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節南極游(一)
Day 1(2020-1-18) 飛越 德雷克海峽 ,抵達 喬治 王島,登 上海 洋諾娃號游輪,離開 喬治 王島,穿過勃 蘭斯 菲爾德 海峽向 南極半島 航行。
德雷克海峽 Drake Passage
由 英國 著名的探險家和航海家、私掠船長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1540-1596)在1577年為躲避 西班牙 軍艦追捕,無意間發現了這一海峽,這一發現為 英國 找到了一條不需要經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新航道。這條海峽就以其發現者- 英國 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命名。
德雷克海峽 位於 南美洲 最南端和 南極洲 南設得蘭群島 之間,緊鄰 智利 和 阿根廷 兩國,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南部相互連通的重要海峽,也是 南美洲 和 南極洲 分界的地方。
德雷克海峽 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達到970公里,最窄處也有890公里。同時,它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兩座 華山 和一座 衡山 疊放在海峽中,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
喬治 王島(King George Island,南緯62°00’ 西經58°15’)
1819年 英國 探險家威廉史密斯發現此島。全島長約95公里,寬約 25公里,超過90%的陸地全年為冰雪覆蓋。 喬治 王島是南極地區科考站最集中的區域,有10個國家在此設站,包括 中國 、 阿根廷 、 智利 、 巴西 、 烏拉圭 、 韓國 、 俄羅斯 、 秘魯 、 波蘭 以及 厄瓜多爾 。其中, 中國 長城站在各國科考站中規模較大、研究項目多、設備較齊全的大站。 智利 空軍在此建設了一條跑道,可供軍用機及少數小型民用飛機起降。我們乘坐的BAE-146極地專用客機就是在此降落,成為我們抵達南極旅行的第一站。
在這裡介紹一下 南設得蘭群島 吧。 喬治 王島是 南設得蘭群島 (South Shetland Island)的主島。這組群島位於 南極半島 以北約150公里,總面積達到3687平方公里。除 喬治 王島以外, 納爾遜 島、羅伯特島(我們的登陸點之一)、 格林尼治 島、半月島、 利文斯頓 島、斯諾島和欺騙島(也叫奇幻島,我們的登陸點之一)。這是 南極半島 附近的南大洋中最靠近 南美洲 大陸的群島。
在 南設得蘭群島 的各個島嶼上,有大量企鵝棲息,還有巨鸌、藍眼鸕鶿、海鷗等鳥類棲息。
南設得蘭群島 曾經是西方世界大量捕殺海豹的地方。隨著這座群島1819年被威廉史密斯船長髮現,同年聖誕節就有一艘 英國 海豹捕獵船抵達,1820年到1821期間,威廉船長和他的兩艘船收穫了6萬多張海豹皮。到1821年末, 南設得蘭群島 的海豹幾乎滅絕,大約25萬頭海豹死於捕獵者之手。據說直到1902年都不曾在 南設得蘭群島 再次尋找到海豹的蹤跡。
Day 2(2020-1-19)上午在米克爾森港(Mikkelsen Harbour,南緯63°54’,西經60°47’)登陸。
