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夜未眠 | 探戈與玫瑰下的一場繁華舊夢
遙遠,迷人,而又疏離在未抵達 阿根廷 之前,我對這裡的大部分想象來自於王家衛鏡頭裡的《春光乍泄》,電影充滿了九十年代濃濃的膠片味兒。整體色調偏昏暗,看上去並不明朗,透著一股淡淡的陰郁。記憶最深的畫面是梁朝偉飾演的黎耀輝站在 伊瓜蘇 大瀑布前,瀑布似銀河般跌落的壯觀景象。或許是因為電影的緣故, 阿根廷 在我的心目中的形象雖艷麗卻透著一絲冷清,與人保持著一股淡淡的距離感。
布宜諾斯艾麗斯的夜是屬於冷色調的。旅途的許多個傍晚,曾獨自走在那條長的仿佛走不到盡頭似的七月九日大道上。街上昏暗的橘色燈光照射在地面上,泛出幽幽的深藍色的光。面無表情步履匆忙的行人與奔騰不息的車流在大都市裡早已顯得習以為常。廣場中央矗立著的巨 大方 尖碑在夜幕的籠罩下變成了一副白色的畫布,五顏六色的車燈反射在方尖碑上發出迷離的紫色的光。 南美人普遍具有的那種異域風情面孔能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南美洲 是 西班牙 文的天下,大部分南美人不會說英文,日常交流只能靠手勢與翻譯軟件。好幾次迷路時,都能遇到熱心而又善良的南美人。她們雖說著蹩腳的英文,但那份素不相識的善意使人心中溫暖。
這座熱情似火的城市有著它獨特的迷人與魔力,因而在布宜諾斯艾麗斯的日子仍記憶鮮明。這座位於地圖對角線的城市曾看起來如此遙遠,卻出乎意料的在某個時間點變成了旅途中一些閃閃發光的片段,令人難以忘懷。 午夜探戈抵達布宜諾斯艾麗斯的第一夜,迫不及待地去看了一場探戈秀。演出的劇院隱秘的坐落在一間上了年代的咖啡館里。一扇木門將文藝的用餐區與熱鬧的劇院隔開,像是兩個平行世界。門前的咖啡店燈火通明,復古的木質桌椅與桌上擺放的精緻優雅的用餐瓷具,像極了伍迪·艾倫執導的電影《午夜 巴黎 》里的某個場景。門後的這一頭連接著劇院,劇院比想象中要寬敞許多,進場時裡面幾乎坐滿了人,熱鬧極了。
正中心的舞臺被鑲著 金邊 的紅色幕布所遮擋住,表演還未正式開始。我被安排在了較靠前的位置,可以清晰到看到整個舞臺。坐在我身旁的是一對老夫婦,來自 英國 ,朝我微笑示意。不一會兒,便打開了話匣子。我得知他們不久前剛退休,想趁著這段時間好好感受世界的精彩。我推薦他們一定要去一次 中國 大陸旅行,繼而分享了自己的旅途計劃。得知我獨自一人來 阿根廷 ,他們流露出了驚訝的目光。
“一個人旅行,會覺得孤獨嗎?”獨自旅行時經常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大部分的時候,不會。獨自旅行是一個跟自己對話的過程,在旅途中與自己的內心不斷的交流,能夠發掘自己更真實或是潛藏的部分,這也是非常有趣的一個過程。”
此時劇場的燈光漸漸暗了下來,舞臺的紅色幕布被徐徐拉開。樂隊奏響,舞者們在舞臺上隨著音樂的節奏輕盈的旋轉,靈活的擺弄著腰肢,舞姿看似慵懶卻也精準的豪不含糊。 阿根廷 女郎好看的面孔在舞臺燈光下顯得忽明忽暗,增添了一份嫵媚。探戈的熱情與奔放早已融入了 阿根廷 人民的血液里,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特別的書店在 阿根廷 旅行時並未抱有明確的目的性,也正是因為這份隨性的態度為旅途增添了不少趣味與驚喜。 比如 在布宜諾斯艾麗斯邂逅了全球最美書店之一 ——EI Ateneo 雅典 人書店。雖名為書店,但其前身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劇院,建於1919年,迄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步入書店的第一眼就被這裡所驚艷了。書店完好的保存了劇院原本的結構,讓人感覺到一股穿越時空般的古老而又精緻的厚重感。穹頂上的繪畫如今望去依然氣勢磅礴。從第四層向下俯瞰,一排排書架在富麗堂皇的劇院里竟顯得毫不違和。書中自有‘黃金屋’恐怕說的就是這裡了吧。舞臺的部分變成了咖啡館的用餐區,曾經貴族們使用的包廂現在被用作為小型閱覽室。這可能也是為什麼 阿根廷 人的閱讀時長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原因了吧。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從 雅典 人書店走出,步行十幾分鐘便來到了雷科萊塔公墓。初到公墓的第一眼,像是誤入了室外的某個雕塑群展覽。每一座墓碑都有獨特的設計和藝術感。公墓整體占地四千多平方米,錯綜複雜的地形像是一個小型迷宮。 行走在長廊中,看著兩旁的一道道墓碑,有一種莊嚴而又凝重的肅穆感。作為 布宜諾斯艾利斯 最古老、地段最好的公墓,這裡安葬的人物非富即貴。其中最重要的一位靈魂人物,便是被稱為“ 阿根廷 玫瑰”的伊娃·貝隆。
