繪畫領域,還是其他一系列只要有他涉足的領域,就是一種牛B哄哄的感覺,好像是從另一個超時空文明穿越回去的大神。據說這幅畫的背景, 托斯卡納 的柏樹林採用了一種大爺自創的空氣透視法,空氣透視法,光聽名字就覺得很炫酷! ↑烏菲茲美術館 達 芬奇 《東方三博士朝聖》 1481
一幅大爺沒畫完的作品,畫了一半就跑 米蘭 去了,一直也沒有交付。烏菲茲美術館在對這幅蛋彩木版畫進行修複時,通過特定波長檢測發現顏料塗抹很粗糙,懷疑並非達 芬奇 原作。後來,借助現代紅外線掃描之後,發現的隱藏在作品背後的底稿,所以前面這些三博士朝聖的人物,是假借大師之名嘍?哎呀,這不是繪畫界的狸貓換太子嘛。 ↑烏菲茲美術館 紅外線掃描出的底稿 ↑烏菲茲美術館 41號展廳·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聖家庭與 聖約翰 》約1506-1508
老米真的是非常不善於表現女人形象以及家庭和睦的場景,後面那幾個裸男畫得都比聖母要出色,聖母的胳膊也太健壯了吧,肱二頭肌呼之欲出,而且大量高光的運用有點照眼,好像搞砸了的歐美仿妝。老米對肌肉是有什麼執念嗎? ↑烏菲茲美術館 終於到啦,聖母專業戶拉斐爾,內心小激動了一下。
惡補了一下拉斐爾的人生,他成為三傑中的聖母專業戶是有原因的,首先,他是三傑中唯一一位鋼鐵直男,喜歡女人,其次,他的原生家庭相對比較和諧,童年時期沒有遭受過太大的苦難,雖然母親早逝,但既當爹又當媽的父親還是給予了他比較多的愛和關懷。
拉斐爾《金絲雀的聖母》1505-1506
拉斐爾筆下的聖母總是呈現一種甜美、安靜、慈祥的神態,這可能是畫家對理想母親形象的一種嚮往和描繪吧。拉斐爾年輕的時候,哦,不對,他37歲就死了,一直很年輕。拉斐爾小時候學習繪畫技巧期間,臨摹了大量達 芬奇 的作品,所以從他的作品里能找到一些達 芬奇 的影子,但是後來打通了任督二脈,自成一派,成為不朽的大師。四個字總結一下大師的作品:歲月靜好。這恐怕就是普通人期待的生活。 ↑烏菲茲美術館 拉斐爾 《 阿格諾 羅·多尼肖像》1506-1507
我感覺這是拉斐爾為數不多的以男子形象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感覺和他那幅令無數少女魂牽夢縈的自畫像有相似之處。 ↑烏菲茲美術館 三樓走廊里掛著一幅清朝官員的肖像作品,不曉得是誰,也沒有介紹。我看知乎上專門有一個問題討論畫中人到底是誰,似乎尚未有定論。 ↑烏菲茲美術館 來到二樓展廳,我快累死了,只能重點關註 卡拉 瓦喬和提香的作品。
卡拉 瓦喬《美杜莎》1595-1598
雖然是 卡拉 瓦喬的名作品,看了讓人非常不舒服,毛骨悚然,而且這個版本的美杜莎,怎麼看怎麼像個男的。果然,又是老卡的自畫像。他肯定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烏菲茲美術館 卡拉 瓦喬 《以撒獻祭》1603-1604
這是聖經舊約中的一個故事,上帝為了試探亞伯拉罕,讓他獻出老來獨子以撒作為牲祭,亞伯拉罕不舍但是不敢違背上帝的意願,於是瞞著所有人將以撒騙入山林準備殺死,關鍵時刻上帝派遣天使出現阻止。這幅作品出彩的地方就在於以撒痛苦猙獰的表情,而掐著他脖子的老爹亞伯拉罕更像是個劊子手,表情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憐憫與不舍。我不知道小叛逆 卡拉 瓦喬在創作這幅作品時,內心是不是一直在罵娘,上帝總是以各種方式試探他的子民是否敬畏自己,撒旦也要試探耶穌是否能經受誘惑,而唯獨耶穌教導信徒不可試探你們的主,這是神馬邏輯? ↑烏菲茲美術館 穿過一堆美第奇家族成員的肖像畫,終於在一個角落裡找到了提香的作品。 威尼斯 畫派大師級人物的作品在烏菲茲美術館里竟是那麼的不顯眼。這樣的畫,隨便拿一幅放到國內的美術館里,那都是鎮館之寶。待在實驗班的學霸們日子不那麼好過呢。
記住,提香的名字叫Tiziano Vecellio,不是Ti xiang~ 我當場百度了他的名字才找到他的作品。
提香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538