這是我們抵達 南極半島 海域的第一次登陸。因為時值1月中下旬的南極盛夏,小島上積雪融化,也因為是退潮的原因,很多礁石裸露在外,給我們的登陸稍稍帶來一點點麻煩,但也讓我們幾乎可以走遍這裡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在這裡看到了萌萌的金圖企鵝,還有剛剛出生不久的企鵝寶寶,還有憨態可掬的威德爾海豹、卧在企鵝群里的南方象海豹。小島的背後就是巨大的冰川覆蓋的山體,那種氣勢仿佛要壓到小島上來。海灘上散落著眾多鯨的骨骼殘骸,仿佛向每一位南極旅行者訴說著西方人南極捕鯨那段不光彩的歷史。海灘上還有很多形態各異的浮冰供我們拍照留念。在遠處的海灣里則漂浮是巨大的冰山。
米克爾森港位於D'Hainaut島,它位於南極崔妮蒂島的南側, 南極洲 帕爾默群島的斯科茨貝格角和博格角之間。 是良好的下錨港灣,在二十世紀初被 挪威 捕鯨船使用。
米克爾森港是1901年04月由 瑞典 南極探險隊(SAE)發現的。 這個海港的名字來自 挪威 捕鯨船長-米克爾森。港口由漢斯· 博爾 格船長(Hans Borge)繪製。 今天島上仍保留著已經廢棄的小屋和各種捕鯨時代的遺跡。
2020-1-19下午席爾瓦海灣(Cierva Cove,南緯64°09’,西經50°55’) 巡游。
席爾瓦海灣位於休斯灣Herschel角南側11公里處。 英國 人於1960年以 西班牙 旋翼飛機的設計者胡安德拉席爾瓦的名字命名。席爾瓦海灣中常年有冰山漂浮,也常有豹海豹出沒。岸邊有巨大的花崗岩斷層形成海岬,在冰層未覆蓋的岩石上生長著豐富的南極植被,包括苔蘚和地衣。
小丁和來自 阿拉斯加 的探險隊員Kenn一起為我們開船,Kenn留著 達爾文 式的白色落腮鬍子,工作豐富認真,講話風趣。他們倆人把衝鋒艇開出了很遠,我們看到了一塊平整的冰床上躺著一頭豹海豹,沿著漂浮的浮冰的海面航行,我們看到海面上的冰山被淘出一個巨大的“山洞”。在海灣的另一側,海水不斷沖刷著岸邊的花崗岩,上面不斷有成群的帽帶企鵝跳上跳下。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帽帶企鵝。
我們繼續向南航行經過熱爾拉什海峽。
2020-1-20清晨穿越勒美爾水道(Lemaire Channel,南緯65°04’,西經63°57’)。
這裡也被譯為雷麥瑞水道或 利馬 水道。狹窄的水道從 斯普利特 溫德島和 加勒 納爾角開始一下延伸到魯蘭角和克洛斯角,長約11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700米寬,把布斯島從南極大陸分隔開來。而兩側則佇立著海拔近600米的山峰。1873年由 德國 探險家達爾曼發現,但一直等到25年後的1898年熱爾拉什船長帶領的探險隊駕駛“ 比利時 人”號首次航行通過此水道。為紀念 比利時 一位前往 非洲 剛果探險的探險家查爾斯勒美爾,此水道得名“勒美爾”。
在接近勒美爾水道入口處,只見冰雪覆蓋的高山聳立,似無路可走。逐漸接近後才發現蜿蜒曲折間有狹窄的開合,兩岸高聳的雪峰巍峨壯麗,似夾道歡迎。當駛出水道,仿佛來到一處世外 桃源 。這裡也常常可以在浮冰上見到食蟹海豹、威德爾海豹和豹海豹的身影。有時小須鯨也會從這條水道經過。說來有趣,勒美爾水道之前有好幾個與相機膠卷有關的別名,因為這裡一直是 南極半島 海域風景最優美的地方之一,旅行者在這裡自然也會消耗很多的膠卷和存儲卡。
1月20日的清晨,好天氣就像在追隨著我們,勒美爾水道的陽光和煦,清風徐徐,海面也非 常寧 靜。我們的 巴裡 奧斯船長親自駕駛海洋諾娃號在水道中緩慢地前行。我們像是乘著一葉輕舟沿江而下,離開了塵世的紛擾,只管慢慢地航行、靜靜的欣賞,也不願有片刻喧嘩,怕打擾到周遭的萬物 。
我們其實非常幸運。當天氣和海況條件惡劣時,勒美爾水道常常被冰山和海冰充塞,航行會異常艱難。有時即使“僥幸”駛過這條狹長的水道,擋在我們前面的是望不到盡頭的海冰而必須折返。