她是 阿根廷 前總統的第二任妻子。早年時,她只是一個處於社會底層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小女孩兒,可卻不甘臣服於自己悲慘的命運。由於年輕貌美,伊娃努力成為了一名演員和主持人,許多男人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之後她認識了自己未來的丈夫胡安·貝隆,並幫助競選上了總統。因為出身貧苦,伊娃決心為改善底層人民的生活而四處奔忙,時常游走於學校、醫院與孤兒院之間,贏得了底層人民的愛戴與尊重。可惜紅顏薄命,她把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三十三歲的某一天。
貝隆夫人的墓前站著許多慕名前來的旅客,墓前擺滿了各式的鮮花,墓碑也被維護的很好。雖然貝隆夫人的一生飽受外界的爭議,可那首為她而作的《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 》卻永遠被珍藏在了一部分人的心底。
一場支離破碎的美夢倘若你在二十世紀初來到 阿根廷 ,你會被這個國度的繁榮、富有、以及自由開放的民風而感到震撼與驚嘆。當時 阿根廷 人均GDP可以與現在的 美國 和 澳大利亞 並駕齊驅。 布宜諾斯艾利斯 也一躍成為了繼 紐約 之後最令人嚮往的大都市。那是屬於 阿根廷 的黃金時代,可惜還處在美夢裡的 阿根廷 人不會預料到他們即將被卷入一場可怕的經濟危機。 隨著一戰爆發, 阿根廷 賴以生存的農業出口型經濟受到重創。‘老東家’ 英國 面對債務危機已是自身難保,無暇顧及世界另一端這座搖搖欲墜的城市。自由的民風被打破,國家日漸趨於保守,甚至在二戰時期投靠了納粹。在如此動蕩的政治環境下,經濟從此一落千丈,併在未來的一百年裡逐步走向衰落,淪為了現在的第三世界,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行走在布宜諾斯艾麗斯的街道上,依稀可以看到百年前這座城市繁榮時留下的痕跡, 比如 宏偉的教堂與裝飾奢華的劇院,以及古老精緻的咖啡館和隨處可見的餐廳和酒吧。市中心一棟棟標誌性的歐式建築象徵著殖民時期的一個縮影,我仿佛從這些痕跡里可以窺見一絲過去的燦爛與繁榮。 布宜諾斯艾麗斯是座不夜城。當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更願意在酒吧放鬆或是去看一場探戈秀。這座城市也得了一個名稱,叫做“南美 巴黎 ”。它與 巴黎 的氣息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不僅是在建築特點上,還有空氣里散髮出的那份慵懶與鬆弛感。飽經滄桑的布宜諾斯艾麗斯如今依然散髮著魅力,在時間的沉澱下多了幾分說不出的韻味。 彩色博卡,穿越到1997博卡區匯聚了整個 阿根廷 最鮮艷的顏色。遠遠望去,一排排五彩繽紛的房屋整齊有序的排列在一起,你無法想象居住在此地的大多數都是一貧如洗的人。可這裡卻孕育出了 阿根廷 最好的足球隊,也是 阿根廷 國粹探戈的發源地。 博卡區里游人如織,密密麻麻的咖啡館和餐廳里擠滿了游客,街旁的小販大聲吆喝著,充滿了濃濃的市井氣。幾乎每家餐廳門口都有探戈表演,熱情奔放的音樂與人們的鼓掌聲交雜在一起,但小心在吃飯後會被表演者們索要小費。 從博卡區回到方尖碑依然選擇步行。穿梭在布宜諾斯艾麗斯的大街小巷上,用腳步丈量的世界感覺更加真實。途中我曾兩度遇見Bar Sur,那是黎耀輝與何寶榮重逢的酒吧,跟電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樣,好像一點兒都沒變。小心翼翼的推開那扇門,走進去仿佛穿越了二十二年的光陰。我看到了牆上掛著的電影海報,非常小,就像某個普通的裝飾品一樣。顧客們已經陸續入座,探戈表演即將開始,這場狂歡會到深夜才結束。 我提前離開了酒吧,夜色濃重的像一團黑色的濃霧。在街上朦朧的燈光里,好像能看到時間在一點點流逝,可故事依舊每天都在這座城市反覆上演。