提香是 威尼斯 畫派的代表人物。說起 威尼斯 ,經歷了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洗禮, 威尼斯 作為海運的交通要塞成為自由、奔放的城邦, 富裕 商賈的雲集之地,這裡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從 威尼斯 聖馬可大教堂的帶有拜占庭藝術元素的建築風格就可見一斑,不差錢是這座城市的代名詞。這幅提香名作《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雖然名義上畫的維納斯,但女主模特實際來自於當時 威尼斯 的一位名妓,微微泛紅的臉頰,迷離的眼神,全方位挑逗著你的神經,充滿了情色的味道。 ↑烏菲茲美術館 提香《佛羅拉(花神) - Flora》1515- 1517
16世紀 威尼斯 女人體態豐腴,人物寬度明顯加大,日子過得很富足哦。
一開始還犯愁不知道上哪兒買球票,到了弗蘭基球場附近,就看到了 佛羅倫薩 俱樂部的售票office。好多人在排隊,全是男的,中年男人居多。哎呀,好興奮啊!一個城市的足球俱樂部真的能將這個城市的居民凝聚起來,爺爺帶著孫子看球的比比皆是。足球票價也很有意思,除了按照座位地點不同收費不一樣以外,還按照性別做了劃分,男人票最貴,女人票便宜10歐元,小孩票就是象徵性地收點,基本上算是不要錢。對了,看球記得帶護照哦! ↑弗蘭基球場 零星小雨又開始下起來,好在氣溫不低,所以並不覺得冷。是誰告訴我現在意甲沒人看的,看這看臺上,坐滿了至少2/3的座位。另外有一塊區域,應該是鐵桿球迷買的俱樂部年票區域,幾乎坐滿,而且打著各種條幅,舉著各種旗子,還很統一地唱歌,雖然 意大利 文一個字也聽不懂,但是,好燃呀!!!閔大仙一臉興奮地跟我說:一會兒他們要是造浪,咱就跟著一塊兒造哈 ↑弗蘭基球場 以前不太理解為什麼客場難踢,來了現場之後才知道,客場是真的難踢啊,噓聲一片啊。我以前還覺得這種行為是不是不太文明,但在 意大利 看球,他們絲毫不掩飾對客場球員的不客氣,裁判的判罰如果有利於客隊,同樣也會收到一片噓聲,不得不說,連個 意大利 年輕女人都會吹那種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邊的口哨。球踢得不好,老球迷們會起身咒罵,脖子上青筋直冒,踢得好,全場熱烈鼓掌,Bravo! Bravo! Bravo!
中場休息時間,一大半的男人都要去買啤酒,而男女廁所的排隊隊伍在這裡出現反轉,排男廁的隊伍排成三列,至少10米,但是交換速度很快,女廁所沒啥人。
來 意大利 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看一場球,倒不是說球本身踢得有多好,更有意思的是感受現場的氣氛,太與眾不同了,老中青三代男人們因為同一件事情的熱血噴張,荷爾蒙亂飛,這可能就是古 羅馬 人遺留下的那一些好鬥基因吧。 Day6 佛羅倫薩 烏菲茲的榮光今天早晨時間很趕,預約了8點半入場的烏菲茲美術館。 意大利 人應該是起得晚,所以早餐供應得也晚,快速塞了點早餐就去趕場子,一路小跑。
一大早,烏菲茲美術館里就排起了長隊過安檢。
說到烏菲茲美術館,或者說起 佛羅倫薩 ,一個家族的名字是如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 大名 鼎鼎的美第奇家族。一個傳奇一般的家族,如果不想太枯燥地瞭解這個家族的故事,安利一部英劇《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門》,演男主科西莫·美第奇的就是《權游》里的少狼主羅伯·史塔克。這部劇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權游的少狼主當時覺得很帥很帥的,結果演起 意大利 人,這顏值有些捉襟見肘,科西莫的兒媳婦比他老婆Contasina看著還老,上哪兒找了個這麼醜的女演員,帶資進組的麽?裡面還有很多與史實不符的地方,不過對於對美第奇家族一無所知的人來說,這部劇算是一部不太枯燥的掃盲劇吧。 ↑佛羅倫薩 事實上的科西莫·美第奇,長這樣。(看著就像一個老姦巨猾的大財主) ↑烏菲茲美術館 美第奇家族的發達得從柯西莫·美第奇的爸爸喬凡尼·美第奇開始說起。美第奇家最初是開磨坊的(電視劇里講的),賺了點錢之後開始放貸,所以美第奇家一開始被 佛羅倫薩 其他大貴族詬病的就是他們家的發家史,放高利貸,這似乎是上帝譴責的一項活動。積攢了第一桶金,美第奇家開始一項最終使他們家過上開掛一樣生活的偉業:贊助教皇選舉,放在現在叫政治獻金。除了贊助教皇選舉,美第奇家族本身還誕生了四位教皇,作為答謝,教會的稅收財政也全部交由美第奇銀行打理。