2020-1-20上午抵達 烏克蘭 韋爾納茨基科考站(Vernadsky Station,南緯65°15’,西經64°15’)和渥迪小屋(Wordie House)65°15’,西經64°15’)和渥迪小屋(Wordie House)
韋爾納德茨基科考站位於 阿根廷 群島的Galindez上,這座小島僅有800米長。歷史上曾有三個國家對這個區域存在領土要求。這座 烏克蘭 唯一的南極科考站是以 俄羅斯 和 烏克蘭 的礦物學家 弗拉基米爾 ·韋爾納茨基(Vladimir Vernadsky, 1863-1945)的名字命名的,他也是 烏克蘭 國家科學院的首任院長。
在1996年2月移交給 烏克蘭 之前,這個研究基地作為 英國 的研究基地存在了近半個世紀之久。科考站的協調和運營管理由 烏克蘭 國家南極科學中心進行,該中心是 烏克蘭 教育與科學部的一部分。這裡主要研究的領域包括:氣象學、上層大氣物理學、地磁、臭氧、地震學、冰川學、生態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研究。這座科考站的科學家首先觀測到了南極大氣臭氧空洞的存在。這座科考站內不但設有紀念品商店、小型郵局、還有一間裝飾得很不錯的酒吧。
渥迪小屋(Wordie House)坐落在溫特島(Winter Island),距離 烏克蘭 科考站不遠,需要乘衝鋒舟駛過一條小小的水道即可抵達。渥迪小屋最早是由1935 - 1936年 英國 格雷厄姆探險隊建造的,後來成為 英國 法拉弟科考站(Faraday Station),1946年可能被海嘯摧毀。為了紀念這段歷史,1995年5月19日渥迪小屋被覆建,2009年起渥迪小屋( Wordie House)作為一座紀念建築由 英國 南極遺產基金會負責管理。這個小屋以詹姆斯·沃迪爵士的名字命名,沃迪爵士是1914-16年沙克爾頓那次偉大的南極探險的成員之一,他在建造過程中曾經訪問過這裡。
走進這裡仿佛走進了時光機回到了過去,因為房間里的陳設都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南極探險時的樣子。天氣依然晴朗,小屋背後百米外就是幾十米高的冰川斷面,非常壯觀。我們在這裡展開了國旗。這裡也成為我們此次南極之行抵達的最南點,南緯65°15’(這也是我們此次旅游領隊四次南極旅行抵達最靠南的一次)。
2020-1-20下午彼得曼島(Petermann Island,南緯65°10’,西經64°10’)登陸。
彼得曼島位於勒美爾水道南側, 霍夫 高島西南邊,在威廉群島內。1873年-1874年由 德國 探險家達爾曼發現,並以 德國 地理學家與極地探險的贊助者奧古斯特彼得曼的名字命名。彼得曼島大約在500對阿德利企鵝,是阿德利企鵝為數不多的大型棲息地,還有約2000對巴布亞企鵝。這裡是巴布亞企鵝(金圖企鵝)在 南極半島 最南端的大型棲息地。
我們共有7位伙伴在彼得曼島勇敢地參加的雪鞋徒步活動。雪鞋徒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第一次,先要學習穿戴,再學習走雪路。而且因為路線上有的地方岩石裸露不適合穿雪鞋行走、還有一些地方有南極植被覆蓋需要留心保護不能踩踏,全程中我們需要多次脫掉雪鞋步行一段,走到雪地上才能重新穿上雪鞋繼續走,多數時候這樣的切換隻是幾米遠,顯得很麻煩和辛苦,但我們所有參加徒步的伙伴們都沒有任何怨言。徒步到最高點時眺望四周美景,感覺還是很值得的,我們也又多了一項新的戶外體驗。
