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探尋古埃及之旅





它是 亞歷山大 城的城徽,一根高達27米的粉紅色亞斯文花崗岩 石柱 。建於公元一世紀左右的 羅馬 皇帝戴克裡先時期,柱頂頂著花形柱頭。 石柱 原是 薩拉 皮雍神廟的一部分, 薩拉 皮雍神廟是 希腊 \- 埃及 神 薩拉 皮斯最重要的神廟,最初建於托勒密三世在位時期。神廟僅僅存在很短時間就被毀了,只有 石柱 保存下來,成為航海者的航標。當年是為紀念戴奧克雷軒皇帝(Diocletian)而完成的, 石柱 的頂端,初始時並有騎士雕像;十五世紀時, 歐洲 的游客到此旅游,欣喜之餘,以為是他們聽過的 龐貝 ,而且還認為 石柱 頂球,裝有 龐貝 的頭呢。原來 羅馬 皇帝戴克裡先統治期間,駐守 亞歷山大 大將艾赫里叛亂。戴克裡先親率大軍遠征討伐。 埃及 執政長官 波恩 蹬莫斯在賽換比斯神密的廣場中央建立這糧 石柱 少以示感謝。
進入景點大門,向左在一片荒涼的高地上一根巨大的擎 天柱 闖入眼帘,它就是聞名遐邇的 薩瓦 里 石柱 。柱前伏著兩頭獅身人。再有就是附近的一片廢墟。欣賞完 石柱 ,沿棧道繞下來,看看神廟的碎片,有些還有圖案和文字。












飯後的節目就是附近海邊的 燈塔 遺址,世界公認的古代七大奇觀有兩個在 埃及 ,一個是名列七大奇跡之首的 吉薩 金字塔,另一個就是名列第七位的 亞歷山大 燈塔 (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 亞歷山大 燈塔 的燭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 亞歷山大 港,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燈塔 約在公元前280~278年建成,巍然屹立在 亞歷山大 港外1500年,但因在兩次地震中極度受損,最終於1480年完全沉入海底。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在 燈塔 原址上重建的古 海防 堡(蓋貝依城堡)。城堡為15世紀蓋貝依 蘇丹 時期建造,修建城堡時還利用了 燈塔 廢墟中的一些石塊,這可能是這座神奇建築的最後痕跡了。城堡很大,外形美觀,粉紅的色彩在藍天碧海中格外醒目。現在城堡對外開放,展出航海器具和航海史。
老油條的導游連吃飯加參觀城堡一共只給了不到一小時時間,大家只能在海邊看看外觀。不知為何這裡聚集了大量人群,超極混亂。拍個照就回來了。




在回 開羅 的路上又給10分鐘參觀了一下亞力山大市新圖書館,這個項目就是旅行團的噱頭。

3月11日
今天是行程的最後一天,也是最重要的節點。8:00出發去參觀 埃及 博物館,好多旅行團,領隊說因為人多只給旅行團1.5小時,無法延長時間。先讓大家在院子裡面拍照,然後發票進入,可以花50 埃及 磅買相機票,還可以另花200 埃及 磅去參觀法老木乃伊。有了相機票除法老金面具廳及木乃伊不讓拍照外,其它就可以隨便拍了。導游親自帶領大家從一層邊看邊講。





共有兩層,一層展出從古王國時期到公元5、6世紀 羅馬 統治時期的文物。陳列了新王國時期的藝術品,時間跨度約在公元前1550—1069年之間,這一時期有不少大型的文物,有雕像、桌子、石棺、 石柱 和浮雕牆等。二樓是專題陳列室,文物來自 埃及 的最後兩個王朝,不少來自法老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isIII)、圖特摩斯四世(ThutmosisIV),阿蒙諾菲斯二世(AmenophisII),哈特謝普蘇特女王(Hatshepsut)和朝臣麥赫珀里(Maiherpri)的陵墓。許多出土自帝王谷,引人註目的是從保存完好的圖坦卡蒙(Tutankhamun)和普蘇森 尼斯 二世(PsusennesI)陵墓中發掘出的文物,其中,圖坦卡蒙陳列室中的黃金面具、人形金棺、黃金御座等堪稱 埃及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大家重點欣賞的內容。還有兩個木乃伊陳列室用於存放新王國時期國王及后妃們的木乃伊,其中保存最為完好的是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