游記寫到這裡,我感覺到了明顯的體力不支。
烏菲茲美術館以前是美第奇家族的辦公廳,趕時間的緣故,我們沒能很好的欣賞一下這座古老建築的風貌,當然,也有審美疲勞以及前一天太累的緣故,整個這一天都處在渾渾噩噩的狀態。好在買了本書,勉強能回憶起一些。美術館一共三層,一樓主要是服務區域,二樓三樓是展廳,一般來講會先從三樓看起。整體展廳的佈置呈U字形,作為藝術修養並不是很高的吃瓜群眾,不可能每個展廳都看,看完了也記不住,還是挑重點看看吧。
2號展廳:十三世紀和喬托的作品
宗教是中世紀千篇一律的繪畫主題,基本上就是各種聖母抱著聖子,而且聖母的臉大部分都是一個朝向,不知道有什麼講究。中世紀的繪畫技術,尚未出現透視技巧,整個人像都處在同一個平面,重要的人物畫得大,不重要的人物畫的小,沒有近大遠小的概念。都說中世紀的繪畫死板沒有生氣,但是看多了之後發現自成一風格,一看這種平面宗教題材繪畫,只有人物,背景都貼上金箔的話,就知道產自中世紀。當然了,畫家的個性化就很難體現,聖母和聖子都長一個樣,也沒啥表情
奇馬布埃 《三位一體聖象》 大約1280年-1290年之間
↑烏菲茲美術館 喬托號稱 歐洲 繪畫之父,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講真的,不曉得他到底開創哪裡了?宗教題材的繪畫里有很多元素,傳遞很多宗教信息, 比如 誰誰誰手上拿個什麼,就說明她的身份。好比 中國 的觀音 菩薩 ,不管臉畫成什麼樣,只要托個玉凈瓶,裡面插根柳枝,就表示這是觀音 菩薩 ,肩膀上頂個環的老頭就是元始天尊。如果對這些宗教元素和典故不熟悉的話,基本看不出端倪,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留給畫家的創作空間就不是很大了。
喬托《萬聖之母》 大約1310年 ↑烏菲茲美術館 接下來的展廳依然是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早期的作品。
逛美術館,我們基本奉行哪幅畫前人多,我們就看哪幅畫的指導思想,反正以前都沒見過。
8號展廳·里皮的作品 (不知道里皮是誰,肯定不是那個足球教練)
皮 埃羅 ·戴拉·弗朗切斯卡
《烏爾比諾公爵和夫人的雙聯畫》 大約1467年-1472年
不知道為什麼這幅畫看得人那麼多,好像很值錢的樣子,這個公爵的鼻子骨折過,所以看起來怪怪的。可能是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開始引入透視的概念,例如遠處的風景。 ↑烏菲茲美術館 10-14號展廳·波提切利的作品
這是烏菲茲美術館的第一個重頭戲,例如波提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都是在教科書里出現過的作品。
非宗教題材的出現,標示著文藝復興、思想解放、對人本主義思考的啟蒙時代的到來。古 希腊 古 羅馬 的神話人物得以重新出現在文化領域,象徵著愛與美的維納斯也從海底徐徐升起,帶來一股萬物複蘇的氣息。
波提切利的人物畫很有特點,特別是女性形象的臉,線條感很強,多以線條勾勒出人物而非色彩,再進行塗色處理。這與達 芬奇 、拉斐爾的繪畫技法有明顯不同。慢著,波提切利和達 芬奇 不是同學麽? ↑烏菲茲美術館 波提切利《 維也納 的誕生》 ↑烏菲茲美術館 局部放大。我特別喜歡這個版本的維納斯,青澀少女的臉,透著一種靜態的唯美。 ↑烏菲茲美術館 接下來還有地圖廳、數學廳、講壇廳,基本如天書,沒有細看,看也看不懂。
25-32號展廳