不過,大部隊在彼得曼島的收穫也不少,只有在這裡我們見到阿德利企鵝,還有欣賞岸邊美麗的冰山。我們團隊中的一位小伙伴也在這裡多了一個大伙都很贊同的新名字-阿德利……下午完成彼得曼島登陸後,船方為我們舉辦了一個特別晚宴-南極露天BBQ。
2020-1-21上午天堂灣(Paradise Bay,南緯64°51’,西經62°54’)登陸第七大陸。
這一天清晨,天氣變得有點不好,但是依然沒有下雪,風力也不大,海面依然平靜。事實上我們在南極旅行全程都沒有遇到下雪的天氣,可以說這種情況太少見了。也許2年後、5年後或是10年後,我們當中的一些伙伴會有機會再次前往南極旅行,我覺得大家應該會有多一點機會遇見更真實一點的南極,現實版本的南極是常常會下雪的。但即使遇到了壞天氣也請相信我,南極永遠不會令抵達那裡的我們失望的。
天堂灣是昔日南極捕鯨船隊一處絕佳的避風港灣,也是現今前往南極的訪客們最喜歡的地區之一。登陸最多的地點是 阿根廷 的 布朗 站。 布朗 站是以 阿根廷 海軍之父命名的研究站,站區很小,坐落在蘇亞雷斯冰川前緣。
旅行者對天堂灣情有獨鐘的原因是,登陸上岸後能立即攀爬冰川,幾乎是 45度的斜坡。登頂後即可俯視天堂灣的優美奇景,灣區三面為冰雪覆蓋的高山及令人震撼的巨大冰川環繞。灣內水波不興,清澈如鐿,也可看到浮冰點點及冰山倒影,清 新寧 靜令人流連忘返。
不過,我們當天早上突然接到 阿根廷 布朗 站的通知,當天科考站需要接受一艘補給船靠岸登陸,所以我們上午原計劃的登陸地點和時間必須做出調整了。還好,經驗豐富的探險隊臨時在天堂灣海域開闢了新的登陸點,讓我們順利實現登陸南極大陸的願望。
在當天登陸前,又是 中國 探險隊員小丁和他們好朋友Kenn一起為我們駕駛衝鋒艇開始天堂灣的巡游。這次巡游的時間超長,體驗也非常美妙。我們先是近距離接近冰川的斷面邊緣,之後在海灣里靜靜的巡游,欣賞兩座 非洲 漂亮的冰山。兩位駕駛技術嫻熟的探險隊員更是不斷為我們調整衝鋒艇的位置和角度,希望我們能夠拍出更美的照片。
我們團的從 濟南 來的程凱在天堂灣 成功 拍攝到了金圖企鵝在水下游泳的畫面。更多的伙伴拍攝到了這樣的畫面:寧靜的海面上佇立著紀念碑一樣雄偉的冰山,而清澈的海水讓我們有興看到海面下那個藍色的巨大幾倍的冰山“基座”。這個水下冰山基座的面積要比海面上可見的冰山面積大很多,在水下反射著幽藍的光線。至於這種巨大的冰山基座有多深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按照“冰山一角”的理論,那麼海面下的這個巨大基座應該有幾十米厚吧。
這時,已經在登陸點等候多時的探險隊長已經幾次呼叫我們這兩艘衝鋒艇結束巡游前往南極大陸的登陸點了。但當我們繞到另外那座四四方方的冰山背面,我們的心立刻被眼前的畫面融化了,一群金圖企鵝恰好躲在這座冰山的背後。這群企鵝也也顯得比較活躍。當然我聽到小丁和Kennn溝 通道 “雖然我們必須立即駛往天堂灣的登陸點了,但我寧願在這裡再多停留5分鐘”。他們的決定非常正確,不一會兒這群活躍的企鵝就開始了它們的跳水和跳高的表演,不斷有企鵝躍入水覓食,又有很多美麗的身影像是排好了隊伍一樣高高的躍出水面,一隻一隻“降落”在冰面上。
遠處是冰雪覆蓋的山巒,眼前是海上漂浮的冰山,萌萌的企鵝靈活地躍入海中和躍回浮冰,真是一個美妙的畫捲。只是我的攝影思想和技術都不夠成熟,並不能把那樣的場景用照片表達得更充分一些。我想也許大家未來某一天會突然記起我們那一天在天堂灣遇到的這個美好和協的畫面,心裡一定會是曖曖的吧。
接下來,我們終於在天堂灣登陸了,我們終於踏上了 南極半島 的陸地,很多人也就實現了登上的世界七大洲的夢想。
2020-1-21下午登臨當科島(Danco Island,南緯64°44’,西經62°37’),360度欣賞最美的南極風景。