布宜諾斯艾麗斯的夜是屬於冷色調的。旅途的許多個傍晚,曾獨自走在那條長的仿佛走不到盡頭似的七月九日大道上。街上昏暗的橘色燈光照射在地面上,泛出幽幽的深藍色的光。面無表情步履匆忙的行人與奔騰不息的車流在大都市裡早已顯得習以為常。廣場中央矗立著的巨 大方 尖碑在夜幕的籠罩下變成了一副白色的畫布,五顏六色的車燈反射在方尖碑上發出迷離的紫色的光。 南美人普遍具有的那種異域風情面孔能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南美洲 是 西班牙 文的天下,大部分南美人不會說英文,日常交流只能靠手勢與翻譯軟件。好幾次迷路時,都能遇到熱心而又善良的南美人。她們雖說著蹩腳的英文,但那份素不相識的善意使人心中溫暖。
這座熱情似火的城市有著它獨特的迷人與魔力,因而在布宜諾斯艾麗斯的日子仍記憶鮮明。這座位於地圖對角線的城市曾看起來如此遙遠,卻出乎意料的在某個時間點變成了旅途中一些閃閃發光的片段,令人難以忘懷。 午夜探戈抵達布宜諾斯艾麗斯的第一夜,迫不及待地去看了一場探戈秀。演出的劇院隱秘的坐落在一間上了年代的咖啡館里。一扇木門將文藝的用餐區與熱鬧的劇院隔開,像是兩個平行世界。門前的咖啡店燈火通明,復古的木質桌椅與桌上擺放的精緻優雅的用餐瓷具,像極了伍迪·艾倫執導的電影《午夜 巴黎 》里的某個場景。門後的這一頭連接著劇院,劇院比想象中要寬敞許多,進場時裡面幾乎坐滿了人,熱鬧極了。
正中心的舞臺被鑲著 金邊 的紅色幕布所遮擋住,表演還未正式開始。我被安排在了較靠前的位置,可以清晰到看到整個舞臺。坐在我身旁的是一對老夫婦,來自 英國 ,朝我微笑示意。不一會兒,便打開了話匣子。我得知他們不久前剛退休,想趁著這段時間好好感受世界的精彩。我推薦他們一定要去一次 中國 大陸旅行,繼而分享了自己的旅途計劃。得知我獨自一人來 阿根廷 ,他們流露出了驚訝的目光。
“一個人旅行,會覺得孤獨嗎?”獨自旅行時經常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大部分的時候,不會。獨自旅行是一個跟自己對話的過程,在旅途中與自己的內心不斷的交流,能夠發掘自己更真實或是潛藏的部分,這也是非常有趣的一個過程。”
此時劇場的燈光漸漸暗了下來,舞臺的紅色幕布被徐徐拉開。樂隊奏響,舞者們在舞臺上隨著音樂的節奏輕盈的旋轉,靈活的擺弄著腰肢,舞姿看似慵懶卻也精準的豪不含糊。 阿根廷 女郎好看的面孔在舞臺燈光下顯得忽明忽暗,增添了一份嫵媚。探戈的熱情與奔放早已融入了 阿根廷 人民的血液里,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特別的書店在 阿根廷 旅行時並未抱有明確的目的性,也正是因為這份隨性的態度為旅途增添了不少趣味與驚喜。 比如 在布宜諾斯艾麗斯邂逅了全球最美書店之一 ——EI Ateneo 雅典 人書店。雖名為書店,但其前身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劇院,建於1919年,迄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步入書店的第一眼就被這裡所驚艷了。書店完好的保存了劇院原本的結構,讓人感覺到一股穿越時空般的古老而又精緻的厚重感。穹頂上的繪畫如今望去依然氣勢磅礴。從第四層向下俯瞰,一排排書架在富麗堂皇的劇院里竟顯得毫不違和。書中自有‘黃金屋’恐怕說的就是這裡了吧。舞臺的部分變成了咖啡館的用餐區,曾經貴族們使用的包廂現在被用作為小型閱覽室。這可能也是為什麼 阿根廷 人的閱讀時長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原因了吧。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從 雅典 人書店走出,步行十幾分鐘便來到了雷科萊塔公墓。初到公墓的第一眼,像是誤入了室外的某個雕塑群展覽。每一座墓碑都有獨特的設計和藝術感。公墓整體占地四千多平方米,錯綜複雜的地形像是一個小型迷宮。 行走在長廊中,看著兩旁的一道道墓碑,有一種莊嚴而又凝重的肅穆感。作為 布宜諾斯艾利斯 最古老、地段最好的公墓,這裡安葬的人物非富即貴。其中最重要的一位靈魂人物,便是被稱為“ 阿根廷 玫瑰”的伊娃·貝隆。