想來想去還是要提一下的大師,佩魯吉諾。雖然沒有三傑出名,但也算是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拉斐爾的老師,與達 芬奇 和波提切利是同學。
佩魯吉諾《哀悼基督》大約1493-1494
哀悼基督或者基督下葬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作品非常常見的主題,包括喬托、拉斐爾、 卡拉 瓦喬等多位大師都畫過,另外還有米開朗基羅的少年成名雕塑作品《聖殤》。耶穌之死是聖經新約中最為關鍵的故事情節之一,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被看作是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人類贖罪,三天后複活,升入天國。被釘十字架是古 羅馬 時期極為殘酷的一種刑罰,由於雙腳被釘住對整個身體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並釘的人並不會馬上死去,往往需要忍受3-5天的折磨,最終承受不住自重窒息而死。因此,為了減輕受刑者的痛苦,往往會偷偷地將他的腿骨打斷,這樣人體失去支撐,會死得很快。 羅馬 士兵來巡查的時候,發現此時耶穌已死,就沒有再打斷他的腿骨,而是用槍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刻流出了血和水。這就是為什麼繪畫作品里,耶穌的肋部總有一道橫著的傷口。 ↑烏菲茲美術館 第二個重頭戲:35號展廳·達 芬奇 的作品
大名 鼎鼎的達 芬奇 ,這裡冠上 大名 鼎鼎再也不心虛了。
維羅喬和達 芬奇 《耶穌受洗 》 約1473-1478之間。
這幅作品看原稿更有感覺。維羅喬是達 芬奇 的老師。這幅畫的絕大部分都是老師維羅喬畫的,達 芬奇 僅完成了耶穌腳下水波紋的部分,也被認為是這幅畫最精彩的部分。他的老師大受打擊,覺得這輩子不管再怎麼畫也不會超過自家學生了,從此封筆。
個人感覺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題材的作品中,以新約故事為主題的作品數量明顯多於舊約故事,不知是何緣故。《聖經新約》主要包括四部福音書、使徒行傳和啟示錄,馬太、馬可、路加、約翰這四部福音書分別記載了耶穌從誕生,到被釘十字架三天后複活,最終升天的故事,四部福音書的故事主線是一致的,細節描述略有側重和不同,福音書中里程碑式的故事,就構成了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類題材作品的主題,例如天使報喜(加百利告訴女貞 瑪利亞 受孕)、耶穌誕生在馬廄中、施洗約翰給耶穌施洗(施洗約翰是耶穌的哥哥)、希律王屠殺嬰孩、三博士朝聖、耶穌傳道治病、耶穌受難、耶穌升天。另外,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我還一直以為那是耶穌的姓。 ↑烏菲茲美術館 達 芬奇 《天使報喜》 約1475-1480之間
達 芬奇 無論是在繪畫領域,還是其他一系列只要有他涉足的領域,就是一種牛B哄哄的感覺,好像是從另一個超時空文明穿越回去的大神。據說這幅畫的背景, 托斯卡納 的柏樹林採用了一種大爺自創的空氣透視法,空氣透視法,光聽名字就覺得很炫酷! ↑烏菲茲美術館 達 芬奇 《東方三博士朝聖》 1481
一幅大爺沒畫完的作品,畫了一半就跑 米蘭 去了,一直也沒有交付。烏菲茲美術館在對這幅蛋彩木版畫進行修複時,通過特定波長檢測發現顏料塗抹很粗糙,懷疑並非達 芬奇 原作。後來,借助現代紅外線掃描之後,發現的隱藏在作品背後的底稿,所以前面這些三博士朝聖的人物,是假借大師之名嘍?哎呀,這不是繪畫界的狸貓換太子嘛。 ↑烏菲茲美術館 紅外線掃描出的底稿 ↑烏菲茲美術館 41號展廳·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聖家庭與 聖約翰 》約1506-1508
老米真的是非常不善於表現女人形象以及家庭和睦的場景,後面那幾個裸男畫得都比聖母要出色,聖母的胳膊也太健壯了吧,肱二頭肌呼之欲出,而且大量高光的運用有點照眼,好像搞砸了的歐美仿妝。老米對肌肉是有什麼執念嗎? ↑烏菲茲美術館 終於到啦,聖母專業戶拉斐爾,內心小激動了一下。