2020-1-21下午晚些時候,我們的海洋諾娃號重新進入熱爾拉什海峽(Gerlache Strait,南緯64°30’,西經62°20’),等、待我們的是一場座頭鯨的“盛大演出”。
德雷克海峽 Drake Passage
由 英國 著名的探險家和航海家、私掠船長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1540-1596)在1577年為躲避 西班牙 軍艦追捕,無意間發現了這一海峽,這一發現為 英國 找到了一條不需要經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新航道。這條海峽就以其發現者- 英國 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命名。
德雷克海峽 位於 南美洲 最南端和 南極洲 南設得蘭群島 之間,緊鄰 智利 和 阿根廷 兩國,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南部相互連通的重要海峽,也是 南美洲 和 南極洲 分界的地方。
德雷克海峽 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達到970公里,最窄處也有890公里。同時,它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兩座 華山 和一座 衡山 疊放在海峽中,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
喬治 王島(King George Island,南緯62°00’ 西經58°15’)
1819年 英國 探險家威廉史密斯發現此島。全島長約95公里,寬約 25公里,超過90%的陸地全年為冰雪覆蓋。 喬治 王島是南極地區科考站最集中的區域,有10個國家在此設站,包括 中國 、 阿根廷 、 智利 、 巴西 、 烏拉圭 、 韓國 、 俄羅斯 、 秘魯 、 波蘭 以及 厄瓜多爾 。其中, 中國 長城站在各國科考站中規模較大、研究項目多、設備較齊全的大站。 智利 空軍在此建設了一條跑道,可供軍用機及少數小型民用飛機起降。我們乘坐的BAE-146極地專用客機就是在此降落,成為我們抵達南極旅行的第一站。
在這裡介紹一下 南設得蘭群島 吧。 喬治 王島是 南設得蘭群島 (South Shetland Island)的主島。這組群島位於 南極半島 以北約150公里,總面積達到3687平方公里。除 喬治 王島以外, 納爾遜 島、羅伯特島(我們的登陸點之一)、 格林尼治 島、半月島、 利文斯頓 島、斯諾島和欺騙島(也叫奇幻島,我們的登陸點之一)。這是 南極半島 附近的南大洋中最靠近 南美洲 大陸的群島。
在 南設得蘭群島 的各個島嶼上,有大量企鵝棲息,還有巨鸌、藍眼鸕鶿、海鷗等鳥類棲息。
南設得蘭群島 曾經是西方世界大量捕殺海豹的地方。隨著這座群島1819年被威廉史密斯船長髮現,同年聖誕節就有一艘 英國 海豹捕獵船抵達,1820年到1821期間,威廉船長和他的兩艘船收穫了6萬多張海豹皮。到1821年末, 南設得蘭群島 的海豹幾乎滅絕,大約25萬頭海豹死於捕獵者之手。據說直到1902年都不曾在 南設得蘭群島 再次尋找到海豹的蹤跡。
Day 2(2020-1-19)上午在米克爾森港(Mikkelsen Harbour,南緯63°54’,西經60°47’)登陸。
