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牛人專線”走過法、瑞、意(10)~永恆之城羅馬

巨大的用多種顏色的 大理 石 馬賽 克拼貼成的壁畫,工程十分浩大。




《基督顯聖》又名《基督變容圖》、《耶酥的複活》,是拉斐爾應紅衣主教朱利奧·美第奇的邀請為 法國 納博納教堂繪製的祭壇畫,也是拉斐爾臨終前的最後一幅傑作。
1758年,六位藝術家在 聖彼得 大教堂的克雷芒禮拜堂歷時九年才用 馬賽 克完成複製放大,此作品被譽為 聖彼得 教堂最美麗的 馬賽 克壁畫。




第一件聖物是莫奇1646年的作品《聖維洛尼卡》。雕像表現的是維洛尼卡正舉著帶有耶穌臉部影像的薄布奔走。
聖維洛尼卡是 耶路撒冷 城中的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當她看到耶穌背著沉重的十字架艱難地走向他的殉難地時,流露出憐憫的神情,並遞給耶穌一塊薄布,讓他擦去額上的汗,耶穌接受了它,擦完汗又還給了維洛尼卡,這樣,耶穌臉部的影像就神奇地留在了薄布上。這塊布曾在1380年顯過一次靈,出現了耶穌的頭像。它代表了耶穌留給後人的他的真實影像。
據傳,這塊布還治好了台比留皇帝(公元前42-公元37年)和其他一些觸摸過它的病人的病。據說,此面巾至今仍保存在石像上的小房內,每年聖周五向游客展示一次。

相傳,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一個名為朗基努斯的古 羅馬 士兵為確認耶穌是否真的已經因酷刑而死,就用長矛刺穿其心臟,此時血水從傷口中噴出來,濺在了朗基努斯極度近視的雙眼上,他的眼睛竟然瞬間就恢復了視力,由此他感受到了神的力量,決定放棄原來的職業,受洗禮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後來因其德行高尚而被封為聖人。
朗基努斯所用的矛被稱為聖矛,它因沾有耶穌的血而被持有者認為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二戰時德軍侵入 維也納 並得到聖矛,但仍未因此而改變戰爭的結局。1945年4月盟軍在 紐倫堡 找到聖矛,由巴頓將軍暫時持有,戰後將它歸還給了 梵蒂岡 教廷。


第三件聖物《聖 海倫娜 》是鮑爾濟的作品。
聖 海倫娜 是個虔誠的聖徒,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給了 海倫娜 很大的權力和很多珠寶,讓她去 耶路撒冷 尋找耶穌的聖物。此時的 耶路撒冷 還處於哈德良皇帝(76-138年)破壞後的重建工作中, 海倫娜 進入了靠近基督受難地的一座神廟進行挖掘,總共挖出3個十字架,隨行的一個婦女在當地染上了重病,觸摸了前兩個十字架都沒反應,當摸了第三個十字架時病立刻就好了,這就是耶穌遇難時所釘的“真十字架”,隨後它被帶回了 羅馬 。










教皇PiusVII(1800-1823年在位)曾被拿破侖監禁和放逐。形勢反轉後,他以德報怨,善待被放逐的拿破侖並幫助其母親。

教皇庇護八世(1829-1830年在位)在 法國 占領 意大利 的1808年,曾因拒絕向拿破侖宣誓效忠而被下獄。他在位時,教廷與 英國 和 德國 新教徒的關係有所改善。






聖彼得 大教堂不愧為是一個神聖的宗教聖地,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更是人類歷史上不朽的建築藝術瑰寶。
在這麼短時間里,我們也僅僅是看到了很少的一小部分,也是足夠震撼呀!!!
大教堂門口有皇家衛隊守衛,皇家衛隊就是 梵蒂岡 國家的軍隊。衛兵都是 瑞士 人,個個高大魁梧,樣貌英俊,他們身著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據說在16世紀初,教皇受到了 羅馬 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很多 瑞士 衛兵戰死在教堂外,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於是,決定世世代代雇佣忠勇的 瑞士 衛兵保衛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