惡補了一下拉斐爾的人生,他成為三傑中的聖母專業戶是有原因的,首先,他是三傑中唯一一位鋼鐵直男,喜歡女人,其次,他的原生家庭相對比較和諧,童年時期沒有遭受過太大的苦難,雖然母親早逝,但既當爹又當媽的父親還是給予了他比較多的愛和關懷。
拉斐爾《金絲雀的聖母》1505-1506
拉斐爾筆下的聖母總是呈現一種甜美、安靜、慈祥的神態,這可能是畫家對理想母親形象的一種嚮往和描繪吧。拉斐爾年輕的時候,哦,不對,他37歲就死了,一直很年輕。拉斐爾小時候學習繪畫技巧期間,臨摹了大量達 芬奇 的作品,所以從他的作品里能找到一些達 芬奇 的影子,但是後來打通了任督二脈,自成一派,成為不朽的大師。四個字總結一下大師的作品:歲月靜好。這恐怕就是普通人期待的生活。 ↑烏菲茲美術館 拉斐爾 《 阿格諾 羅·多尼肖像》1506-1507
我感覺這是拉斐爾為數不多的以男子形象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感覺和他那幅令無數少女魂牽夢縈的自畫像有相似之處。 ↑烏菲茲美術館 三樓走廊里掛著一幅清朝官員的肖像作品,不曉得是誰,也沒有介紹。我看知乎上專門有一個問題討論畫中人到底是誰,似乎尚未有定論。 ↑烏菲茲美術館 來到二樓展廳,我快累死了,只能重點關註 卡拉 瓦喬和提香的作品。
卡拉 瓦喬《美杜莎》1595-1598
雖然是 卡拉 瓦喬的名作品,看了讓人非常不舒服,毛骨悚然,而且這個版本的美杜莎,怎麼看怎麼像個男的。果然,又是老卡的自畫像。他肯定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烏菲茲美術館 卡拉 瓦喬 《以撒獻祭》1603-1604
這是聖經舊約中的一個故事,上帝為了試探亞伯拉罕,讓他獻出老來獨子以撒作為牲祭,亞伯拉罕不舍但是不敢違背上帝的意願,於是瞞著所有人將以撒騙入山林準備殺死,關鍵時刻上帝派遣天使出現阻止。這幅作品出彩的地方就在於以撒痛苦猙獰的表情,而掐著他脖子的老爹亞伯拉罕更像是個劊子手,表情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憐憫與不舍。我不知道小叛逆 卡拉 瓦喬在創作這幅作品時,內心是不是一直在罵娘,上帝總是以各種方式試探他的子民是否敬畏自己,撒旦也要試探耶穌是否能經受誘惑,而唯獨耶穌教導信徒不可試探你們的主,這是神馬邏輯? ↑烏菲茲美術館 穿過一堆美第奇家族成員的肖像畫,終於在一個角落裡找到了提香的作品。 威尼斯 畫派大師級人物的作品在烏菲茲美術館里竟是那麼的不顯眼。這樣的畫,隨便拿一幅放到國內的美術館里,那都是鎮館之寶。待在實驗班的學霸們日子不那麼好過呢。
記住,提香的名字叫Tiziano Vecellio,不是Ti xiang~ 我當場百度了他的名字才找到他的作品。
提香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538
提香是 威尼斯 畫派的代表人物。說起 威尼斯 ,經歷了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洗禮, 威尼斯 作為海運的交通要塞成為自由、奔放的城邦, 富裕 商賈的雲集之地,這裡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從 威尼斯 聖馬可大教堂的帶有拜占庭藝術元素的建築風格就可見一斑,不差錢是這座城市的代名詞。這幅提香名作《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雖然名義上畫的維納斯,但女主模特實際來自於當時 威尼斯 的一位名妓,微微泛紅的臉頰,迷離的眼神,全方位挑逗著你的神經,充滿了情色的味道。 ↑烏菲茲美術館 提香《佛羅拉(花神) - Flora》1515- 1517
16世紀 威尼斯 女人體態豐腴,人物寬度明顯加大,日子過得很富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