這是我們抵達 南極半島 海域的第一次登陸。因為時值1月中下旬的南極盛夏,小島上積雪融化,也因為是退潮的原因,很多礁石裸露在外,給我們的登陸稍稍帶來一點點麻煩,但也讓我們幾乎可以走遍這裡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在這裡看到了萌萌的金圖企鵝,還有剛剛出生不久的企鵝寶寶,還有憨態可掬的威德爾海豹、卧在企鵝群里的南方象海豹。小島的背後就是巨大的冰川覆蓋的山體,那種氣勢仿佛要壓到小島上來。海灘上散落著眾多鯨的骨骼殘骸,仿佛向每一位南極旅行者訴說著西方人南極捕鯨那段不光彩的歷史。海灘上還有很多形態各異的浮冰供我們拍照留念。在遠處的海灣里則漂浮是巨大的冰山。
米克爾森港位於D'Hainaut島,它位於南極崔妮蒂島的南側, 南極洲 帕爾默群島的斯科茨貝格角和博格角之間。 是良好的下錨港灣,在二十世紀初被 挪威 捕鯨船使用。
米克爾森港是1901年04月由 瑞典 南極探險隊(SAE)發現的。 這個海港的名字來自 挪威 捕鯨船長-米克爾森。港口由漢斯· 博爾 格船長(Hans Borge)繪製。 今天島上仍保留著已經廢棄的小屋和各種捕鯨時代的遺跡。
2020-1-19下午席爾瓦海灣(Cierva Cove,南緯64°09’,西經50°55’) 巡游。
席爾瓦海灣位於休斯灣Herschel角南側11公里處。 英國 人於1960年以 西班牙 旋翼飛機的設計者胡安德拉席爾瓦的名字命名。席爾瓦海灣中常年有冰山漂浮,也常有豹海豹出沒。岸邊有巨大的花崗岩斷層形成海岬,在冰層未覆蓋的岩石上生長著豐富的南極植被,包括苔蘚和地衣。
小丁和來自 阿拉斯加 的探險隊員Kenn一起為我們開船,Kenn留著 達爾文 式的白色落腮鬍子,工作豐富認真,講話風趣。他們倆人把衝鋒艇開出了很遠,我們看到了一塊平整的冰床上躺著一頭豹海豹,沿著漂浮的浮冰的海面航行,我們看到海面上的冰山被淘出一個巨大的“山洞”。在海灣的另一側,海水不斷沖刷著岸邊的花崗岩,上面不斷有成群的帽帶企鵝跳上跳下。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帽帶企鵝。
我們繼續向南航行經過熱爾拉什海峽。
2020-1-20清晨穿越勒美爾水道(Lemaire Channel,南緯65°04’,西經63°57’)。
這裡也被譯為雷麥瑞水道或 利馬 水道。狹窄的水道從 斯普利特 溫德島和 加勒 納爾角開始一下延伸到魯蘭角和克洛斯角,長約11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700米寬,把布斯島從南極大陸分隔開來。而兩側則佇立著海拔近600米的山峰。1873年由 德國 探險家達爾曼發現,但一直等到25年後的1898年熱爾拉什船長帶領的探險隊駕駛“ 比利時 人”號首次航行通過此水道。為紀念 比利時 一位前往 非洲 剛果探險的探險家查爾斯勒美爾,此水道得名“勒美爾”。
在接近勒美爾水道入口處,只見冰雪覆蓋的高山聳立,似無路可走。逐漸接近後才發現蜿蜒曲折間有狹窄的開合,兩岸高聳的雪峰巍峨壯麗,似夾道歡迎。當駛出水道,仿佛來到一處世外 桃源 。這裡也常常可以在浮冰上見到食蟹海豹、威德爾海豹和豹海豹的身影。有時小須鯨也會從這條水道經過。說來有趣,勒美爾水道之前有好幾個與相機膠卷有關的別名,因為這裡一直是 南極半島 海域風景最優美的地方之一,旅行者在這裡自然也會消耗很多的膠卷和存儲卡。
1月20日的清晨,好天氣就像在追隨著我們,勒美爾水道的陽光和煦,清風徐徐,海面也非 常寧 靜。我們的 巴裡 奧斯船長親自駕駛海洋諾娃號在水道中緩慢地前行。我們像是乘著一葉輕舟沿江而下,離開了塵世的紛擾,只管慢慢地航行、靜靜的欣賞,也不願有片刻喧嘩,怕打擾到周遭的萬物 。
我們其實非常幸運。當天氣和海況條件惡劣時,勒美爾水道常常被冰山和海冰充塞,航行會異常艱難。有時即使“僥幸”駛過這條狹長的水道,擋在我們前面的是望不到盡頭的海冰而必須折返。