她是 阿根廷 前總統的第二任妻子。早年時,她只是一個處於社會底層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小女孩兒,可卻不甘臣服於自己悲慘的命運。由於年輕貌美,伊娃努力成為了一名演員和主持人,許多男人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之後她認識了自己未來的丈夫胡安·貝隆,並幫助競選上了總統。因為出身貧苦,伊娃決心為改善底層人民的生活而四處奔忙,時常游走於學校、醫院與孤兒院之間,贏得了底層人民的愛戴與尊重。可惜紅顏薄命,她把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三十三歲的某一天。
貝隆夫人的墓前站著許多慕名前來的旅客,墓前擺滿了各式的鮮花,墓碑也被維護的很好。雖然貝隆夫人的一生飽受外界的爭議,可那首為她而作的《別為我哭泣 阿根廷 》卻永遠被珍藏在了一部分人的心底。
一場支離破碎的美夢倘若你在二十世紀初來到 阿根廷 ,你會被這個國度的繁榮、富有、以及自由開放的民風而感到震撼與驚嘆。當時 阿根廷 人均GDP可以與現在的 美國 和 澳大利亞 並駕齊驅。 布宜諾斯艾利斯 也一躍成為了繼 紐約 之後最令人嚮往的大都市。那是屬於 阿根廷 的黃金時代,可惜還處在美夢裡的 阿根廷 人不會預料到他們即將被卷入一場可怕的經濟危機。 隨著一戰爆發, 阿根廷 賴以生存的農業出口型經濟受到重創。‘老東家’ 英國 面對債務危機已是自身難保,無暇顧及世界另一端這座搖搖欲墜的城市。自由的民風被打破,國家日漸趨於保守,甚至在二戰時期投靠了納粹。在如此動蕩的政治環境下,經濟從此一落千丈,併在未來的一百年裡逐步走向衰落,淪為了現在的第三世界,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行走在布宜諾斯艾麗斯的街道上,依稀可以看到百年前這座城市繁榮時留下的痕跡, 比如 宏偉的教堂與裝飾奢華的劇院,以及古老精緻的咖啡館和隨處可見的餐廳和酒吧。市中心一棟棟標誌性的歐式建築象徵著殖民時期的一個縮影,我仿佛從這些痕跡里可以窺見一絲過去的燦爛與繁榮。 布宜諾斯艾麗斯是座不夜城。當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更願意在酒吧放鬆或是去看一場探戈秀。這座城市也得了一個名稱,叫做“南美 巴黎 ”。它與 巴黎 的氣息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不僅是在建築特點上,還有空氣里散髮出的那份慵懶與鬆弛感。飽經滄桑的布宜諾斯艾麗斯如今依然散髮著魅力,在時間的沉澱下多了幾分說不出的韻味。 彩色博卡,穿越到1997博卡區匯聚了整個 阿根廷 最鮮艷的顏色。遠遠望去,一排排五彩繽紛的房屋整齊有序的排列在一起,你無法想象居住在此地的大多數都是一貧如洗的人。可這裡卻孕育出了 阿根廷 最好的足球隊,也是 阿根廷 國粹探戈的發源地。 博卡區里游人如織,密密麻麻的咖啡館和餐廳里擠滿了游客,街旁的小販大聲吆喝著,充滿了濃濃的市井氣。幾乎每家餐廳門口都有探戈表演,熱情奔放的音樂與人們的鼓掌聲交雜在一起,但小心在吃飯後會被表演者們索要小費。 從博卡區回到方尖碑依然選擇步行。穿梭在布宜諾斯艾麗斯的大街小巷上,用腳步丈量的世界感覺更加真實。途中我曾兩度遇見Bar Sur,那是黎耀輝與何寶榮重逢的酒吧,跟電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樣,好像一點兒都沒變。小心翼翼的推開那扇門,走進去仿佛穿越了二十二年的光陰。我看到了牆上掛著的電影海報,非常小,就像某個普通的裝飾品一樣。顧客們已經陸續入座,探戈表演即將開始,這場狂歡會到深夜才結束。 我提前離開了酒吧,夜色濃重的像一團黑色的濃霧。在街上朦朧的燈光里,好像能看到時間在一點點流逝,可故事依舊每天都在這座城市反覆上演。