2020-1-20上午抵達 烏克蘭 韋爾納茨基科考站(Vernadsky Station,南緯65°15’,西經64°15’)和渥迪小屋(Wordie House)65°15’,西經64°15’)和渥迪小屋(Wordie House)
韋爾納德茨基科考站位於 阿根廷 群島的Galindez上,這座小島僅有800米長。歷史上曾有三個國家對這個區域存在領土要求。這座 烏克蘭 唯一的南極科考站是以 俄羅斯 和 烏克蘭 的礦物學家 弗拉基米爾 ·韋爾納茨基(Vladimir Vernadsky, 1863-1945)的名字命名的,他也是 烏克蘭 國家科學院的首任院長。
在1996年2月移交給 烏克蘭 之前,這個研究基地作為 英國 的研究基地存在了近半個世紀之久。科考站的協調和運營管理由 烏克蘭 國家南極科學中心進行,該中心是 烏克蘭 教育與科學部的一部分。這裡主要研究的領域包括:氣象學、上層大氣物理學、地磁、臭氧、地震學、冰川學、生態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研究。這座科考站的科學家首先觀測到了南極大氣臭氧空洞的存在。這座科考站內不但設有紀念品商店、小型郵局、還有一間裝飾得很不錯的酒吧。
渥迪小屋(Wordie House)坐落在溫特島(Winter Island),距離 烏克蘭 科考站不遠,需要乘衝鋒舟駛過一條小小的水道即可抵達。渥迪小屋最早是由1935 - 1936年 英國 格雷厄姆探險隊建造的,後來成為 英國 法拉弟科考站(Faraday Station),1946年可能被海嘯摧毀。為了紀念這段歷史,1995年5月19日渥迪小屋被覆建,2009年起渥迪小屋( Wordie House)作為一座紀念建築由 英國 南極遺產基金會負責管理。這個小屋以詹姆斯·沃迪爵士的名字命名,沃迪爵士是1914-16年沙克爾頓那次偉大的南極探險的成員之一,他在建造過程中曾經訪問過這裡。
走進這裡仿佛走進了時光機回到了過去,因為房間里的陳設都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南極探險時的樣子。天氣依然晴朗,小屋背後百米外就是幾十米高的冰川斷面,非常壯觀。我們在這裡展開了國旗。這裡也成為我們此次南極之行抵達的最南點,南緯65°15’(這也是我們此次旅游領隊四次南極旅行抵達最靠南的一次)。
2020-1-20下午彼得曼島(Petermann Island,南緯65°10’,西經64°10’)登陸。
彼得曼島位於勒美爾水道南側, 霍夫 高島西南邊,在威廉群島內。1873年-1874年由 德國 探險家達爾曼發現,並以 德國 地理學家與極地探險的贊助者奧古斯特彼得曼的名字命名。彼得曼島大約在500對阿德利企鵝,是阿德利企鵝為數不多的大型棲息地,還有約2000對巴布亞企鵝。這裡是巴布亞企鵝(金圖企鵝)在 南極半島 最南端的大型棲息地。
我們共有7位伙伴在彼得曼島勇敢地參加的雪鞋徒步活動。雪鞋徒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第一次,先要學習穿戴,再學習走雪路。而且因為路線上有的地方岩石裸露不適合穿雪鞋行走、還有一些地方有南極植被覆蓋需要留心保護不能踩踏,全程中我們需要多次脫掉雪鞋步行一段,走到雪地上才能重新穿上雪鞋繼續走,多數時候這樣的切換隻是幾米遠,顯得很麻煩和辛苦,但我們所有參加徒步的伙伴們都沒有任何怨言。徒步到最高點時眺望四周美景,感覺還是很值得的,我們也又多了一項新的戶外體驗。
不過,大部隊在彼得曼島的收穫也不少,只有在這裡我們見到阿德利企鵝,還有欣賞岸邊美麗的冰山。我們團隊中的一位小伙伴也在這裡多了一個大伙都很贊同的新名字-阿德利……下午完成彼得曼島登陸後,船方為我們舉辦了一個特別晚宴-南極露天BBQ。
2020-1-21上午天堂灣(Paradise Bay,南緯64°51’,西經62°54’)登陸第七大陸。
這一天清晨,天氣變得有點不好,但是依然沒有下雪,風力也不大,海面依然平靜。事實上我們在南極旅行全程都沒有遇到下雪的天氣,可以說這種情況太少見了。也許2年後、5年後或是10年後,我們當中的一些伙伴會有機會再次前往南極旅行,我覺得大家應該會有多一點機會遇見更真實一點的南極,現實版本的南極是常常會下雪的。但即使遇到了壞天氣也請相信我,南極永遠不會令抵達那裡的我們失望的。
天堂灣是昔日南極捕鯨船隊一處絕佳的避風港灣,也是現今前往南極的訪客們最喜歡的地區之一。登陸最多的地點是 阿根廷 的 布朗 站。 布朗 站是以 阿根廷 海軍之父命名的研究站,站區很小,坐落在蘇亞雷斯冰川前緣。
旅行者對天堂灣情有獨鐘的原因是,登陸上岸後能立即攀爬冰川,幾乎是 45度的斜坡。登頂後即可俯視天堂灣的優美奇景,灣區三面為冰雪覆蓋的高山及令人震撼的巨大冰川環繞。灣內水波不興,清澈如鐿,也可看到浮冰點點及冰山倒影,清 新寧 靜令人流連忘返。
不過,我們當天早上突然接到 阿根廷 布朗 站的通知,當天科考站需要接受一艘補給船靠岸登陸,所以我們上午原計劃的登陸地點和時間必須做出調整了。還好,經驗豐富的探險隊臨時在天堂灣海域開闢了新的登陸點,讓我們順利實現登陸南極大陸的願望。
在當天登陸前,又是 中國 探險隊員小丁和他們好朋友Kenn一起為我們駕駛衝鋒艇開始天堂灣的巡游。這次巡游的時間超長,體驗也非常美妙。我們先是近距離接近冰川的斷面邊緣,之後在海灣里靜靜的巡游,欣賞兩座 非洲 漂亮的冰山。兩位駕駛技術嫻熟的探險隊員更是不斷為我們調整衝鋒艇的位置和角度,希望我們能夠拍出更美的照片。
我們團的從 濟南 來的程凱在天堂灣 成功 拍攝到了金圖企鵝在水下游泳的畫面。更多的伙伴拍攝到了這樣的畫面:寧靜的海面上佇立著紀念碑一樣雄偉的冰山,而清澈的海水讓我們有興看到海面下那個藍色的巨大幾倍的冰山“基座”。這個水下冰山基座的面積要比海面上可見的冰山面積大很多,在水下反射著幽藍的光線。至於這種巨大的冰山基座有多深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按照“冰山一角”的理論,那麼海面下的這個巨大基座應該有幾十米厚吧。
這時,已經在登陸點等候多時的探險隊長已經幾次呼叫我們這兩艘衝鋒艇結束巡游前往南極大陸的登陸點了。但當我們繞到另外那座四四方方的冰山背面,我們的心立刻被眼前的畫面融化了,一群金圖企鵝恰好躲在這座冰山的背後。這群企鵝也也顯得比較活躍。當然我聽到小丁和Kennn溝 通道 “雖然我們必須立即駛往天堂灣的登陸點了,但我寧願在這裡再多停留5分鐘”。他們的決定非常正確,不一會兒這群活躍的企鵝就開始了它們的跳水和跳高的表演,不斷有企鵝躍入水覓食,又有很多美麗的身影像是排好了隊伍一樣高高的躍出水面,一隻一隻“降落”在冰面上。
遠處是冰雪覆蓋的山巒,眼前是海上漂浮的冰山,萌萌的企鵝靈活地躍入海中和躍回浮冰,真是一個美妙的畫捲。只是我的攝影思想和技術都不夠成熟,並不能把那樣的場景用照片表達得更充分一些。我想也許大家未來某一天會突然記起我們那一天在天堂灣遇到的這個美好和協的畫面,心裡一定會是曖曖的吧。
接下來,我們終於在天堂灣登陸了,我們終於踏上了 南極半島 的陸地,很多人也就實現了登上的世界七大洲的夢想。
2020-1-21下午登臨當科島(Danco Island,南緯64°44’,西經62°37’),360度欣賞最美的南極風景。
2020-1-21下午晚些時候,我們的海洋諾娃號重新進入熱爾拉什海峽(Gerlache Strait,南緯64°30’,西經62°20’),等、待我們的是一場座頭鯨的“盛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